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到,如何順應節氣調養身體?送你全年養生月曆收好不謝

2020-12-13 環球網

小寒大寒、秋分處暑……

大自然四季更迭,

我們如何順應自然的節律

去調養身體呢?

一年之計在於春,

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

有約君專門請來中醫專家

為粉絲們送上一份

全年的養生月曆。

醫學指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廣州市南沙中心醫院)中醫世家 、副主任中醫師鄧聰

一月:小寒、大寒

養生關鍵詞:養陰、滋補、防寒

「小寒」按順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也是臘月迎春中的一個節氣。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也是冬季結束之季,隱隱之中已經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一月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 「春節」就要到了。

中醫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養生原則是《黃帝內經》中的一句格言:「秋冬養陰」。但除了秉持「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之外,還應該注重養陽,正如中醫強調的「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

冬季屬腎,順「天時」,養生的關鍵是「養腎防寒」。人體養生要隨著冬季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的規律,宜藏陽,藏精,養精蓄銳,為來春的生機勃發做準備。飲食宜「滋補」,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仙靈椰子羊肉湯

【材料】仙靈脾30g,椰子1個,羊肉1斤,生薑3兩,龍眼肉15g,紅棗10枚,細鹽少許。

【方法】新鮮羊肉,斬件,放入滾水中滾五分鐘左右,撈起,用清水洗淨,備用;椰子去殼,取肉,保留椰子漿水,洗乾淨椰子肉,切塊,備用;仙靈脾、龍眼肉、紅棗去核,分別洗淨,備用;生薑洗淨,刮去姜皮,切厚片,用刀背拍松,備用;瓦煲內放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以上全部材料和椰子漿水,侯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約三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湯吃肉。

【功效】有補益脾胃、補腎壯陽、補血強身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精神不振,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畏寒怕冷,手腳不溫,心跳,失眠,小便頻密,夜尿多,男子陽萎,女子宮寒,月經不調,不育不孕等症狀。

【禁忌】身體燥熱、感冒發熱未愈、燥熱咳嗽者不宜飲用。

二月:立春、雨水

養生關鍵詞:春捂、養陽、護肝

「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 表明春季從這一天開始。立春後,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一年之計在於春」。

「雨水」指冰雪溶化成水,冬季過去,春天來臨,天氣轉暖,萬物復甦之季。雨水時節,正是春雨綿綿的季候,南方地區雨日與雨量均有明顯增加。

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溼度逐漸升高,冷暖氣團交替活動頻繁,所以要做好「春捂」

民間有句話「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說明人體經過秋冬養生,到了春天要順應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注意保護陽氣。因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養生要「護肝」,保持心情舒暢,肝氣條達。

杞子燉乳鴿

【材料】枸杞子15g,南棗4枚,羊肉1斤,生薑2片,乳鴿1隻,細鹽少許。

【方法】乳鴿,剖洗乾淨,去毛,去內臟,放入滾水中稍滾,撈起,備用;枸杞子、南棗去核、生薑去皮切片,分別洗淨,備用;燉盅內放入適量清水,然後加入以上全部材料,隔水燉約三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湯吃肉。

【功效】有益肝、補血、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手腳不暖,頭暈頭痛,眼花,耳鳴,精神疲乏,月經不調等症狀。

【禁忌】身體燥熱、感冒發熱未愈者不宜飲用。

三月:驚蟄、春分

養生關鍵詞:晚睡早起、省酸增甘

「驚蟄」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這時節已經進入仲春,此時雨水漸多,是春播的有利時機。

「春分」的分,是過了一半的意思。「春分者,陰陽相平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說明春分以後天氣處於陰陽、晝夜相對平分狀態。

春天,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春困」。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撥發緩行,以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即春天萬物復甦,應晚睡早起,散步慢行,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飲食「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春應肝,肝氣旺可傷脾,故飲食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淮杞煲老鴿

