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香江路站公交站牌記者李愛華 攝
漢口北大道軌道1號線漢口北站、野芷湖西路保利心語公交場站、姑嫂樹路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近日,有網民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吐槽,武漢的部分公交站名太過複雜,動輒13個字、14個字,讀起來像繞口令,不好讀不好記。網民建議:公交站名能不能再短一點、簡單一點?
網民吐槽
武漢部分公交站名太長
記者發現,很多網民反映,武漢公交站名字數多的不少,如漢口北大道軌道1號線漢口北站,14個字;野芷湖西路保利心語公交場站,13個字。
16日,記者在街頭探訪發現,長站名的公交線路比較普遍。
在漢口香江路公交車站,記者在公交線路指示牌上看到,560路「臨空港大道東西湖大道南」、563路「姑嫂樹路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46路「建設大道地鐵取水樓站」等,站名多在10個字以上。
針對網民的疑問,武漢經濟開發區(漢南區)在武漢城市留言板回復稱,公交站名設置原則依照2017年5月1日實施的GB/T22484-2016《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服務規範》。這一國標規定,公交站名應「路名加路名」(例如東風大道沌陽大道)、「路名加地名」(例如漢陽大道鍾家村)、「公益性單位名」(例如省博物館)、「地標式建築物名」(例如××火車站);二是公交站名應具備保留城市歷史信息的文化功能(例如二七紀念館);三是公交站名應帶有一定的彰顯城市特色的功能(例如漢陽江灘、漢口江灘、武昌江灘等),因此個別站名字數較多在所難免。
他山之石
北京上海站名短、多用簡稱
記者檢索發現,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公交站命名相對簡單些,少有十幾個字的長站名。例如,北京701路公交車,共57站,最長的站名為「花家地北裡西站」「大西洋新城南門」,均為7個字;北京公交668路共23站,最長站名「通州北苑路口西」也只7個字。上海757路公交車共18站,最長的站名為「光復西路大渡河路」,只有8個字;上海公交浦東30路共19站,最長站名「下鹽路兩港大道站」也是8個字。
記者注意到,北京不少站名均使用了地名的簡稱,例如「農業展覽館」「工人體育館」「平安醫院」等。
記者梳理發現,2017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標《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服務規範》指出,線路及車站命名原則應有法理性、適用性、準確性、唯一性、方便性、穩定性、延續性。其中,方便性註明「簡單明了,易讀、易懂、易記」。
該國標提及「車站的命名及更名方法」時規定:以車站所在地的地名加「站」字命名;優先使用知名度高的地名;站名的地名部分及括注均不宜超過6個漢字……
網民建議:
長站名可適當簡化
長江日報APP、頭條號刊發報導後,引發網友熱議,網民們紛紛支招。
熱心網民「一踏黃海」建議:在不改變道路名、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可對長站名適當簡化。比如「漢口北大道軌道1號線漢口北站」可改為「漢口北大道輕軌漢口北」,「野芷湖西路保利心語公交場站」改為「野芷湖西路保利公交場」;「白沙洲大道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改為「白沙洲大道交通學院」,將站名控制在10個字以內。
還有網民以公交「811」為例提出,從「柴林花園」到「沙湖」這12站均在友誼大道上,「友誼大道」可以共用一個,「友誼大道」四個字水平布置,與站名布置方向垂直,這樣站名字數可以少很多,字體也大一些,方便識讀。
17日,記者將網民的建議反映給市公交辦,市公交辦線路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部分公交站站名過長的問題確實存在,全市公交線路有數萬塊站牌,命名更名及換牌工作十分複雜,市公交辦正在對公交站命名進行研究,也會吸納網民的建議及借鑑外地的先進經驗,對公交站合理命名,方便市民出行。
公交站名改不改
網友們有話說
武漢最長的公交站名多少字?站名長一點好還是短一點好?如何讓站名既準確又清晰易記?17日、18日長江日報APP、頭條號、微信公眾號先後刊發《武漢部分公交站名長得像繞口令?網民建議適當簡化》報導後,引發網友熱議。
還有這些「繞口令」公交站名
網友「6~\$~」:最長站名15個字:知音湖大道中法友誼大橋蔡甸橋頭。
網友「無眼星人」:解放大道解放公園,解放大道解放公園路,解放公園路解放公園。這三個站在一起,以前朋友來找我都表示搞不清。
網友「全小蒙」:民族大道光谷廣場站,珞喻路光谷廣場站,民族大道光谷時間廣場站,剛上大學時在光谷坐公交車,要哭了。
可以微調,儘量簡短些
網友「容易」:我覺得加了地鐵兩個字的可以省去,拿特殊的「M」符號標在下側就好,不一定要寫出來。類比,有醫院的也可以標個「十」就可以了。
網友「唐人嗟(jie)」:我從小到大,是一個公交迷!旅遊過全國近30個城市,非常贊同武漢公交的命名方式,精準定位,方便查找!不過,部分過長的站名,其實很有簡化的必要。比如:漢口北大道軌道1號線漢口北站,完全可以簡稱為:漢口北大道地鐵漢口北站。與輕軌21號線的「梅教路地鐵高車站」,以及輕軌1號線「漢西路地鐵太平洋站」保持一致的命名方案。
網友「馮賢橋」:武漢公交站名,真是要顧城市地理位置大局認真規範!越簡化越好,更方便市民速記。
記者李愛華
(責編:張雋、關喜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