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億光年!人類所知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被北大團隊確認
我們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億年,而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江林華領銜的國際團隊確認了一個星系遠在134億光年外,是人類至今發現的最遙遠天體。這意味著,這個名為GN-z11的星系在宇宙大爆發後約4億年就已經形成,它發出的光經歷了134億年的穿行才抵達地球上的望遠鏡,十分古老。
-
最古老和最遙遠的星系的距離被算出,它處於可觀測宇宙的邊緣
通過分析數據,他們發現,目標星系GN-z11不僅是最古老的星系,同時也是最遙遠的星系。它是如此遙遠,以至於它定義了可觀測宇宙的邊界。光年是一個天文上常用的距離單位,它表示的是光一年走過的距離。由於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的,當我們觀察宇宙時就是在回顧過去,這意味著當我們觀察距離我們100光年的天體時,我們看到的是它100年前的樣子。
-
肉眼可見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
在地球上,最容易看到的兩個天體是月球和太陽,前者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後者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這兩個天體都能在白天看到。而那些更加遙遠的天體,由於它們發出的光抵達地球時已經變得比較暗淡,只有到了夜晚才變得肉眼可見。那麼,肉眼可見的天體都有哪些?最遠的離地球有多少光年?
-
「南極長城」被發現,距離地球僅5億光年,為何現在才發現?
在宇宙中也有「長城」,它指的是用宇宙中的星體、氣體和星塵圍成的一個巨大的空洞,宇宙中最大的長城是武仙-北冕座長城,跨度高達100億光年,但是科學家們怎麼也沒想到,我們在地球附近還能發現一個巨大的長城。
-
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是啥意思?真正的宇宙有幾萬億光年嗎?
根據現在138.2億歲的宇宙年齡,人們計算出可觀測宇宙是以地球(觀測者)為中心,直徑為930億光年(因為宇宙空間是超光速膨脹,所以大於138億光年)的宇宙範圍。二,宇宙的「未來視界」可觀測宇宙的邊緣隨著宇宙年齡增大而增大,但根據哈勃定律,宇宙中遙遠區域的膨脹速度超過光速,這意味著處在未來視界以外的天體在無限未來的任意一個時間點永遠都不會進入可觀測宇宙範圍,因為從那些天體發出的光永遠不會到達我們,這個「未來視界」就是最大的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如果宇宙一直膨脹下去
-
銀河系中最孤獨恆星寶寶:距離最近天體上千光年
(原標題:銀河系中最孤獨恆星寶寶:距離最近天體上千光年)
-
為什麼人的肉眼能夠看到數百萬光年外的天體?看完就明白了
可是有一些情況卻讓很多不理解,比如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我們瞬間就能夠接收到太陽光,要知道以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光子也需要8秒的時候才到到達。當夜晚降臨之後,我們也可以瞬間看到月光,而太空中的月光從月球出發到地球也需要1.3秒。還有夜晚浩瀚的星空那些閃閃發亮的星星,它們大部分都是距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恆星。比如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它距離地球約8.6光年,光子到達地球需要8.6年。
-
孤獨恆星CX330距離最近天體上千光年 其誕生只有100萬年
孤獨恆星CX330距離最近天體上千光年 其誕生只有100萬年時間:2016-07-29 15:5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孤獨恆星CX330距離最近天體上千光年 其誕生只有100萬年 7月29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在銀河系遙遠的地方,有一顆堪稱最孤獨的恆星寶寶,
-
宇宙記錄保持者:宇宙中12個最「極端」的天體
最大黑洞是位於北天獵犬座方向的TON 618,其質量相當於太陽660億倍,或者說相當於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的1.5萬倍。不過這個黑洞距離我們更加遙遠,在104億光年外。 7、最大的銀河氣泡:費米氣泡2010年,使用費米太空望遠鏡的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形成的巨大結構。
-
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結構,達到了5.2億光年,人類能夠走出去嗎?
太陽系在銀河系面前也只是一粒塵埃,整個銀河系存在著1000-4000億顆恆星,而每一顆恆星基本都有一個恆星系。那麼銀河系很大嗎?站在太陽系的角度,它的直徑達10萬光年,的確很大。可是當我們有了更先進的觀測技術之後,也穿越了銀河系,看到了系外更加浩瀚廣闊的星空。那麼銀河系之外又是什麼樣的星繫結構?
