原標題為:「茗邊聚焦」西湖龍井大型採風系列報導之 來往亦風流,我們看茶去!
天氣那麼好,我們決定去看茶。
每一年的春茶季,那一片片新綠仿佛是長在心頭的,好事的媒體人,更有那些痴迷的愛茶友們從茶芽剛剛露頭的那一刻,便開始關心起了人們共同期待的春茶樂事,仿如等待一個重大節日的來臨。
開茶節,是官方的作秀。沒有一個城市像杭州這樣與茶靠的這麼近,所有的茶山幾乎成了景區,人們對西湖龍井的熱愛,不是物質層面的,而是精神層面的,那一杯價格不菲的西湖龍井頭茶,並非人人都能享受得起,可在他們的骨子裡,這西湖龍井就是自家屋裡似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這種情感的愛,就像是一種初戀。
梅家塢、龍井村、龍塢萬畝茶園……當戴著鬥笠的採茶女們散落在墨綠如染的茶山油畫圖中,這一道熟悉的風景,等待得久了,熱衷於踏青春遊的杭州人一遇到一個好的天氣便會把這一份愛茶的情懷演繹得如過人生重大節日一般!滿滿的幸福,在茶山遊步道輕快的腳步中,在不做詩人做一日茶農的採茶、制茶的體驗中,在馨香攝魂、回甘雋永的一杯新茶裡。
那一天,我們也去看茶。
十裡琅璫,由梅家塢沿乾隆古道上獅峰山,再下龍井村是一條經典的驢友線路,由九溪十八澗至楊梅嶺再至翁家山,龍井村也是一條經典的問茶之路,或過雲棲去梅家塢,或去龍塢茶村選擇一家農家樂坐下來喝喝茶都是不錯的選擇。這是本地人的選擇。外地的茶友們會選擇住到茶鄉的農家去,楊梅嶺的民宿就是這樣成為一道奇特的風景的!
這一天,剛好趕上了西湖風景名勝區會同貢牌西湖龍井茶葉有限公司等西湖龍井茶企業在做一場「國之貢茶,溯源龍井」的活動,在龍井八景舉行。龍井八景是一個新建的景區,八景每一個景點說的都是龍井茶背後的歷史故事。
歷史在遙遠的那頭,景點在眼前,在那個過溪亭上佇立,在那一個方園庵前徘徊,玩味著那一句「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的詩句,辯才與蘇東坡或是蘇東坡與辯才,在人生的問茶路上,我們同樣也渴望有這樣的尊師摯友「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
這一次選擇的問茶線路是龍井村、十八棵御茶、老龍井、胡公廟、胡公廟背後的獅峰山獅子峰和旗盤山。最後轉道去楊梅嶺是臨時決定的。
十八棵御茶,是西湖龍井的聖地,每一年我們都會來朝聖。太多的歷史故事在這裡,每一次,老龍井接待中心的我們的好朋友吳建平都會給我們講很多很多龍井茶歷史的故事,包括辯才,包括蘇東坡,包括胡則,包括乾隆皇帝,包括當代的國家領導人問茶龍井的故事。那一刻都坐在那一座宋廣福院牌樓門前的露天庭院的茶座裡,一邊享受春日暖暖的陽光,一邊品味真正產自後山獅峰山的龍井新茶,那一刻志士與高人同在,江山千古,茶歌永遠,不屑與人爭說,馨香已攝魂魄,無味之味已動了真容。
去拜辯才像,也去拜祭胡公。辯才是龍井茶的祖師爺,胡公胡則是被毛主席題詞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歷史清官。為此,我們感懷,全國所有的茶人和茶區幹部們當銘記茶產業崇高理想的「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責任與使命!
峰巒如聚,雲霄如練。就此,我們決定去登山。從老龍井、胡公廟出發,沿著那條古道,左邊是獅峰山獅子峰,右邊是旗盤山,山有些陡峭,陡峭的山坡上布滿一行行滿綠的茶樹,這樣的茶地,這樣的茶園便顯出卓爾不群的氣勢,與藍天、與白雲相襯相映,營造出了一種猶如世外的秘境,我們曾經寫過一句:此山只為茶!
此山只為茶!是的,整個獅峰山系,還有楊梅嶺、龍井村、翁家山、滿覺隴、梅家塢,等等。青山刻意為畫,茶無不奇,哪一處不是喜歡茶的人的心中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