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沉|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紀念《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出版100周年

2020-12-24 澎湃新聞

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在英國倫敦以德文單行本發表。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其中包含共產黨人的政治立場、政治目標、政治任務、政治力量、政治組織、政治紀律、政治原則、政治作風、政治策略、政治聯合等思想,矗立起一座馬克思主義精神豐碑。它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道路。

在關鍵歷史時刻應運而生

在被正式介紹到中國之前的70多年裡,《共產黨宣言》已被用30多種語言在各國推出了300多種版本。

近代上海,由於學術信息和出版條件等方面的優勢,成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最早窗口。到五四運動前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文化界已成為新潮,梁啓超、李大釗、張聞天等都在所撰文章中摘譯、引用過《共產黨宣言》片段,李漢俊等也在報刊上介紹過它的相關章節。

1920年2月,李大釗為了幫助陳獨秀避開京師警察廳的逮捕,護送他離開北京赴天津,在途中「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不久,陳獨秀從天津抵達上海。這時,出於籌備建黨的迫切需要,陳獨秀深感應儘快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於是,早期共產主義者主持的上海《星期評論》編輯部經商量,由邵力子出面邀請精通迎接建黨100周年日文、英文並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學識的陳望道作為譯者,擔當此重任。戴季陶提供了《共產黨宣言》日譯本,陳獨秀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出英譯本,供陳望道對照翻譯。

陳望道不負眾望,經數十天的努力工作,完成《共產黨宣言》的翻譯任務。1977年1月15日,陳望道在《文匯報》發表的《深切的懷念》中寫道:「有一次,周總理親切地問我:《共產黨宣言》你是參考哪一國的版本翻譯的?我回答說:日文和英文,主要是英文。」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看到安放於陳列櫃中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時,講了一個故事:「一天,一個小夥子在家裡奮筆疾書,媽媽在外面喊著說:『你吃粽子要加紅糖水,吃了嗎?』他說:『吃了吃了,甜極了。』結果老太太進門一看,這個小夥子埋頭寫書,嘴上全是黑墨水。結果吃錯了,他旁邊一碗紅糖水,他沒喝,把那個墨水給喝了。但是他渾然不覺啊,還說,『可甜了可甜了』。這人是誰呢?就是陳望道,他當時在浙江義烏的家裡,就是寫這本書。於是由此就說了一句話: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這生動再現了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專心致志、艱苦奮戰的情景。

▲ 《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外的「信仰的味道」塑像

1920年6月27日,《俞秀松日記》提及:「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譯的《共產黨宣言》到獨秀家去,這篇宣言底原文是德語,現在一時找不到,所以只用英、俄、日三國底譯文來對校了。」第二天,俞秀松則記:「九點到獨秀家,將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交給他,我們說些譯書的事,總該忠實精細。」此刻,陳獨秀等已在上海環龍路老漁陽裡2號(今南昌路100弄2號)開過會,決定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經徵詢李大釗意見,定名「中國共產黨」,並於8月正式成立,陳獨秀擔任書記)。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經李漢俊、陳獨秀校勘,再返由譯者改定,原先計劃在《星期評論》周刊連載,但因該刊在6月上旬遭查禁,所以陳獨秀就決定用社會主義研究社名義直接出版單行本。

▲《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陳列的各種版本

經陳獨秀的籌劃和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的幫助,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於1920年8月由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作為《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它以白話文翻譯,語言簡潔,閱讀方便,問世後深受歡迎,一再被翻印,至1926年5月已付印近40版,成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最負盛名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其深遠意義不言而喻。

此後,又有一些《共產黨宣言》中譯本:一、華崗譯本(中英文對照),於1930年初由上海華興書局出版;二、成仿吾、徐冰譯本,於1938年8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9月由上海新中國出版社、新文化書房等出版);三、博古譯本,於1943年8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曾在各解放區大量印行);四、陳瘦石譯本(附錄中有《共產黨宣言》全文),於1943年9月由重慶商務印書館出版(譯者還出過另一個版本,未標日期);五、喬冠華校譯本(依據成仿吾、徐冰譯本),於1948年初春由香港中國出版社出版(「校後記」中寫明校譯者);六、莫斯科外國文出版社譯本(參照陳望道、成仿吾、徐冰、博古譯本重新翻譯),於1948年初春在蘇聯出版。然而,陳望道完成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無疑最為重要,它在關鍵歷史時刻應運而生,對籌備建黨產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建黨過程中起到理論指導作用

