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閣遺址考古勘探近尾聲
記者前往鎮江新區實地探訪,建築不存,兩棵300歲銀杏還在金山網訊 近日,為配合鎮江心湖高級中學施工建設,鎮江博物館考古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施工範圍內的文昌閣遺址進行勘探並試掘,現已接近尾聲。記者日前進行了實地探訪。
-
貴州行·400多年歷史的貴陽文昌閣
貴陽文昌閣 2019年8月31日下午,從修文陽明洞返回貴陽市內,參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頗具特色的貴楊文昌閣。 閣樓底層為正方形四角,二三層為九邊九角,東、南、北三面等邊,各方均為二,唯正面(西面)等分為三,組成不等邊九角形。除底層外,二、三層均出飛簷,梁架結構獨特,第三層的全柱和第二層的重簷金柱,均不穿過各層樓板,第二層九根簷柱,僅有四根是一層的重簷全柱,平面布局為一平方形,其餘五根簷柱分別立於底層的順梁上。頂部雷公柱空懸,由九根角梁共撐,以第三層的金柱和簷柱為支點,承託寶頂。
-
菏澤:文昌閣,實拍!
在新建環堤公園點將公園,有一座塔,美其名曰:文昌閣。文昌閣系菏澤市氣象局空氣景觀式固定監測點,為5層塔型建築。古典形態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文昌閣上雕梁畫柱,在細節處還原曹州古韻。環堤河水、木船與文昌閣相映成趣。文昌其名,令人聯想到文昌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中國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張亞子有關。東晉寧康二年(374),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人們在梓潼郡七曲山為之建張育祠,並尊奉他為雷澤龍神。
-
文昌閣即將「解鎖」!深埋地下的Ta能否重現?
史料記載,明萬曆十三年,兩淮巡鹽御史蔡時鼎興建文昌閣,建造在跨越汶河的文津橋上,取名「文昌」,所以文昌閣是一座建在橋上的閣樓。如今文昌閣依舊,河哪兒去了?橋又在哪裡?許多人想像不到,如今川流不息的汶河路,60年前還是一條河流,如今只有這條路的名字還在告訴人們,文昌閣曾經是一座建在河流上的建築。
-
時光腳步裡的文昌閣
「晴川宜毓秀,扶雅則文昌」······新橋鎮文昌閣位于晴川河畔,由扶雅書院(今新橋中學)的創辦者管作霖與族人管士香於清同治四年出資興建。文昌閣曾是歷代扶雅學子的精神家園,承載著「啟迪民智、砥礪心志、崇學向善、淳風化俗」的扶雅精神。
-
文昌閣的十個秘密曝光……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揚州發布現推出新欄目「故視會」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方式尋找熟悉風景裡的新秘密首期聚焦揚州地標文昌閣文昌閣位於揚州城區市中心不過四百年來,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此閣後遭火焚毀,火後次年,由江都知事張寧復建,即為今日所見之文昌閣。文昌閣修建以來歷經多次大修,上一次大修是在1999年。雖然歲月輪轉,但風貌依然,都是「邗上文樞」的象徵。如今,文昌閣已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03文昌閣差點倒塌了?上世紀40年代文昌閣穩穩屹立四百年?沒這麼簡單。
-
遊頤和園:文昌閣原本是城門
頤和園東堤的北端起點,是一座坐南朝北,面闊17米,進深17米,用城磚砌築的高大城臺,南面城牆券門上方有「文昌閣」的石匾額。它是頤和園內著名的古建築之一,氣勢恢宏,上部正中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兩層樓閣,四周有人字遊廊,四角上立著四個角亭作為陪襯。
-
《揚州文昌閣》出版揭秘文昌閣的前世今生
作為城市的地標性歷史建築,文昌閣究竟藏了多少秘密?揚州歷史文化名城研究院編著的《揚州文昌閣》由廣陵書社正式出版,該書邀請專家學者系統地梳理了文昌閣的悠久歷史,圖文並茂地講述了文昌閣的前世今生。 文昌閣修繕、展示工程及《揚州文昌閣》一書的出版,很好地做到了文物保護、文史研究與文化展示的結合,堪稱今後古建築修繕的成功範例。 文昌閣歷次維修記 1.萬曆十三年(1585),巡鹽御史蔡時鼎建文昌樓於市河文津橋上,祀文昌帝君。 2.萬曆二十三年(1595),文昌樓毀於火。
-
<古蹟尋蹤>頤和園「文昌閣」的前世今生
<古蹟尋蹤>【頤和園「文昌閣」的前世今生】1860年,費利斯·比託留下了一張當年清漪園文昌閣的影像,沒成想在拍完照片後,英法聯軍竟然將此古建付之一炬,清漪園文昌閣是始建於乾隆十五年也就是1750年的頤和園內六座城關建築中最大的一座。
-
貴陽文昌閣和北京雲繪樓、清音閣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李看社會各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貴陽文昌閣和北京雲繪樓、清音閣的介紹。貴陽文昌閣貴陽文昌閣屹立在貴州省省會貴陽市東門的月城上。據清朝康熙年間刻立的《重修文昌閣碑記》記載:「於千城之上建閣三層,中祀文昌,上以魁星,下以祀武安王,而總名之曰文昌閣。」碑文又說:「閣成而人文蔚起,科目奪省榜之半」。
