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億光年!人類所知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被北大團隊確認

2020-12-24 廣州日報

我們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億年,而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江林華領銜的國際團隊確認了一個星系遠在134億光年外,是人類至今發現的最遙遠天體。

這意味著,這個名為GN-z11的星系在宇宙大爆發後約4億年就已經形成,它發出的光經歷了134億年的穿行才抵達地球上的望遠鏡,十分古老。該成果對理解宇宙早期星系和恆星形成有重要意義,為研究宇宙極早期天體打開了一扇窗口。

兩篇相關論文於12月14日發表在《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雜誌上。

遙遠與古老

正如美劇《生活大爆炸》主題曲的歌詞開頭,宇宙一度又火熱又稠密,大約140億年前終於爆了炸。大爆炸後約38萬年,光子和重子物質退耦,質子和電子結合成穩定的中性氫原子,宇宙中暫時沒有了發光物體,陷入一段「黑暗時代」,直到大爆炸後約1.5億年,宇宙大尺度結構在暗物質作用下開始顯現,帶來了第一代恆星的誕生。第一代星系則在之後的1億年左右形成。這些天體發出的光子電離了附近的中性氫,重新「點亮」宇宙,即宇宙再電離。

這些早期天體發出的「第一縷曙光」,是宇宙歷史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研究對象。但是,地球上時時刻刻都在接收宇宙中四面八方來的光,如何知道哪些光是「新」的,哪些光是「老」的?

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一輛救護車鳴著笛由遠及近向你迎面駛來的時候,你會聽到警笛聲變響,音調變高;而當車從近而遠離去的時候,聲音變輕的同時,音調變低。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波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這就是「都卜勒效應」。

光波在宇宙膨脹的影響下,也會出現類似的「紅移」效應。要知道,在可見光中,紅光的波長是最長的,向光譜的紅端移動,就意味著波長變長。通過測量光的紅移(通常記為z),科學家們可以判斷星系的年齡。

紅移數值越大,星系就越古老,距離也越遙遠。大爆炸後38萬年對應著紅移1100左右,而大爆炸後4億年對應著紅移11左右。這個星系名為GN-z11,其實就是紅移11的意思。

紅移11

早在2016年哈勃望遠鏡發現GN-z11的時候,就通過圖像初步判定它的紅移可能達到了10以上。哈勃的近紅外觀測設備發現一處紅移值約為11.09的斷裂。不過,此前國際上普遍認為,現有的望遠鏡很難測量出該星系的準確紅移值,需等待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等下一代旗艦平臺。

GN-z11藝術想像圖 來源:北京天文館喻京川

要知道,即使不考慮星系的亮度因距離增加而呈平方反比衰減,在同等距離下,一個紅移11的星系亮度也要比紅移0的同樣星系暗上144倍。

與此同時,古老的光波在宇宙膨脹的因素下早已紅移到了波長比紅光還要長的紅外波段,而地球本身就是個巨大的紅外汙染源,要讓望遠鏡探測紅外光,就好像戴著眼鏡在蒸籠裡看東西一樣。

2017年4月,江林華團隊利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地面紅外望遠鏡之一——夏威夷山上十米口徑的凱克(Keck)望遠鏡,對GN-z11進行了深度光譜觀測,基於光譜分析出該星系的準確紅移為10.957,證實其為134億光年之外的星系。

這項工作表明,現有大型天文設備有能力探測到部分像GN-z11這樣的早期星系的光譜。

最古老伽馬暴?

當然,下一代紅外天文觀測設備有望對GN-z11這樣的星系進行深入理解,甚至是GN-z11的前輩星系們。

原來,研究團隊不僅從光譜中讀出了準確紅移,也讀出了其他信息。光譜顯示有三條發射線,由碳和氧的二次電離氣體發出,表明該星系中已有豐富的非氫非氦元素。宇宙中一開始只有氫元素,隨著演化進程逐漸聚變出更重的元素。這個信息說明,GN-z11並非宇宙中第一代星系。

此外,研究團隊還探測到來自該星系方向的一次爆發,呈現為一明亮的近紅外光譜。這個星系在不到3分鐘的短短時間裡,亮度似乎增長了數百倍。經詳細分析,基本排除該爆發信號來自地球上人造物體和太陽系天體等來源。

理論計算表明,該光譜可能本來來自於GN-z11的一次伽馬暴(伽瑪射線是一種波長很短、能量很高的光波),為伴隨該伽馬暴的紫外輻射。

伽馬暴是宇宙中最為劇烈的爆發形式,極其罕見。目前,人類已知最古老的伽馬暴發生在宇宙大爆炸後5億年左右。若GN-z11光譜上的這一「驚喜」成立,江林華就在發現最古老、最遙遠星系的同時,還發現了最古老、最遙遠的伽馬暴。

