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蜀葵的植物學特點·應用價值與栽培技術

2021-01-09 吉山花瑤

基金項目:蜀葵的植物學特點·應用價值與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對越南農業技術援助文獻整理與研究(1950-1978)」(19BZS079);2018 年中國氣象局軟科學項目「公共氣象服務供給智慧化、均等化和個性化研究」(2018QRK029)。

蜀葵(Althaea rosa Cav.)又名戎葵、吾葵、衛足葵、胡葵、一丈紅、大麥秫、端午錦、端午花、蜀季花、龍船花、麻稈花、餅子花、熟季花、棋盤花、鬥篷花、光光花、餑餑花等,為錦葵科蜀葵屬多年生花卉,歷代花卉圖譜皆有記載。「戎葵」「菺」是蜀葵的最早稱謂。《爾雅》記載:「菺,戎葵」 。蜀葵源自川蜀,故得名「蜀葵」;整株蜀葵可達丈高,稱「一丈紅」;因在端午前後盛開,又稱「端午錦」。蜀葵應用價值高,且抗逆性強,耐旱澇、鹽鹼、低溫等不良氣象環境和土壤條件,在我國西南、西北、華中、華東、華北等地均有種植。筆者根據文獻資料系統論述蜀葵植物學特點、應用價值及栽培管理技術。

1 蜀葵的植物學特點

植物學特徵又稱植物學特性,泛指植物自身的形態變化、物候周期、生長習性等特點。蜀葵作為宿根植物,即使地上植株枯萎,地下芽和根系依然能存活,待氣溫回升又能破土而出。而且,蜀葵植株高達 2 m,葉片較大,花色數十種,開花喜充足光照也適應一定時間低溫陰冷期。

1.1 蜀葵形態特點 晉·傅玄在《蜀葵賦》序中寫道:「其苗似瓜瓠」。「瓠」為 1 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傅玄認為蜀葵幼苗像瓜苗一般,成株後,因其植株高大為人所知。宋·吳子良《葵花·花生初咫尺》:「花生初咫尺,意思已尋丈」 。蜀葵莖幹之高遠超眾花。明·楊穆在《西墅雜記》中記載:「五尺欄杆遮不盡,尚留一半與人看」。讚美蜀葵植株生長旺盛,莖直挺拔俏麗。

蜀葵葉呈圓心或長圓形,基生葉片大,葉片粗糙,兩面均有星狀毛,葉柄長 5~15 cm。李時珍認為蜀葵葉像葵菜葉一樣大,又像絲瓜葉一樣有分叉。《本草綱目》載:「過小滿後長莖,高五六尺」。蜀葵過小滿後開始長莖,莖高可達 1.67~2.00 m 。清·陳淏子認為蜀葵葉與桐葉一般大小,且葉片都呈尖狀 。他們用類比手法,論述蜀葵葉大。蜀葵花型和花色多樣。在歷代花卉典籍中,對蜀葵花型與花色描述最為細緻。唐以前描述蜀葵花色的文獻較少。晉·傅玄的《蜀葵賦》:「紫色曜目」 ,說明蜀葵花有紫色。崔豹所撰《古今注》記載蜀葵有 5 種花色,即「有紅,有紫,有青,有白,有黃」 。唐·陳藏器的《本草拾遺》曰:「花有五色」。顯然,從晉代到唐代,古人對蜀葵花色認識逐漸深入。明清時期,對蜀葵花色的描述更加細緻。嘉靖時出現了黑色和藍色的珍稀蜀葵,王世懋所著《花圃雜疏·花疏》描述為「黑者如墨,藍者如靛」。《本草綱目》描述蜀葵花色更多,「有深紅淺紅紫黑白色」 。明·王象晉《二如亭群芳譜》總結前人的認識,記述蜀葵花「色有深紅、淺紅、紫、白、墨紫、深淺桃紅。」清·謝堃《花木小志》描述蜀葵顏色更為細緻:「其色有深紅、桃紅、水紅」及「深黃、淺藍 10 餘種」 。由此可知,從兩晉到明清,文獻記述蜀葵花色種類呈不斷豐富的趨勢。