-
《鄉村地理》|探訪貴州古建築——甲秀樓與文昌閣
許多與「文昌」相關的配套建築如文昌閣、魁星樓、奎文閣、文筆塔、惜字塔等便應運而生。這種近乎宗教熱情的興建之風,導致各府各縣,甚至鄉村都興建了許多祈求「文運昌隆」的文教建築,其分布範圍之廣,數量之多,大概只有遍布全省的寺廟道觀可以與之一比。甲秀樓和貴陽文昌閣就是它們當中的典型代表。
-
文昌閣片區的歷史文化遺蹟
文昌閣片區的歷史文化遺蹟長沙市開福區已啟動湘雅路街道文昌閣片區的有機更新改造。文昌閣片區還包括十間頭和工農街兩條主要街巷。這一片區雖在老城區城牆之外,但歷史底蘊十分深厚,有十餘處文物保護單位和著名歷史遺址,分別介紹如下。
-
文昌閣!巢湖又一地標性建築拔地而起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巢湖消息 6月3日,位於巢湖市臥牛山公園的文昌閣工程復工以來穩步推進,目前已完成總投資額約520萬元。臥牛山是巢湖的人文聖山,具有厚重的歷史和人文底蘊,建設文昌閣旨在恢復巢湖歷史記憶,展示巢湖地域文化,打造巢湖城市新地標、新形象。
-
靖西舊州的文昌閣最獨特的地方
舊州的文昌閣最獨特的地方在於——這是全國唯一一座建在水上的文昌閣,因為古代建造文昌閣的先人堅信「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成就萬物」。文昌閣吸收天地靈氣,閣中供奉著文曲星和魁星,自古就是考生們必去的朝聖之地!
-
楊柳青「三宗寶」之一 運河明珠文昌閣
透過重重的楊柳,我們終於在古運河南岸找到了楊柳青「三宗寶」之一的文昌閣。推開木門,一座六角三層的木構樓閣闖入眼帘。這座曾經是楊柳青鎮最高建築的古塔依然可以看出當年的雄壯與輝煌:建築上下三層,通高15米,六脊瓦頂,每脊各負一條蒼龍,正中為一顆碩大的寶珠,設計十分精緻奇巧。據專家介紹,文昌閣的建築藝術在國內堪稱一絕,是目前華北地區惟一保存完好的明代樓閣式建築。
-
39年前文昌閣廣場大修照片曝光!
揚州地標文昌閣正在實施揭瓦不落架大修,有關文昌閣的一些信息尤為引人關注。昨天,記者在揚州市住建局城建檔案館採訪時看到,這裡保存的一組老照片和一套手寫工程檔案,再現了39年前文昌閣廣場的大修場景。施工檔案後附有文昌閣周邊地形圖和規劃圖,從當時的地形圖上可以看出,上世紀70年代末,文昌閣周邊的地形,並非現在的圓形,其呈現南寬北窄的形態。當時北側的地形很窄,有建築遮擋。由於汶河路東西兩側區域的建築都是沿著汶河路和當時的石塔路、三元路等沿路排列,到文昌閣這裡便交會成為兩個直角,緊挨著文昌閣,道路通行受阻。
-
1925年哈爾濱阿城 早已消失的文昌閣唯一歷史照片
不說全國的朋友們,就哈爾濱來說,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阿城曾經有一座寺廟叫:文昌閣。只不早它早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現在已經遺蹟難覓。 還好,我收集到了這座文昌閣的歷史老照片,讓我們有機會一睹它曾經的樣貌。
-
甲秀樓·文昌閣遊記(作者:廣州 劉建)
《好山好水》微信公眾號推薦:甲秀樓·文昌閣遊記11月18日和20日,借給貴州中煙工業公司的青年骨幹培訓之機,參觀了貴陽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甲秀樓·文昌閣。藏身於鬧市中的甲秀樓景區是明代建築,位於貴陽市南明河上。
-
登高文昌閣 鳳凰小夥伴環湖賞雪野
據了解,文昌閣又稱文星閣,是一種傳統祭祀建築,為祭祀傳說中掌管文運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風昌盛而建。文昌閣裡面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他是漢族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特殊的信仰使得它歷來倍受文人學士的青睞。登上文昌閣,雪野湖景色盡收眼底、一覽無餘。登上文昌閣的時候太陽已開始落山,夕陽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氛圍一下子變得好暖。
-
浙江奉化溪口鎮,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文昌閣!
進入武嶺門以後,左手邊便有一座亭臺式建築文昌閣。文昌閣為兩層樓房式建築,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至民國已破敗不湛。1924年重建,至次年建成面積50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為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 1927年蔣宋聯姻後,曾攜宋美齡來此小住。「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將軍被軟禁在溪口雪竇寺前,曾在此被暫囚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