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虛假廣告遭「最嚴罰單」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享受過廣告營銷紅利的達利食品集團(以下簡稱達利食品),如今也栽在了廣告上。

淮安市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淮安發布」近日曝光了一起虛假廣告騙局,主角就是達利食品。此前淮安市下轄漣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經過長達8個月的調查,證實達利食品存在虛構公益主辦方、活動過期依舊廣告、虛報活動中獎率的情況,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該局於6月17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達利食品處以3673.04萬元罰款,這被業內人士視為針對虛假廣告的「史上最嚴罰單」。

面對這張「天價罰單」,達利食品7月1日發布聲明稱不認可該處罰,事件涉及的公益活動真實有效,將尋求法律途徑捍衛自身權利。

那麼,達利食品真的「委屈」嗎?

一場打著公益旗號的騙局

這張高達3673.04萬的巨額罰單,源自一起普通的消費者投訴。

根據「淮安發布」公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8月7日,市民鍾先生在漣水縣某超市購買了兩罐可比克薯片,按照罐身上印有「快樂助非遺,紅包搶不停」的助力非遺活動相關提示,鍾先生用手機掃碼參與活動,結果網頁卻顯示「活動已結束,無法參與抽獎」。於是鍾先生向「12345」進行投訴,他認為達利食品在抽獎活動結束後,還銷售印有抽獎活動廣告的商品是違規行為。隨後,漣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城區分局立即開展相關調查。

據可比克薯片罐身廣告顯示,「公益活動」是達利食品分別與中國文化保護基金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基金合作共同發起,對應紫色、黃色包裝的可比克薯片。罐身廣告顯示活動結束時間分別為2018年7月31日、2018年5月31日。

但執法人員調查發現,市面上生產日期為2018年8月6日的可比克罐裝薯片,其罐身依然印有助力非遺活動的廣告。在相關活動截止後,達利食品依然生產帶有兌獎廣告的產品,這就是在誤導消費者購買。

上述犯規,只是達利食品受到巨額處罰的原因之一。隨著調查逐步深入,執法人員發現,這一場普通的公益活動廣告背後,還有更多貓膩。

據漣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核實,這項抽獎活動的發起方「中國文化保護基金會」根本不存在,而另一發起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基金」早於2011年下半年就撤銷了。

達利食品集團官方微博7月1日發布《關於「快樂助非遺 紅包搶不停」愛心公益活動的聲明》稱,2017年12月8日至2018年7月31日,達利食品旗下「可比克」薯片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了公益有獎銷售活動。與其合作的基金會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活動截止後,達利食品已將全部款項捐至此基金會。

為何原本是跟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合作,但罐身廣告內容變成了根本沒有的「中國文化保護基金會」和早已撤銷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基金」?面對執法人員的問詢,達利食品最初的回應是「不清楚」。在7月1日發布的聲明中,達利食品如此解釋,「在活動過程中,由於印刷供應商工作人員的疏忽,導致部分包裝印刷出現了一些失誤。」

此項公益活動另一個疑點在於,達利食品實際發放的紅包數,遠遠低於其允諾的1.45億個。根據薯片罐身廣告顯示,本次中獎紅包總數量為1.45億個,紅包中獎率為36%,獎項共設置7種。按照此說法,活動期間應該投放可比克薯片至少4億罐,但據執法人員調查統計,達利食品在此次活動中投放的產品僅9000多萬罐。那麼,36%的中獎率就純屬噱頭。

經過長達8個多月的輾轉多地深入調查,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已經證實:達利食品用壓根不存在的「中國文化保護基金會」、已撤銷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基金」以及實際紅包數遠低於允諾的紅包數發布虛假廣告,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規定。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北京晚報《食飲周刊》記者採訪時指出,「現在回顧整個事件,從公益活動策劃到發起授權再到活動執行,一個上市公司發生這種違規違法的情況,可以說是犯了低級錯誤,凸顯了達利食品在營銷體系方面存在較大的管理紕漏。我們認為,這份高達3600多萬的罰款,對於達利食品來說,並不冤。」