雖然古文獻描述蜀葵花色較多,但對花型記載不多。宋元以前,僅郭璞《<爾雅>注》記載:「華如木槿華」 。北宋時期,《洛 陽 花 木 記》記 載: 「剪 稜 蜀 葵、九 心 蜀 葵、胡 蜀葵......」 。至明清,蜀葵花型記述增多,明·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載:「形有千瓣、有五心、有重臺......有重瓣種種」。

《廣群芳譜》亦有相似記載,包括蜀葵花型、花瓣數及花瓣排列等。在 20 世紀 80 年代,陳俊愉在《園林花卉》中提出蜀葵花瓣分 3 種類型:堆盤型、重瓣型、叢生型,但目前認識尚未統一。

1.2 蜀葵生長習性和氣象環境 蜀葵生長習性獨特。開花前先經歷一定的低溫期,否則一年之中不會開花,故人們大多選擇在春初或秋初播種,到第二年開花。蜀葵「開花」習性在晉代已有記載。傅玄《蜀葵賦》曰:「華經二年春乃發」 ,《本草綱目》:「春初種子,冬月宿根亦自生苗」,《遵生八箋》稱:「九月間鋤地下之」,《花鏡》進一步說明:「8 月下種,10 月移栽,......當年下子者無花」,說明蜀葵開花需要經歷低溫期,倘若低溫時間不足,會產生「無花」現象。蜀葵為多年生花卉,花期一般從 5 月開始。《四民月令校注》記載:「暖氣始盛」。《廣群芳譜》載:「五月繁花莫過於此,……花開最久,至 7 月中尚蕃」。《說文》中「蕃」為草木茂盛之意。直到 7 月中旬蜀葵花仍然生長茂盛。蜀葵花期集中在夏季,一般是在 6—8 月開花最為旺盛。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滇南四時有花,根堅如木,滇花中耐久朋也」 。蜀葵在雲貴川等地可四季開花,而在北方卻不能。唐代岑參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他在《蜀葵花歌》吟詠蜀葵「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岑參在詩中感嘆蜀葵單花期的短暫,而岑參所處正是我國北方,北方氣候較南方更為寒冷。由此可知,蜀葵的花期長短與各地的氣溫變化有密切的關係。

2 蜀葵的應用價值

蜀葵植株挺拔高大、花型豐富、花色絢麗,受到廣泛讚賞。上至皇宮內院、園林,下至平民房前屋後,皆有種植。足以看出蜀葵在我國古代的重要地位。在當今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蜀葵種植在綠化美化城鄉、防風固沙、改良土壤等方面具有廣泛應用。

2.1 城鄉綠化價值 公園作為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和休閒娛樂場所,各地城市普遍重視公園綠化。蜀葵具有綠化與美化作用,且價格低廉,適應性強,易於栽培管理。在公園建設綠化中,可大量種植本土品種;同時,也可以引進千葉、五心鋸口等優良蜀葵品種,並通過分株、扦插培育新品種。公園一般場地較為空曠,憑藉綠化空地,將蜀葵花栽種在亭子、路旁、假山旁、湖畔旁等,混合芍藥、鳶尾等花卉,布置成自然式花叢。由於公園花叢體積較小,錯落分布,選擇 1~2 種花卉。還應根據公園土壤性質和周邊環境進行選材和配置。布置蜀葵花叢要注意植物間高低錯落、疏密間致,富有層次變化,避免千篇一律。

隨著人們環境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和對生活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住宅區的綠植被人們越來越重視。加強住宅區的綠化管理,不斷增強人們居住的舒適度與幸福感。因此,住宅區綠植應以樹木花草為主,採用常綠樹和落葉樹,喬木和灌木,色彩多樣的樹種的梯次配置。植物材料的種類不宜過多,又要避免單調,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可種植宿根花卉及繁殖能力強的花卉,如美人蕉、蜀葵、芍藥、蔥蘭等。尤其是蜀葵,蜀葵花色多於同期其他花卉,花期較長,且喜溼潤,可種植在小區溼地,為住宅區增色添景。

