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韓與"聯合國軍司令部"啟動商討解除共同警備區武裝,從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帶一躍成為標誌性的和平地帶,朝韓共同警備區的歷史性轉變將給半島帶來怎樣的變化?
10月16日,韓國國防部表示,朝鮮、韓國以及"聯合國軍司令部"正式啟動三邊協商機制,首輪會議於當天上午在板門店舉行。會議以非公開方式進行,討論根據「朝韓軍事協議」,解除板門店共同警備區的武裝事宜。
據悉,此前朝韓雙方商定,從10月1日起清除共同警備區內地雷,為期20天,繼而在5天內撤除雙方的哨所與武器,最後進行相互驗證,全部工作在一個月內完成。撤除原有哨所後,朝韓雙方將分別在南、北端道路入口處各設一處哨所。預計解除武裝後,共同警備區內韓朝兵力將分別減至35人,雙方士兵屆時將不佩帶手槍。韓媒分析認為,共同警備區的非武裝化有望在本月內實現;最早在今年內,韓朝民眾與遊客可在共同警備區內自由來往。
此外,為履行《9月平壤共同宣言》,朝韓雙方15日舉行高級別會談,就11月末或12月初舉行鐵路、公路對接及現代化工程啟動儀式達成一致。
板門店朝韓共同警備區武裝力量解除,是否意味著朝鮮半島步入和平軌道?
央視特約評論員蘇曉暉評論稱,板門店不再有武器對半島問題的和解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首先,消除軍事上的緊張或對峙,對朝韓雙方建立互信非常重要。年初以來,雙方通過不斷試探,取得了許多積極成果,包括消除雙方軍事上的對峙和緊張,這是雙方努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因為這不僅是一個安全問題,還是一個發展問題,邊境地區的緊張關係,必將使得雙方投入大量的經濟力量:2015年,朝鮮半島發生「木盒地雷事件」,一度引起半島局勢的驟然的緊張升級。因此,韓國2016年的國防預算增幅40%以上,導致投入到經濟建設和民生發展等方面的投入變少。
此外,相互間的戒備對於人的心理有著重要影響。2014年,韓國一個士兵突然開槍打死自己同伴,當局的解釋是士兵承受不住由於雙方對峙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導致了心理問題。所以朝韓雙方當下的舉動,說明雙方有相向而行的意願,這對未來兩國的發展和半島地區的和平、穩定是積極的。
朝韓關係實質性進步的背後,仍有阻力?
央視特約評論員滕建群評論認為,文在寅在4月份與金正恩在首爾第一次接觸時,雙方就討論了半島未來發展的問題。其中,很具體的項目,比如文在寅提出在朝鮮半島的東西兩岸打造「H型」鐵道,並與我國的「一帶一路」相銜接。但韓國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身後的「婆婆」美國,這個「婆婆」並不希望韓國走太遠。
韓國外長康京和在接受國會質詢時就表示,希望解除韓國向朝鮮發起的一系列制裁。這消息一出,當天白宮就表示了不可能。這樣的背景下,朝韓之間的每一次互動,實際上都是在倒逼美國。而美國,實際上也處於一個尷尬的地步。
美國或將影響朝韓合作協議?
蘇曉暉表示,美國的阻撓首先是因為美國與韓國在對朝政策上存在一定分歧:美國認為,應該先實現無核化再談和平和解;韓國認為,南北雙方的合作對於無核化進程有促進作用。所以,韓美從根本的出發點上有分歧和矛盾,但當前朝韓之間的一系列合作,還是在相向而行的。
就鐵路來說,朝鮮已經把戰略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現互聯互通以及區域的發展,已是其整體目標的一部分。而韓國在歷史上就曾經希望建成連接朝鮮的鐵路,實現區域的整體互聯互通。所以,雙方要進行勘察、要推動合作,這符合雙方的意願。
當前,韓國也會有一定的擔心。因為在受到美國的阻撓後,朝鮮有所抱怨,並通過其官方媒體發聲:朝韓之間的合作不應受到外部勢力的幹擾,不應該讓外部勢力破壞雙方之間良好的關係。這樣的表態說明,如果朝韓之間的合作,不能夠按照「板門店宣言」以及其他重要文件方向繼續推行的話,那朝鮮半島局勢或會發生變化,那將是韓國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目前朝韓雙方的合作也是韓國基於自己國家利益所做出的重要政策決斷。
更多精彩內容
1、真以為美國老百姓支持川普「退群」?專家:影響生活質量!
2、您還在轉發"錦鯉"嗎?小心洩露個人隱私
3、美國給烏克蘭「壯膽」,結果悲劇了!
【本文編輯:劉詩元】
來源:CCTV4《今日關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