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韓完成掃雷 共同警備區有望下周解除武裝
胡若愚
韓國政府消息人士19日說,韓國和朝鮮在板門店共同警備區各自一側的掃雷作業基本完成,預計最早25日撤出兵力和武器,解除共同警備區武裝,以落實南北首腦會晤達成的《板門店宣言》。
共同警備區武裝解除後,韓朝民眾和外國遊客有望在這裡自由走動,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在這裡實際上消失。
【美國認可進程】
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韓國政府官員說,截至19日,韓方掃雷作業基本完成;朝方進入收尾階段,預計20日按期結束。
這名消息人士說,朝方在共同警備區朝方一側發現5枚地雷並爆破,韓方一側沒有發現地雷。
韓國總統文在寅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上月18日至20日在平壤會晤期間,朝韓籤署「9·19」軍事協議,約定本月1日開始在共同警備區和朝鮮半島非軍事區內的鐵原郡箭頭山高地清除地雷,以落實文在寅和金正恩4月27日首次會晤發表的《板門店宣言》,把非軍事區打造成和平地帶。
美國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部」19日發表聲明稱,前一天和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評估和核查了共同警備區的掃雷作業。
駐韓美軍司令、「聯合國軍司令部」指揮官文森特·布魯克斯在聲明中說,核查為今後繼續落實韓朝軍事協議「奠定基礎」,「聯合國軍司令部」將繼續與韓國、朝鮮密切合作,「同步」執行協議。
韓聯社報導,這份聲明發布前,不少人擔心,「聯合國軍司令部」或許對朝韓軍事協議感到不爽,認定那可能妨礙美軍在前線的行動。
【警察取代衛兵】
根據「9·19」軍事協議,掃雷完成後,朝韓雙方以及「聯合國軍司令部」將在5天內從共同警備區撤出衛兵和武器。朝方將撤除5個哨所,韓方將撤除4個哨所;衝鋒鎗、突擊步槍、手槍等武器均全部撤出。
韓國政府消息人士說:「如果南北都遵守協議,他們必須在10月25日前完成撤離。」這意味著共同警備區有望於25日解除武裝。
解除武裝後,朝韓將各派35人在共同警備區內執勤,其中軍官5人,士兵30人。這些共同警備人員不攜帶槍械,左臂將佩戴黃底藍字的「板門店民事警察」袖章。
另外,韓朝和「聯合國軍司令部」還將拆除或調整共同警備區內的監視設備,預計將舉行三方協商機制第二次會議,討論在解除武裝後設立一個共同管理機構。
共同警備區是板門店的正式名稱,在地圖上呈類圓形,以韓戰軍事停戰委員會主會場等建築為中心,方圓大約800米,半島軍事分界線從中穿過。那裡距離韓國首都首爾大約一小時車程。
共同警備區設立於1954年11月,雙方衛兵在這裡可以自由走動。1976年8月18日,這裡發生極富戲劇性的「砍樹事件」。一支美韓小分隊在朝軍哨所附近試圖砍掉一棵「影響觀察視線」的白楊樹,其間與朝方發生衝突,兩名美國軍官死亡。半島局勢一度高度緊張。共同警備區內的軍事分界線因而由虛變實,成為一道高5釐米、寬50釐米的水泥標誌線。朝韓人員只能在各自一側巡邏。
【遊客自由走動】
根據朝韓商議的方案,共同警備區解除武裝後,朝韓民眾和外國遊客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5時可以在這片區域內自由走動,跨越軍事分界線。據韓國政府官員預計,最快今年年底前可以實現這一方案。
按照韓國《中央日報》的說法,這意味著共同警備區內的軍事分界線實際上消失。
共同警備區非武裝化將有利於《板門店宣言》提出的「促進互相合作交流、往來接觸」。不過,朝韓商定,將保留和新設幾處哨所,防止民眾和遊客越界進入朝鮮或韓國。
朝韓決定保留共同警備區西部「不歸橋」朝方一頭、位於警備區外的一處朝軍哨所。「不歸橋」在韓戰停戰前後用於交換戰俘,意為踏上橋後不許反悔。同樣地,警備區東南部「徒步橋」東側、位於警備區外的韓軍哨所也將保留。這座橋最初是供中立國監察委員會人員出入警備區、監督執行停戰協議用。
韓國國防部打算在共同警備區西北部「72小時橋」朝東的橋頭附近、即警備區朝方一側設立一座韓方哨所。1976年「砍樹事件」在「不歸橋」旁發生後,雙方對峙,「不歸橋」無法通行。朝方72小時內在「不歸橋」以北建起另一座橫跨沙川江的橋,「72小時橋」由此得名。
《中央日報》報導,朝韓還打算在共同警備區南部通往韓國「自由大橋」的道路兩旁各設一處哨所。根據韓聯社15日發布的共同警備區管理方案示意圖,道路兩旁的朝方哨所和韓方哨所均位於警備區外,即韓國境內。(完)(新華社專特稿)
關鍵詞:共同警備區(Joint Security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