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達,1982年生於廣東潮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 。青年古生物學者,科普作家。臺北市立大學榮譽教授,騰衝市琥珀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資助探險家。高中時期便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恐龍網站。先後在加拿大艾伯塔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取得古生物學碩士、博士學位,師從古生物學家Philip J. Currie院士和徐星研究員等恐龍學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等項目。2016年發現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龍。2017年獲得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六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 。2018年獲得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 「非凡貢獻人物」獎 。
10月23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在微博宣布,根據微博上的一條線索,他的團隊在四川宜賓發現巨大肉食恐龍足跡。就在幾天前,邢立達和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等一行人,來到四川宜賓白花鎮,通過現場考察,發現了實雷龍足跡、異樣龍足跡和蹺腳龍足跡。邢立達告訴南都記者,實雷龍足跡是侏羅紀晚期巨大食肉恐龍足跡,也是在四川盆地首次發現的侏羅紀晚期大型食肉恐龍足跡。
最初由鄉村「網紅」發現 緣起一串「雞腳印」
邢立達介紹稱,恐龍足跡的發現緣起於微博上的一條線索。10月2日,微博自媒體@鄉村超娃在微博中發布了一條視頻。「視頻裡,超娃的父母在他們家的後院找到了一些特別奔放的,三個指頭的奇怪的印記。」
給恐龍足跡「做面膜」
在這條視頻中,據「鄉村超娃」的父母介紹,當地的老人稱這個地方叫「野雞坡」,傳說有很多「雞腳印」,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於是當天,他們特意帶著鋤頭來這裡尋找,果然找到了。「這麼大一個,怕不是雞腳印,像恐龍印。好多年了,都沒有風化。」
「鄉村超娃」的視頻發出後,不少網友在留言裡艾特古生物學專家邢立達進行求證。邢立達稱,「當時看到這個線索很高興,很快和超娃取得了聯繫。」10月18日,邢立達就組織了一個聯合考察隊,和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以及一些資深的恐龍專家,來到四川宜賓白花鎮進行考察。
發現侏羅紀晚期獸腳類實雷龍足跡
邢立達介紹稱,在現場考察後,發現了實雷龍足跡、異樣龍足跡和蹺腳龍足跡,一共有8枚。其中,最具有意義的,就是5枚獸腳類實雷龍足跡,單個足跡長約55釐米。「這算中國非常大的肉食恐龍足跡之一了,最大的也就是60出頭釐米,而此次發現的55釐米出頭了。」
邢立達從實雷龍足跡推測出,這是比較大型的肉食性恐龍,體長估算在6.5至7米之間。由於各個足跡之間的間距較大,推測恐龍當時是在一個快速行走或奔跑的狀態。「這在肉食性恐龍裡面非常少見。我們發現的恐龍都是在漫步,跑的很少,所以有可能當時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情。」從考察地回來後,經過計算,邢立達初步得出的結果是「奔跑速度是2.1m/s 或 7.6 km/h,體長7.08米。」
邢立達說,實雷龍足跡是侏羅紀晚期巨大食肉恐龍足跡,也是在四川盆地首次發現的侏羅紀晚期大型食肉恐龍足跡。
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館員彭光照在考察現場介紹稱,這一次發現,對於了解侏羅紀時期的生物多樣性以及整個動物群的組合情況都很有幫助。
僅僅是研究的開始
10月23日,邢立達在他的微博上公布了這次恐龍考察的紀錄片。「我們嘗試這樣一種新的方式,來為你們呈現最新的科學考察動態。」這條微博很快得到了許多網友的轉發、評論,「四川發現巨大恐龍足跡」這一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不同於科學家不苟言笑的一般形象,邢立達在社交媒體中十分活躍。他在微博已有361萬粉絲,微博認證是「古生物學者,科普作家,知名科普博主」。
10月24日,邢立達告訴南都記者,恐龍足跡的發現只是研究的開始,後面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做,例如的文獻資料對比,論文寫作等等,大概需要一年的周期,才會有最終的研究結果。「之所以在論文發表前就對這一結果進行公布,是因為我們意識到,越早對外公布發現恐龍足跡的信息,對恐龍足跡的保護越有幫助。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線索來發現更多的恐龍足跡。」
據南都此前報導,邢立達出生於1982年,是廣東潮州人。從幼時起,邢立達便著迷於恐龍。2010年以來,邢立達已發表百餘篇SCI論文,測量了數萬個數據,並翻譯出版了大量古生物科普類書籍文章。2019年,他還推出了音頻「邢立達的恐龍課」。就在7月29日,在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新聞發布會上,邢立達宣布其團隊在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
針對此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編輯、整理:潮州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