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開錯藥方,解決「腦死亡」的重要文件出爐,竟想找中國續命

2020-12-16 軍院34號

這兩天,老態龍鐘的北約(NATO)終於在外長會議上端出了醞釀多時的重要文件:《NATO2030(北約2030)》改革報告,試圖解決當前「腦死亡」的垂垂之勢。

《NATO2030》一共提出138條建議,圍堵俄羅斯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同時卻把中國擺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比如警惕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迅速崛起,思考如何應對中國國際政治、軍事實力的提升。

北約重視中國,這並不意外,也不驚喜,而是國際大環境下的必然。當然,這一敵對定位,離不開背後的推手美國。美國是北約的大腦,哪怕領導力已然下降,但也不會放棄使用北約這個縱橫世界幾十年的國際打手。美國早在2017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18年的《國防戰略報告》,都有這種濃重冷戰色彩的表述。比如《國防戰略報告》就對中國大加指責,聲稱中國是要取代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

美國全方位圍堵中國,已然是公開的霸蠻的惡行,而今美國要帶領北約對抗中國,這是北約的幸還是不幸?

北約的初衷就是對抗,但逐漸迷失——

誕生於冷戰時期的北約,為的是對抗蘇聯陣營,後期則演變為對抗俄羅斯。過去幾十年,被經濟捆綁住一隻手一隻腳的俄羅斯苦苦單挑北約陣營,防禦陣線步步後退。北約看似得勢,但也好不到哪去,七年之癢下,內部矛盾重重,凝聚力明顯下降。

軍事上,川普反覆催促各國增加軍費,分擔自己的壓力,其實希望的是自己動嘴不動手,歐洲小夥伴衝在前面擋子彈。而歐洲「三駕馬車」英法德顯然動力不足,雖然近幾年軍費有所追加,但與川普的要價還有差距,而法國還正攛掇德國搞歐洲聯軍的小圈子。

北約第一次聯手走出去進行的阿富汗戰爭,也已經爛尾了。政治上,對待伊朗、土耳其,甚至俄羅斯的態度和行動,美歐之間都存在分歧。經濟上,美國赤裸裸地把自己利益凌駕於歐洲之上,加徵關稅照收不誤。給歐洲輸血的「北溪二號」天然氣輸送項目被美國處處設卡。

凡此種種,美歐雙方的確難以真愛對方。

北約的出路,還真是在中國身上——

本來,北約有蘇聯(俄羅斯)這個共同挑戰,需要攻守同盟,共同行動,還能掩蓋彼此異心,至少讓成員內部擱置恩怨,形成對外的戰力輸出。而當蘇聯散夥、俄羅斯實力不濟後,北約這個龐大機器就被閃到腰。中東那些混亂小國,顯然無法承接北約火力。於是,北約難免陷入獨孤求戰的靈魂三問:我是誰?我為什麼存在?我的目標是誰?

放眼全球,唯有中國,可與匹敵。前段時間,北京剛剛拿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藍圖,前景十分誘人。未來10年,中國將比過去10年更加強大,更加強勢地佔據世界舞臺的C位,中國是北約未來繞不開的議題。

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說,中國正「越來越向我們靠近」,對「我們的安全構成了重要挑戰」。沒辦法,北約如果繼續存活下去,只能把求生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妄圖把中國妖魔化成蘇聯那樣的存在。這一點,從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對《NATO2030》的上心程度就可以看出來。

當然,這也是美國一些鐵桿小弟的常規選擇。亞太地區差點成形的「亞太版北約」意向成員國也是如此。比如,日澳小圈子的《互惠準入協定》滿紙都是「中國威脅」的味道。日本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也把中國視為「頭號威脅」。最近大熱的澳大利亞,已經活躍到幾乎逢中必反的蜜汁境地。

北約的死路,將是對抗中國——

過去,蘇聯(俄羅斯)能讓北約集中火力,關鍵是蘇聯(俄羅斯)與北約利益競爭過於激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必須真刀真槍地較量,而今天與中國的關係還沒到那個份上。歐美思維中似乎只有二進位,不是1就是0,而中國打的是「一帶一路」的太極拳,剛柔並濟,推拉相間,可以是一種混沌狀態,推崇並可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

