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琉球問題始於蔣介石兩大錯誤

2020-12-15 大公資訊

許介麟強調,蔣介石兩大錯誤,一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開羅會議詢問時,沒有表達接收琉球的意思;二是在波茨坦宣言,蔣介石只擔心天皇會不會存在,因為日本表示只要能保住天皇,就馬上投降。

  曾任臺灣大學法學院、社科院院長的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許介鱗。(中評社 李文輝攝)

  大公網7月27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由臺大政治學系主辦、兩岸統合學會協辦的「波茨坦公告紀念研討會-琉球地位與東海和平圓桌論壇」,昨天在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第一會議室舉行。參與人自由發言時,前臺大法學院、社科院院長、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許介鱗強調,琉球問題是基於蔣介石為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保住天皇制度以致出現兩大錯誤而產生。

  許介麟強調,蔣介石兩大錯誤,一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開羅會議詢問時,沒有表達接收琉球的意思;二是在波茨坦宣言,蔣介石只擔心天皇會不會存在,因為日本表示只要能保住天皇,就馬上投降。蔣介石的想法,是只要保住天皇制度,日本就不會赤化,建議讓日本人民投票,這樣最後日本無條件投降,最大功臣就是蔣介石。

  許介鱗指出,另一個是日本憲法問題,舊金山和會是美國一手主導,駐日盟軍除了美軍,雖有英國派出澳大利亞軍隊到九州長崎駐軍,但也是美國操作,把琉球交給日本。一說是非核化,二是尼克森撒謊,誰知道核武有沒有撤離日本,臺灣、大陸都沒有參加舊金山和會,兩年後日本才派代表,後來臺日籤訂「中日和約」,是不是能代表全中國?反正大陸不承認,中共內戰打勝,當然要廢,結果跟日本打最長戰爭的中國反而沒參加舊金山和約。這是美國策略,中英美蘇四強,「中華民國」變成美國棋子,三比一對蘇聯,所以蘇聯想派而沒派兵佔領北海道,蔣介石那時在幹什麼?臺灣「外交部」一邊抗議「釣魚臺是我們的」,一邊籤《臺日漁協》,結果漁民在衝之鳥礁被抓去罰錢,這些領導人要負最大責任。

  政治大學日文系教授傳琪貽表示,她研究臺灣原住民,清朝大臣說臺灣原住民是「化外之地」,這要解讀、探討。琉球對中國、日本的「兩屬」關係,這「兩屬」有探討空間。他建議主張琉球獨立的松島泰勝,一定要到屏東海生館附近,1871琉球人要到首府首裡朝貢,結果漂到臺灣東部被殺,就是後來的牡丹社事件所在地,那邊有遇難者墳墓,樣式前面是日式、後面饅頭式。有人說「去日本化」要移開,她反對,因為這就是日本侵略性作法的證明,日本企圖以此證明「琉球是我們的」概念。所以建議琉球人來臺灣,有時間一定要去看。其次是琉球問題,為什麼之前一直沒有「琉球民族」概念,像北海道「愛努民族」就有很多支,直到松島泰勝組織研究會之後才出現,今天她非常高興看到。

  主持人何思慎表示,當時牡丹社事件日人抗議時,李鴻章應說:「幹卿底事」,日本現在會緊張,一來自中國的崛起,二是日本的衰弱,對邊陲的治理會有恐慌感,有離異之心就容易脫離,他發現,日本防衛大綱已把冷戰對北防衛往南移到西南諸島,一是圍堵中國、二就是抓緊琉球繼續當「衝繩」。