【材料】淮山15g,枸杞子15g,紅棗4枚(去核),老鴿1隻,生薑2片,細鹽少許

【方法】老鴿,剖洗乾淨,去毛,去內臟,放入滾水中稍滾,撈起,備用;淮山、枸杞子、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片,分別洗淨,備用;瓦煲內放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上述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煲三個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健脾、養肝、補血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四肢無力,頭暈眼花,心慌氣短,面黃肌瘦等症狀。

【禁忌】感冒發熱者不宜飲用。

四月:清明、穀雨

養生關鍵詞:戶外活動

「清明」在節氣上代表天清地明,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日子,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俗演為節日的節氣。

「穀雨」是春季最後的一個節氣,有「雨生百穀」之說。是春季將盡、夏季將至的季節,池塘裡的浮萍開始滋生,春茶也在這個時節前後採收。此時,給人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景象,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播種後的生長、發育作用很大。

四月,天氣逐漸轉暖,人們經過寒冬收斂之季,此時應順應自然生機,走到戶外去踏青,增加室外活動。在這個季節中,應以補腎肝、調節陰陽虛實為主。

核桃靈芝煲乳鴿

【材料】核桃肉2兩,紫靈芝1兩,蜜棗6枚,老鴿1隻,細鹽少許。

【方法】乳鴿,剖洗乾淨,去毛,去內臟,放入滾水中稍滾,撈起,備用;核桃肉(保留紅棕色外衣)、紫靈芝、蜜棗,分別洗淨,備用;瓦煲內放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上述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煲三個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益臟腑、強身體的作用。適用於氣血虛弱,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失眠,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禁忌】傷風感冒、發熱者不宜飲用。

五月:立夏、小滿

養生關鍵詞:清熱利溼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代天氣轉暖,溫度升高,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一般雨水較多,萬物進入生長旺季。

「小滿」夏季的第二個農曆節氣,標誌著炎熱的夏季正式開始,各種植物、農作物到了旺盛生長期。此時,不僅天氣炎熱,而且雨水也開始增多,預示著潮溼、悶熱的天氣即將到來。

中醫認為「夏屬火,其性熱,通於心,主長養,暑邪當令」。故立夏之後要以養心為主,並順應夏季自然界陽氣漸長、陰氣漸衰,注意養護陽氣,避免炎暑盛夏的「貪涼壞習慣」損傷陽氣。同時,中醫認為「暑多夾溼」,且「溼」始於小滿,貫穿於整個夏季,故要兼顧清熱利溼

雲苓白朮鯽魚湯

【材料】雲苓50g,白朮15g,鯽魚1條(1斤左右),陳皮1角,細鹽少許。

【方法】雲苓、白朮、陳皮分別清水洗淨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已劏洗乾淨預先煎香兩面的鯽魚,改中火繼續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健脾、益氣、祛溼的作用。適用於夏天內溼結滯,精神疲倦,頭目重墜,胃口欠佳,口淡無味等症狀。

【禁忌】身體燥熱發燒之人不宜多飲用。

六月:芒種、夏至

養生關鍵詞:疏肝養心

「芒種」氣候炎熱,雨水增多,溼度變大,地處南方的廣東進入陰雨連綿的梅雨天,空氣非常潮溼,天氣異常悶熱,各種物品容易發黴,又被稱為「黴雨」季節。

「夏至」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在很多地方,「夏至」這天中午,有吃「過水麵」的習俗,意為防暑降溫。

此時,氣溫高溼度大,溼熱瀰漫在空氣中,人們常感到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偏於「懶散」。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人們應早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盛;晚些入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夏季多陽光,不要厭惡日長天熱,要適當活動,以適應夏季的養長之氣;精神上注意舒肝養心,保持輕鬆愉快。

扁赤小豆節瓜湯

【材料】炒扁豆50g,赤小豆50g,節瓜1斤,田雞4隻或瘦肉4兩,陳皮1角,細鹽少許。

【方法】炒扁豆、赤小豆、陳皮分別清水洗淨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已去皮切塊的節瓜、劏洗乾淨的田雞或瘦肉,改中火繼續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健脾祛溼、清熱解暑的作用。適用於夏日精神疲乏,手腳無力,食欲不振,小便不暢。