街道作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橋梁,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而街道綠化尤為重要,主要是遮陽與美化環境。南京市路旁以龍爪槐、梧桐和柳樹為主,植物種類少,缺少花卉依託,景觀單一。在道路兩旁種植蜀葵後,路側會出現較多裸露地帶,在行道樹兩側及溝坎之中種植低矮植物,形成喬、灌、草的綠化格局,突顯蜀葵的美化效果。當蜀葵花開時,在行道樹的襯託下,更加奪目。蜀葵不僅可以美化道路景觀,還可以有效保護路基,減少水土流失。在城市中,溝坎與出入路口較多,綠化效果不明顯,而蜀葵以其高大挺拔的特點,可以在道路兩旁進行籬笆式種植,對溝坎進行填補。在城市道路兩側或中央路口布置花帶,形成色彩絢麗、豐富多樣的連續景觀。按植物種類劃分專類花帶與混合花帶。專類花帶是由一種或一類觀賞植物的不同類別所組成,如蜀葵花帶、水仙花帶、鬱金香花帶等,但植物種類略顯單一,受季節影響較強。因此,城市更注重建設混合花帶,將幾種或幾類花卉組成連續景觀,豐富城市的生態文化,更能促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蜀葵作為多年生宿根花卉,色彩豐富、花期長,生存能力強、耐貧瘠、耐旱澇,適宜種植在路旁、溝邊坑沿,在公園、庭院、住宅綠地或巧妙布置成花臺、綠帶,矮生品種可栽種盆景,也可裁剪成花束;同時,在鹽鹼地栽培具有治理、改良生態環境作用。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需要的背景下,蜀葵因獨特的形態和生長特點,將被更廣泛用於環境綠化美化、觀賞和生態治理保護方面。蜀葵觀賞價值高,我國古代一些著名園林中都有蜀葵。

現存文獻顯示,最遲在漢代園林中已出現「蜀葵」。張衡在《西京賦》中描述皇家園林上林苑的景色,提到了戎葵:「王芻莔臺,戎葵懷羊」 。南朝詩人更加喜愛蜀葵,南朝顏延之在《蜀葵贊》中稱讚蜀葵:「渝豔眾葩,冠冕群英」 。梁·王筠作《蜀葵花賦》:「邁眾芳而秀出,冠雜卉而當圍」 。2 位文學家的作品都讚賞蜀葵之豔美。陳虞繁《蜀葵賦》中寫道:「繞銅爵而疏植,映昆明而羅生。......馳驛命而遠致攢華林而麗庭」。「銅爵」是指銅雀臺;「昆明」是指上林苑中的「昆明池」;「華林」是指當時建康的「華林園」。《蜀葵賦》中提到的 3 座著名園林中都種植了蜀葵。到了唐代,人們已經認識到蜀葵在其他方面的價值。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記載:「至德中,馬僕射鎮太原,又得紅紫二色者,移於城中,元和初猶少,今與戎葵較多少矣」 。這說明到唐憲宗元和年間,蜀葵已在城市中種植觀賞。宋元時期,蜀葵已經廣泛種植在庭園觀賞。宋·晁補之在《訴衷情》中描述道:「戎葵閒出牆紅,萱草靜依徑綠」 。元·張憲《端午詞》:「一丈戎葵倚秀窗,雨足江南好時節」 。元·許衡《繼人葵花韻》:「戎葵花色耀深濃,偏稱修叢映短叢」 。詩中所言蜀葵相映成輝的草木繁盛的景象。

明清時期,據《西墅雜記》記載,明代成化日本遣使入朝,使者並未見過蜀葵,問之。由此可知,明代皇宮中已栽培蜀葵。康熙皇帝常年在暢春園居住,他尤為喜愛蜀葵,遂命人大量種植。《群芳譜》記載:「五月繁華莫過於此,庭中籬下無所不宜」。《花木小志》描述為:「嘗遍種於假山石上,暖風過處真成錦繡堆矣」 。記述了蜀葵在園林中生長茂盛,花團錦簇的盛況。