相關焦點

  • 為何蔣介石曾兩度拒絕接收琉球?懼怕日本蔣介石二拒琉球?真相讓人...
    蔣介石當時為何不要琉球群島呢?據後來跟隨蔣介石到開羅的國民黨官吏們分析,他去開羅,主要是爭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沒有爭琉球的方案,蔣介石認為能將東北、臺灣及澎湖爭回來就足夠了。另一個原因是日本是亞洲強國,蔣介石怕中國得到琉球後,日本日後找中國扯皮,中日兩國再結新怨。
  • 二戰蔣介石兩拒「琉球」為釣魚島爭端埋禍根
    羅斯福說:「我反覆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蔣介石見羅斯福又提到這個問題,想到琉球被日本佔領了多年,在國內草擬的談判方案又不含琉球問題,變得十分猶豫。
  • 蔣介石在琉球的一念之差 害了琉球也害了中國
    他大概還有些信得過山姆大叔,有羅斯福這樣表態,琉球盡可以讓其放心,遲早會「完璧歸趙」。  11月25日,羅斯福再次與蔣介石會談,再次談到了琉球。羅斯福說:「我反覆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收復了臺灣,如果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會有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
  • 釣魚島禍根:懼怕美日蔣介石曾兩拒「琉球」
    蔣介石想藉助開羅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開始進入反攻階段,隨著義大利的無條件投降,納粹德國的覆滅已成為時間問題,對日作戰開始成為同盟國的作戰重心。
  • 蔣介石兩度拒絕接收琉球群島,讓羅斯福感到不可思議
    在談到剝奪日本在太平洋侵佔的島嶼時,羅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島。他對蔣介石說:「琉球群島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的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對羅斯福突然提到的這個問題,蔣介石沒有料到,也不知如何回答好。
  • 今日話題歷史版:蔣介石拒絕收回琉球?
    《二戰蔣介石兩拒「琉球」為釣魚島爭端埋禍根》 ,就是其中之一。許多讀者也來信希望能夠用確鑿的史料來證實或澄清這樣的傳言 。故搜集資料,成此專題。蔣介石與琉球問題面對羅斯福1943年開羅會議期間對琉球問題的詢問,蔣介石確實以「願與美國共同佔領管理該地」作為回應;但這並不意味著蔣介石放棄琉球,事實上,直到1948年,蔣氏還在以各種手段竭力謀求收回琉球。
  • 蔣介石的一念之差,讓中國錯失收回琉球的最好機會
    日本對琉球的強行侵佔曾引起許多國家的不滿,琉球人民也曾用各種方式進行過反抗,但都失敗了。1943年,二戰進入新階段,中國、美國以及英國首腦於11月22日到26日在埃及開羅開會,蔣介石作為中國首腦參加了此次重要會議。美國總統羅斯福期間共於蔣介石會談四次,其中兩次談到琉球群島問題。
  • 《開羅宣言》海報爭議背後歷史細節:蔣介石兩度拒收琉球群島 沒敢...
    蔣委員長在開羅會議之前準備不足很快在琉球問題的討論上表現出來。 兩天之後,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時,又談到了琉球群島。羅斯福說:「我反覆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不過,蔣介石猶豫再三,最後答覆道:「琉球的問題比較複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
  • 蔣介石後悔拒收琉球群島
    對羅斯福突然提到的這個問題,蔣介石沒有料到,也不知如何回答好。  過了一會兒,他才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  蔣介石這樣一說,羅斯福認為他不想要琉球群島,故未再說。
  • 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蔣介石曾兩度拒絕接收琉球
    其中涉及中國政治方面的方案包括:戰後將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交還中國,並無償接收南滿鐵路與中東鐵路等。蔣介石對這個方案甚為滿意。11月18日上午,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以及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美國在華軍事將領史迪威和陳納德等20餘人,從重慶白市驛軍用機場分乘兩架飛機飛往埃及。
  • 揭秘蔣介石曾兩度拒絕「琉球」:因為懼怕日本
    1943年11月9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希望他能如約參加會議。蔣介石接到電報後,認為這是一個廢除中國不平等條約的好機會,於是要求下屬擬訂相關草案,其中涉及東北問題、中東路歸屬問題。11月23日晚,蔣介石與羅斯福舉行單獨會談,在談到日本在太平洋群島侵佔的島嶼問題上,羅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島。
  • 美國曾想交還琉球群島 蔣介石拒絕接收
    他大概還有些信得過山姆大叔,有羅斯福這樣表態,琉球盡可以讓其放心,遲早會「完璧歸趙」。11月25日,羅斯福再次與蔣介石會談,再次談到了琉球。羅斯福說:「我反覆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收復了臺灣,如果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會有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
  • 桃花舍主人:蔣介石曾經事實上「不要琉球群島」
    因此,駁文認為「1943年美國不存在什麼想把琉球交給中國的問題」,當然更不存在蔣介石「不要琉球群島」的事兒。汪幸福的文章後面註明「本文參考資料:《中國國民黨與臺灣》,臺灣『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年2月印,作者陳三井;《雷震全集》,臺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版,雷震著。」
  • 國內外學者研討琉球問題 稱「琉球不是日本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欣】「琉球不是日本的」——5月21日,3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於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危機論壇——琉球問題研討會上發出了上述呼聲。繼《人民日報》於5月8日刊文質疑日本對琉球主權之後,此次研討會被視作對琉球的歷史和法律地位提出了新的解讀和視角。
  • 1943年美國曾想把琉球交給中國 蔣介石錯過機會
    蔣介石見羅斯福又提到這個問題,想到琉球被日本佔領了多年,在國內草擬的談判方案又不含琉球問題,變得十分猶豫。羅斯福見蔣介石半天不作聲,以為他沒有聽清楚,又補了一句:「貴國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戰爭結束了,就將琉球群島交給貴國。」蔣介石猶豫再三,最後答覆道:「琉球的問題比較複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羅斯福心裡明白了:蔣介石是真的不想要琉球群島。
  • 開羅會議,羅斯福提出把越南和琉球歸還給中國,蔣介石為何拒絕?
    鑑於此,蔣介石拒絕了接受越南的提議。但如果對越南進行託管,我國就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就這樣,越南獨立的問題就被擱置在一邊。 蔣介石為什麼不肯接受琉球 開羅會議開始時,羅斯福建議蔣介石將琉球群島納入談判,爭取戰後將琉球群島納入中華民國管轄範圍內。對此,蔣氏並沒有表明態度。
  • 蔣介石為什麼不要琉球群島的管轄權?
    根據美國的會議記錄與國民政府的資料揭秘,羅斯福曾向蔣介石徵詢中國是否有領有琉球之意願,並有將琉球交與中國的提議,但蔣介石考慮到美國對琉球之企圖,遂拒絕這項提議,答稱中國方面希望先由中美兩國佔領琉球,未來再按國際組織的託管制度
  • 從蔣介石兩次拒收琉球看他的「另類」缺陷
    他對蔣介石說:「琉球群島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的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 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對羅斯福突然提到的這個問題,蔣介石沒有料到,也不知如何回答好。過了一 會兒,他才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
  • 羅斯福主動提出將琉球群島交給中國,蔣介石為何兩次拒絕接收
    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蔣介石見羅斯福又提到這個問題,想到琉球被日本佔領了多年,在國內草擬的談判方案又不含琉球問題,變得十分猶豫。羅斯福見蔣介石半天不做聲,以為他沒有聽清楚,又補了一句:「貴國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戰爭結束了,就將琉球群島交給貴國。」
  • 琉球問題如何發酵
    5月7日,《人民日報》第9版「要聞」用一半版面,刊登了中國社科院學者關於釣魚島和《馬關條約》的文章。  與通常論述釣魚島歸屬權的論文不同,它用大約三分之一篇幅提到了日本在19世紀後期吞併琉球王國的史實。  在日本戰敗後,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日本本土到臺灣的一系列島嶼都應該從日本剝離。不過,目前它們仍為日本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