-
已知宇宙最大最亮天體,輕鬆裝下數百個太陽系,比銀河系亮一千倍
無論是質量還是個頭,黑洞都是宇宙天體中巨無霸般的存在。隨著各種天文望遠鏡對宇宙的探索,不斷有大質量黑洞被科學家們發現,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黑洞名叫TON 618,它是一個類星體,質量之大讓人膛目結舌,科學家們通過其引力影響發現它的質量達到了太陽的660億倍。
-
我們對宇宙大小的理解,取決於宇宙距離階梯?
雖然麥哲倫雲中的恆星距離太遠,研究人員無法使用視差來測量距離,但是在距離階梯中有足夠的經過良好校準的中間步驟,可以讓我們校準附近造父變星的周期和亮度之間關係。並且,該發現被證實不僅適用於造父變星,也適用於許多其他脈動變量。而PL關係,也已成為宇宙中距離測量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這使得天文學家能夠最終理解銀河系和所有其他「螺旋星雲」的大小和形狀。
-
465億光年之外的宇宙是什麼?
天文學家根據現有的觀測數據推算出,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半徑為465億光年,地球處於中心。那麼,地球真的是宇宙的中心嗎?為什麼宇宙只能觀測到一部分?465億光年之外的宇宙又是怎樣的呢?從地球上觀測,不管是什麼方向,最遠只能看到465億光年,這就是所謂的可觀測宇宙。在可觀測宇宙中,星系都在快速離去,尤其是那些可觀測宇宙邊緣的星系,它們的退行速度非常快。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地球是整個宇宙的中心。
-
宇宙不尋常區域被發現,5億光年的巨大空洞是什麼?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科學家在宇宙內發現一個巨大虛空,寬度達到5億光年,星係數量遠低於相關理論想定。研究論文主執筆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天文學家喬治·貝克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我們在宇宙內發現的最不尋常的區域。」橙色區域為星系,深藍色為「虛空」正常情況下,每立方米地球空氣擁有大約25乘1000的8次方個分子,足以填滿我們的肺,讓我們保持正常的身體機能。
-
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能有多大,沒有最大只能更大,超乎我們的想像
可是太陽在宇宙恆星家族中,也只是一個小個子,它只是一顆黃矮星,宇宙中比它大的恆星不計其數。可能有人要問了: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能有多大?其實站在宇宙的角度,可能還真無法去衡量最大的天體,可能在宇宙中的天體沒有最大,只有更大。當你認為一個天體是宇宙最大的時候,往往沒過多久,又會發現新的更大的天體。
-
宇宙直徑930億光年,擁有上萬億個星系,是否有外星人存在?
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但是在浩瀚的宇宙裡,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那麼究竟是否有外星生命存在呢?2009年3月6號,美國宇航局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探索系外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叫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天文小科普:光年——天文學的距離測量單位
在天文學中,天體(如恆星和星系)之間的距離非常大。舉個例子,地球和它最近的衛星,月亮之間的距離約有385 000公裡。而太陽距離我們1.5億公裡,我們和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40萬億公裡。三合星的第三顆星為了避免用太長的數字,科學家們必須使用一種可以和浩瀚的宇宙相符的距離單位來研究天文學
-
1光年究竟有多遠?步行1光年要多久?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長度單位,例如,釐米、米、千米,但這些長度單位太小了,用於表示天體的距離很不方便,需要用到天文學中的長度單位。宇宙裡的各個天體的距離看似「親密」,但實際上它們之間的距離則是非常遙遠,所以天體的距離就要運用到更大的單位來計算,例如,天文單位。
-
科學家發現一座長達300萬光年的宇宙之「橋」,質量堪比4個銀河系
宇宙間的天體都處於運動之中,星系也是如此,因為引力決定著它們的狀態,當兩個星系距離比較近的時候,它們就有可能相撞,比如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天文學家們通過觀察銀河系的運行趨勢,實現大約在40億年後銀河系將會和仙女座星系這個鄰居撞擊到一起,上演銀河系出現以來規模最大的碰撞事件。
-
宇宙中最孤獨的星系,至少要跨越一億光年的距離,才能觸到另一個
宇宙最孤獨的星系,身處數億光年的深淵,能否揭曉宇宙的謎底這張圖片是由哈勃望遠鏡拍攝,呈現了廣闊的宇宙。通過觀察遙遠的螺旋形星系(後來稱為橢圓形)不僅能夠推斷出宇宙正在膨脹,而且能夠首次測量其膨脹率。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離開的速度似乎越快。 在隨後的幾十年,隨著望遠鏡,攝影和相機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測量到更遙遠更暗淡的星系,並且對擴展宇宙的理解也在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