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潮州籍學者發現肉食恐龍足跡,緣起於鄉間一串「雞腳印」!

2020-12-11 哇浪潮汕

邢立達,1982年生於廣東潮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 。青年古生物學者,科普作家。臺北市立大學榮譽教授,騰衝市琥珀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資助探險家。高中時期便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恐龍網站。先後在加拿大艾伯塔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取得古生物學碩士、博士學位,師從古生物學家Philip J. Currie院士和徐星研究員等恐龍學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等項目。2016年發現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龍。2017年獲得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六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 。2018年獲得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 「非凡貢獻人物」獎 。

10月23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在微博宣布,根據微博上的一條線索,他的團隊在四川宜賓發現巨大肉食恐龍足跡。就在幾天前,邢立達和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等一行人,來到四川宜賓白花鎮,通過現場考察,發現了實雷龍足跡、異樣龍足跡和蹺腳龍足跡。邢立達告訴南都記者,實雷龍足跡是侏羅紀晚期巨大食肉恐龍足跡,也是在四川盆地首次發現的侏羅紀晚期大型食肉恐龍足跡。

最初由鄉村「網紅」發現 緣起一串「雞腳印」

邢立達介紹稱,恐龍足跡的發現緣起於微博上的一條線索。10月2日,微博自媒體@鄉村超娃在微博中發布了一條視頻。「視頻裡,超娃的父母在他們家的後院找到了一些特別奔放的,三個指頭的奇怪的印記。」

給恐龍足跡「做面膜」

在這條視頻中,據「鄉村超娃」的父母介紹,當地的老人稱這個地方叫「野雞坡」,傳說有很多「雞腳印」,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於是當天,他們特意帶著鋤頭來這裡尋找,果然找到了。「這麼大一個,怕不是雞腳印,像恐龍印。好多年了,都沒有風化。」

「鄉村超娃」的視頻發出後,不少網友在留言裡艾特古生物學專家邢立達進行求證。邢立達稱,「當時看到這個線索很高興,很快和超娃取得了聯繫。」10月18日,邢立達就組織了一個聯合考察隊,和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以及一些資深的恐龍專家,來到四川宜賓白花鎮進行考察。

發現侏羅紀晚期獸腳類實雷龍足跡

邢立達介紹稱,在現場考察後,發現了實雷龍足跡、異樣龍足跡和蹺腳龍足跡,一共有8枚。其中,最具有意義的,就是5枚獸腳類實雷龍足跡,單個足跡長約55釐米。「這算中國非常大的肉食恐龍足跡之一了,最大的也就是60出頭釐米,而此次發現的55釐米出頭了。」

邢立達從實雷龍足跡推測出,這是比較大型的肉食性恐龍,體長估算在6.5至7米之間。由於各個足跡之間的間距較大,推測恐龍當時是在一個快速行走或奔跑的狀態。「這在肉食性恐龍裡面非常少見。我們發現的恐龍都是在漫步,跑的很少,所以有可能當時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情。」從考察地回來後,經過計算,邢立達初步得出的結果是「奔跑速度是2.1m/s 或 7.6 km/h,體長7.08米。」

邢立達說,實雷龍足跡是侏羅紀晚期巨大食肉恐龍足跡,也是在四川盆地首次發現的侏羅紀晚期大型食肉恐龍足跡。

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館員彭光照在考察現場介紹稱,這一次發現,對於了解侏羅紀時期的生物多樣性以及整個動物群的組合情況都很有幫助。

僅僅是研究的開始

10月23日,邢立達在他的微博上公布了這次恐龍考察的紀錄片。「我們嘗試這樣一種新的方式,來為你們呈現最新的科學考察動態。」這條微博很快得到了許多網友的轉發、評論,「四川發現巨大恐龍足跡」這一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不同於科學家不苟言笑的一般形象,邢立達在社交媒體中十分活躍。他在微博已有361萬粉絲,微博認證是「古生物學者,科普作家,知名科普博主」。

