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子道歷史
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了「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方面的建設更是在人類遠古時期就開始了實質性的行動。在《史記》中記載,「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這恐怕是歷史上關於治水的最早記載了。大家所知道的秦統一六國,也是在秦朝徵服了巴蜀大地,由李冰父子修建了歷史上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之後,才真正走上了強國之路。
在現當代的國家中,對於水利工程的重視程度並不下於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並且藉助於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裝備,讓人類改造大自然,將其為我所用的本領大大地增強了。目前,世界上有三大調水工程,分別是美國的北水南調,中國的南水北調,前蘇聯的東水西掉。這三大調水工程,都是建立在綜合國力之上,然而,為何唯獨蘇聯「東水西調」失敗了,造成了災難?
水源分布不均
其實,從太空上看,地球是一個藍色星球,大部分的地區都是被海洋所包圍,71%的區域都是水源。然而,由於這些水源大部分都是鹹鹹的海水,並不能夠直接為人類所用。更為尷尬的是,為數不多的淡水還分布不均,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類能夠利用的淡水分布在地球的兩極——南極和北極,還有一部分以高山積雪的形勢分布於海拔數千米的高山之上,如喜馬拉雅峰等等。
這樣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恐怖的情況,需要用水的地方,極度缺乏,而人跡罕至的地方,則是藏水量豐富。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人類就只有開動自己的腦筋,用各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用水需求。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國家,中蘇美在改造自然界方面的實力自然要遠遠強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三大調水工程
首先來看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這個工程是中國的戰略性工程,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三管齊下,解決北方地區的用水不足。該工程從建國後就開始設計和籌備,先後論證了50多種方案,才最終形成了如今的模樣兒。對於中國人來說,這項耗時巨大投入巨大的水利工程,一旦建成,就能夠徹底解決菲方用水捉襟見肘的情況,極大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讓中國的經濟能夠發展得更好。
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目前已經進行了相當一大部分的進度,很多水利設施已經開始了運行,相當一部分地區和人口已經享受到了此項工程所帶來的福利,相信隨著該項工程的持續施工和陸續完工,整個中國的缺水狀況就能夠得到極大地緩解。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美國的北水南調工程。與中國相反,美國的水資源分布是北多南少。這項工程主要集中於南加州和北加州,這個地區位於太平洋的西岸。北太平洋暖流在南北加州的分界點一分為二,一部分變成阿拉斯加暖流北上,覆蓋了整個北加州。
另一部分則變成了加利福尼亞寒流南下,覆蓋了整個南加州。通過地理學常識,我們可以得知: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溼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溼作用。因此,儘管南北加州相隔不遠,卻因為洋流寒熱屬性的不同產生了截然相反的氣候變化。北加州溫暖潮溼,降水量豐富,南加州則乾旱寒冷,降水量稀少。為了改變這一情況的不利影響。加州的地方政府組織了北水南調過程,將北加州多餘的水引到南加州,以供當地人使用。
該項工程開始於上個世紀的大蕭條時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也讓加州成為了美國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糧倉。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前蘇聯的東水西掉工程。蘇聯成立之後,變成了世界上疆域最為寬廣的國家聯合體,蘇聯政府在廣大的中亞地區,擁有了沃野千裡的領土。這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棉花的種植基地。
因此,當蘇聯得到這片土地之後,就想要將其最大利益化。中亞雖然是種植緬花的好地方,但是有一個天生的缺陷,那就是缺水。如果沒有足夠的水源,種植出來的棉花質量差,產量低。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蘇聯就開始了自己的一番騷操作。
得益於社會主義體制的巨大力量,蘇聯將阿姆渡河和錫爾河的水引到中亞地區。要知道,這兩條河距離中亞還有好幾千公裡的距離。為了早日實現這樣的目標,蘇聯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終於在很短的時間裡面,鑿通了這兩條河與中亞的聯繫。中亞的棉花種植得到迅速的推廣,很快就實現了巨量的增長。
一時之間,蘇聯的棉花產量佔據了世界產量的大半,不僅能夠解決自己的需要,還能夠出口換取大量的外匯。
最失敗的調水工程
既然三大調水工程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麼為何蘇聯的東水西調工程最後卻成為了一個失敗的案例呢?
這要從幾十年後說起了。原來,在該工程實施之前,阿姆渡河和錫爾河的水最終是要匯集於鹹海當中。鹹海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鹹水湖,但是在蘇聯將東水西調工程實施之後,鹹海就成為了無源之水,鹹海的面積就越來越小,很多地方都變成了沼澤甚至是沙漠,以鹹海為生的漁民和養殖戶遭受了滅頂之災。
從長遠來看,蘇聯的這項調水工程雖然讓自己成為了世界最為強大的棉花出口國,但是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卻更為巨大。不僅鹹海消失,數以萬計的動物植物因此而滅亡,數以百萬計的民眾更因此而生活貧困,這就違背了最初的初衷。
小結
我們興修水利工程,最重要的是因勢利導,而不是損人利己,造福一方的同時,對於另一方卻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大家覺得是這樣的嗎?
參考資料:《世界水利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