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員在認真學習《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的同時,還將它寄往全國各地,使馬克思主義真理、共產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形成燎原之勢。

林伯渠是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員之一,他的《黨成立時期的一些情況》回憶:「一九二〇年十二月,我到了上海會見陳獨秀,遂加入當時上海的共產主義研究小組……我在上海一共參加共產主義小組座談會四五次。頭兩次座談,就是我與陳獨秀、沈定一等三人,以後幾次鄧中夏、李漢俊也參加了,互相交談的依據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國際大會的幾個決議文件。」

1920年5月,毛澤東從北京來到上海,他在滬期間多次赴老漁陽裡2號與陳獨秀會面,一起談論馬克思主義和湖南改造等。8月,毛澤東等在湖南長沙發起創辦文化書社,銷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9月,建立俄羅斯研究會,研究會成員常一起研究俄國革命,學習《共產黨宣言》等;其間,毛澤東還與蔡和森及新民學會骨幹討論建黨問題。至11月,長沙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主要成員有毛澤東、何叔衡等。

▲毛澤東批註過的英文版《共產黨宣言》

▲周恩來在延安學習過並籤名的《共產黨宣言》

1920年9月中旬,張申府來到上海,曾在老漁陽裡2號與陳獨秀會晤。他的《建黨初期的一些情況》回憶:「中國共產黨一九二〇年八月開始創建,地點在上海和北京。在上海是陳獨秀,在北京是李大釗和我」「在上海時,我同陳獨秀談過建黨的事,我們認為既然組織起來了,就要發展」「從上海回京後,我把和陳獨秀談的情況告訴了李守常(按:即李大釗)。」在10月,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11月底,定名「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李大釗被推選為書記。當年,李大釗等發起組織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把搜集、採購、收藏、出借馬克思主義文獻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會內有中文的馬克思主義書籍20種,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即為其中之一,北大圖書館至今仍保存此書(1920年9月再版);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骨幹多為該會成員,這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他們的重要學習材料。1921年7月,《北京共產主義組織的報告》(譯自共產國際中共代表團檔案俄文稿)提及:「我們曾試圖在知識分子階層中擴大我們的宣傳工作,可是現在印刷所受到監視,因此,不能刊印我們的出版物……我們只散發了上海印的《共產黨宣言》和《經濟學談話》。」

《董必武談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和湖北共產主義小組》提及:「那個時候,我們看到的馬列主義的東西是很少的,當時有個《共產黨宣言》翻譯本,是從日本翻譯過來的,是陳望道譯的,政治經濟學也是陳望道翻譯的,考茨基的《政治經濟學入門》。」與之相呼應,包惠僧的《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前後的回憶》說:「(1920年)夏秋之交,劉伯垂由廣州過上海回武漢,他在上海同陳獨秀會談了幾次,陳獨秀即吸收劉伯垂入黨,並派他到武漢發展組織」「劉伯垂帶來了一個抄寫的中國共產黨綱領草案,詳細內容記不清楚,大體不出《共產黨宣言》的範圍」「當時,我們對於學習馬列主義知識是太少了,我們多數同志幾乎是先當了共產黨員才學習馬列主義,我們主要的讀物是《共產黨宣言》《新青年》雜誌、李漢俊譯的《資本論淺說》(按:此書名應為《馬格斯資本論入門》)。」

1920年11月,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擬定《中國共產黨宣言》(由陳獨秀主持起草),這是《共產黨宣言》的最初中國化,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政治主張和遠大理想。它實際是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草稿,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闡述共產黨人的最終理想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共產主義新社會,在經濟上實現生產資料共有,政治上廢除國家政權,社會上消滅階級。二是闡述目前政治鬥爭的策略和任務,提出要以俄為師,組織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進行階級鬥爭,剷除資本主義制度。三是闡述政治鬥爭的結果,要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進行社會建設,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文獻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黨綱奠定了基礎。李達的《中國共產黨的發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會經過的回憶》說:「大會討論《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宣言》草案,這宣言有千把個字,前半大體抄襲《共產黨宣言》的語句,我記得第一句是『一切至今存在過的歷史,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本年秋季,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準備出版馬克思全書十五種,列寧全書十四種,共產主義者(康民尼斯特)叢書十一種……只出版了十五種,如:《第三國際議案及宣言》、《國家與革命》、《共產黨宣言》(按:系重版陳望道譯本)。」

