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東方美學傳向世界:青磚綠瓦,屋簷下的中國

2020-12-13 藝術競爭力

瓦之曲面,取之於自然;瓦之建築,回歸自然。歷史的青灰磚瓦,在斑駁的色彩中顯現出了新的韻味與魅力。

秦漢的大氣磅礴、唐代的雍容華貴、宋朝的精緻典雅……我們曾多次把東方美學傳向世界,也曾一度在西方的浸入下喪失自己的文化語言。但今天,我們要再次回到東方,在繁雜的現代生活中尋回我們自己,找回古老的東方美學。2017年6月,YT與吉利汽車一起,開啟一場東方美學的溯源之旅。

青磚綠瓦,屋簷下的中國

瓦之曲面,取之於自然;

瓦之建築,回歸自然。

瓦的故事

甲骨文之瓦

在甲骨文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瓦的雛形。雖然今天還沒有陶瓦實物出土,但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字中有建築結構的樣子。有學者推測,這說明當時建築中可能有用木或銅材料製作的瓦,它們或是已經腐爛,或是還沒有被識別出來。

西周之瓦

陶瓦的存在現在已經被追溯到了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前期。在陝西岐山鳳雛村的西周遺址中曾發現了陶瓦的存在,但當時的陶瓦應該只適用於屋脊、天溝的部分。到西周晚期,文物發掘中這一時期的陶瓦漸漸多了起來,當時瓦的製造質量已經提高,很多時候整個屋頂都使用了瓦,同時,「半瓦當」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春秋之瓦

至東周、春秋時期,瓦已經被普遍使用了。山西、河南、陝西、湖北等地的春秋遺址中都出現了大量的板瓦和筒瓦,而半瓦當和全瓦當這一時期也常有出現。這時的瓦當上開始出現精美的圖案。

秦漢之瓦

秦漢時期,我國形成了獨立的制陶業,工藝也得到飛速發展。例如,瓦榫頭取代了瓦釘和瓦鼻,它的使用讓瓦之間的連接更為緊密。特別是在漢代,在制陶工藝取得明顯的進步之後,圓形瓦當的筒瓦成為主流,瓦的製作工序更為簡潔,因而有「秦磚漢瓦」之稱。

宋代之瓦

宋代的制瓦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由於琉璃技術的發展,瓦開始在色彩上有了新的突破。在片瓦和琉璃筒瓦結合的基礎之上,形成了琉璃和磚瓦的標準化製作。開始使用琉璃之後,不僅瓦的外形更為美觀,同時加強了防水作用,防止雨水對房屋木結構的損壞。

明清之瓦

明清時期,瓦已經成為了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時的屋頂已經隨著官品序列分成了「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兩個類型。只要用琉璃瓦或是帶吻獸的都屬於大式,不帶吻獸的屬於小式屋頂。在大式屋頂中,不同的官職等級又有不同要求:黃色琉璃瓦是專屬於皇家建築和重要廟宇的了;綠色琉璃瓦達標者親王、郡王;皇家園林與離宮別苑中一般使用黑、藍、紫、翡翠色的琉璃。同時,在琉璃瓦的尺寸上也有不同型號與規格。

瓦之今日

很遺憾,有著悠久歷史的瓦,在今天現代工業文明的入侵之下漸漸的消失了。古建築越來越少背後是傳統建築思維的變化。當一座座西方影響下的現代建築豎立起來時,中國特有的古樸神韻卻已不存。好在在這樣的時代之下,還有人在堅持著嘗試這種頗有韻味的建築材料在今天的新可能。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的建築是由建築師王澍設計的。這個建築群曾獲得了美國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

「他的建築能夠喚起往昔,卻又不直接使用歷史的元素。」

王澍從華東地區收集了700多萬塊不同年代的廢棄磚瓦,在象山校園,它們再一次獲得新的生命。這些帶著歷史印記的青灰磚瓦堆疊在一起,它們來自不同的年代,卻在斑駁的色彩中顯現出了新的韻味與魅力。

每當下雨時,屋簷下一滴滴雨水落向地面,這種江南詩意般的生活已經遠離現代生活太久了,今天卻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溼潤的天氣裡瓦上長出青苔,青磚綠瓦、藤蔓葳蕤,瓦帶來的不止是一種古老的建築,更是一種詩意的生活。

