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一)希臘文明的搖籃
1、古希臘的概況(海洋文明)
1)地理位置: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幹半島,東臨愛琴海。
2)地理環境:希臘海岸線曲折,天然良港眾多,海島星羅棋布。使得希臘的航海和海外貿易的條件得天獨厚。
3)影響:(經濟上)缺地少糧,主要種植葡萄和橄欖;廣泛進行海外貿易和殖民活動。 (政治上)形成民主政治和小國寡民的城邦。
2、古希臘城邦的出現:公元前8-前6世紀
1)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徵。
2)古希臘城邦的政治類型:民主制、貴族制和君主制;最著名的城邦:雅典(民主制)和斯巴達(貴族制)。
3、公民的定義:根據傳統,凡父母祖籍均屬本城邦、擁有一定財產、能自備武裝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資格。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1、梭倫改革(公元前6世紀初)——奠定基礎
1)原因:
①主要原因(政治條件):平民與貴族矛盾的激化
a.原因:政治上,貴族掌權,平民政治權力太少;經濟上,貴族掌握大部分財富,平民處境不斷惡化,許多平民淪為「六一漢」或債務奴隸 。
b.表現:BC 632年,雅典平民武裝暴動
c.影響:給統治者敲響警鐘,統治者做了局部調整;局部調整不可能緩和社會矛盾,必須進行社會政治改革。
②根本原因(經濟條件):工商業的發展
③重要契機(導火索):薩拉門斯島的喪失和瘋詩人事件
④主觀條件——梭倫指揮軍隊奪回薩拉門斯島並成為執政官(前594年)
2)內容:
①頒布「解負令」等法令
a.內容:「解負令」(廢除所有債務,禁止借貸以人身作抵押,由於欠債而賣身為奴的公民,一律釋放);佔有土地最高限額(目的:阻止貴族任意兼併土地);「遺囑法」 (目的:杜絕貴族侵佔平民財產)
b.影響:限制了土地兼併,貴族失去擴張勢力的物質基礎;擴大了公民的基礎,促使社會結構發生變化;但並未廢除奴隸制,積極向外掠奪奴隸,走上奴役外邦奴隸的道路。
②確立財產等級制度
評價:(進步性)打破了貴族壟斷政權局面,開闢了工商業奴隸主參政議政的途徑;加強了工商業奴隸主地位;重新分配政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發展開闢道路。(局限性)沒有帶來真正的平等。
③改革國家權力機構
a.目的:進一步打破貴族專權
b.措施: 恢復公民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組成「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設立公民陪審法庭為最高司法機關
④鼓勵發展農工商業
a.目的:擴大平民就業機會,壯大雅典城邦實力
b.措施: 農業:禁止出口糧食,抑制糧價,改進水渠灌溉系統,提倡種植經濟作物
工商業:鼓勵出口,公民必須讓兒子學一門手藝,吸引有技術的外國人遷居雅典;其他:改革幣值與度量衡,確立私有制,承認財產繼承自由,提倡節儉,一直奢侈,懲罰遊手好閒之徒
c.意義:大大推動了雅典社會的發展
3)梭倫出走與僭主政治的建立
①梭倫出走原因:改革沒有消除貴族與平民的根本矛盾;
梭倫不願建立僭主政治,踐踏民主政治;
②僭主政治的建立
a.背景:梭倫出走後,雅典社會動蕩,各派紛爭
b.建立:BC560 庇西特拉圖
c.意義:以獨裁形式進一步推進民主進程
4)梭倫改革的歷史意義
①積極意義:大大促進了雅典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
②歷史局限:下層公民沒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權利;氏族制度殘餘和貴族勢力仍然存在;平民和貴族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紀末)——確立
1)內容: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大大削弱了氏族貴族的勢力;還設立了五百人會議,成立十將軍委員會,制定「陶片放逐法」
2)意義:打破部落貴族對政權的控制,雅典國家最終形成;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機會參與國家政治事務,標誌著雅典民主政治確立。
3、伯利克裡改革(公元前5世紀)——「黃金時期」
1)內容:①擴大公民參政範圍②改革公民大會③改革五百人會議④提高陪審法庭的地位⑤擴大十將軍委員會的權力⑥為參政公民發放津貼⑦發放「觀劇津貼」,鼓勵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薰陶。
2)作用:這次改革使雅典經濟、文化取得輝煌成就,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貴族權力被大大削弱。
(三)希臘城邦制度的衰落
希臘城邦制度衰落的原因有:①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少數人的民主(根源)②內部混亂,城邦間長期混戰③BC338年馬其頓王國徵服希臘。
(四)希臘民主政治的特徵: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五)希臘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實質(缺陷):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少數人的民主
(六)希臘奴隸制民主政治的積極作用:鑄就了希臘人渴求知識,樂於探究的民族性格;在眾多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產生了燦若群星的文學巨匠。率先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主權在民的原則;有效協調公民集體內部各階層利益關係,調動公民積極性,為公民充分發揮主動性和聰明才智提供寬鬆的環境;比較健全的民主制度開西方民主政治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