【禁忌】腎氣虛、小便頻密之人不宜多飲用。

七月:小暑、大暑

養生關鍵詞:健脾祛溼

七月進入中醫所說的「長夏」時候,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

「小暑」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故稱「小暑」。但小暑時節,地處南方的廣州溫度平均已在30攝氏度以上,有熱浪襲人之感。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最炎熱的一個節氣,同時,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此時,暑氣最重,最易挾溼,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長夏主溼,脾主長夏」,脾喜燥惡溼,溼為陰邪,易阻礙氣機,損傷陽氣,導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從而使溼邪滯留,損傷脾胃,此時節應注意健脾祛溼。人們在炎熱七月工作勞動時,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此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以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木棉豆花湯

【材料】木棉花30g,南豆花15g,炒扁豆50g,紅蘿蔔1條,瘦肉半斤,陳皮1角,細鹽少許。

【方法】木棉花、南豆花、炒扁豆、陳皮分別清水洗淨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紅蘿蔔、瘦肉,改中火繼續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健脾祛溼、清熱解暑的作用。適用於夏日精神疲乏,手腳無力,食欲不振,小便不暢等症狀。

【禁忌】身體虛弱之人不宜多飲用。

八月:立秋、處暑

養生關鍵詞:清燥潤肺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天的開始,萬物進入成熟收穫的季節。此時,天氣逐漸轉為早晚較涼,但由於伏天還沒到盡頭,暑氣尚未消失,故白天仍舊熱浪襲人。

「處暑」表示夏天即將結束,暑氣漸隱,天氣轉涼。中醫將這段時期稱之為「長夏」。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已開始進入秋季,但地處華南的廣州,暑熱天氣還會延長一段時間,人們還會感受到「秋老虎」的餘威。

中醫認為秋主燥,屬金通肺,肺為嬌髒,燥易傷肺,故「秋燥症」以「肺燥」多見。八月,仍處於夏秋之交的季節過渡期,人體容易逐漸出現「秋乏」的症狀。此時早晚溫度逐漸拉大,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最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要注意清燥潤肺

杏仁雪梨響螺湯

【材料】南杏15g,北杏(去皮去尖)15g,雪梨2個,響螺1隻,陳皮1角,細鹽少許。

【方法】響螺去殼取肉,洗淨,切片,備用;雪梨去蒂、去心、去核,切塊,備用;南杏、北杏、陳皮分別清水洗淨,備用。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上述全部材料,改中火繼續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清熱氣、潤肺燥、止咳除痰的作用。適用於身體燥熱,口乾鼻燥,乾咳無痰,或咳痰帶血絲,流鼻血,大便秘結等症狀。

【禁忌】脾胃虛寒,咳嗽痰多清晰之人不宜多飲用。

九月:白露、秋分

養生關鍵詞:養陰生津

「白露」標誌著炎熱的夏天將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此時,進入中醫秋季養生的「中秋」時期,其特點是中秋炎熱,氣候乾燥。

「秋分」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是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古云:「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此時養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維持身體的平衡。

《黃帝內經》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起居應早睡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秋天萬木凋謝,人們容易產生「悲秋」,此時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

秋季燥邪當令,易傷肺氣,故九月養生防秋燥非常關鍵,飲食應以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為宜,並可適當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食材。

雪梨甘蔗粥

【材料】雪梨2個,甘蔗1斤,粘米適量,細鹽少許。

【方法】甘蔗斬成小段,劈開邊,用清水洗乾淨,放入榨汁機內榨取蔗汁,備用;雪梨去蒂、去心、去核,切塊,備用;粘米清水淘洗乾淨,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和甘蔗汁,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改中火繼續煲至粘米開花成稀粥,再放入雪梨,繼續煲三十分鐘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有清熱化痰、生津潤燥的作用。適用於咳嗽黃痰,喉嚨沙啞,唇乾舌燥,口腔潰瘍,菸酒多等症狀。