YT編輯

相關焦點

  • 青磚綠瓦、亭臺樓閣,涇源——好一處江南之地
    石板路,竹籬笆青磚綠瓦,亭臺樓閣曲徑通幽處,百花競芳華亦如當年初見涇源縣香水風情堡在這秋高氣爽的仲秋踏著那石板路,撫著這褐青獅回憶如斯
  • 青磚綠瓦、亭臺樓閣,涇源——好一處江南之地!
    石板路,竹籬笆青磚綠瓦,亭臺樓閣曲徑通幽處,百花競芳華亦如當年初見涇源縣香水風情堡在這秋高氣爽的仲秋踏著那石板路,撫著這褐青獅回憶如斯
  • 濃濃古風穿越文:青磚綠瓦,陌上花開香染衣,素手摘星霓作裳
    濃濃古風穿越文:青磚綠瓦,陌上花開香染衣,素手摘星霓作裳大家好,小編又來推薦優質文章了,今天給大家推薦濃濃古風穿越文:青磚綠瓦,陌上花開香染衣,素手摘星霓作裳。本以為這是一個像中國古代一樣的世界,沒想到竟是一個修仙世界。不僅如此,她還被硬拉著去修仙。然後她悲催地發現了她竟穿成了一本修仙小說裡的女配。
  • 青磚黑瓦、馬頭牆、翹屋簷!寧鄉這個小鎮美極了!
    青磚黑瓦、馬頭牆、翹屋簷……走進黃材鎮「千手」愛心大屋,仿古明清建築鱗次櫛比,寬敞明亮的兩層小樓,讓人眼前一亮。
  • 青磚和灰瓦搭配優雅的紅漆柱及綠色的屋簷,彰顯端莊典雅
    我伸手撫摸著凹凸不平的青磚,仿佛觸及了歷史的痕跡。早飯後,遊客人數逐漸增加。太陽散發出應有的熾熱,白雲在陽光下悠閒地漂浮著。喚醒了這座沉寂的古城,輝映著明清時代的建築流光溢彩。轉角一處,抬頭看去,一塊墨色匾額,上面鐫刻著「日昇昌」三個字,「日昌昇」名字自「如日出升,繁榮昌盛」之意。聽說這是中國第一個票號,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
  • 中國唯一擁有世界遺產的古鎮,被譽為「東方小威尼斯」,不是烏鎮
    提起江南的古鎮,我們總是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青磚綠瓦、碧水藍天、小橋流水,不僅在我們的古代文化中佔據重要的位置,在現代的很多詩詞歌賦、文學作品、電視劇中也都被蒙上了一層「夢幻」的面紗,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個久負盛名卻非常原生態的古鎮,雖然知名度不及烏鎮、周莊,卻是我國唯一擁有世界遺產的古鎮,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上最美的建築,莫過於中國人的房子!
    在中國人心裡 世上只有一種建築 莫過於中國人的房子 它們或許沒有羊角村美好 沒有科爾馬小鎮可愛 沒有天鵝堡浪漫 但絲毫不妨礙它成為 「世界上最美的建築
  • 民航「同一屋簷下」服務惠及奧運旅客
    6月19日晚,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與中國交通部民航局、首都機場集團、星空聯盟總部以及在北京運營的13家聯盟成員航空公司共同慶祝「同一屋簷下」項目順利實施,對這一問題給出了肯定答案。  民航局副局長楊國慶表示,中國民用航空局一貫鼓勵中方航空公司通過加入航空聯盟等方式加強與外國同行的合作,提高經營水平,統一服務標準,共同應對各類挑戰。
  • 世界上最美的建築,莫過於中國人的房子
    在中國人心裡 世上只有一種建築 莫過於中國人的房子 它們或許沒有羊角村美好 沒有科爾馬小鎮可愛 沒有天鵝堡浪漫 但絲毫不妨礙它成為 「世界上最美的建築
  • 青磚伴瓦的世界,你會去嗎?
    聽到這首歌,不禁將我拉回到安徽,那片充滿歷史文化韻味的青磚伴瓦世界。曉堃一共去過六次安徽,和大家一樣,到了之後都會去這些網紅點打卡,爬黃山、登百步雲梯、穿西海大峽谷、入住宏村民舍、漫步徽州古城,飯後再邀三兩好友去聽上一出黃梅戲,晚間靜坐淮河兩岸看上一出譽有「東方芭蕾」的花鼓燈,讓人感覺既虛幻卻又真實。曉堃通過一周時間的內容整理,將從文化歷史方面,陪伴大家一起揭開安徽多姿而神秘的面紗。
  • 國航「同一屋簷下」服務將惠及奧運會大家庭
    6月19日晚,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與中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首都機場集團、星空聯盟總部以及在北京運營的13家聯盟成員航空公司共同慶祝「同一屋簷下」項目順利實施,對這一問題給出了肯定答案。星空聯盟的「同一屋簷下」項目和其他許多類似合作行動都有助於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水平,拓展航線網絡和增強核心競爭力,對此,中國民用航空局積極支持。同時,藉此機會,向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災工作中提供過寶貴幫助的星空聯盟航空公司表示崇高敬意和真誠感謝。
  • 《同一屋簷下》背後的設計故事!
    Among them, there are many famous stars, such as Deng Ziqi, Wei daxun, Li Sheng, Zeng Keni and so on.
