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記憶(70)七星關沔魚河的傳說

2020-09-20 雲上畢節

關於沔魚河,有太多太多的傳奇故事。1992年我曾經在《貴州日報》和《畢節日報》上連續發表過《沔魚河的傳說》、《沔魚河兩岸的變遷》、《細說沔魚河》、《四鰓魚的傳說》等文章,這幾篇文章抒發了我對沔魚河的深厚情感,推介了家鄉美麗的風景和淳樸的民風民情。

四鰓魚 (圖片提供:詹會祥)

沔魚河,因四鰓魚而聞名天下。四鰓魚,就是一條魚有四個鰓。一般情況下一條魚只有兩個鰓,唯有沔魚河的魚有四個鰓。

幹龍洞的源頭活水 (葉光良 攝)

關於沔魚河及河中生長的四魚,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據傳,很久很久以前,在現今七星關區對坡鎮大堡社區幹龍洞中,有一條惡龍在洞門口用身體堵住出水口,不讓一滴水流出來。整個大寨壩子只得靠天吃飯,天下雨才能種出莊稼。遇到天旱,莊稼就顆粒無收,人畜只能逃離到他鄉或死亡。

有一年,天大旱,山上草木冒煙,田壩中莊稼顆粒無收,周邊赤地千裡、萬物凋敝,鄉民們離鄉別境。

在幹龍洞的旁邊,住著一戶人家,夫妻二人扶侍著90多歲的老母親並撫養著一雙年幼的兒女,平時一家人靠著幹龍洞下方兩畝土地勤耕勞作生活。大旱之年莊稼長不出來,人畜飲水艱難,就連幹龍洞下方的長洞深處也沒有一滴水。別人可以逃荒,這夫妻倆上有正生著病的老人,下有幼兒幼女,無法背井離鄉。

位於對坡鎮大堡社區的幹龍洞源頭 (葉光良 攝)

眼看一家人快要餓死,急得夫妻倆抱頭痛哭。妻子對丈夫說:「平時我在幹龍洞旁邊割草、放牛,總能聽見洞中有水響聲,只是不見一滴水流出洞外。我們倆何不鑿開巖石,進洞去找水,讓水流出來拯救一方百姓?」

聽了妻子的話,丈夫堅定地點了點頭:「不管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一定要把幹龍洞中的水引出來,不然就沒有別的活路。」

於是,夫妻二人扛著工具,鑿開幹龍洞堅硬的石壁,見到一潭碧水,夫妻二人高興地歡呼起來。

幹龍洞下方的四鰓魚養殖場 (葉光良 攝)

正在夫妻倆準備鑿開潭口巖石放水時,那擋住碧水的巖石突然變成一條黑龍昂起頭顱,張開血盆大口,向二人撲了過來。夫妻二人毫無懼色,用手中的工具作武器,與惡龍展開了激烈的搏鬥。男的揪住龍角,趁龍翻滾時騎上龍背,並用鐵拳猛擊龍頭。妻子則扯住龍鬚,用雙腳猛踢龍肚。惡龍猛甩身體,夫妻二人死死抓住惡龍不放。惡龍想翻滾身體,壓死夫妻倆。就在龍翻身時,幹龍洞被龍身堵住的水滾滾噴出洞口,形成一條河流。

沔魚河風光 (葉光良 攝)

夫妻倆勇鬥惡龍,幹龍洞激流湧出。惡龍咆哮起來,聲音驚動了天庭,玉皇大帝派遣天兵天將趕來,將惡龍鎮住,但龍身已無法把水堵得一滴不流。惡龍被鎮住,清水得以流淌,但是天兵天將對夫妻二人說:「你們已經洩漏了天機,不能再重返人間。你們鑿水救民的願望已經實現,要想能逃出幹龍洞,只有變成魚,否則只能死在洞中。」夫妻二人緊緊抱在一起:「要死我倆一起死,要變魚我們就變成一條魚,永遠不分離」。突然,天空電閃雷鳴,一記悶雷將夫妻二人擊成了一條魚。

幹龍洞下方的水渠(葉光良 攝)

幹龍洞出水了!老百姓得救了,萬物重生!

這對夫妻的老婆婆聽說幹龍洞出水了,就牽著一雙孫兒孫女來到洞邊,只見兒媳婦的一雙繡花鞋還在洞門口的轉彎潭水面上漂浮著,急問眾人見到她的兒子媳婦沒有?

