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認知裡面,越是富裕的國家國民生活就會越幸福,有人說過:痛苦的根源是沒錢,有錢就不會為其他事情而煩惱,一開始看到這句話時許多人都覺得頗有道理,大多數人痛苦的根源確實是因為沒錢,難道有錢真的就會開心,沒錢的話就只能悲傷?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咱們國家經濟如此發達,有些人為錢多而感到困惑,也有些人為沒錢感到悲傷。而不丹的這個國家的情形正好與我們相反,他們並沒有因為貧窮而感到苦惱,反而國家經濟增長之後,他們反倒覺自己沒有以前那麼幸福。
不丹,曾經是中國的領土,是吐蕃的一個部落,元朝統一西藏後,一直都受到我國的管轄,直到清王朝時期才徹底獨立出去。獨立後的不丹,保持著原有的生活習慣,且還會受到以前藏族文化的影響。許多國家在獨立之後都發展得非常不錯,而不丹經濟狀況不溫不火,還在亞洲國家墊尾,且都沒有和中國建交。如此落後的國家,為何國民幸福指數那麼高呢?
在2006年,不丹入圍「全球快樂國度的排行榜」世界前十名,是亞洲最幸福的國家。這個幸福指數在多數人看來是很不真實的,經濟如此不發達的國家,有何能力入圍最幸福的國家呢?事實上,不丹對幸福的定義不僅僅局限在經濟方面,他們覺得除了要在經濟上謀求發展之外,同時還得讓國民在精神和情感等多方面得到滿足,這樣才能更加獲取自己的幸福。
不丹保留著很傳統的民族特色,為了保留著最傳統的文化,國民上班和上學都要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且在、建築方面也得和傳統建築風格一樣,如此一來就能夠把最原始最傳統的習俗保留下來。當然,僅僅穿民族服飾也不能獲得幸福的,畢竟日本人經常穿著和服,也不見得他們的幸福指數變高。值得一提的是,雖說不丹很落後,可本國內的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都是免費的,這點正好能夠滿足國民的心意。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丹每隔兩年都會對評價機制進行改善,這樣才能夠保持和實際情況是一樣。比如國民每天的時間是如何分配的,他們每天工作多少時間,陪伴家人有多少時間,自己獨處鬱悶又是多少時間等,這些很精準的計算是為了了解國民的具體情況,可以此來整改制度。
不丹如此不發達,國民生活條件落後,為何國民幸福指數還那麼高?其實,不丹國民生活得如此幸福,這和本國的機制有著很大的關係,只不過隨著不丹經濟的發展,似乎國民的幸福指數也下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