【禁忌】身體虛寒,咳嗽痰涎清晰之人不宜多飲用。

十月:寒露、霜降

養生關鍵詞:養陰、保暖

十月預示著秋天即將結束,冬天將要來臨。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繼續下降,北方早晚氣溫已很涼,而西北高原已提前進入了冬季。民間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說。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由秋入冬的過渡節氣,中醫稱此時為「晚秋」,天氣將進一步轉涼,晝夜溫差加大,氣候乾燥。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必須保養體內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十月冷暖空氣交錯頻繁,氣溫變化大,是呼吸系統疾病易發或加重的季節,人們應重視預防、保暖

山藥百合大棗粥

【材料】山藥90g,百合40g,大棗15枚(去核),薏苡仁30g,大米適量,細鹽少許。

【方法】將山藥、百合、大棗去核、薏苡仁、大米,清水洗淨,備用;將上述材料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改中火繼續煲至大米開花成稀粥,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具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適用於口乾,少痰,咳嗽,容易腹瀉,頭暈,乏力等症狀。

十一月:立冬、小雪

養生關鍵詞:保護陽氣、適當進補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要正式進入冬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的特徵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蜇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漸進入冬眠狀態。此時由於地表還貯存一定的熱量,故一般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還會出現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

「小雪」節氣,天氣逐漸變冷,雖然北方地區開始下雪,但雪量較小,夜凍晝化。而南方地區則要晚兩個節氣,因北面有秦嶺、大巴山屏障,阻擋冷空氣入侵,仍「冬暖」明顯。

《皇帝內經》曰:「冬三月,此謂閉藏…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溫……」。起居宜早睡晚起,不要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但晚起並非賴床不起,而應以太陽升起的時間為度。同時,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使體內的陽氣得以潛藏。立冬後氣溫低,人體容易受到寒氣侵擾,此時防病首要歸避寒冷

立冬後天氣逐漸轉寒,自然界表現為陰盛陽衰,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此時要注意保護陽氣。冬天是腎主令之時,腎主閉藏,元陽根於腎。因此,此時飲食養生宜適當進補,以養陽、藏陽,補腎藏精,促使體內陽氣的升發。

羊肉粥

【材料】羊肉4兩,龍眼肉15g,粘米適量,細鹽少許。

【方法】新鮮羊肉,斬件,放入滾水中滾五分鐘左右,撈起,用清水洗淨,備用;龍眼肉清水洗淨,備用。粘米用清水淘洗乾淨,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羊肉和龍眼肉,改中火繼續煲至粘米開花成稀粥,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有健脾開胃、補益氣血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氣血不足,惡寒怕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軟等。

【禁忌】感冒發熱不宜食用。

十二月:大雪、冬至

養生關鍵詞:固本培元、補陽強身

相對於小雪而言,「大雪」是個比小雪更加嚴寒的節氣。

「冬至」這一天白晝最短,夜晚最長,過了冬至,白大就會一天天長起來。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民間歷來都很重視,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易經》有「冬至陽生」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地回升,這是因為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 冬至陽氣剛剛在體內萌生,因此,是固本培元、補陽強身的關鍵時節,是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正如俗話說: 「秋冬進補,開春打虎」。

阿膠燉水鴨

【材料】阿膠30g,水鴨1隻,陳皮1角,細鹽少許。

【方法】水鴨劏洗乾淨,去毛,去內臟,放入滾水中滾五分鐘左右,撈起,瀝乾水,備用;阿膠打碎,備用;陳皮清水洗淨,備用。將水鴨和陳皮放入燉盅內,加入適量清水,蓋上燉盅蓋,放入鍋內,隔水燉四個小時左右,取出水鴨(斬件上碟做菜)和陳皮,放入阿膠,繼續加火燉融阿膠,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補血養顏、滋陰補益的作用。適用於血虛,面色萎黃,精神不振,頭暈目眩,虛不受補,婦女月經不調,月經過多等。