老話說,形勢比人強。如果選擇大炮,只會丟掉大米。暫且不說美國,歐洲各國根本離不開已然走上快車道的中國。歐巴馬在新書中就曾經坦言,若非經濟危機的原因,他本來可以對華更加強硬。

美國人自己很清楚,決定上層建築的經濟才是根本。有一個嚴肅問題,北約中的歐美國家一定要認清,對抗中國,只有美國一家獲利。如果跟隨美國強行硬脫鉤中國,只會讓經濟疲軟、內憂外患的歐洲錯失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的良機。而這,顯然不是一條生路。

其實,就在美國最近發表的一份關於中美關係的報告中,已經將自己的私心告訴全世界了。報告長達70頁,其實就三句話,一是修復盟友關係,尤其是歐洲盟友;二是美國需要幫手,一起對抗中國;三是更加強硬,全面打壓中國。直白說就是,包括歐洲在內的小夥伴們,來來來,大家替我衝,全面圍攻中國。聽聽,如果歐洲的北約成員真聽話衝了,那真是傻了。

北約的活路,其實是與中國合作——

5000年文明的滋養,賦予中國人高超的智慧。在美國和西方熱衷於對抗的時候,中國通過「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具體實在的理念和抓手,開始為全人類摸索合作共贏的新路。最終,一定是一種有利於全人類的文明取代欲在人類內部製造對抗和動蕩的文明。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西方國家幻想這成為中國的車諾比時刻,沒想到這隻黑天鵝卻成了西方的車諾比時刻。成功抗疫有力地證明了中國制度的優越性,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友善。選擇與中國合作,才是真正的出路。

當然,合作不是北約這個冷戰產物的初心,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但今天的中美雙邊關係不是冷戰兩大陣營的關係,整個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比對抗更符合潮流。北約到了不換思路,就該換「大腦」的時候了。如果頭痛醫腳,只會把腳氣帶進腦子裡。

北約其實只有兩個國家,一個美國,一個其他國家。惟願北約中的其他國家能夠選擇正確的道路,千萬別被帶進陰溝,船一旦翻了,就是泰坦尼克也沒救了。陰溝裡翻的船,可不會被後人懷念。

