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可以說是中國最玄幻的古都。在中國公認的六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陽、南京、開封和杭州)裡,南京是最神奇的一座城池。它地處邊緣,發跡卻僅晚於佔據中原地理優勢的洛陽和西安,代表了江南城市逆襲而起的一段歷史。
有一天你問我,我想要什麼?我笑著說,我想要一場旅行,我想和你一起看高原雲海,看格桑花隨風綻放;我想和你一起沐浴沙灘陽光,看愛琴海星光明亮;我還想和你一起到世界每一個角落,邊看邊聽,邊走邊瞧,南京的歷史,怎麼說都說不完。石頭城牆,梧桐大道,古城南京,它那歷史沉澱的滄桑,即使在如今的現代城市中,依然有著揮之不去的影子。浩瀚的長江從南京穿城而過,江流構成了南京的天然屏障,不盡的江水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明。
不知道大家對南京的印象如何,我路過南京,待過南京,了解過南京,可能我只是以一個旅人的身份去看待這座城市,但它的歷史至今都讓我回味無窮。南京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三個景點是:南京總統府、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南京博物館。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在風光和人文上都有其獨特的魅力,這種魅力讓人無法抗拒,難以自拔。
南京總統府
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如今的總統府已經闢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佔地5萬餘平方米的總統府,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西風東漸時期的建築遺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總統府自近代以來,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裡發生,或與這裡密切相關。建議大家遊覽時間在2個小時左右,這裡的票價40元/人,學生半價,每天下午5點閉府,如果想參觀中山先生和蔣公日常辦公地點的話,記得提前一些時間。
江東門紀念館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通稱江東門紀念館,建館是為了銘記侵華日軍攻佔中國首都南京後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的暴行,是中國人民承段全民族災難的實證性、遺址性專史紀念館,也是中國唯一一座有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專史陳列館及國家公祭日主辦地。正義可能遲到,但是不會缺席!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息,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說到這些,又想到我們最近的香港,無腦廢青們真應該多看看歷史,至少可以不那麼荒誕!場館開放時間:8:30至16:30(周二至周日),免費參觀!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咱們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我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我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南博的建築設計思想是力圖體現中國早期的建築風格,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同時區別於中山東路上其他幾幢大屋頂的仿古建築。館內文物品類一應俱全,每一品種又自成歷史系列,成為數千年中華文明歷史發展最為直接的見證。場館開放時間:周一9:00至12:00,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可提前預約,也可現場取票,雖然憑票入館,但是是免費開放的!
中山陵
中山陵位於鐘山中茅峰南麓,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陵墓於1926年1月動工,1929年春主體建築竣工,同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此後工程繼續進行,直至1931年底全部完成。中山陵佔地兩千畝,依山而築,前臨平川,後擁青嶂,氣勢磅礴,平面呈「自由鐘」形。陵寢建築中軸對稱,從牌坊、墓道、陵門、碑亭到祭堂、墓室平距700米,高差70米,有392級石階和平臺10個,全部用白色花崗巖和鋼筋水泥構築,覆以藍色玻璃瓦。中山陵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陵寢附近尚有音樂臺、行健亭、光化亭、流徽榭、藏經樓等多處紀念性建築。
玄武湖
玄武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牆、北鄰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又稱後湖、北湖。
玄武湖的人文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六朝時,成為皇帝操閱水師的場所,並被闢為皇家園林,南岸建有華林園、樂遊苑等皇家宮苑;北宋時,江寧府尹王安石「廢湖還田」,玄武湖因此消失二百多年;元朝時,經過兩次疏浚,玄武湖重新出現;明朝時,設為後湖黃冊庫,系皇家禁地;清末舉辦南洋勸業會時,開闢豐潤門(今玄武門),玄武湖成為遊覽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玄武湖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玄武湖呈菱形,景區總面積5.13平方千米,湖面面積3.78平方千米,湖泊被五洲(環洲、櫻洲、菱洲、梁洲、翠洲)分為三大塊,北湖(東北湖、西北湖)、東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較淺、西南湖水最深、東南湖其次,湖內由湖堤、橋梁和道路連通。玄武湖屬於淺水湖泊,水源來自紫金山北麓,主要入湖溝渠有7條,並與護城河、金川河、珍珠河相通,擔負著生態景觀、市民休閒、觀光旅遊、城市防洪排澇、城區河道生態補水等綜合功能。
老門東
老門東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以東,因地處南京京城南門(即中華門)以東,故稱「門東」,與老門西相對,是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門東是南京傳統民居聚集地,自古就是江南商賈雲集、人文薈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門東是個廣泛的概念,中華門以東均為門東,如今的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是狹義的門東概念。
門東一帶早在三國時期,此處就有民居聚落出現。明朝中華門與內秦淮河沿線成為城市的經濟中心,這裡成為重要的商貿和手工業的集散地,呈現一派繁華的景象。清末以後,老門東、老門西等老城南地區逐漸成為以居住功能為主的區域,集中體現了南京老城南傳統民居的風貌。
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北起長樂路、南抵明城牆、東起江寧路,西到中華門城堡段的內秦淮河。總佔地面積約70萬平方米,歷史上一直是夫子廟的核心功能區域之一。開設金陵刻經、南京白局,以及德雲社、手制風箏、布畫、竹刻、剪紙、提線木偶一類民俗工藝,推出多種南京地區傳統美食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