成也廣告敗也廣告

此次栽在虛假廣告上的達利食品,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廣告紅利的受益者。

人們對達利食品或許不太熟悉,但一定聽過這些廣告語,「好吃,你就多吃點」「薯片可比克,片片都歡樂」「團團圓圓達利園」……憑藉這些耳熟能詳的明星廣告語,達利食品集團迅速拓展市場,擴大營收規模,旗下多款產品成功進入消費者休閒零食必買清單。

資料顯示,達利食品旗下擁有好吃點、可比克、達利園、樂虎以及和其正等諸多知名食品品牌。自1989年創辦,2015年11月20日,達利食品於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上市後更是勢如破竹,營收連年創新高,如今已形成休閒食品、飲料「兩條腿走路」的產業格局。

年報顯示,2018年達利食品營業收入再創新高,達到208.64億,同比增長5.38%,歸母淨利潤37.17億,同比增長8.26%。

營收增長的同時,達利食品銷售費用也在逐年上升。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銷售費用高達33.77億,佔全年營業收入比重的16.18%,而2012年銷售費用還只有7.32億,佔總營業收入比重的6.77%,僅僅7年,營收增加192.97%,銷售費用增加461.05%。2018年,達利食品廣告費用達19.4億,佔銷售費用的57.45%。

「達利食品近幾年利潤逐年上升,是不少企業難以做到的。該公司將產品下沉到三四線市場,避開了大企業的競爭,但是卻按照一二線大公司模式進行推廣,加大促銷宣傳以及廣告投入,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朱丹蓬告訴記者。

事實上,這並非達利食品首次涉嫌虛假宣傳。達利食品旗下「和其正」涼茶曾經就因廣告詞涉及虛假宣傳而坐上被告席,但當時雙方各執一詞,達利食品並未遭到嚴重處罰。

真可謂「成也廣告敗也廣告」。享受過廣告營銷紅利的達利食品,想通過「吸睛」廣告文案來提升銷量,誰知卻陷入虛假廣告泥潭,遭遇監管部門開出的「天價罰單」。業內人士指出,不管達利食品最終賠付多少金額,此事都會對其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響。

案件發酵至今,達利食品並不承認這是其主觀錯誤,將原因歸結為「廣告涉及人員疏忽」。達利食品對巨額罰款金額也不認可,其在聲明中稱漣水縣市場監管局從重適用《廣告法》處以巨額罰款,「不符合錯罰相當的法律原則」,公司「將以法律途徑來捍衛自身權利」。

如何去監管監控企業打著公益旗號去做促銷噱頭?在朱丹蓬看來,這個得從整個政策端、資本端、產業端、渠道端、消費端這五端去看。「針對達利食品虛假廣告一案,監管部門開出的這張巨額罰單具有標誌性意義。這就是從政策端釋放一個信息——國家今後對於違法違規的企業都會加大處罰力度,一改以往那種『不痛不癢』的處罰,能有效震懾到那些心存僥倖的企業。隨著企業違規成本持續升高,有望對中國食品企業的生態環境起到淨化作用。」