就在人們在洞沿邊議論紛紛時,忽然從水中飛出幾條鮮活的魚,直接奔向老婆婆的懷裡。這魚有四個腮,人們就說,這是為百姓勇敢尋水的夫妻倆變的,每人兩個鰓演化到魚身上,就成了這種奇怪的四鰓魚。

流淌的沔魚河 (葉光良 攝)

老婆婆也說不清這四鰓魚是不是她的兒子媳婦變來的,家中無半粒糧,也只得將魚煮來吃了。說來也奇怪,這老婆婆吃了四鰓魚後,新病老病一下就好了。那兩個快要餓死的孫兒孫女吃了魚,也撿回了兩條小命。

後來,那老婆婆活到160歲,無疾而終;一雙孫兒孫女,也成家立業,長壽終老。

四鰓魚 (圖片提供:詹會祥)

幹龍洞周邊十裡八鄉的村民聞其稀奇事,哪家有人病了,就帶上香燭來到幹龍洞旁邊求四鰓魚,每每都能從洞中飛出一兩條魚來,讓求魚者有求必應,而且病人一吃了洞中飛出的四鰓魚,就很快得以痊癒。特別是產婦吃了四鰓魚,不僅身體恢復快,而且出奶多,嬰兒茁壯成長。尤其是遇到饑荒年,四鰓魚還救了不少人的命。過了若干年,這條河的流域內也漸漸有了四鰓魚。

位於對坡鎮中心社區的者拉洞源頭 (熊萬山 攝)

四鰓魚油而不膩,肉肥鮮美,妙不可言。人吃了有病去病,無病養生。

四鰓魚的奇聞,從鄉村傳到宮廷,皇帝就命地方官員送四鰓魚進貢。那時沒有汽車,更沒有飛機,交通極為不便,全靠人背馬馱。這四鰓魚又金貴得很,離開幹龍洞流出的水,幾小時就死了,鮮魚根本無法送達宮廷。每每送到宮廷的四鰓魚,不是乾魚就是臭魚。吃不到四鰓魚的鮮魚,皇帝就嚴懲承辦此事的官民,每年都有不少人慘遭殺害。老皇帝也因此鬱鬱寡歡,不久就死了,他的兒子順理成章地成了新皇帝。

位於者拉洞下方的四鰓魚養殖場 ( 葉光良 攝)

新皇帝為籠絡人心,穩定江山,下令免去這條河中的四鰓腮魚進貢。從此,人們就稱這條河為免魚河。

明朝初年,湖北沔陽張姓將軍被朝廷派往免魚河天生橋天險駐守,為紀念祖先之故地,張家將免魚河的「免」改寫成「沔」字(張將軍後裔即現七星關區燕子口鎮龍洞村張家寨人)。從那時起,免魚河又稱沔魚河,至今在當地仍有免魚河、沔魚河同用的書寫習慣。

位於者拉洞下方的四鰓魚養殖場 (熊萬山 攝)

我今年已經70多歲,沔魚河的故事是我外公詹開榮給我們講述的。我外公家就住在幹龍洞下方者拉洞對面的虎跳巖腳。

小的時候,我們常去外公家。外公一見我們去,樂哈哈拿著魚網來到者拉洞外水口那個深潭裡,撒一網就有半水桶魚的收穫,這就是外公給我們童年的溫暖回憶。

清澈的沔魚河 (葉光良 攝)

我家就住在沔魚河岸邊張家寨上方一公裡處的小山坡上。我小的時候隨父親在龍灘溝、小鋪子讀書,學較就在沔魚河岸邊。那時四鰓魚真多,尤其在東皇廟下方巖腳那個灣潭處,就像個養魚塘。我和同學們每天下午放學後,就去灣潭下方不遠處安放幾個魚籠,第二天一早去收魚籠,每個魚籠裡準有七八條四鰓魚的收穫。

四鰓魚幼苗 (圖片提供:詹會祥)

我是喝著沔魚河的水、吃著沔魚河裡生長的四鰓魚長大的,至今七十多歲了,身體還結結實實,記憶良好,耳聰目明,應該說與小時候常吃四鰓魚有很大的關係。

位於對坡鎮中心社區的者拉洞源頭 (葉光良 攝)

1958年「大躍進」時期,大辦集體食堂,當時的公社幹部突發奇想:把幹龍洞用石牆圍起來,形成一個大塘,四鰓魚流不出去,不就天天可以從其中撈魚供集體食堂用了嗎?那時人民公社才成立,領導一個想法,就變成了千萬人的共同行動,幹部群眾奮戰兩三個月,幹龍洞終於被圈成了一個大塘。說來也奇怪,大塘蓄水後,不僅沔魚河流域沒有了四鰓魚,就連幹龍洞大塘裡也很少有四鰓魚出現了。1960年大饑荒,有人把幹龍洞石牆炸開一個大缺口,水就從這缺口處流了出來,幹龍洞和整條河又出現了四鰓魚。

者拉洞下方水池中養殖的四鰓魚 (葉光良 攝)