現代生態園林設計往往缺乏創新,過度模仿照搬,甚至連植物種類、擺放方式都大同小異。由於對當地氣候和土質缺乏認識,植入花卉大多難以存活,且增加養護費用。有些園林設計植物品種較為單調,像南京植物園主要以鬱金香和百合、芍藥為主,尚未種植蜀葵。鬱金香展現出春季五彩繽紛的景象,以黃色和紅色搭配其他顏色,體現花色多樣性。但並未突出植物品種多樣性,鬱金香、芍藥和百合皆為春夏季植物,限制了觀賞時間,盛開之季過後則觀賞價值大為降低。為增加觀賞的層次性,應採用宿根植物與一二年草生花卉的混合組成,如蜀葵及落新婦、芍藥、金魚草、沙地柏等。蜀葵擁有眾多花色,如淺紫、靛藍、純黑、暗紫等,且蜀葵花期可長達半年之久,彌補了觀賞的時間性。且蜀葵花瓣大、類型多,如單瓣型、復瓣型和琉球型等,將其栽種到不同場景內,彌補了觀賞的空間性。既可以使花色、花型合理搭配,又可以突出植物的多樣性。

2.2 防風固沙與改良土壤 土地沙漠化始終是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之一,造成土地沙漠化原因有很多。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社會生產活動和脆弱的生態環境相互作用,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資源喪失、地表植被消失。近年來,在防風固沙過程中應用許多植物種類,營造防風固沙植物種群,以防止風蝕、固定流沙、保護沙地生物資源和改善沙地生態環境。我國大西北存在大面積的荒漠地帶,種植在這些沙漠地區的植物一般選擇具有耐風蝕沙埋、抗乾旱、耐貧瘠、耐鹽鹼、生長速度快、鬚根發達、有一定經濟效益的植被。常見的如沙地柏、沙蒿、三芒草、花棒等植物。雖然蜀葵不具備抗風沙的能力,但其耐鹽鹼、耐貧瘠的植物特性完全可以栽培到沙漠區域,更重要的是蜀葵鬚根發達,可為沙漠地區涵養水源。蜀葵配合楊樹、沙棘、蒙古柳等植物,共同構成沙漠植物綠化帶。有一些沙漠地區水肥條件較差,可選擇種植一定數量蜀葵,蜀葵對水分利用率較高,栽培管理簡易,可降低沙漠綠化養護費用,促進沙漠地區生態環境的治理。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一些城鎮建設在河道附近,使得鹽鹼地、灘涂地迅速擴大。我國鹽漬土分布廣泛,根據農業部組織的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資料統計,我國鹽漬土共有3 467萬 hm 2 。若是在這類土地上進行城鎮建設或種植農作物,不僅會影響城鎮居民日常生活,而且還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北方多山脈,山腳下的工廠將工業廢水排放到土壤中,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鹽和各種有害物質,極大地汙染了山坡的土壤環境,以致於許多山脈變成荒山。在山坡鹽鹼地的治理方面,由於山坡鹽鹼地植物種類單一,土壤貧瘠,含有大量石塊,僅靠本地植物綠化效果較差,可引種抗逆性強、抗旱澇、耐瘠薄、耐鹼性的植物品種。蜀葵是可以在含鹽量 0.6%的土地上生存的耐鹼性植物,在鹽漬化嚴重的土地上,可種植一定數量的蜀葵。在河道綠化上,種植蜀葵、芍藥等宿根植物在林木周圍進行合理布置。蜀葵花卉單獨種植時,觀賞效果不好。但與其他植物合理搭配種植時,則能收到良好的綠化效果。

3 蜀葵的栽培管理

蜀葵適應環境能力強,栽培簡易。蜀葵喜光而略耐陰、耐旱,種植在光照充足和溼潤環境生長旺盛。蜀葵對土質與肥力要求不高,在豐沃與瘠薄土地上皆可以生長,在含鹽量0.6%、pH 8.9 的鹽鹼地也能正常生長。蜀葵 3—6 月中旬需要灌水,澆足澆透。南方雨水充沛適當減少澆灌;北方雨水少則應多澆灌保持土壤溼潤,但要防止秋末凍水。