相關焦點

  • 北約開錯藥方,解決「腦死亡」的重要文件出爐,竟想找中國續命
    這兩天,老態龍鐘的北約(NATO)終於在外長會議上端出了醞釀多時的重要文件:《NATO2030(北約2030)》改革報告,試圖解決當前「腦死亡」的垂垂之勢。《NATO2030》一共提出138條建議,圍堵俄羅斯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同時卻把中國擺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比如警惕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迅速崛起,思考如何應對中國國際政治、軍事實力的提升。北約重視中國,這並不意外,也不驚喜,而是國際大環境下的必然。當然,這一敵對定位,離不開背後的推手美國。
  • 被馬克龍判定正在「腦死亡」,北約為續命,聲稱中國對其構成威脅
    據國外媒體12月2日報導稱,北約目前已經召開關於「北約2030」的會議,會上各國把俄羅斯視為未來十年的主要對手。除此之外,北約還特意強調了「對於中國的軍事崛起,必須制定相關策略」。對此,美媒《紐約時報》就評價稱,這次會議所制定的戰略概念,早在10年之前就已形成。
  • 北約十年改革計劃曝光,卻頻繁提到「中國挑戰」,為續命找理由?
    早在之前他們就想要制約俄羅斯,但是由於川普的領導不力,導致他們一直找不到機會,在制裁俄羅斯的道路上停滯不前,如今拜登回來了,勢必會帶領他們對俄羅斯進行一番較量,很多被約的國家表示非常迫切。北約十年改革計劃被曝光據環球網報導,近段時間北約的十年改革計劃被曝光,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除了制約俄羅斯以外,計劃中卻卻頻繁提到"中國挑戰",這難道是北約為了續命找的理由?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確實對中國進行了各種的打壓手段,種種的一切都可以看出美國是非常忌憚中國的,但是什麼讓北約也如此忌憚中國?
  • 北約70周年派對開成「追悼會」,美國想用中國給北約續命?想得美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話題」首次出現在北約的議題中,據環球時報12月5日報導,在本次峰會的領導人會議聯合聲明中提到:北約國家已經認識到,「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及其國際政策,帶來了我們作為一個聯盟需要共同應對的機遇和挑戰」;本次北約峰會,將中國單獨作為一個話題是首次,中國首次出現在北約峰會聯合聲明中也是首次,而推動著一切的必然只有美國。
  • 馬克龍說北約已「腦死亡」,俄外交部發言人「表揚」:字字珠璣,真實...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雖未獲德國等北約盟友的支持,但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句「北約已腦死亡」的警告,卻讓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贊同。是符合北約當前狀態的恰當定義。」8日在報導扎哈羅娃此番評論時,RT解讀為:扎哈羅娃認為,馬克龍「診斷」北約「腦死亡」可謂一針見血(hit the nail on the head)。RT報導截圖當天在臉書上,扎哈羅娃還提出自己的看法稱,歐洲很難再一次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 ...領導人心情地圖:馬克龍稱北約「腦死亡」,默克爾反駁「言辭過激」
    法國總統馬克龍語出驚人,竟稱北約已經「腦死亡」?他的盟友默克爾第一時間給出反駁;玻利維亞女鎮長遭遇示威暴徒襲擊,慘遭潑漆、剪髮,總統發聲譴責;川普因涉嫌濫用基金會資金而被紐約法官判處200萬美元罰款,他在大喊冤枉的同時也不忘指責紐約州老是「政治攻擊」他。
  • 外媒:北約報告至少62次提到「中國」,但「頭號威脅」卻是→
    儘管該組織應當意識到中國構成的「挑戰」,但只有各國政府才擁有應對來自中國的非軍事威脅的政治和經濟工具。目前,北約只有一個完全具備應對能力的重大威脅,那就是俄羅斯。全文摘編如下:本周,北約30個成員國的外長舉行了一次視頻會議,在會上他們收到了一份有關北約未來的詳細報告。
  • 外媒:北約報告至少62次提到「中國」,但俄羅斯才是「頭號威脅」
    文章認為,作為一個缺乏立法權力的政府間安全聯盟,北約不應在一個其缺乏必要政策能力的問題上假裝發揮領導作用。儘管該組織應當意識到中國構成的「挑戰」,但只有各國政府才擁有應對來自中國的非軍事威脅的政治和經濟工具。目前,北約只有一個完全具備應對能力的重大威脅,那就是俄羅斯。
  • 北約戰略報告對抗意味濃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導,北約30個成員國外長日前舉行一次視頻會議並出臺一份報告,對北約未來十年的發展提出具體建議,並敦促北約進行全面改革,增強組織凝聚力,從而進一步應對來自戰略對手——俄羅斯的挑戰。
  • 北約發生內訌,土耳其不服北約雙重標準,允許希臘有自己卻被懲罰
