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火到厚街的米粉湯,百裡飆車只為這一口臺灣味道!

2021-02-17 東莞正嘢

最近小編去厚街溜達,在網上看到有家米粉店很火爆,網友說這家店已經在臺灣開了50多年。為了一探究竟,小編立馬飆車前往打卡!

老闆將臺灣的地道風味帶到了東莞厚街,讓你在東莞也能吃到正宗的臺灣味道~

勇伯的米粉湯是店裡的招牌,很多人特意老遠過來,就為了這一碗米粉湯。

骨頭豬肉賣相看起來很普通的樣子,其實吃起來的味道還是很ok,有種清淡又不失風味的感覺。

這裡的米粉吃起來香口有彈性,跟市面的米粉對比,有種自然的米香味~

仲有超大隻滷蛋,滷製的時間足夠長,讓裡面的蛋黃滷香味剛剛好!

這裡的蛤仔湯是現點現做的,熱騰騰的端上桌子,在冬天裡喝絕對一流~

蛤仔肉質滑嫩細膩,有小編拇指頭這麼大,還算挺飽滿的,一口一個超滿足。

蛤仔湯喝起來很有鮮味,清甜可口,沒有海鮮原本的腥味。

花枝丸Q彈Q彈的,外脆裡嫩,吃貨們一定要趁熱吃,一口咬下去爆汁超刺激。

賣家還特意將花枝丸弄成花瓣的形狀,除了好看,還更加入味好吃哦!

蚵仔煎是臺灣特色美食之一,老闆說客人到店吃飯必點煎蚵仔連,可以吃出濃濃的臺灣味道~

將新鮮蚵仔煎到金黃金黃的,滿滿一大盤,香味撩人,直接勾引你的胃。

其實骨仔肉就是豬嘴巴的肉,聽起來挺特別的,有點重口味,小編先試為敬~

骨仔肉半肥半瘦,但是不會覺得很油膩,肉汁爆棚,沾上醬汁瞬間食慾大增。

小E聽到高麗菜有點陌生,還以為是臺灣特色菜,其實就是我們這邊的椰菜

總的來說,勇伯的性價比還是挺高的,價格方面也是中等消費水平。

最後溫馨提醒一下吃貨們,新年期間元月31日至2月14日店鋪放假,記得咪碰門釘啦~

 店鋪信息 

人均消費:25元左右,豐儉由人

營業時間:早上11:00~晚上10:30

 這家來自臺灣的米粉湯,你知道在哪嗎?

