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儘管農夫山泉一直宣稱沒有上市計劃,但母公司養生堂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養生堂」)旗下另一家企業的IPO已經有了實質性動作。
近日,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泰生物」)再次更新招股書,申請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擬募資3.8億元,投向化學發光試劑及宮頸癌疫苗等項目。這並非萬泰生物第一次闖關A股。早在2016年,萬泰生物就提交過招股書,但其首次IPO申請在2017年底被終止審查。
作為養生堂體系內專注於體外診斷和疫苗的平臺,萬泰生物在血源篩查類診斷試劑市場一直穩居前三,還手握第一個申報上市的國產宮頸癌(HPV)疫苗。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產品更新換代,公司近兩年的收入增長明顯乏力,淨利潤也出現了下滑。
就公司研發與經營相關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向萬泰生物郵箱發去了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有回覆。
背靠養生堂
在商業界和資本圈,養生堂素來低調而隱秘,其實際控制人鍾睒睒也鮮少在資本市場露面。此次萬泰生物IPO的招股書,揭開了養生堂的商業版圖。
養生堂是一家專注於大健康領域的投資性公司,主要投資方向為飲用水、保健及健康食品、生物醫藥等,旗下除了農夫山泉之外,其控股的企業還涉足診斷試劑、疫苗、保健品、化妝品、種植業以及房地產等多個行業。
而萬泰生物並非鍾睒睒一手創立。其前身北京萬泰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4月,系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與日本國長富有限會社共同出資設立的中日合資企業。
早期十年間,萬泰生物股權幾經轉讓,數次易主。直到2001年11月,養生堂入主成為公司控股股東。而兩者的交集與廈門大學有繞不開的關係。
2001年,萬泰生物原股東香港新維再次萌生退意,其實控人田飛、田津英欲將持有的股權進行轉讓。巧合的是,當時萬泰生物和養生堂均與廈門大學有合作,鍾睒睒得知此事後,以1710萬元接下了萬泰生物95%股權。
從股權結構來看,截至2019年3月末,鍾睒睒直接持有萬泰生物20.21%股權,還通過養生堂間接持有63.35%股份。合計起來,鍾睒睒控制著萬泰生物83.56%的股權,處於絕對控股地位。邱子欣等146位自然人持有餘下的16.44%股權,其中大部分為萬泰生物的各級骨幹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萬泰生物還存在部分經銷商持股的情況。招股書披露,經銷商上海熱景、杭州熱景、上海傑核泰的實控人陸其康,以及哈爾濱鑫萬泰、哈爾濱成益的實控人張振威均持有公司約0.77%股權,另一經銷商濟南康同的實控人史天軼持股0.03%。最近兩年,萬泰生物與持股經銷商之間的交易額分別為5674萬元、5605萬元,佔公司營收比例約為5.77%、5.9%。
源頭研發靠廈大
萬泰生物至今仍與廈門大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事實上,其主營的免疫診斷試劑產品、化學發光診斷試劑產品以及戊肝疫苗都來源於與廈門大學的合作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正在申請上市的二價HPV疫苗。
招股書顯示,萬泰生物擁有的56項發明專利中43項與廈門大學共同持有,85項外國專利中有69項專利與廈門大學共同持有。
「借用外部力量合作研發,也是一種開放式創新的方式,在研發創新越來越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藥企採用這種研發模式。但自身研發平臺搭建、技術積累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藥企的長期發展要看儲備。」深圳一位專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大股東養生堂自2000年開始與廈門大學合作建立「廈門大學養生堂生物藥物實驗室」,基本上協議期滿後進行續籤。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該實驗室的負責人夏寧邵教授自2007年至2015年11月一直在萬泰生物擔任董事。
目前,雙方正在履行的協議是2011年籤署的《「廈門大學養生堂生物藥物聯合實驗室合作」研究協議》,協議期限自2011年至2021年。
數據顯示,2016―2018年度,萬泰生物支付給廈門大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142萬元、2700萬元、1000萬元,分別佔當期研發費用總額的24.15%、17%、7.23%。同期支付給廈門大學的提成金額分別為416.82萬元、484.79萬元、386.02萬元。
萬泰生物坦言,如果與廈門大學的合作協議到期後不能續籤,公司診斷試劑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新產品推出速度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公司加強了自身研發能力建設以及與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在研發方面對廈門大學不存在重大依賴」。
業績增長乏力
出於避免潛在同業競爭的考慮,養生堂和萬泰生物對生物醫藥領域的業務範圍進行了界定劃分:萬泰生物從事以疾病診斷、疾病預防為目的的產品,養生堂方面則從事以疾病治療為目的的產品。而此次重新申報上市前夕,全資子公司萬泰滄海將溶瘤病毒、B肝病毒等生物醫藥技術剝離給了大股東養生堂。
經營業績方面,2016―2018年度,萬泰生物分別實現收入8.44億元、9.5億元、9.83億元,營收增速明顯放緩;同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33億元、1.11億元、1.19億元,亦出現小幅小滑。
「在免疫診斷領域,化學發光逐漸在替代原來的酶聯免疫產品。這塊以前是外資企業獨佔市場,現在越來越多國產診斷試劑廠家也推出了化學發光產品,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對萬泰也是不小的壓力。」前述投行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萬泰生物的主要收入來自各類診斷試劑,佔比一直在八成以上。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其化學發光試劑銷售額已從2016年的605.72萬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9671.24萬元,佔營收的比重提到了10.26%。
而儘管頭頂光環,公司的疫苗業務板塊卻一直未見起色。
據悉,該業務主要由子公司萬泰滄海運作,目前在銷的產品只有2012年上市的戊肝疫苗。這款疫苗是全球首個上市的戊肝疫苗,但上市至今銷量一直未有突破。2016―2018年度,其銷售額僅為454.8萬元、318.88萬元、818.94萬元,對公司收入貢獻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