魚是貢品,也飽了不少人的口福。在2000年前,沔魚河裡的四鰓魚被那些唯利是圖的人用炸藥、電擊和各種捕魚工具非法捕撈,魚花兒都沒有了,已瀕臨絕種。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不得不採取強制措施,禁止捕撈四鰓魚。進入21世紀以來,當地黨委政府帶領群眾不斷修復沔魚河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

者拉洞流水養魚場的引水渠(葉光良 攝)

通過努力,目前沔魚河兩岸的生態得以逐步恢復,四鰓魚再次重新出現。如今,在幹龍洞下方及其斜對面數百米遠的中心社區者拉洞下方,對坡鎮的招商引資項目——「四魚養殖基地」已經建成,人工養殖四鰓魚已經獲得了成功,四五斤重的四鰓魚已可陸續供應市場。

者拉洞的源頭活水 (葉光良 攝)

我無限懷念故鄉的沔魚河!我一輩子感恩沔魚河的豐厚滋養!我要為故鄉的沔魚河歌唱!

作者簡介

餘澤江,曾用名虞才江,筆名詹育。貴州畢節縣(今七星關區)人,蒙古族,大專文化,中共黨員,1968年底入伍,參加過援老抗美和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在部隊歷任新聞幹事,解放軍報、國防戰士報戰地特約記者,昆明陸軍學校教員。

1986年轉業畢節,在縣糧食局、縣(市)體改委、市鄉鎮企業局、煤炭工業局、市政協、市人民政府任職。長期筆耕不輟,著有長篇小說《三節草》、《惜別鳳錦撟》和《餘澤江文集》、《淬鍊年華》、《七星閃耀》、《走遍神州》等,中國文聯作家。曾任北京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華文學藝朮學院副院長。中華蒙古族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人民文學》雜誌社貴州工作站站長。