3.1 蜀葵栽培氣象和土壤條件 蜀葵生長對氣象和土壤條件要求較低,但陽光充足、氣候溼潤、土壤肥沃,花期長,生長更好。清·陳淏子《花鏡》中記載:「蜀葵陽草也」 。其意為蜀葵是一種向陽而生的植物。宋·王鎡《蜀葵》中描述:「花根疑是忠臣骨,開出傾心向太陽」 。謝翱在《種葵葡萄下》列舉了蜀葵缺乏陽光影響開花的情況:「戎葵花種葡萄下,年年葉長見花謝。葡萄漸密花漸遲」 。由於葡萄枝葉遮住了陽光,蜀葵難以開花生長,影響了蜀葵花期。因此,蜀葵應種植在光照充足之處,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夏季高溫給蜀葵帶來的傷害,進行適當遮陰,以減少高溫對葉片的傷害。蜀葵能適應乾燥與溼潤環境,但在溼潤環境中生長最為旺盛。蜀葵耐貧瘠,對土壤肥力要求低;但喜肥,在肥沃土壤中生長更好。蜀葵在壤土、輕黏土和沙土中均能正常生長,但在砂質土中生長最好。以北方地區為例,北方地區多鹽鹼地,土質鹽漬化程度高,導致植被存活率低,而蜀葵能在含鹽量 0.6%、pH 8.9 的土壤中生長,且北方冬季氣候寒冷乾燥,而蜀葵能安全露地越冬。

3.2 蜀葵的栽培管理 蜀葵的栽培管理主要以澆水施肥、修剪、繁殖為主。當蜀葵幼苗生長出 2~3 片真葉時,進行一次移植,增加蜀葵之間的距離,以免相互影響。蜀葵喜潮溼環境,從 2—3 月開始澆水,直到 6 月下旬。進入雨季之後,如果當年雨水充沛且分布均勻,則減少澆灌。如果降水分布不均或較少,氣溫升高會造成蜀葵水分不足,則要適當澆水。

蜀葵開花前要施加定量的化肥。以鉀肥、磷肥為主,輔以其他類型化肥。種苗經過一次移植之後,可於 11 月定植。在蜀葵幼苗期,施加 2~3 次液態氮肥。中耕除草,以利蜀葵生長。當蜀葵葉腋形成花芽之後,施加一次鉀肥。為了延長蜀葵花期,應使土壤保證充足的水分。對於新栽種的蜀葵,若生長情況較差,可在 5 月初對蜀葵噴施一定量的尿素溶液,促進蜀葵生長。

由於蜀葵植株較大,花期較長,為了提高其觀賞效果,必須對蜀葵進行規範的修剪。蜀葵修剪的方式以疏剪和短截為主。疏剪是在蜀葵花發芽後進行,一般在早春時節,植株生長到 25 cm 左右,將萌發過多的枝葉剪出,使得整個植株都處在陽光通透的環境之下。短截是在蜀葵花莖抽芽後進行,促使莖葉與枝幹分離,還可使其矮化。

採用公共氣象智慧化服務和物聯網技術智慧化管理,提高栽培經濟效益。蜀葵具有觀賞、綠化美化、食用、藥用多種應用價值,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栽培面積較大地塊尤其是集約化栽培的農場、花圃園、種植大戶,根據蜀葵生長氣象和土壤條件,充分利用公共氣象智慧化服務產品,採用無人機施肥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或智能灌溉控制系統進行精準栽培和智慧化管理,降低灌溉、施肥、管理等費用,提高栽培經濟效益。

3.3 蜀葵病蟲害防治 常見的病害有蜀葵銹病和白斑病。

蜀葵銹病,又名蜀葵褐斑病,染病葉片初期呈灰褐色斑塊,葉片逐漸變黃或枯死,葉背可見棕褐色、粉末狀的孢子堆。這種銹病的防治主要是及時清理病葉。陰雨天注意及時排水,處理積水。發病時可用 75%百菌清可溼性顆粒 800 倍液,每隔 10 d 噴一次,連噴 2~3 次,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

蜀葵白斑病主要危害蜀葵葉片,發病初期葉片出現褐色斑點,隨著病情發展,病斑逐漸形成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病變中央呈灰白色,而外緣呈紅褐色。在潮溼的環境下病斑可呈灰褐色。蜀葵白斑病一般在 6 月下旬發病,隨著氣溫的升高,病菌生長速度也隨之加快,到 7、8 月為發病高峰期,高溫潮溼環境更容易發病,一年之內可反覆暴發白斑病。防治白斑病的有效措施就是及時對染病的蜀葵葉進行剪除,使枝莖之間保持一定距離,保證蜀葵得到充足陽光。增加磷肥、鉀肥的施加量,少施氮肥。在白斑病發病初期,可用 75%百菌清可溼性顆粒 800 倍液,或 50%多菌靈可溼性顆粒 500倍液等進行防治,每 10 d 一次,連續 3 次即有效果。