    此前,法國當局的「北約腦死亡」言論,引起了爭論,並很快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陣營就支持法國當局的說法,認為北約確實已經「腦死亡」了,法國和歐洲國家想獲得保護,還得靠自己才行。而另一陣營則認為,法國當局的言論,過於誇大了北約的內部矛盾,北約各成員國還沒有走到這一步,在美國的控制與調解下,北約永遠不可能出現「腦死亡」的情況。因為這兩種不同的觀點,網絡上吵得不可開交,但根據最新的消息來看,「北約腦死亡」的言論,很可能是正確的!據外國媒體12月16日報導,北約再次發生了內訌,美國向土耳其下起了狠手,對其展開了制裁。
  • 六旬老人元旦清晨去世,家屬竟用這種方式為他「續命」
    六旬老人元旦清晨去世,家屬竟用這種方式為他「續命」生命的延續有三種,一種是母親誕下孩子,一種是捨己救人,一種是捐獻器官。1月1日元旦,這一天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意味著和過去告別重新開始。在這一天,安醫大一附院高新院區,一位64歲的老人因為腦損傷導致腦死亡,老人死亡後捐出自己的肝臟、一對腎臟和角膜,隨後另外一名男子得到了肝移植獲得了新生。
  • 2019,法國總統為70歲的北約開出「藥單」,北約將何去何從?
    法國總統一番話,已經給70歲北約「號脈」,美德為何又吵起來?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也就是現在的北約。這個全球強大的軍事組織,已經70歲了。近日,法國年輕的總統馬克龍為北約開出「藥單」,認為北約正經歷「腦死亡」,此話一出,立刻引起北約成員國及全球各國的關注。
  • 盧基揚諾夫:價值觀及利益分歧困擾北約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人們將不吝關於北約世界和歷史意義的溢美之詞,但它們對於審視該組織如今遭遇問題的本質毫無助益。北約未來失去了方向早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評論家們就說,隨著冷戰結束,北約失去了目標,應當像它的對手華約一樣被撤銷。西方對此嗤之以鼻。
  • 北約「古稀之年」已力衰,拜登能夠給其新生?這些問題才是首要
    看到美國正在逐漸朝著「拜登時代」邁進,一直被川普逼得喘不過氣的「北約」終於找到了新生的曙光,並且其不斷向拜登示好。據路透社報導稱,北約秘書長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均與拜登進行通話,希望拜登能夠挑起重擔一改北約「古稀之年」已力衰的狀態,給予北約「新生」。然而,拜登真的能夠成為拯救北約「腦死亡」狀態的人嗎?其還是先解決這些問題再說吧。
  • 最新腦死亡判定標準出爐!世界腦死亡專家共識
    目前,國際上以腦死亡作為死亡的判斷標準,但是不同的國家對於腦死亡的概念、判定標準、臨床實踐和文獻記載並不一致。由於很難開展關於腦死亡的隨機臨床試驗和大規模研究,因此目前缺乏強有力的證據,無法制定循證醫學建議。
  • 華約死了三十年,北約早該死了;跨大西洋聯盟成殭屍是大勢所趨
    他的北約「腦死亡」驚愕全世界。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第一時間評論稱,馬克龍診斷北約為「腦死亡」,可謂一針見血。扎哈羅娃在Facebook上寫道,「金玉良言。真實和準確的。」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1月7日刊出了馬克龍就歐洲戰略問題的採訪。馬克龍接直言:「我們目前正經歷北約腦死亡。」
  • 中國近日將發布腦死亡的判定標準 明確判定三步驟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日電 (記者曾利明) 記者今天從國家衛生部獲悉:由該部腦死亡標準起草小組制定的《腦死亡判定標準(成人)(修訂稿)》和《腦死亡判定技術規範(成人)(修訂稿)》將在近日發布。衛生部專家稱,該標準將規範腦死亡的判定,有助於維護公眾的生命健康權益和死者尊嚴。
  • 男童被撞腦死亡 腦死亡能活多久
    當晚,他被送到安徽臨泉縣人民醫院搶救,被確診為腦死亡。在得知兒子腦死亡後,禇炳利和丈夫傷心欲絕,但同時他們做了重要決定:把孩子器官捐獻出來,讓更多人獲得新生,讓孩子生命延續。  延伸閱讀:腦死亡可以活多久  腦死亡的人在國外醫院即宣告死亡,停止醫療。
  • 緣木求魚,川普政府開錯了「藥方」
    但最近兩周,美國出臺的種種政策,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明顯是「藥不對症」:貨幣政策用藥過猛,直接引發股市大跌,「市場在想,有什麼是美聯儲知道而我們不知道的?」分析師這樣描述市場恐慌。接下來的萬億美元財政政策也只管了一天。沒有系統而行之有效的對抗疫情的措施,面對直線上升的確診數據,只是靠放水、派現,怎能讓逐利的資本放下心來?
  • 北約會議吵作一團,蓬佩奧率先出手,土耳其被孤立,法國要動武?
    報導稱,在雙方發生激烈爭吵後,一些盟國選擇支持了蓬佩奧,土耳其則顯得被北約的其餘29個成員國所孤立。法國外長勒德裡安(Jean-Yves Le Drian)就在會上譴責了土耳其,並聲稱如果土耳其效仿俄羅斯的「侵略幹涉主義」,北約內部的凝聚團結將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