【禁忌】腹瀉之人不宜食用。

本期醫學指導

鄧聰

中醫世家,副主任中醫師。廣東省中醫師承導師;香港中醫師公會會務顧問,香港白鶴體育總會醫事顧問;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腎病分會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衰竭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內科、婦科、兒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尤善中醫養生、治未病,對病後調理、慢性疲勞運用「中醫傳統療法」調治。

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副主編及參編著作4部,承擔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6項,在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出診時間: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 每周二、三、五全天

編輯/黎蘅 李津

通訊員/黃月星 魏星

圖片來自網絡

來源:健康有約(gzrbjkgj)

推薦閱讀

直接點擊圖片閱讀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今日夏至,炎熱酷暑的養生攻略拿走不謝!
    當您看到夏至這個節氣時,是不是覺得很奇怪?怎麼天氣都這麼熱了,才算是夏天到了啊?事實上,夏至節氣的道來,才真正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夏天。夏季雖然天氣炎熱,但也是一個不錯的季節,萬物生長繁茂,百花依舊開,幾度夕陽紅,慣看海灘微風,一切盡在不言中。那麼,夏至節氣,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節氣養生——珠海市侯鈞黃帝內經全息研究中心智慧生活
    雨水節氣到了。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也是春季第二個節氣。降雨開始,雨水漸增,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雨水養生,防寒保健肺、脾,鍛鍊身體。雨水節氣,天氣變化無常,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繼續春捂,不受寒涼風襲侵傷人身體。
  • 大雪節氣要溫補防病 中醫教你大雪養生
    [摘要]大雪節氣後天氣會越發的寒冷,因此在這樣時候更需要我們做好養生工作,那麼大雪節氣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呢?大雪養生吃什麼好呢?大雪節氣的時候,許多地方的溫度會降到很低,如果這個時候不能在飲食和作息上做好調理很可能會生病。那麼大雪的時候該如何來養生呢?下面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 二十四節氣養生藥膳
    用食物和中藥來調節身體功能. 也就是給人體輸送營養 .便於人們在生活. 工作中不斷消耗掉的精力和能量得到及時補充. 在提高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的同時. 達到健康延年的目的. 滋補有講究.進補是為了補充身體的不足. 也就是身體缺少什麼營養物質.就進補什麼. 進補.在治療方面. 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幫助疾病早愈. 在預防方面. 具有增強抗病毒能力的作用. 減少疾病的發生. 在養生方面.
  •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雨水
    立春過後,雨水節氣期間,春寒明顯較之寒冬臘月的酷冷要暖和很多,但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反覆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倒春寒」。中醫認為,春應東方,屬木,風主令,其色青,其味酸。風為陽邪,其性開洩,易襲陽位,風邪善行而數變,風為百病之長,所以春季多風邪致病,而且多兼他邪同病,常為外邪致病之先導。
  •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飲食調養、四季養生?全方位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因對糖尿病養生保健知識了解不足,導致其血糖控制效果欠佳,生活質量持續下降,因此,加強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及養生保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飲食調養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病,飲食調養是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的關鍵所在。糖尿病患者飲食調養的基本原則為:合理控制體重及每日攝入總熱量。
  • 小暑到,祛溼、養陽、護心...防病攻略,收好→
    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長夏最大的特點是溼氣太重,脾最怕溼邪來犯,受「溼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大便稀溏等症狀。此外,長夏期間,還需要注意「夏養陽」、「夏療心」的特點。今日小暑,送你一份特製的小暑養生攻略,祛溼、養陽、護心還防病,全方位祛病保安康,一年少病痛!
  • 驚蟄節氣不同體質的養生習俗
    2018年3月5日是驚蟄節氣,每到驚蟄節氣的時候,我們都會通過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增強體質,預防感冒,現在也很多人都在保養自己的皮膚,自己的身體,那麼在二十四節氣之驚蟄時,我們具體應該如何養生呢?接下來一起來分析一下不同的體質應該如何養生。