部分圖片、內容由商家提供,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於我們

業務合作,交流互動

可添加小編微信dg7002

2012年11月,「吃貨玩轉東莞」誕生,從此便默默地報導各類美食、娛樂,我們去過東莞各個街道,上至酒店,下至街邊,希望能為吃貨們挖掘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火遍臺灣的火雞飯,厚街這裡能吃到!
    說起厚街的美食我想說厚街的臺灣美食真的好豐富臺灣美食不僅種類多,且都挺好吃。
  • 推薦一家厚街開了十幾年的老店,人均20+吃正宗臺灣菜!
    在厚街有一家開了十幾年的正宗臺灣飲食店 不僅在某點評排名靠前,同樣口碑也是槓槓的
  • 這家臺灣老字號,只要十幾蚊就食到你飽
    勇伯米粉湯是在厚街做了很多年也很出名的臺灣小吃店這次慕名而來想一試究竟
  • 臺灣伯伯開的小菜館,有一碗賣到排隊的「脆脆粉」
    以前到店的一般都是臺灣老顧客,但逐漸的,從只有臺灣顧客,現在前來的反而越來越多東莞的本地人,還沒到飯點就坐滿了人...這家老店,一到飯店就會非常到忙,偶爾人手不夠時這碗就是店裡的招牌「米粉湯」,到店的老顧客,通常一坐下就會直接點它!根本不用看菜單~
  • 這4家傳統早點你吃過了嗎?米粉湯、乾面一吃就難忘的好味道!
    這4家傳統早點你吃過了嗎?清湯瓜仔肉、米粉湯、乾面、津津豆漿一吃就難忘的好味道!想想,臺灣人真的很幸福,因為有很多日復一日堅持作好的傳統早點店,認真執著地把幾個口味弄到最好,只要遇見這種職人精神的展現,都會豎起大拇指對老闆或老闆娘說:「你真是太棒了!」跟著美食達人穿進臺北的大街小巷,尋訪4間令人口齒留香的傳統早點,這吃的不只是美食,而是臺灣的料理職人精神啊!
  • 東莞厚街有一位臺灣小吃界的隱世高手!
    說到美食上的創造力,廣東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畢竟每個廣東人心中都有一本《蛇蟲鼠蟻的蒸煮燜炸》,幾乎是接近無敵的存在……而縱觀國內,能與廣東人一拼的,相信就只有寶島臺灣的人民了~臺灣小吃風靡國內外,以品類多、味道好、拓展性強而著稱,是很多吃貨小本本上的常駐打卡點。
  • 東莞厚街:珠三角暴富高地與惆悵的臺灣街
    以這家展覽中心為圓心,方圓兩公裡內,密布著5家五星級酒店,二十多家星級酒店。這是被稱為中國酒店最密集的區域,廣東東莞厚街鎮。  除了星級酒店,厚街還擁有上百家各種酒店,總客房超過一萬間。100輛大巴僅僅只在這裡的五星級酒店出沒。因為酒店過於緊湊,大巴接送客人時,不得不錯開時間行駛。卸載客人的時間長達1小時。  這些大巴裡的人都是輝瑞集團的中國員工。
  • 臺灣小吃米粉湯,那是溶解了肉質香的靚湯,誘人饞涎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美食是臺灣米粉湯,希望能滿足大家的味蕾。米粉湯居住木柵十幾年,常吃早餐的地方包括興隆市場對面、景華街口那米粉攤,還有鄰近木柵市場的「阿葉」米粉攤。搬離木柵後,還常懷念那兩攤米粉湯和軟嫩得宜的臉頰肉、頭骨肉、大腸頭。
  • 在大悅城排隊到腿軟只為一口歐包,什麼!臺灣麵包天王也要來?
    被列為   「來北京必吃小吃」榜單中,   從北京一路火到全國各地,   排長隊只為吃上一口思念已久的麵包,   一年銷售400萬份,   妥妥的網紅熱銷王!
  • 厚街第一杯臺灣阿嬤做的茶,有一杯女生都愛的芋泥鮮奶...
    >(每天到店30名以後享有)*1元每人限買一杯*  臺灣阿嬤開來厚街的茶飲店  一芳,是創始人阿嬤的小名。創始人的阿嬤家中三代以種植鳳梨為生,阿嬤為了不浪費熟透的鳳梨,把它熬成鳳梨果醬保存,然後泡鳳梨水給他們喝。
  • 厚街人稱「小臺灣」 臺灣特色食品街現身
    前日,位於「小臺灣」厚街的東莞祥鴻國際農批城一期開業,東莞臺商協會一舉籤下了該農批城內三條街150間鋪位40年的使用權,成立臺灣特色食品街,專營臺灣農副食品。東莞臺協副會長柯先生介紹,此次臺企進駐農批城,是臺商從工業領域向農業領域轉型的一次試水。
  • 燙蚵仔、香腸配生蒜,臺灣人在這裡找到家
