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聯通的深度合作從去年就已經開始,無論是之前的《六模全網通終端白皮書》還是現在的寬帶以及智能機頂盒的合作。
雖然看似是在移動身上做文章,可是這些本身就是電信與聯通的傳統強勢業務,真的有必要大張旗鼓的狙擊中國移動嗎?
更何況中國廣電入局電信運營商,雖短期內還沒有能力形成多大的能量,但是對於電信與聯通的處境似乎更加艱難。
自從國家倡導電信運營商提速降費以來,運營商們積極展示近一年多的成果,可是偏偏用戶認為沒有實實在在的優惠到手裡,所以抱怨之聲甚囂塵上。
對於電信、聯通以及移動來說,寬帶是電信聯通的傳統強勢業務,接入的規模以及用戶是最大的,而機頂盒業務也是早早的已經在運作。
筆者認為電信聯通在進行對外公布合作戰略的同時,是對市場的一種表態。
不僅要將原有的強勢業務做的更好,還要結合現在的市場形式,促進三網融合。當然,聯合對抗移動是一種說法,更多地還是業務上的利益。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4K智能機頂盒業務,將寬帶與智能機頂盒搭配起來是運營商們一貫的套路,不同的是4K視頻。
一般市場上的4K視頻是將品目的解析度提升到4K級別,而電信運營商們認為這只是初級的4K服務,而全4K需要提供高解析度、高幀率、高動態範圍、廣色域、高像素精度、高質量音頻等要素。
通過電信聯通的光纖寬帶,採用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提供的4K智能機頂盒,與同一標準的硬體和網絡帶寬相匹配在運行速率上更吻合軟硬體的要求。
那麼,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採用別的寬帶網絡此4K機頂盒還可以使用嗎?如果這樣的話機頂盒只能作為電信聯通用戶來進行業務服務,有局限性。
從電信與聯通的一系列動作來看,電信運營商們的自主轉型顯然已經在嘗試中進行著突破。
首先,對於電信和聯通來說,移動雖然在過去一度利用4G的率先布局來打破聯通的領先優勢,入網用戶劇增。
而聯通、電信還停留在3G的業務大規模建設之中。對於4G的判斷失誤以及後知後覺使得聯通、電信錯失了先機而且還被移動趕超。
但是,之後的電信運營商們在業務競爭上仍然都有各自的優勢,而電信聯通的抱團也成為不得已的舉措。在此時,電信運營商們的轉型思考才剛剛開始。
然後,電信與聯通的不斷深入合作將三網融合、業務拓展與六模終端的定位以及運營發展作為了主要發展方向,是業務嘗試,也是對未來運營方向的探索。
此次的4K智能機頂盒就是結合寬帶服務定製的產品,而產品優勢不僅是技術上的接口標準同時4K機頂盒視頻技術已經是視頻行業的較為先進的產品,對於電信運營商這類傳統的運營商以及國企概念的企業來說能投入到尖端技術產品的發展並進行多方資源結合已經是很難得的。
最後,筆者認為電信聯通的合作還將進一步展開,此前的兩家運營商被業界認為有合併的趨勢,再加上這一系列的舉動,中國廣電已經入局,顯然合併在短時間內還是不可能的,起碼還要持續上幾年。
那麼,待到中國廣電羽翼豐滿,三網融合進行到深層次階段,而電信聯通的多方面合作依然為電信運營商的轉型奠定了基礎,到那個時候電信與聯通再進行合併將很有可能。
筆者認為,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提速降費是這一段事件的主要運營方向。
電信、聯通在此時進行聯手寬帶與4K智能機頂盒是為了將兩家的傳統寬帶優勢進行放大化,同一硬體標準並提升以寬帶為基礎服務的延伸產品服務,屆時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移動在亂帶業務的短板將無法與電信聯通相匹敵。
當然,狙擊移動是一方面,迅速擴大戰果,電信運營商的電信業務衍生服務或許是電信聯通的一手好棋。
作者:耿彪 | 來源:iDoNews 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