10月24日,邢立達告訴南都記者,恐龍足跡的發現只是研究的開始,後面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做,例如的文獻資料對比,論文寫作等等,大概需要一年的周期,才會有最終的研究結果。「之所以在論文發表前就對這一結果進行公布,是因為我們意識到,越早對外公布發現恐龍足跡的信息,對恐龍足跡的保護越有幫助。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線索來發現更多的恐龍足跡。」

據南都此前報導,邢立達出生於1982年,是廣東潮州人。從幼時起,邢立達便著迷於恐龍。2010年以來,邢立達已發表百餘篇SCI論文,測量了數萬個數據,並翻譯出版了大量古生物科普類書籍文章。2019年,他還推出了音頻「邢立達的恐龍課」。就在7月29日,在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新聞發布會上,邢立達宣布其團隊在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

針對此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編輯、整理:潮州玩家

相關焦點

  • 河北真是個風水寶地 潮州籍學者承德發現近三百個侏羅紀恐龍足跡!
    河北真是個風水寶地 潮州籍學者承德發現近三百個侏羅紀恐龍足跡!時間:2019-12-06 17:41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河北真是個風水寶地 潮州籍學者承德發現近三百個侏羅紀恐龍足跡!
  • 一串「雞腳印」竟是恐龍足跡 四川盆地內首次發現侏羅紀晚期大型...
    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侏羅紀地層古生物研究中心研究館員彭光照、葉勇,副研究館員江山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邢立達及其團隊組成的調查小組,奔赴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進行調查。據悉,這些「大腳印」最終被確認為晚侏羅世晚期的肉食恐龍足跡化石,這也是在四川盆地內,首次發現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龍足跡。
  • 五歲娃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真是恐龍腳印!
    ,為此,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特地趕往四川通江縣毛浴鎮考證,沒想到結果還真是,而這也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本次四川之行,源於今年國慶期間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從小喜歡自然科學,這次和父母回四川老家,聽外公說山石上有超大號"雞腳印",小傢伙看了以後推斷這是恐龍足跡。
  • 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看到「雞腳印」後,清楚說出恐龍類別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今年國慶期間,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自然科學的他,尤其對恐龍感興趣,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而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孩子媽媽把圖片視頻傳給北京的專家,10 月10日,北京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一行抵達現場予以了確認。
  • 看到「雞腳印」,說出恐龍類別!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 發現恐龍足跡, 成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 讓網友直呼「了不起」!
  • 「李存孝打虎處」腳印為恐龍足跡
    該發現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以及民間傳說對古生物學的影響都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等學者共同研究,論文發表在《地質通報》上。 早在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就在馬陵山中生代白堊紀地層中,發現多處恐龍足跡化石。
  • 古生物學家破解「李存孝打虎處」腳印為恐龍足跡—新聞—科學網
    ,他們在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地區發現了四個恐龍足跡,而這些足跡長久以來被人們解釋為「李存孝打虎處」的「虎爪印」和「人足跡」。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就在馬陵山中生代白堊紀地層中,發現多處恐龍足跡化石。這些足跡化石清晰地展現在紫紅色的粉砂巖層面上,造跡者包括小型蜥腳類恐龍、獸腳類恐龍等。他們並在2009年發表了該區的首篇恐龍足跡論文,邢立達對記者介紹。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攀巖愛好者在歌樂山峭壁上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1.9億年前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所留,填補亞洲卡巖塔足跡空白。想起魚肉鮮美的味道,它不禁加快腳步,一路小跑,在湖岸的潮溼泥地上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腳印。這一幕可能發生在1.9億多年前,侏羅紀早期,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時代。那片湖泊如今變成了連綿的群山,而這隻恐龍的腳印,在地質運動之下穿越時光,定格在了山巖上。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澳大利亞發現巨大肉食恐龍腳印,可能屬於侏羅紀晚期的頂級掠食者