蜀葵的蟲害較多,常見有紅蜘蛛、棉蚜、棉大卷葉螟等。在蟲害較少時可以人工滅蟲,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殺蟲,或採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當蟲害發展較為嚴重時,用 1.8%阿維菌素乳油 7 000~9 000 倍液均勻噴霧防治;或使用 15%噠蟎靈乳油 2 500~3 000 倍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不可使用常規農藥敵敵畏,也不可使用菊酯類農藥,它對蟎蟲類防治基本無效。在棉蚜越冬剛孵化和秋季產卵前噴施 10%呲蟲啉可溼性顆粒 2 000 倍液進行防治 。有時還有棉大卷葉螟危害蜀葵,可噴射一定劑量的 BT 可溼性粉劑 500~700 倍液。針對蜀葵的病蟲害,人們發明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農藥危害等原因,蟲害的暴發率逐年上升,而且有些害蟲受到農藥影響後產生變異,以往的一些辦法已經失效。此外,農藥的廣泛應用也嚴重影響蜀葵的生長,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因此,在研究如何更好地防治蟲害的同時,強調綠色防治。

4 結語

蜀葵植物學特徵獨特,適應性強,綠化和觀賞價值高,廣泛用於土壤沙漠化、鹽漬化治理和城市綠化;既花色豔麗又風姿清淡溫和,在花卉文化中佔有特殊地位。同時,蜀葵藥食同源,開發利用前景廣闊。蜀葵花內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物可生產治療心腦血管和哮喘、小兒麻痺、痔瘡便秘的藥物,還可輕度抑制雌激素的產生 。從蜀葵中提取出的「蜀葵紅」可作酒類與藥品糖衣的著色劑 。用蜀葵莖或葉泡酒可達到清火消炎的效果,有助於加速血液循環 。對蜀葵藥理作用的研究不僅具有學術意義,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根據蜀葵植物學特點,利用智慧農業技術和智慧化、個性化公共氣象服務,發展個性化栽培和管理,適應綠化、觀賞、食用、藥用等不同用途需要和市場需求。