    上世紀80年代,臺灣流行看布袋戲,其中一部《雲洲大儒俠史豔文》裡頭有個神秘高手,武功高強,行俠仗義,在戲裡推著小車賣米粉湯。這就是「勇伯米粉湯」的由來。臺灣美食作家焦桐在《臺灣味道》裡寫著呢,「好米粉湯應該是濃鬱而不帶絲毫羶味」,須讓湯頭「甘醇濃鬱中帶著清純感」。這濃鬱滋味,就來源於煮過豬頭骨、豬下水的湯底。早年在臺灣,賣黑白切的攤商多兼賣米粉湯。
  • 臺灣街頭超火的蛋糕,顏值與味道並重,你們想不想吃一口
    臺灣街頭超火的蛋糕,顏值與味道並重,你們想不想吃一口每一次走在大街上的時候,總是可以看到非常多可以吃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都非常的不錯,吃起來特別的美味呢。小愛非常的喜歡吃東西,看到不錯的東西就會買上一份來吃。
  • 30多種中草藥,40年秘制老滷,只為這一口臺灣老滷味!
    如今小葉的父親年歲已高,為了不讓這份臺灣味道失傳,Eric與小葉便一起合夥開了這家胖大叔滷味店,繼承和發揚這份臺式滷味。聽店主說光選這蘿蔔丁,就跑了好幾個城市,只為了找到最接近臺灣的味道,店裡辣椒醬也是店主每天花3個多小時悉心熬煮的。
  • 一碗湯米粉只給一粒肉丸?每次還忍不住排好長的隊去吃,超滿足
    這是一家開了10幾年之久的一家店,櫥窗上掛著「三好一公道」的牌匾,寓意著:「湯頭好、衛生好、服務好而且價格公道」。進店之後牆上還有一塊牌匾,上面的題字經常被客人念錯,寫著繁體字的「賓至如歸」。這就是在厚街已經開了12年之久的「勇伯湯米粉」,12年之前,店老闆帶著這種臺灣「古早味」來到廣州,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有了我們嘗到這么正宗而又好吃的米粉湯。米粉湯是店裡的招牌之一,他們家的湯底是用大骨頭熬製幾個小時而成的。所有的精華都蘊含在一口好湯裡了。
  • 濃鬱鮮香的米粉湯
    像有些生意好的市場好料,除了當老闆的媽媽繼續看著店面外,年輕兒子回家幫忙,可以讓生意更好。這家每天一開門就搶搶滾的米粉湯,光靠傳承的湯頭,就可打敗不景氣。      透過早餐店老闆推薦,才發現這家在三重大同南路市場裡頭的米粉湯這麼有名。
  • 走進臺灣之「臺灣夜市」
    都說臺灣小吃有名,有名的小吃肯定也離不開夜市,之前提過臺灣是個民族大融合的地方,所以小吃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這大融合時代延續至今的產物。臺灣小吃的文化,結合了國內各個省份以及中西文化的特色。要說起臺灣的夜市,全省從南到北不下幾百個,一般夜市都大多離不開人潮密集跟學校學區,原因是人多生意自然好做。因為夜市實在太多,而有些夜市也不一定天天營業,所以我就針對一般大家都會去的地方做介紹。
  • 青島弱女子獨身勇攀「臺灣屋脊」只為飲一口純真本味皎然臺灣茶
    十月之秋,她再次前往,為不辜負茶友的那份信任,為茶友杯中的那縷清香,一個弱女子,為了一口清純的本真茶味,獨身臺灣,與這裡的高山茶做最親密感性的接觸。她,就是皎然茶創始人姜秀雲。——題記十幾天的尋茶歷程已經結束,我回到了故土。每一次的來回,都有很多感觸。多少次往返海峽兩岸,我對臺灣茶已經耳熟能詳。
  • 融入東莞的臺灣美食 , 精選在莞臺灣美食餐廳..
    置頂])一直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去一次臺灣,吃遍大街小巷的美食但現在不用出東莞,都能吃到臺灣美食啦在這裡開了第一家店,陸陸續續就吸引了很多臺灣人過來,大家紛紛在這條街開起了各種臺灣小吃!但儘管如此,它依然屹立十多年,每天客似雲來,憑藉的無非就是對口味、心思、便利性的兼顧,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臺灣味道吧。
  • 臺灣富豪列傳:林百裡,貧民窟走出的富豪
    這是該集團董事長林百裡創造的事業奇蹟,而他從一個在貧民窟裡長大的孩子,成為臺灣億萬富豪,其人生也堪稱一部傳奇。  背著電腦四處推銷  1949年,林百裡出生在上海。當時大學畢業的林父帶著家人到了香港,在調景嶺落腳。瘦弱的林百裡與眾多兄弟姐妹擠在貧民窟裡,生活條件十分惡劣,營養狀況極差,即使日後到臺灣念書,他的體重長期只有40多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