    在澳大利亞發現的巨大史前恐龍腳印,為人們描繪的「侏羅紀公園」提供了新的參考。根據這次腳印化石復原的恐龍和霸王龍的大小對比昆士蘭大學的專家在古生物學家安東尼·羅米利奧博士的帶領下,對昆士蘭南部的恐龍足跡化石進行了研究,這些化石可追溯到1.65億至1.51億年前。也就是說,這些足跡來自侏羅紀晚期,為恐龍時代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 侏羅紀晚期大型食肉恐龍足跡首現四川盆地
    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侏羅紀地層古生物研究中心研究館員彭光照、葉勇,副研究館員江山,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邢立達及其團隊組成調查小組,奔赴現場進行調查。據悉,這些「大腳印」最終被確認為晚侏羅世晚期的肉食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四川盆地內首次發現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龍足跡。
  • 避暑山莊恐龍足跡是怎麼發現的?
    專家介紹,這批足跡最早是兩名專家在避暑山莊知名景點「熱河泉」邊的石頭上休息時,偶然在地面的石板上發現的。  承德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腳印化石  「承德避暑山莊裡發現恐龍化石了!」6日,北青報記者從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調研員周餘良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萬曉樵、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等專家處獲悉,科研人員近日在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地面上發現了大量保存完好的侏羅紀恐龍足跡,對研究恐龍的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屬於一個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龍動物群。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研究員汪筱林帶領團隊在準噶爾盆地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了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汪筱林說:「此次發現進一步證實在距今1億多年前的早白堊世,準噶爾盆地生存著多種包括獸腳類恐龍在內的大量恐龍及其他脊椎動物類群。」
  • 古藺黃荊發現國內最清晰恐龍足跡丨專家還原一億年前的恐龍生活場景
    7月中旬,古藺縣黃荊鎮原林村金魚溪發現實雷龍足跡;兩天後,黃荊景區長灘再次發現多組蜥腳類恐龍足跡。短時間內,古藺黃荊連續發現兩處恐龍腳印,引起了古生物專家的重視。近年來,古藺縣境內及周邊地區陸續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出土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如2013年8月,古藺椒園發現侏羅紀早期的食草和食肉類恐龍;2014年7月,古藺桂花發現肉食恐龍行跡;2014年7-9月,敘永大石先後發現獸腳類恐龍和鳥腳類恐龍……
  • 五天內兩次發現恐龍足跡!古藺黃荊曾是「恐龍家園」?
    曾多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古藺縣黃荊鎮,又發現了一處「恐龍家園」。7月14日,在古藺縣黃荊鎮黃荊老林景區一個名叫長灘的地方,一塊面積達3000多平米的巨石上,再次發現大面積恐龍足跡群。這是繼7月10日在黃荊鎮金魚溪發現實雷龍足跡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 浙江義烏髮現距今近1億年的恐龍腳印化石群
    ,在浙江省義烏市,古生物學家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在當地發現了距今近1億年的世界罕見的恐龍腳印化石群,從而讓這些曾經稱霸地球的古代爬行動物露出「龍腳」。  這一恐龍腳印化石群位於義烏市江東街道觀音塘村後巖頭山,後巖頭山面積約3萬平方米,在義烏市和東陽市的交界地帶,絕大部分由義烏管轄。2007年,化石群首次被發現。從2014年起,浙江自然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在這裡進行了細緻的調查。迄今為止,他們已經發現了20多處含有恐龍腳印化石的層位和80多處恐龍足跡。
  • 徐州新沂馬陵山風景區內發現恐龍足跡
    最早發現這些足跡疑似"恐龍腳印"的是海南師範大學的研究生王楊子,新沂市棋盤鎮人。   邢立達,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古生物學者,中國第一個恐龍網站的創始人。這位在微博上坐擁300多萬粉絲的"網紅"科學家,幾乎每天都要通過微博跟"恐龍發燒友"們互動,在解答一些提問的同時,也會收到網友們提供的各種線索。
  • 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4 昭覺三比羅嘎恐龍足跡化石點恐龍腳印如何形成化石  可以想像這樣一幅畫面:1.3億年前的一天,風和日麗,一隻恐龍從溼軟的河灘地走過,留下了一串腳印。
  • 四川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10月10日 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 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 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更令人驚喜的是
  • 重大發現!蘇格蘭現恐龍腳印 證明恐龍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
    蘇格蘭現恐龍腳印 證明恐龍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  Emma Chou • 2018-04-04 13:56:20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