重瓣蜀葵花種子

相關焦點

  • 蜀葵的植物學特徵與觀賞價值栽培技術
    蜀葵的植物學特徵與觀賞價值栽培技術宋超 張國琛引言蜀葵 (Althaea rosa Cav.) 又名蜀季花、一丈紅、端午錦等,為錦葵科蜀葵屬多年生花卉,歷代花卉圖譜皆有記載。 「戎葵」是古人對蜀葵的最早稱謂。
  • 蜀葵的栽培技術
    蜀葵(學名:Althaea rosea(Linn.)Cavan.),別稱一丈紅、大蜀季、戎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米,莖枝密被刺毛。花呈總狀花序頂生單瓣或重瓣,有紫、粉、紅、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蒴果,種子扁圓,腎臟形。喜陽光充足,耐半陰,但忌澇。蜀葵的嫩葉及花可食,皮為優質纖維,全株入藥,有清熱解毒、鎮咳利尿之功效。
  • 蜀葵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蜀葵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張榮梅等蜀葵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 2 ~ 3m,莖枝密被刺毛。生長習性蜀葵喜陽光充足,耐半陰,但忌澇。耐鹽鹼能力強,在含鹽 0.6% 的土壤中仍能生長。蜀葵喜涼爽氣候,忌炎熱與霜凍,喜光,略耐陰。宜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寒冷,在華北地區可以安全露地越冬。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土壤中生長良好。在華北地區一般當年播種,當年開花。
  • 蜀葵的特性和栽培技術
    名稱 蜀葵 別名 饅頭花。 一丈紅 科屬 錦葵科蜀葵蜀 原產地 我國四川用途:蜀葵植株高大花色豐富,宜在沿牆、路旁、坡角列植、叢植均可。也可作花境的背景材料。
  • 蜀葵的栽培技術,種植時需要注意的事情,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各國均有栽培供觀賞用途。栽培技術播種季節。8、9月種子成熟後即可播種,次年開花;春播,當年不易開花。播種後7天出苗,入冬稍加覆蓋防寒。依蜀葵種子多少,可播於露地苗床,再育苗移栽,也可露地直播,不再移栽。南方常採用秋播,通常宜在9月份秋播於露地苗床,發芽整齊。
  • 黃金槐的栽培技術以及價值
    黃金槐的特點是遮蔭效果好,觀賞價值高,是目前城市綠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樹種,其栽培技術在我國仍有很高的成功率,我們也看到它的栽培方法也很多,一般是根據當地環境和個人情況來選擇的,但無論哪種,我相信今天它的成功率不會太低。
  • 紅翠生菜栽培:紅翠生菜的植物學特徵以及陸地栽培技術
    導語:歡迎來到張莉的世界,紅翠生菜栽培:紅翠生菜的植物學特徵以及陸地栽培技術。今天小編和大家簡單來說一下紅菜生菜,紅翠生菜是菊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以嫩葉供食,營養豐富。其營養價值高於一般葉用萵苣。紅翠生菜有其優雅的外形,因此倍受人們青睞。紅翠生菜是直根系,根系淺而密集。根的再生能力較強,根群要分布於20~30用米的耕作層中。紅翠生菜莖為矮縮莖,並且莖隨植株的旺盛生長而逐漸伸長,莖端分化花芽後還會繼續伸長。葉用生菜的不發達,為盤狀莖。莖的顏色有綠色、綠白色、紫色等。
  • 給大家介紹小冠花,小冠花的植物學特性以及栽培技術
    給大家介紹小冠花,小冠花的植物學特性以及栽培技術。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小冠花。小冠花別名多變小冠花、繡球小冠花。小冠花原產於南歐和地中海中南、亞洲西南和北非,前蘇聯等地均有分布。目前美國、加拿大、原蘇聯國家、荷蘭、法國、瑞典、德國、匈牙利、波蘭等國均有栽培。
  • 教你如何繁殖與栽培蜀葵,讓你在家輕鬆養好蜀葵
    文|老邵養花記蜀葵,別名:大蜀葵丈紅、端午錦、熟季花,科屬:錦葵科,蜀葵屬。蜀葵,原產我國,因在四川發現最早,故名蜀葵。它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明代成化年間,一日本使者到北京初次見到蜀葵,題了一首詩,對它的形態特徵作了形象的比喻:「花如木槿花相似,葉比芙蓉葉一般。五尺欄杆遮不盡,尚留一半與人看。」
  • 陳新:創新綠豆選育栽培,推進技術集成應用
    針對我國在綠豆生產上存在 的產量低、抗病蟲能力差、區域性強、機械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二級研究員陳新領導科研團隊在「綠豆新品種選育及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集成應用」的項目支撐下展開了系列研究,並在多年探索下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突破,項目研究成果還獲得了2018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蜀葵 隨絲綢之路盛開於世界名畫