  • 【24節氣藥膳食療藝術】 大暑養生
    大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在每年7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
  • 夏至節氣將至 養生常識早知道
    中國天氣網訊 夏至節氣即將到來,天氣越來越炎熱,在這段時間,我們該如何養生?一、飲食方面1、清淡飲食多吃「苦」。夏至飲食調養方面應調理胃氣,可以多喝點綠豆湯,食用新鮮蔬果,冬瓜、空心菜、莧菜、西瓜等都是適合吃的應季的蔬果。同時還要注意避暑祛溼,可食用薏米、茨實、扁豆等健脾祛溼的食品。除了要清淡飲食,還應吃些苦味食物,像是苦瓜、香菜等。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溼、清涼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勞乏、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促進食慾等作用。
  • 大雪節氣到!冬天裡,北京人應該這麼養生……
    緊跟著這場初雪,這周五,「大雪」又要到了。「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這裡是指農曆),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候,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也比小雪更大,故名大雪。
  • 今日小雪|節氣養生要點
    節氣|養生諺語云:節到小雪天下雪。入冬時節,天氣寒冷,人們的養生適宜和飲食起居各方面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小雪節氣養生尤其要注意~1、起居養生小雪時節,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空氣的溼潤對於呼吸系統的疾病會有所改善。但雪後會出現降溫天氣,所以要做好禦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
  • 節氣養生之小雪 小雪養生抓好這幾招
    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小雪節氣就快要到了,它的到來意味著天氣將會變得越來越冷,同時降水天氣也會變多。總之氣溫將會變得更低,若是不做好保暖措施,非常容易生病,或者說導致舊病復發。那麼小雪節氣將至該如何養生呢?不要著急,想要身體好的人們,建議來看看養生小妙招。
  • 小寒吃什麼養生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寒吃什麼養生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 1月5日11時23分迎來小寒 這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 倒數第二個節氣 標誌著開始進入 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節氣知多少? 按時間順序,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幹支歷子月的結束以及丑月的起始。
  • 2018年24節氣時間表 2018年24節氣時間、習俗及養生大全
    2018年立春時間陽曆時刻:2018 05:28:25陰曆日期:臘月(大) 十九開始時刻:2018 05:28結束時刻:2018 01:17立春簡介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
  • 大雪節氣,冬季如何養生
    2020年12月7日就到大雪節氣了,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
  • 小雪節氣後,日常飲食起居應如何順應時節?
    上周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小雪前,北京也迎來了入冬後的第一場雪。冬雪雪冬小大寒,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是寒冷開始的標誌。小雪節氣後將開啟入冬模式。在漫漫寒冬中如何順應時節特點,養精蓄銳,且看今天的小雪養生話題。
  • 明日之後可以成為市長 明日之後當市長攻略收好不謝
    明日之後可以成為市長 明日之後當市長攻略收好不謝時間:2018-11-12 19:21   來源:99單機遊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日之後可以成為市長 明日之後當市長攻略收好不謝 在明日之後遊戲中玩家可以成為市長,市長有管理整個營地的權利,那怎麼才能成為市長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明日之後當市長攻略
  • 小暑,這份特製的祛溼、養陽、護心養生防病攻略,送給你~
    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長夏最大的特點是溼氣太重,脾最怕溼邪來犯,受「溼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大便稀溏等症狀。此外,長夏期間,還需要注意「夏養陽」、「夏療心」的特點。今日小暑,送你一份特製的小暑養生攻略,祛溼、養陽、護心還防病,全方位祛病保安康,一年少病痛!
  • 霜降養生:調養脾胃是關鍵 滋陰湯水最適宜
    霜降養生:調養脾胃是關鍵 滋陰湯水最適宜編者按:「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10月23日是霜降,它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防病呢?我們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飲食篇】「補冬不如補霜降」 滋陰湯水最適宜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