來源:澎湃新聞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捷慧

相關焦點

  • 北大發現最遙遠的宇宙天體 距離達134億光年
    近日,由北京大學領銜的團隊證實,GN-z11星系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距離最遙遠天體,達到了134億光年。哈勃太空望遠鏡此前觀測到的數據顯示,GN-z11星系的宇宙學紅移可能在11左右——所謂宇宙學紅移,是指由宇宙空間自身的膨脹所造成的紅移,它的存在為宇宙膨脹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最古老和最遙遠的星系的距離被算出,它處於可觀測宇宙的邊緣
    或者星系是在何時產生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除了想之外也沒啥辦法。但是,天文學家非常認真對待這些問題,並用出色的工具完成技術突破,來試著解答這些問題。一組天文學家使用望遠鏡觀測古代星系。通過分析數據,他們發現,目標星系GN-z11不僅是最古老的星系,同時也是最遙遠的星系。它是如此遙遠,以至於它定義了可觀測宇宙的邊界。
  • 科學家或觀察到迄今最古老伽馬射線暴 對理解恆星形成有重要意義
    記者從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研究所江林華研究員團隊獲悉,由其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探測到134億光年外星系GN-z11的光譜,證實了該星係為人類迄今發現最遙遠天體。團隊同時還捕捉到來自該星系持續數分鐘的爆發信號,疑似與星系中一個伽馬射線暴有關。最新成果對理解宇宙早期星系和恆星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研究宇宙極早期天體打開了一扇窗口。
  • 科學家們發現整個宇宙中最孤獨,最孤立的星系
    在這裡,圖像中心顯示的星系,MCG + 01-02-015,是一個位於巨大宇宙空間內的條形螺旋星系。它是如此孤立,以至於如果人類位於這個星系而不是我們自己並以相同的速度發展天文學,那麼直到20世紀60年代我們才會發現超越我們自己的第一個星系。
  • 肉眼可見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
    在地球上,最容易看到的兩個天體是月球和太陽,前者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後者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這兩個天體都能在白天看到。而那些更加遙遠的天體,由於它們發出的光抵達地球時已經變得比較暗淡,只有到了夜晚才變得肉眼可見。那麼,肉眼可見的天體都有哪些?最遠的離地球有多少光年?
  • 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結構,達到了5.2億光年,人類能夠走出去嗎?
    當然,對於剛剛走出地球的人類來說,我們看到的也只是一個廣闊的太陽系,後來隨著觀測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們看到了太陽系之外的銀河系。太陽系在銀河系面前也只是一粒塵埃,整個銀河系存在著1000-4000億顆恆星,而每一顆恆星基本都有一個恆星系。那麼銀河系很大嗎?站在太陽系的角度,它的直徑達10萬光年,的確很大。
  • 宇宙中最孤獨的星系,至少要跨越一億光年的距離,才能觸到另一個
    宇宙最孤獨的星系,身處數億光年的深淵,能否揭曉宇宙的謎底這張圖片是由哈勃望遠鏡拍攝,呈現了廣闊的宇宙。就如威爾遜說,哈勃給了我們今日所理解的宇宙。通過觀察遙遠的螺旋形星系(後來稱為橢圓形)不僅能夠推斷出宇宙正在膨脹,而且能夠首次測量其膨脹率。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離開的速度似乎越快。 在隨後的幾十年,隨著望遠鏡,攝影和相機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測量到更遙遠更暗淡的星系,並且對擴展宇宙的理解也在不斷加強。
  • 宇宙最美五大星系排行!銀河系墊底,10萬光年的戒指上榜
    」星系照片,同時也是科學家使用「哈勃」所拍攝到的最大圖片之一。 第三:車輪星系 車輪星系是一個位於玉夫座方向的美麗星系,這個星系原本是一個螺旋星系,但是在2億年前,有一個較小的星系突然撞向了這個星系的中央,在兩個星系相互作用之下逐漸融合,但是也形成了現在的車輪狀。這是人類觀察到的最完全的碰撞環星系。它有一個非常明亮的核心,一個內環,而外部還有一個星暴環。
  • 宇宙間最孤獨的星系:1.5億光年深淵-宇宙,孤獨,星系,NGC 6503,銀河...
    宇宙很大,但絕大多數星系都是成群結隊地在一起,組成星系群,但是哈勃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意外,堪稱宇宙間最孤獨無助的星系。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個名為「NGC 6503」的星系距離我們大約180萬光年,從宇宙尺度上看並不算很遠,而關鍵在於,它的旁邊就是跨度達1.5億光年的「Local Void」(本地虛無)。
  • 迷失在1.5億光年的空洞之中!宇宙最孤獨星系了解一下
    在宇宙中,星系通常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群。比如,數十個矮星繫緊密環繞在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周圍,構成所謂的本星系群。其中,著名的大小麥哲倫星系是銀河系的兩大近鄰,距離我們分別約為16萬光年和20萬光年。