    清康熙年間,浙江人陳淏子在花木栽培著作《花鏡》一書中說:「蜀葵,陽草也……來自西蜀,今皆有之」。蜀葵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隸屬於錦葵科蜀葵屬,原產地四川,名字中的「蜀」字,證明了它的基因來源。在中國最古老的辭書《爾雅》中,蜀葵被稱為「菺」和「戎葵」。近年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市郫都區波羅村遺址的商周地層中發現了一枚錦葵屬的種子,錦葵屬和蜀葵屬當屬近親,同屬於錦葵目之下的錦葵科。
  • 牛蒡植物學特徵與生物學特性及栽培管理
    牛蒡植物學特徵與生物學特性及栽培管理王中林一、牛蒡植物學特徵與生物學特性1. 植物學特徵牛蒡為草本深根性植物,株高100~150釐米。二、栽培管理1. 選地整地①選地。大面積栽培牛蒡,宜選擇地勢向陽,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 pH值6.5~7.5,地下水位在l米以下的沙土或壤土地塊。牛蒡忌重茬連作(每3年須輪作1次)、忌粗砂粒、沙性過大土壤,適宜前茬為玉米等禾穀類作物或葉菜類蔬菜。
  • 基金項目:廣西大棚五彩椒綠色高產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廣西大棚五彩椒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基金項目: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桂科 AB16380065,桂科 AB1850030,桂科 AB18216001),廣西科技重大專項(桂科AA17204026)_吳星
  • 栽培區域與山藥商品性,我國各地區山藥的栽培特點是怎樣的?
    根據客觀上形成的山藥不同栽培區域,結合其生物學特性,參照各地的氣候和自然環境指標,將山藥的栽培區域劃分為華南區、華中區、華北區、東北區和西北區5個大栽培區域。1.華南區山藥的主要類型及生產特點是什麼?華南地區是我國山藥的發源地之一,山藥的野生資源十分豐富,目前了解的有幾十種之多,藥用價值較高,開發前景廣闊,是我國薯蕷皂苷元的原料基地之一。該地區藥用價值較高的野生山藥種類有小花盾葉薯蕷、叉蕊薯蕷、三角葉薯蕷、黃山藥、粉背薯蕷、蜀葵葉薯蕷等。
  • 蜀葵
    由於它原產於中國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達丈許,花多為紅色,故名「一丈紅」。於6月間麥子成熟時開花,而得名「大麥熟」。 嫩葉及花可食,皮為優質纖維,全株入藥,有清熱解毒、鎮咳利尿之功效。根可作潤滑藥,用於黏膜炎症,起保護、緩和刺激的作用。從花中提取的花青素,可為食品的著色劑。全草入藥,有清熱止血、消腫解毒之功,治吐血、血崩等症。莖皮含纖維可代麻用。 世界各國均有栽培供觀賞用途。
  • 苗木中的「一丈紅」——蜀葵
    苗木簡介蜀葵,拉丁學名Althaea rosea (Linn.)Cavan,又稱熟季花、戎葵、吳葵、衛足葵、胡葵、鬥篷花、秫秸花等,多年生草本,由於它原產於中國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達丈許,花多為紅色,故名「一丈紅」。
  • 加拿利海棗的栽培技術和特點
    中國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可露地栽培,在長江流域冬季需稍加遮蓋,黃淮地區則需室內保溫越冬。其單幹粗壯,直立雄偉,樹形優美舒展,富有熱帶風情,廣泛應用於公園造景、行道綠化。加拿利海棗的栽培技術一、植物學特徵:加拿利海棗單幹直立,自然高度可達18m,幹徑50~90cm,幼時被以枯葉,老樹則葉柄基部殘存。
  • 梅花的栽培歷史,你應該知道的栽培技術!
    栽培的梅樹在黃河以南地區可露地越冬,經雜交選育的梅花在北京可稍加保護露地越冬。性喜溫暖而溼潤的氣候,有一定的耐寒力。喜陽光,宜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較耐瘠薄土壤,亦能在輕鹼性土中正常生長。忌土壤積水。不宜在風口處栽植。梅花的歷史梅是我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 書經》云:「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 蛇目菊和蜀葵等其它花卉植物,需要如何栽培,要注意哪些方法
    蛇目菊和蜀葵等其它花卉植物,需要如何栽培,要注意哪些方法導讀:蛇目菊有什麼特性,怎樣栽培,蛇目菊又名小波斯菊、銅錢菊、金星梅。為菊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株高60~80釐米。掃帚草有什麼特性,怎樣栽培?掃帚草又名綠帚、地膚、觀音草。為藜科一年生草本花卉。高1米左右,植株乾燥後可制掃帚,故名。莖直立,主幹明顯,從下部至上部均有分枝。整個植株呈橢圓球形,枝葉茂密,極為美觀,呈翠綠色,為重要觀時植物。適合在花壇、路邊栽培或盆裁。掃帚草原產亞洲及歐洲。不耐寒,而耐鹼。抗乾旱,喜陽光。喜富含腐殖質的疏鬆土壤,耐鹽鹼。
  • 大葉醉魚草栽培與應用 | 技術
    大葉醉魚草於20世紀90年代引入國內種植,很多科研單位對該植物開展了各種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