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俄羅斯的經濟結構相比於蘇聯時期並沒有得到多大改善,反而因為俄羅斯面臨的國際環境不斷惡化,他們想要發展經濟更加困難。俄羅斯目前外匯的主要來源只有兩個,第一是賣能源,第二是賣軍火,而且對前者的依賴還更嚴重。因此國際油價的變化就是俄羅斯經濟的晴雨表。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爆發之後,西方國家就通過操控國際油價的方式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直接導致俄羅斯的國民生產總值被腰斬了接近一半。而且一直到現在都沒緩過神來,其主要貨幣盧布的幣值不穩定就註定了其經濟一直在坐過山車。
(克裡米亞的俄軍小綠人)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憑藉著蘇聯時期積累下來的強大軍事實力,放到現在就算是吃老本,依然能夠給北約帶來軍事威脅。近些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騰飛,加上中國軍事力量的爆棚式發展,使得"中國威脅"的論調甚囂塵上,尤其是在美國。在美國當地時間12月3日,川普政府的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發布署名文章,聲稱中國目前是對美國的最大威脅。不過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垂死掙扎的老人的形象,全篇在沒有任何論據的情況之下,歇斯底裡地進行了一通情緒輸出,這也是美國人的"傳統藝能"了。
(北溪二號天然氣合作項目)
不過北約似乎並不這麼想,根據外媒的消息,日前北約發布了一份戰略報告,他們認為起碼在2030年之前,俄羅斯依舊是對北約的最大威脅,北約認為俄羅斯在黑海、波羅的海、烏克蘭、喬治亞和北極地區的"侵略行為"給地區安全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前北約在布魯塞爾召開了外長會議,在此次會議上他們審議了名為《北約2030》的報告,闡明了北約在未來10年之內的任務:首先是對付俄羅斯,其次才是對付中國。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多國與烏克蘭進行海上聯合軍演,這種明顯針對俄羅斯的軍事威懾演習舉行得很頻繁)
北約之所以和美國意見相左,原因並不難理解。首先對於北約的絕大部分國家來說,中國很遠,而俄羅斯很近。俄羅斯與他們進行的經濟合作感知並不強,除了"北溪二號" 天然氣管道項目之外,俄羅斯幾乎沒有能夠在西方市場上拿得出手的產品,雙方的聯繫更多是以軍事對抗的形式存在的。但是中國對於他們而言就完全不一樣,雙方存在著廣泛的貿易往來,中國甚至已經成為了英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要知道英國在過去兩年之內,可是跟隨著美國不斷給中國搞事的。
(英國街頭的巨幅華為廣告)
俄羅斯的經濟結構一時半會根本難以改變,在未來其核心競爭力只會越來越弱。甚至是引以為豪的軍事實力在經濟狀況遲遲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下,其差距與北約也只會越來越大。要知道目前北約的軍費已經達到了俄羅斯的22倍之多。其它新興產業,如信息技術和半導體等,如今的俄羅斯更是屬於一塌糊塗的狀態。
(俄軍裝甲部隊依然是歐洲的頭號威脅)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對於如今認為俄羅斯是頭號對手的最大原因很簡單,一來其軍事實力還足以威懾到北約,二來他們與俄羅斯除了軍事對抗就是軍事對抗,真正在賺錢的領域合作的少之又少。等到俄羅斯這個"瘦死的駱駝"有朝一日真正"瘦死",才是北約調轉槍口全力對付中國的時機。對此我們只需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進一步加大西方世界對於中國製造的依賴程度,並且加大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當然與此同時要繼續發展軍力,做到哪怕有朝一日北約真的想在軍事領域挑釁我國,我國也有充分手段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