僅從上述事例,即可清晰看出《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出版,極大地提升了早期共產主義者的思想覺悟、政治水平和理論素養,在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起到理論指導作用。

對老一輩革命家產生深刻影響

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是通過學習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

▲ 《共產黨宣言》現存於世唯一的一頁手稿

1920年夏,在老漁陽裡與陳獨秀談論馬克思主義的情景,給毛澤東留下深刻印象;16年後,毛澤東與美國記者斯諾在陝北談話中,回顧自己的思想轉變過程時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就一直沒有動搖過。這三本書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考茨基著的《階級鬥爭》,以及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1939年12月,毛澤東在延安對曾志談起自己怎樣研讀《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少次。」1941年9月,毛澤東在延安對婦女生活調查團成員說:「記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階級鬥爭》,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和一個英國人作的《社會主義史》,我才知道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毛澤東不僅自己研讀《共產黨宣言》,還號召全黨學習,1945年5月31日,他在中共七大總結講話中向大家推薦五本馬列著作,第一本是《共產黨宣言》,並說「我們可以把這五本書裝在乾糧袋裡,打完仗後,就讀他一遍或者看他一兩句。」1954年秋,已61歲的毛澤東重新開始學英語,當年的秘書林克回憶:「毛主席想學一些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選的就是《共產黨宣言》,這本書的文字比較艱深,而且生字比較多,學起來當然有不少困難,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堅強。我發現他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蠅頭小字注得很整齊,很仔細,他的這種精神,很感人。」

1922年11月,赴歐洲留學的朱德經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周恩來贈送了一本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在革命、建設的不同時期,朱德始終以「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1976年5月18日,朱德收到中共中央黨校顧問成仿吾重新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立刻愛不釋手,對照舊譯本認真進行研讀;5月21日,他不顧已90歲高齡,親自到成仿吾住處探望,並說:「我看見你的書,很高興。這本書很有意義,對世界都有意義,我們有些什麼問題搞不清楚,都要請教馬克思,要看這本書。」

1920年秋,劉少奇已成為青年團員,他與任弼時、蕭勁光等分別由湘抵滬,入讀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創辦的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外國語學社學習,翌年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外國語學社除了提供外語教材,還把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等作為必讀書籍。蕭勁光的《憶早期赴蘇學習時的少奇同志》在談外國語學社時說:「少奇同志一心撲在學習和工作上……我們不住在一起,但看見他的時候,多是在學習俄文、閱讀《共產黨宣言》、思考著中國革命問題。」劉少奇後來回憶:「當時我把《共產黨宣言》看了又看……從這本書中,我了解了共產黨是幹什麼的,是怎樣的一個黨,我準不準備獻身於這個黨所從事的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後決定參加共產黨,同時也準備獻身於黨的事業。」於是,劉少奇在莫斯科東方大學第一批由青年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從此,劉少奇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始終不渝。

1920年11月,周恩來從上海乘「波爾多斯」號郵船赴法勤工儉學;26年後,他在接受美國記者李勃曼採訪時,憶及自己當年「在國內曾看到《共產黨宣言》,在法國又開始讀到《階級鬥爭》(考茨基)與《共產主義宣言》,這些著作對我影響很大」「很短時間內,即轉變到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了。」1921年10月,周恩來撰寫長篇通訊向國內揭露勤工儉學生遭迫害,文中引用《共產黨宣言》的最後一句:「世界的工人們,聯合起來啊!」在戰爭年代,身兼黨政軍要職的周恩來在運籌帷幄之餘,常擠時間研讀《共產黨宣言》等書;他在延安學習《共產黨宣言》時,還在封面上親筆籤名,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著這本書,書上可見「周恩來,一九四三、十二、卅 延安」的手跡。1949年7月,在第一屆全國文代會上,周恩來當著代表們的面說:「陳望道先生,我們都是您教育出來的。」1975年1月,在全國人大四屆一次會議上,罹患重症的周恩來還急切地詢問陳望道是否已找到首譯本,並說:「當年長徵的時候我就把《共產黨宣言》當作『貼身夥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產黨宣言》,我真想再看一遍。」