  • 中國「黑馬」的2個城市,入圍世界遺產城市,「十朝古都」卻落榜
    隨著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開始迅速發展,人們生活的環境與居所越來越現代化。隨之而來的卻是日漸消失的古建築與歷史文化,令人大為惋惜。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並且是唯一現存於世,未被殖民的古國。因此在幅員遼闊的東方大陸上擁有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蹟,隨便一處景點,就有可能追溯到上千年的歷史故事。這樣雄厚的背景與文化,一直都是他國最羨慕的點,比如美國。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黑馬」的2個城市,入圍世界遺產城市,「十朝古都」卻落榜!
  • 藝術家在日本用5000根竹片編織「橄欖之夢」,開啟東方美學之旅
    開啟一場東方美學的溯源之旅。秦漢的大氣磅礴、唐代的雍容華貴、宋朝的精緻典雅……我們曾多次把東方美學傳向世界,也曾一度在西方的浸入下喪失自己的文化語言。但今天,我們要再次回到東方,在繁雜的現代生活中尋回我們自己,找回古老的東方美學。2017年6月,YT雲圖與吉利汽車一起,開啟一場東方美學的溯源之旅。
  • 為何古人用青磚蓋房而非紅磚?看完後你就茅塞頓開
    父親年輕時候就在磚窯幹活,我從高中開始也時不時去磚窯,接觸磚窯多了,我也開始思考紅磚與青磚。首先說明一點:古人不用紅磚,你去故宮就會發現故宮內外清一色青磚,只是外牆上被刷了一層氧化鐵而已。中國很早就有了漆器,所以刷漆很正常,除了那些琉璃瓦本身色彩鮮豔以及牆體塗的氧化鐵呈紅色外,故宮的顏色大部分靠的是漆。古代的建築特色是青磚綠瓦,與皇家沾親帶故的建築多了去了,有誰見過紅磚砌的皇室建築?大家肯定都沒見過。既然古人不用紅磚,那麼黃土燒制的紅色器物又是何人在用?
  • 沒有高顏值的紅牆綠瓦,老物件才是臺北故宮真核
    沒有做攻略,沒有看錦囊,沒有查找圖片,臺北故宮到底什麼樣子,腦海中有無數想像:是如同北京故宮一樣青磚綠瓦氣勢宏大?還是更接近瀋陽故宮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抑或是完全不同於以上兩者的另一個模樣?這是一個藍天白雲的明媚冬日,空氣中略帶涼意,卻也正是一個舒爽的好天氣。
  • 美文欣賞薦讀——屋簷下的燕子
    屋簷下的燕子作者:黨小娟小時候,我感覺自己有種神奇的想法,那就是我不會離開媽媽布置的小院子和那些屋子,媽媽不會變老,我和弟弟永遠是那麼大,我會在我們家那溫馨的小院子裡住到長長久久。某天下午,在辦公室忙碌的我,得空瞅見電線上的一對燕子,正在細雨中,擺動著翅膀在空中沐浴,我在欣喜之餘,飛快奔去拿手機去拍下它們這一幕,無賴發現燕子被樓下人大聲說話的聲音給嚇走了。故而,勾起了我對老屋屋簷下的那些燕子的回憶。
  • 紅園的屋簷,你了解多少?
    而在我眼裡,紅園是一所屋簷的大觀園,其裡外各式建築中包含的屋簷,自成一道亮麗的風景。歇山式屋簷,屋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簷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多用於宮殿中的次要建築和住宅園林中。歇山頂又根據使用的場所不同,分為重簷式歇山頂,單簷式歇山頂。重簷式歇山頂多用於宮殿和寺廟。單簷式歇山頂一般用於園林中,後期部分民宅也在使用這種屋頂。歇山頂在臨夏園林建築中應用十分廣泛。
  •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小提琴竟產自中國這個小鎮,「東方小提琴之鄉」
    小提琴是一種弦樂器,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小提琴的起源雖然不在中國,但你知道嗎?現在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小提琴竟產自中國這個小鎮,有著「東方小提琴之鄉」之稱的黃橋。黃橋鎮,江蘇泰興市下轄鎮,地處長江北岸的蘇中平原,處於長江三角洲北翼,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的水上樞紐之稱,這座小鎮曾以「黃橋燒餅」 而聞名,現在有了另外一個稱號「東方小提琴之鄉」。
  • 【眾籌】百年老青磚做的壺承,徽雕非遺大師俞友鴻出品,限量!
    徽戲、徽菜、徽墨、新安畫派等古徽州特色作為朱熹的祖籍地,程朱理學在此蓬勃發展。朱熹廣收弟子,親自講學,門生遍布古徽州各地,形成了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學派——新安理學。乾隆年間,四大徽戲戲班進京祝壽,此後近百年中,古徽州戲曲博採眾長、融四方之音,催生了如今家喻戶曉的國粹「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