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網訊(記者 龍舟)「我們各個餐飲企業門口,都設置食品安全證照公示欄;無論大店還是小店,我們都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監管措施,比如大店我們都要求『明廚亮灶』、食材採購必須可追溯,就餐環境達標等,小店我們還要求配備油煙淨化設備……」10月23日,五華區南強街巷迎來雲南省「淨餐館」「管集市」專項行動現場觀摩團,五華區在該專項行動中採取的一系列舉措得到了觀摩團員的讚許,大家紛紛拍照記錄,表示要把這些經驗做法帶回去、用起來。
南強街全部餐飲單位實現移動監管全覆蓋。供圖
餐飲服務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南強街巷是雲南省「夜經濟」示範街區,是昆明市民和來昆遊客必來打卡地。「淨餐館」行動開展以來,五華區市場監管局在全區餐飲服務單位開展達標整治的基礎上,將南強街巷作為「淨餐館」示範街區打造,採取「一巡二查三改四覆審五達標」的模式對南強街區的12家中型餐飲企業、53家小型餐飲和小吃店、49家小攤販進行全覆蓋檢查,實施「一店一策」。在兩周時間內,先後完成街區餐飲企業全覆蓋檢查、自檢自查和對標檢查,對不達標餐飲商家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在3至5天的整改時限到期後,進行複查,並通過移動監管APP完成對該商家的檢查記錄。對於達標商家進行日常管理,出現反彈即時由南強街監管人員進行處置;對不達標企業,堅決進行停業整改,直至吊銷許可。
南強街全部餐飲單位實現移動監管全覆蓋。供圖
同時,五華區全區餐飲服務單位的達標整治也在快速推進,通過強化長效監管,持續改善餐飲服務環境衛生條件。目前,五華區獲證餐飲服務企業6893戶,包括特大型餐館8戶、大型餐館105戶、中型餐館702戶、小型餐館5659戶、學校食堂214戶、其他食堂198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7戶。其中,護國、華山、大觀、紅雲4個片區餐飲經營戶共3404戶,佔全區餐飲總量的49.3%。五華區還與各街區管理(商圈主辦)方建立聯合檢查制度,授權街區(商圈)管理公司、行業協會相關工作人員使用移動監管APP,一同加入對商圈餐飲企業的日常檢查中,定期通報檢查情況,對有反彈趨向的,執法人員即時進行執法監督檢查。截至10月22日,五華區已完成2835戶餐飲單位的系統錄入工作,(其中,中型以上餐館699戶、小型餐館1510戶、學校食堂107戶),其餘餐飲單位計劃在11月底前全部完成。
南強街全部餐飲單位實現移動監管全覆蓋。供圖
在「管集市」專項行動中,五華區以「準公共產品」的建設思路,充分考慮服務半徑、區域輻射及配套設施,編制出臺了《五華區2018-2022集貿市場布點布局專項規劃》及《五華區集貿市場2018-2020年提升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按照「改造升級一批、取締關閉一批、新建擴建一批、收購回購一批」的總體思路,對全區25個集貿市場進行優化改造。2018年至2020年,五華區計劃新建標準化集貿市場4個,提升改造18個,關停轉向9個;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建5個,改造提升 16個,關停轉向8個;政府投入專項財政資金3800餘萬元,帶動社會投入資金1億元以上。
南強街全部餐飲單位實現移動監管全覆蓋。供圖
為了充分調動市場方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五華區還對照集貿市場新建和改造提升標準,按照硬體提升分級的方法實行資金獎補;按照評星定級細則及日常管理考核標準,對所有集貿市場按月進行綜合考評、實行季度星級管理。同時聘請了第三方測評機構對全區集貿市場進行暗訪測評,綜合考評結果和測評得分對市場進行星定級,實施資金獎補。2019年第三季度至今,開展評星定級 4 次,對獲得「三星級」以上的市場兌現獎補資金近200萬元。
責任編輯:張軒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