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航母等大型水面戰鬥艦艇的相繼服役,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空前提升。與此同時,遠洋作戰編隊對於情報搜集、反潛作戰、電磁對抗等能力的需求也是水漲船高,傳統的方法之一是編隊內搭載更多的固定翼或直升機執行這些任務,但很多時候有人飛機不得不面對超低空、長時間、高危險的情況,如果此時使用無人機,特別是無人直升機就能很好的解決需求和風險之間的矛盾。
在無人直升機領域,美歐和俄羅斯行動相對較早,多年前就已經進行了多個型號的開發使用。俄羅斯在上世紀末研製了卡-137無人機,用以進行航空校射,美國MQ-8火力偵察兵、奧地利S-100等也相繼面世。與固定翼無人機相比,無人直升機對場地環境要求低,不需要複雜的回收設備,使用非常靈活,特別適合空間相對有限的艦艇之上,是未來戰場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目前來看,全球艦載無人直升機大都屬於中小機型,現役無人機僅有美國MQ-8C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噸。
我國近年來開始涉足無人直升機領域。2014年就曾展示過WZ-6B無人直升機,這種大型化的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6噸,載荷可達250公斤,續航8個小時,能夠執行戰場偵察、目標指示、通信中繼、電子對抗等任務,性能與美國MQ-8B比較相似。不過,這只是中國軍用無人機的試水,此後包括AR500B/CR500在內的多款無人直升機紛紛亮相,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航直升機研究所還開發了「某重大項目」,據稱該項目「對中國海軍武器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
就在075型兩棲攻擊艦數月前海試期間,網絡曾曝光了一款新型艦載無人直升機,當時這架無人機模型與直-8J、直-20J的模型一併放置於某港口碼頭,驚鴻一瞬讓我們初次管窺其基本面貌。
從模型來看,這架無人直升機的細節還不夠清楚,但能夠看到其基本的外形輪廓。從尺寸上看,這種艦載明顯小於直-8J,也比直-20J小了一大圈,倒是與我軍陸航裝備的直-11頗為相近。要知道,直-11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2噸,估計這種新型無人直升機的大小已經超過了美軍MQ-8B的1.4噸,接近美軍MQ-8C的2.7噸,已經跨入了大型無人直升機的行列。無人機大型化的好處,當然能夠增加載荷能力,並提高續航能力。從WZ-6B能夠續航8小時的性能看,新型無人直升機的續航能力應該能夠達到8~10小時。
模型顯示,這種艦載無人直升機機頭下方安裝有小型光電轉塔和傳感器吊艙,可能安裝光電傳感器和雷達設備。更令人驚喜的是其外形採用了隱身設計,沿著直升機側面腰線上下均向內側傾,形成菱形的機身截面形狀,與「科帕奇」和隱身「黑鷹」頗為相似,理論上能夠有效削弱雷達反射回波強度,降低被對方發現的機率和距離。這說明該機設計理念和技術非常先進,已經超越了美軍由「貝爾」直升機改造而來的非隱身的MQ-8C無人機。
新型艦載隱身無人直升機模型登上075兩棲攻擊艦進行調度試驗,或許說明這種新機型已經基本完成研製,這也意味著075和076兩棲攻擊艦除了搭載常規的運輸和武裝直升機之外,又有了新的機型,能夠更好地執行偵查、通信和火力支援等任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母艦的態勢感知能力,參與對潛、對艦作戰,成為兩棲編隊可靠的「眼睛」和「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