這張「天價罰單」,能給「達利食品們」當頭一棒嗎?本報記者 陽葉萍文並攝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收到史上最高虛假廣告罰單,達利集團「不服」
    來源:中新網中新網南京7月3日電 (孫翔鳴楊顏慈)近日,達利集團因涉嫌「發布虛假廣告」被江蘇省漣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出3673.04萬元(人民幣)的巨額罰款。公開資料顯示,達利集團位於福建泉州,旗下品牌包括可比克薯片、達利園、好吃點以及和其正等諸多食品品牌。達利集團1989年創辦,2015年11月2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說到可比克薯片,想必讀者並不陌生。而近日,讓可比克「重回舌尖」的卻是一次「抽獎活動」。
  • 可比克薯片,貼假抽獎廣告?收天價罰單,達利...
    可比克薯片,貼假抽獎廣告?收天價罰單,達利食品喊冤!》原創:海都君N海都記者陳紫玄 6月28日,江蘇淮安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淮安發布」發布消息,稱福建食品企業達利食品集團因發布虛假廣告,被江蘇省漣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處以3673.04萬元罰款。
  • 重罰3673萬元,可比克、豆本豆、和其正母公司達利被指為「騙子」
    6月17日,江蘇漣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達利食品集團處以3673.04萬元罰款,有說法稱,這是史上最嚴的一起虛假廣告的罰單了。不過,對於監管部門的罰單,達利集團並不認同,表示要以法律途徑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 兩罐薯片三千萬 天價罰單的爭議
    達利食品集團近日收到「史上最大廣告罰單」,該罰單起源於旗下可比克薯片的一場公益捐贈活動事件回顧2018年8月,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的消費者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稱其在某超市購買了兩罐達利食品集團生產的可比克薯片,產品外包裝顯示只要掃碼參與一個名為「快樂助非遺,紅包搶不停」的公益活動
  • 達利食品增速三連降 品控漏洞背後的危機信號
    Wind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達利食品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0.99%、5.41%、2.5%;淨利潤增速分別為9.47%、8.26%、3.3%。不難發現,作為食品業巨頭,達利食品的營收、淨利增速呈現三連降。且2019年,增速下滑態勢加速。
  • 北京媒體質疑薯願廣告 仨月後上海工商開罰單
    近日,好麗友·薯願牌薯片因涉嫌虛假宣傳遭上海工商處罰。其實早在2013年年底,已經有北京媒體對薯願的廣告宣傳內容提出質疑,卻並未引起企業方面足夠的重視,當地監管部門亦未跟進調查。時隔3個月後,這份遲來的罰單卻從上海開出。
  • 寶雞某洗車行小廣告變身「違停罰單」
    近日,寶雞石壩河一洗車養護店把宣傳的小廣告做成違停罰單式樣,貼到了路邊車上。一些車主慌忙中以為被誤貼了,走近仔細一瞧原來是小廣告,這算是創意還是惡作劇?有些市民表示對發這種小廣告的商家很反感,希望有關部門能來管一管。
  • 田協發出馬拉松「史上最嚴罰單」的啟示
    近日,中國田徑協會正式發布處罰通告,針對3名中國籍選手偽造國內參賽成績參賽、私自轉讓號碼布等違規參賽行為開出重磅罰單,終身禁止其參加中國境內舉行的馬拉松及相關賽事。田協此次反應迅速,處理及時,力度之大、態度之嚴前所未有,既向世界證明我們維護體育公平公正的態度,也彰顯了我國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決心,引起圈內熱議的同時,也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 發布虛假廣告 安徽輝閏環保被查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發布虛假廣告 安徽輝閏環保被查中國網財經12月1日訊(記者裡豫 鄧玉蕊)記者從安徽省池州市了解到,安徽輝閏環境保護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輝閏環保)發布使用「唯一」、「首家」、「最大化
  • 香奈兒因發布虛假廣告被罰20萬
    香奈兒(中國)貿易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行政處罰信息,違法行為類型為「因違反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發布虛假廣告」這不是香奈兒中國第一次遭行政處罰全文共 778 字,閱讀完大約需要 3 分鐘12月2日,「天眼查」APP顯示,香奈兒(中國)貿易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行政處罰信息,違法行為類型為「因違反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發布虛假廣告」,被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20萬元,並責令停止發布。
  • 2018全年開具超3800張罰單 2019銀行「嚴監管」仍為主旋律
    2018年對銀行業來說可謂「跌宕起伏」,2018年也是「嚴監管」執行貫徹最徹底的一年,2018年全年銀保監系統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具超3800張罰單,其中涉及貸款管理問題、票據業務違規、同業投資違規、理財銷售違規等多個領域。在監管格局的重塑下,展望2019年,強監管仍將繼續,隨著穿透式監管的逐步深入,銀行的潛在風險將會有所緩解,整體槓桿率也將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
  • 從歐萊雅虛假廣告事件,談化妝品行業的虛假廣告問題