▲1961年,上海市各界慶祝「五一」聯歡會,毛澤東主席與陳望道(前排左三)等親切交談

1920年9月,鄧小平在上海乘「盎特萊蓬」號郵船赴法勤工儉學。此後,鄧小平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書籍,初次研讀《共產黨宣言》,並由青年團員轉為中共黨員;他後來回憶:「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1929年12月,鄧小平在領導百色起義之際,向李明瑞推薦了《共產黨宣言》等書刊。1965年8月,鄧小平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聽取共青團工作匯報時提出:「大學生還可以讀一讀《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等。馬列經典著作要選讀得寬一些,知識面要搞得廣一些。」鄧小平曾反覆強調:「永遠丟不得祖宗,這個祖宗就是馬克思主義。」

《共產黨宣言》是社會主義思想之源,引領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革命事業而不懈奮鬥,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充滿鬥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經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全人類謀解放的經典著作。」超過一個半世紀的歷史證明,《共產黨宣言》的真理光芒將永遠熠熠生輝。

作者:朱少偉/浦江縱橫

原標題:《鉤沉|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紀念《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出版100周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真理的味道」?浙藝舉辦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
    「吃了吃了,甜極了!」結果母親進門一看,兒子正埋頭寫書,嘴上全是黑墨水,他把墨汁當紅糖了,嘴裡還說:「可甜了,可甜了!」這個小夥子叫陳望道,他在老家浙江義烏翻譯中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時的情景,留下了這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經典故事。
  • 《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故事
    後來國民黨將《共產黨宣言》定為「禁書」,不準再版。  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全本,對於宣傳馬克思主義,推動中國革命的蓬勃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譯本首版於1943年8月由解放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  譯本出版後,被中共中央指定為「幹部必讀書」之一,在各解放區廣泛印行,成為新中國成立前影響最大的中譯本。  陳瘦石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全譯本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有著廣泛的世界影響,不少外文書籍都有對其內容進行引用和分析。
  • 《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2020-04-06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8月22日正式發售
    單枚整版8月21日晚上,記者從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郵政業務部了解到,中國郵政定於2020年8月22日發行《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郵票一套1枚。郵票圖案名稱為:《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郵票面值為1.20元,計劃發行數量為750萬套。
  • 浙江上虞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王力湛 攝中新網紹興9月8日電(項菁 章海寧)《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全國僅存12本,其中,保存完好的一本被珍藏在上虞區檔案館。9月8日,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舉行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活動,通過座談會、主題展等內容重溫宣言精神,弘揚信仰力量。
  • 寫在《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之際
    新華社上海7月5日電 題:永恆的明燈——寫在《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季明、楊金志、吳振東、郭敬丹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出現在雷鳴以前。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馬克思主義橫空出世,成為一道劃破暗夜的閃電。
  • 《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出版一百周年,再訪陳望道故居
    今年8月22日,是《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出版一百周年》。《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與恩格思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德文版由馬克思執筆寫成,中文版由陳望道首譯而成。2018年5月5日,中國郵政發行的《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郵票第2圖中,馬克思與恩格斯雕像右上方的小冊子就是《共產黨宣言》德文版、中文版以及《資本論》中文版的馬克思著作。這也是首次以《共產黨宣言》譯本為主題圖案出現在方寸郵票上。郵票圖案上的馬克思、恩格斯銅像在德國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的東岸,亞歷山大廣場上。
  • 《共產黨宣言》首個中譯本出版百年,上虞這樣...
    100年前,年輕的陳望道挑燈夜戰,奮筆疾書,專注地翻譯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100年後的今天,中共紹興市上虞區委員會聯合復旦大學、上海市檔案局(館),隆重舉行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主題活動,重溫宣言精神,感悟信仰力量。一本刊行百年的《共產黨宣言》,見證著歷史長河中紅色基因的賡續傳承,也成為中華民族奔湧不息的精神洪流。