  • 最孤獨的星系:背靠1.5億光年虛空地帶(圖)
    8月27日消息,科學家通過哈勃空間望遠鏡發現,NGC 6503雖然距離我們僅180萬光年,但是它處於宇宙本地空洞周圍,後方是跨度達到1.5億光年的虛空。    宇宙空間十分浩瀚,幾乎無法找到合適的形容詞來描述宇宙空間的龐大,如果將宇宙比喻為星系動物園,宇宙中有各種各樣的星系,那麼星系其實是「群居動物」。
  • 465億光年之外的宇宙是什麼?
    天文學家根據現有的觀測數據推算出,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半徑為465億光年,地球處於中心。那麼,地球真的是宇宙的中心嗎?為什麼宇宙只能觀測到一部分?465億光年之外的宇宙又是怎樣的呢?從地球上觀測,不管是什麼方向,最遠只能看到465億光年,這就是所謂的可觀測宇宙。在可觀測宇宙中,星系都在快速離去,尤其是那些可觀測宇宙邊緣的星系,它們的退行速度非常快。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地球是整個宇宙的中心。
  • 930億光年意味著什麼,還沒等到飛到那裡,宇宙就開始毀滅了
    930億光年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就是光也要飛930億年,才能抵達那個地方,而我們這個宇宙誕生才多久?所以可能還沒等到你飛到那裡,宇宙就開始毀滅了。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來自遙遠物體的光譜來檢測這種變化。這個光譜中會有暗線,因為某些特定的顏色被光源內部和周圍的元素吸收-例如,恆星表面。物體離我們越遠,就越接近光譜的紅端,這些線就會被移動。這不僅是因為物體離我們很遠,而且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實際上正在離我們更遠。星系離我們越快,一定越,當我們在地球上分析它的時候,它的光就會越紅。
  • 克拉肯星系在110億年前,與銀河系發生碰撞,造成了銀河系的改變
    克拉肯星系碰撞改變了銀河系面貌 科學家表明,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發生在110億年前,當時銀河系的質量比現在小四倍,而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是銀河系經過的最重要的合併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3億公裡;2020年唯一日全食南美洲上演丨科技...
    圖片來源: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網站●據《自然·通訊》雜誌發表的一項概念驗證研究,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人類幹細胞和生物工程支架,重建了人類免疫系統中的重要器官——胸腺
  • 宇宙直徑930億光年,擁有上萬億個星系,是否有外星人存在?
    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但是在浩瀚的宇宙裡,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那麼究竟是否有外星生命存在呢?2009年3月6號,美國宇航局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探索系外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叫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首次確認37億光年外「幽靈粒子」源頭,引力波後又一重大天文事件
    1956 年,人類直接觀測到了中微子,而來自太陽系外的高能中微子也被人們與2013 年成功捕獲。但是,人類一直不明白一些宇宙中的高能中微子究竟是哪個天體產生的。直到不久前,科學家首次確認了高能中微子的產生源頭之一 —— 「耀變體」,一種在中心有快速旋轉黑洞的星系。
  • 直徑2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為何看上去只是一顆星星?
    上世紀20年代,哈勃利用當時最大的天文望遠鏡拍出了仙女座星系旋臂上的造父變星,並根據造父變星本身的光變周期與其絕對星等之間的對應關係,估算了仙女座與我們的距離,要遠大於銀河系的寬度尺度,因此確認它屬於銀河系之外的星系。
  • 科學家繪製最大宇宙三維地圖,涵蓋200多萬個星系!
    通過這次最新的任務更新,該項目已繪製出200多萬個星系,從銀河系一直延伸至110億光年之外的古老天體。這張詳細的宇宙地圖將幫助天文學家拼湊出叫做「間隙期」的一段宇宙黑暗膨脹時期。該項目首席研究員、美國猶他大學宇宙學家凱爾·道森說:「我們對宇宙的遠古歷史和近期膨脹歷史都非常了解,但是中期的110億年存在一個令人費解的間隙期。
  • 這裡是宇宙中的無人區,整個宇宙中最孤獨的星系!
    這裡是宇宙中的無人區,整個宇宙中最孤獨的星系!「太空」這個詞其實真的很貼切,那麼大的空間裡很多地方都是空白的,而科學家近來發現了整個宇宙中最孤獨的星系——空洞星系。在可觀察的宇宙中,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實際上是近鄰。正如鄰居可以透過窗戶看到彼此一樣,我們可以用肉眼就能看到仙女座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