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營銷人」鍾睒睒火了,
因為農夫山泉已獲準上市,
而鍾睒睒持有農夫山泉87.44%股份。
一旦農夫山泉上市成功,作為養生堂、農夫山泉、萬泰生物這3家企業的第一人,鍾睒睒的財富有望超過許家印,高達1600億。(許家印福布斯富豪榜34位,218億美元)
鍾睒睒的名氣與馬雲、雷軍等人完全不同,前者在廣告界出名,後者則是企業家。
「農夫山泉有點甜」這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語在當年堪稱經典,而農夫山泉的品牌定位、廣告策劃據說由鍾睒睒一手打造。
2019年,農夫山泉營業收入240億,佔全國品牌水飲市場份額的34%,位居第一。
連小學都沒畢業的鐘睒睒是如何做到的呢?
小學就輟學的營銷大師
1954年,鍾睒睒出生在浙江杭州,父母都是地道的知識分子。
由於家道中落,貧窮使得鍾睒睒在小學五年級時被迫輟學,出於生計當上了泥瓦匠。
1977年高考恢復後,連最基礎的代數知識都不懂的他也參加了高考,兩度落榜。「條條大路通羅馬」,鍾睒睒最後聽從了父母的建議去了電大。
電大畢業後,鍾睒睒在《浙江日報》農村部做記者的經歷,對其日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這5年裡,他跑遍了浙江八十多個縣市,採訪過500多位企業家,其中有好幾位都成為了他創業的合作夥伴。
辭職下海,做啥虧啥
1988年初,國家正式批准設立海南經濟特區,鍾睒睒當即決定停薪留職,下海淘金。
因此,種蘑菇,成為鍾睒睒在海南最早的創業項目,這還得益於他在報社農村部積累的人脈。但由於氣候原因,根本不適合蘑菇的生長,很快敗光了鍾睒睒所有的投資。
而後,鍾睒睒嘗試過其它生意,可依然不順。
今天靠府城賣窗簾積累了幾萬塊錢,明天又在萬泉河養對蝦賠了,錢沒掙到,人脈經驗倒是積累下不少!
與宗慶後的那段往事
1991年,杭州娃哈哈集團在宗慶後的帶領下已產值過億,風光無限。
這一年,鍾睒睒的身份是娃哈哈口服液在海南和廣西兩省的總代理商。
由於海南是新開發的經濟特區,娃哈哈對代理方面有優惠價格;另一方面,娃哈哈口服液當時在廣東熱銷。
於是,鍾睒睒搞起了「竄貨」,把在海南低價拿到的娃哈哈口服液,拉到廣東省湛江市,高價銷售。
因為此事,他與宗慶後鬧翻。
如今,農夫山泉和娃哈哈是競爭對手,但是外界對於鍾睒睒的不實傳聞,反倒是宗慶後都站出來為他聲援。大佬們的情商讓人有點看不懂。
第一家企業:養生堂
丟了娃哈哈的代理權之後,鍾睒睒一度無所事事。
一天,他和一個朋友約在海甸島的一家飯店吃飯,他發現幾乎每桌客人都點了養生湯,原來那是用海南當地的特產魚和鱉熬製的養生湯,既美味又營養,很受歡迎。
「養生湯好賣,那我就做養生丸!」鍾睒睒靈光乍現。
1993年10月,鍾睒睒在海口成立了海南養生堂藥業有限公司,隨即聘請了三位中醫藥大學的專家花了8個月的時間,研製出了「養生堂魚鱉丸」。
短短一年時間,養生魚鱉丸就從海南賣到全國,鍾睒睒也因此賺得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隨著養生堂的聲名遠揚,鍾睒睒相繼推出了讓萬千女性著迷的「朵而膠囊」、「清嘴」、「母親牛肉棒」等十多個膾炙人口品牌和產品。
目前,鍾睒睒直接持有養生堂98.38%的股權,還通過其個人獨資的杭州友福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間接持有養生堂1.62%的股權。也就是說,養生堂由鍾睒睒100%持股。
深諳暴利之道與情感共鳴
在保健品「泛濫成災」的90年代,養生堂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鍾睒睒有一套自己的經商秘訣:
第一:一個小企業要發展壯大,他所經營的種類必須具有唯一性,而且必須是暴利的。
第二:品牌及營銷上要保持一致性,要會講故事,能引起情感共鳴。
1995年推出「朵兒膠囊」,一則30秒的電視廣告轟動了整個市場,沒有一點特效,但幾乎人人都能背出朵兒的廣告語「朵兒膠囊,以內養外補血養顏……」
2004年依靠「母親牛肉棒」的故事來打響市場,推出母親牌牛肉棒,至今十餘載,仍活躍在牛肉乾品牌的一線。
不得不說,鍾睒睒真是厲害。
開啟水戰,好品牌+事件營銷
1996年,鍾睒睒回到杭州建立了浙江千島湖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農夫山泉的前身)。
千島湖的水質是好,各種指標過硬,但彼時市面上的娃哈哈,康師傅等飲用水品牌競爭已是十分激烈。但鍾睒睒並沒有放棄,且打出了一手好牌。
「健康!還是健康!只能是健康!」
於是,「農夫山泉」橫空出世,光看其字就給人一種身處大自然的純淨感。
其廣告文案的「味道有點甜」、「我們不生產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農夫山泉的成長史,就是鍾睒睒開戰的事件營銷史。
2000年的純淨水大戰,直接單挑了全體純淨水企業。
2007年的「水的酸鹼性討論」話題大戰,瞄準康師傅開炮。
兩次大戰後,農夫山泉受益巨大。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農夫山泉系列產品銷售第一次突破了百億。
花不到2千萬買下的萬泰生物,市值已超千億
頂著「國產宮頸癌疫苗」第一股光環上市的萬泰生物(603392.SH),今年4月29日以12.60元/股價格開盤,當天股價漲幅高達44%,次日起,股價迎來連續不斷的漲停局面,截至8月3日,股價已達到288.61元,市值超千億元。
萬泰生物成立於1991年,最初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後被港資企業收購。但因經營狀況不理想,萬泰生物被不斷「賣身」,2001年9月,鍾睒睒僅花了1710萬元,便從港資手中買下了萬泰生物95%的股權。
與農夫山泉類似,直到上市前夕,鍾睒睒仍牢牢控制著萬泰生物80%的股份,上市後,其個人持股比例在75%左右。如此算來,僅萬泰生物這一家企業就給鍾睒睒貢獻了445億的身家。
還記得在1989年的一封信中,鍾睒睒這樣寫道:「錢,僅僅是錢還是不夠的。我的目標要高得多。」
如今,錢大概是夠了,不知道鍾睒睒的目標實現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