  • 鉤沉|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出版百年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中文版出版百年。1936年,毛澤東在陝北與斯諾會見時,談到自己走上馬列主義道路的過程。其中提及自己最早接觸馬列主義,是在1920年夏秋讀到的三部啟蒙讀物。
  • 關於《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
    關於《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你關心的問題來了!100年後,2020年8月22日,《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將於上海、義烏兩地首發,上海首發活動將在位於楊浦區國福路51號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舉行。郵票一套一枚,面值1.2元,由著名郵票設計師李晨設計完成。50*30毫米的方寸之間,「真理之甘」和「信仰之源」登上「國家名片」。
  •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百年望道,真理味道。2020年,浙江義烏望道信仰線共迎來46.6萬訪客,其中959批次的參觀團隊循著「真理的味道」,到訪陳望道先生的故鄉——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 王學成: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味道
    導讀: 《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為謀劃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從理論與思想上奠定了重要基礎。
  • 真理的味道有多甜 去市博物館看展尋答案
    ……」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文版在上海出版,首印千餘冊很快銷售一空,當年9月重版再印,其譯者陳望道讓更多追求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人,品嘗到了真理的味道。真理的味道是什麼樣的?92年之後,有一位共產黨人為陳望道做出了回答——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率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深情講述了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並告訴大家:「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陳望道沒有想到,在他翻譯《共產黨宣言》10年之後,會體嘗到人生的另一種甜蜜。
  • 「一大會址」日記|《陳望道和〈共產黨宣言〉》展今日開展
    《信仰的力量——陳望道和〈共產黨宣言〉》圖片文物展今天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展。《信仰的力量——陳望道和〈共產黨宣言〉》今天開展。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少穎 圖5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館方獲悉,該展覽為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誕辰99周年,由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合上海魯迅紀念館精心策劃而舉辦。
  • 陳望道:千秋巨筆傳真理,《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位翻譯者
    真理的味道很甜翻譯《共產黨宣言》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陳望道不敢大意馬虎,因為他知道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能救中國,而《共產黨宣言》則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陳望道為了能心無旁騖的翻譯《共產黨宣言》,於是就不住自己的臥室,而且搬到了柴房住。在柴房裡,陳望道把木板架在兩個板凳上,簡單的設置就成了他後來翻譯工作的地方。
  • 《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出版百年,上歷博辦紅色文物史料展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首版中文全譯本在上海出版100周年,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將於8月21日聯合多家場館共同推出「不忘初心偉大徵程——從建黨到建國紅色文物史料展」,首次展出1872年德文版《共產黨宣言》 、1888年英文版《共產黨宣言》。
  • 陳望道復旦舊居完成修繕,作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試運營
    值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5月5日至5月14日,北京紅展馬克思文獻珍藏館的「全球2200種中外版《共產黨宣言》上海首展」在復旦大學博物館(蔡冠深人文館)與「宣言中譯,信仰之源」共同聯展,以113種文字2200多種版本,呈現《共產黨宣言》在世界各國的翻譯出版和傳播影響力。展館一角。
  • 薪火相傳--《共產黨宣言》在中國
    而在之前,《共產黨宣言》在全球範圍內就已經用30多種語言出版了300多種版本,成為全球公認的「傳播最廣的社會政治文獻」。這不僅因為《共產黨宣言》那磅礴氣勢和犀利筆鋒所具有強大的震撼力,更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它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切中要害,具有深刻的科學性,因而它能夠同世界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迅速成為各國共產主義運動的旗幟和行動指南。
  • 初版的《共產黨宣言》印顛倒成了《共黨產宣言》,竟然未被人發覺
    據悉,老先生生前非常喜歡這一版的封面,可惜他再也看不到新書的模樣了,但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紅色的起點》葉永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相關閱讀就在醞釀、籌備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那些日子裡,一本薄薄的小書的出版,如同下了一場及時雨。這本書長約18釐米,寬約12釐米,比如今的小三十二開本還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