    一、虛假廣告的法律定義根據《廣告法》第二十八條: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歐萊雅在其廣告詞中含有8天、肌膚猶如新生愈顏……無論年齡,無論肌膚狀態、8天肌膚猶如新生……等用語,根據常識我們都知道這些內容明顯是虛假的,那麼因此歐萊雅的此次廣告,的確屬於虛假廣告。
  • 溫州金麟府違法虛假廣告遭罰 項目大股東為融信中國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7日訊 (記者 張海蛟) 近日,溫州融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州融鑫」)因發布的蒼南縣金麟府項目廣告中含有違法虛假內容,誤導消費者,遭蒼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責令其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罰款20萬元。浙江政務服務網公示了行政處罰決定書。
  • 微信公眾號廣告違法 溫州開23.2萬元罰單
    ,開出23.2萬元的罰款,這是溫州對此類新型違法形式開出的最高額罰單。並且,當事人在其名下的「微文成」、「平陽百事通」、「樂清百事通」、「溫州百曉在線」、「微溫州」、「蒼南百事通」6個微信公眾號平臺介紹中,宣稱微文成「是溫州文成縣最具影響力的移動媒體」;平陽百事通「是原平陽新聞熱線前身,是溫州平陽縣最具影響力的移動媒體」;樂清百事通「是原樂清新聞熱線前身,是溫州樂清市最具影響力的移動媒體」;溫州百曉在線「是溫州最大的移動端在線平臺之一」;微溫州「系溫州最大新媒體之一」
  • 法院對虛假訴訟開出最大「罰單」
    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和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分別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大法庭公開開庭,對涉及虛假訴訟的蘇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黑龍江鴻基米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及63名被冒名購房者執行異議之訴系列案件作出宣判,並公布了相應的司法制裁和涉嫌刑事犯罪線索移送有關決定。
  • 廣告法法律顧問丨歐萊雅虛假廣告你被虛假廣告又雙叒坑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以下簡稱《廣告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通過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商業廣告活動,適用本法。」因此,廣告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在司法實務及理論中,是由《廣告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來約束。而所謂虛假廣告,到底要符合什麼條件才能被稱為虛假廣告?
  • 歐萊雅涉嫌虛假廣告被罰20萬:虛假廣告已成業內常態
    11月26日,據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近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十大違法虛假廣告典型案例,其中歐萊雅有限公司,北京搜房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等因違法廣告案被點名。歐萊雅法國碧歐泉「8天奇蹟」被指虛構使用商品的效果,被罰款20萬元。
  • 涉虛假宣傳歐萊雅廣告遭罰 今年被罰的還有這些公司
    近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十大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內容涉及化妝品、醫療、食品、房地產等多個重點領域。其中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違法廣告案被點名。歐萊雅多次被指控發布虛假廣告什麼是「虛假廣告」?虛假廣告,指廣告內容是虛假的或者是容易引人誤解的,一是指商品宣傳的內容與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不符,另一就是指可能使宣傳對象或受宣傳影響的人對商品的真實情況產生錯誤的聯想,從而影響其購買決策的商品宣傳。其實,這並非歐萊雅首次被指控虛假廣告。
  • 一季度半數罰單劍指保險中介
    罰單顯示,北京聯合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收到的7張罰單中,地域涉及北京、四川、廣東、湖北、天津等省市,共處罰金63萬元,其中5張罰單涉及存在編制、提供虛假報告、報表、文件或者資料等問題。華康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及分公司領到的5張罰單,地域涉及深圳、四川、新疆、湖北四省市地區,累計被罰81.3萬元。
  • 歐萊雅回應虛假廣告遭處罰:已重視,正展開排查
    因虛假廣告宣傳,歐萊雅被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點名。11月2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公布公布十大虛假違法廣告典型,其中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違法廣告案在列。公告顯示,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在重慶某百貨有限公司「歐萊雅」專櫃發布印刷品廣告,其內容含有「法國碧歐泉8天、肌膚猶如新生愈顏、彈潤、透亮源自活源精粹的愈顏力、奇蹟水肌底精華露、無論年齡,無論肌膚狀態、8天肌膚猶如新生、明星達人摯愛之選、眾人見證8天奇蹟、肌膚問題一併解決、68800人已經見證奇蹟水帶來的肌膚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