文/餘澤江

編 輯:吳 芳

編 審:秦 恆

監 制:葉光良

總監製:朱光倫

更多新聞

  • 《黔西北記憶》欄目開篇語

  • 黔西北記憶 ① 美麗畢節我的家

  • 黔西北記憶② 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

  • 黔西北記憶③畢節古人類的足跡

  • 黔西北記憶④畢節的來源及建制沿革

  • 黔西北記憶 ⑤ 水西改土歸流的歷史過程

  • 黔西北記憶 ⑥ 「烏蒙磅礴走泥丸」用典追考

  • 黔西北記憶 ⑦ 革命老區黔西北

  • 黔西北記憶 ⑧ 「彝族古代百科全書」——《西南彝志》

  • 黔西北記憶⑨ 享譽全國的畢節市彝文文獻翻譯研究中心

  • 黔西北記憶 ⑩ 黔西北苗族遷徙路線圖

  • 黔西北記憶 ⑪ 黔西北苗族與蚩尤

  • 黔西北記憶⑫黔西北苗族的傳統節日

  • 黔西北記憶⑬ 豬拱箐:清末黔西北苗民起義的根據地

  • 黔西北記憶 ⑭ 畢節布依族的歷史與文化

  • 黔西北記憶 ⑮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 黔西北記憶 ⑯ 畢節一中的前世今生

  • 黔西北記憶⑰ 畢節彝學研究院

  • 黔西北記憶⑱畢節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綜述

  • 黔西北記憶 ⑲ 畢節「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設綜述

  • 黔西北記憶 ⑳ 西部大開發拉開序幕的地方——洪家渡

  • 黔西北記憶 ㉑ 烏江源頭在畢節

  • 黔西北記憶 ㉒ 畢節攝影史話

  • 黔西北記憶 ㉓ 畢節公路交通史話

  • 黔西北記憶 ㉔ 磅礴烏蒙萬裡路

  • 黔西北記憶 ㉕ 畢節飛雄機場建設始末

  • 黔西北記憶㉖皮皮翻翻及其它方言土語

  • 黔西北記憶㉗經典的畢節話薈萃

  • 黔西北記憶㉘驚世駭俗的畢節蘭花

  • 黔西北記憶㉙東漢南中第一名士——傅寶

  • 黔西北記憶㉚助諸葛亮南徵有功的彝族首領「濟火」

  • 黔西北記憶㉛奢香:明初著名彝族女政治家

  • 黔西北記憶 ㉜ 張諫:明代貴州第一個進士

  • 黔西北記憶 ㉝ 李世傑:清乾隆年間兵部尚書

  • 黔西北記憶 ㉞ 晚清重臣丁寶楨

  • 黔西北記憶 ㉟ 周素園:貴州辛亥革命元老

  • 黔西北記憶㊱ 中共貴州省工委第一任書記——林青

  • 黔西北記憶㊲錢壯飛:中共情報工作的「龍潭三傑」之一

  • 黔西北記憶 ㊴ 丁揚斌其人其詩

  • 黔西北記憶 ㊵ 餘達父:畢節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

  • 黔西北記憶㊶黔西北清朝著名女詩人周婉如

  • 黔西北記憶㊷畢節著名的民族資本家劉熙乙

  • 黔西北記憶 ㊹ 一代宗師王之和

  • 黔西北記憶 ㊺ 威寧籍苗族大學校長楊漢先

  • 黔西北記憶 ㊻ 威寧籍醫學博士張超倫

  • 黔西北記憶 ㊼ 朝鮮戰場上的二級戰鬥英雄劉興文

  • 黔西北記憶 ㊽ 打虎英雄羅學芳

  • 黔西北記憶㊾品讀畢節

  •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

  • 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

  • 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

  • 黔西北記憶(53)畢節城區40餘萬人的「大水缸」——倒天河水庫

  • 黔西北記憶(54)@所有畢節人,「響水轟雷」名字的由來

  • 黔西北記憶(55)紗帽山的故事

  • 黔西北記憶(56)倒天河上的橋

  • 黔西北記憶(57)南關橋,老畢節城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

  • 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

  • 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

  • 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

  • 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63)畢節古城街道名稱初探

  • 黔西北記憶(64)爐火映紅鐵匠街

  • 黔西北記憶(65)畢節人民公園的歷史印記

  • 黔西北記憶(66) 回憶「炒米糖開水」的吆喝聲

  • 黔西北記憶(67):清代知名的畢節路氏翰林家族

  • 黔西北記憶(68)大屯土司莊園

  • 黔西北記憶 (69)大南山苗寨

看完記得

點亮下方「贊」和

相關焦點

  • 黔西北記憶(73)大方賦
    黔西北記憶㊾品讀畢節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3)畢節城區40餘萬人的「大水缸」——倒天河水庫黔西北記憶(54)@所有畢節人,「響水轟雷」名字的由來黔西北記憶(55)紗帽山的故事黔西北記憶(56)倒天河上的橋黔西北記憶(57)南關橋,老畢節城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111)織金賦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144)赫 章 賦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96)黔劇的發源地——黔西縣
    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128)納雍猴兒關——冷兵器時代的自然屏障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95)黔西水西公園
    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
    繼鹹豐七年(1857)思南何冠領導的白號軍起義之後,鹹豐九年(1859)三月,爆發了在赫章韭菜坪陶新春、陶三春兄弟統率發動的著名的黔西北苗民起義。黔西北記憶③畢節古人類的足跡黔西北記憶④畢節的來源及建制沿革黔西北記憶 ⑤ 水西改土歸流的歷史過程黔西北記憶 ⑥ 「烏蒙磅礴走泥丸」用典追考黔西北記憶 ⑦ 革命老區黔西北
  • 黔西北記憶(92)「全能大儒」王陽明與黔西象祠的淵源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94)李世傑與水西文化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88)黔西賦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106)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沙儺戲(慶壇)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93)重建黔西象祠記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90)自古黔西一枝花,什麼是她的根杆枝葉花?
    黔西北記憶㊾品讀畢節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
    今日五龍橋(羅大富 攝)五龍橋的傳說開始了:數百年前,在百龍村處有6條孽龍潛伏而行,行數十裡來到城北響水灘三疊巖處被天神發現,天神使雷公一炸轟雷擊死一條孽龍於三疊巖處今日五龍橋橋面(羅大富 攝)按上述孽龍遁跡之傳說,「五龍橋」之名已昭然而知,但按志書所記則不竟然。
  • 黔西北記憶(126)聞名全省的詩鄉納雍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83) 大方: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黔西北記憶㊾品讀畢節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98)貴築藩屏讀大關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79) 丁文江與貴州彝文古籍的淵源
    >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3)畢節城區40餘萬人的「大水缸」——倒天河水庫黔西北記憶(54)@所有畢節人,「響水轟雷」名字的由來黔西北記憶(55)紗帽山的故事黔西北記憶(56)倒天河上的橋黔西北記憶(57)南關橋,老畢節城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113)古建築·山水·名鎮
    70餘處,據稱甚於省城貴陽。>黔西北記憶㊿七星關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 黔西北記憶(135)「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區」——石門坎
    賦黔西北記憶(51)七星關的來龍去脈黔西北記憶(52) 畢節倒天河是怎麼來的?>黔西北記憶(58)畢節五龍橋的考證與傳說黔西北記憶(59)那些年畢節城裡人是怎樣過年的黔西北記憶(60)走近三百多年歷史的畢節一小黔西北記憶(61)打撈那些遺落在歲月裡的畢節老品牌黔西北記憶(62)畢節「人民劇場」:老畢節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