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行業是挨在腳上......但滑雪產業這刀挨在了脖子上,有生命危險。」
萬龍滑雪場董事長羅力在接受採訪時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引子:最好的時代
毫無疑問,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推動了中國滑雪市場的發展,無論從雪場數量、還是滑雪人數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目前中國已經擁有大大小小的雪場770家,按目前的發展趨勢,到2022年此數量可能會超過1000個。而伴隨著雪場數量和條件的改善,國內消費者對滑雪運動的熱情也在提升,2019年國內有超過2000萬的滑雪人次,比5年前翻了一倍。中國的滑雪產業在經過二十幾年的積澱積累後,正在經歷一個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2019年底,京張高鐵的開通,大大縮短了京張兩地的時空距離(原本開車4個小時的路程,如今乘坐高鐵僅需一個小時),冬奧小城崇禮的客流也有了明顯的增加,僅高鐵開通的第一周,到崇禮的遊客比一周前增長了7%,而距高鐵太子嶺站最近的太舞雪場預測,今年冬季的客流有望達到40萬人次,比去年翻上一番。
2012-2019年中國滑雪場數量和滑雪人次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
一場疫情揭開滑雪場的虛假繁榮
實際上,滑雪場經營的苦衷只有業內人士明白,巨大的前期投入,加上高額的運營成本, 很難在短期內收回投資。以崇禮最具知名度的萬龍滑雪場為例,自2003年開業至今,已經連續虧損了17年,董事長羅力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命懸一線!最恐懼、最承受不住的是一直在虧損」而滑雪場的被迫停業,險些成為壓死雪場生存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次疫情讓萬龍滑雪場損失慘重,預計2019-2020雪季少收入1.7億元,加上電費、水費、人員工資,以及還有6000餘萬銀行貸款本息要還,接下來的日子將更加難熬。羅力董事長曾在接受採訪時這樣形容「其他行業是腳上挨了刀,雖不能正常行走,尚可一瘸一拐;但滑雪產業一年就靠一冬,這刀砍在了脖子上,有生命危險......」
中國滑雪場受疫情損失情況分析 資料來源:《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
不僅是萬龍和崇禮,全國的滑雪場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滑雪本來就是一項季節性很強的運動,雪季的停業對滑雪場可謂是重創。根據《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2019年度報告)》估算,疫情對於國內雪場造成的短期損失在66.8億元人民幣左右,整體經濟損失將超過80億元人民幣。
餐飲、住宿、裝備供應、旅行社等
整個滑雪板塊全軍覆沒除滑雪場之外,上遊的設備製造商、供貨商,以及下遊的旅行社、OTA平臺等,整個滑雪板塊全軍覆沒。除此之外,相關的配套產業日子也非常難過,以崇禮為例,2020年1月底,餐飲、酒店全部停業,由於錯過了春節開始的收入旺季,導致大部分商家損失超過70%
崇禮還有很多專門提供雪具租賃的店鋪,有的已經新進了大量的雪具和裝備,由於全部資金壓在店面上,不僅僅意味著幾十萬的收入泡了湯,經營者還將面臨周轉不靈,生意難以為繼的難題。
即使像冷山這樣,擁有28家分店的大型連鎖品牌供貨商,從除夕開始,只剩下北京、上海等地的4家店鋪堅持營業,導致整個雪季虧損1-2千萬。而對於未來,冷山的創始人賴剛的態度謹慎「對於雪具產業,即便是下個雪季都恢復了,信心也會受到挫傷,每年增長20~30%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疫情之下小人物的無助和迷茫
張強是一名滑雪教練,每到冬天,都要穿梭於幾個滑雪場,為愛好者提供教學指導,疫情發生之前,他正和朋友策劃一個滑雪培訓的項目,如果沒有疫情,未來的一切都充滿了希望,然而現在,一切似乎都沒有了......黃土嘴村是距離崇禮萬龍滑雪場最近的村落之一。2004年,村民惠某湊了8萬塊錢,開了一家「農家院」,隨著來滑雪的遊客日益增多,他的農家院也慢慢火了起來。52歲的村民武軍到萬龍滑雪場當上了電工,年收入4萬多元。老伴李春真也在滑雪場做保潔,一年收入近3萬元。
崇禮旅遊業受冬奧申辦成功和滑雪產業發展影響
像惠某和武軍這樣的農民,在崇禮並不在少數,根據數據顯示,全區的12萬多居民,有近3萬人都在從事與滑雪、旅遊相關的產業,在疫情的陰影籠罩下,很多企業在生死存亡面前,只能選擇裁員止血,30%的基層從業者有可能會就此失業
由於疫情的不明朗,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下個雪季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而對於這些已經在滑雪行業內工作了多年的基層員工,一旦失去工作,由於技術和經驗方面的劣勢,很難進入其他領域再就業,未來因此變得進退兩難。
考克體育問卷調查顯示從業者對於短期行業未來和自身的發展的態度消極
報復性消費沒來,報復性裁員已經開始了
「明年冬天會迎來一個爆發期,憋了一年沒有滑雪,一定會出現報復性消費」也有從業者對下個雪季充滿信心。
但如果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未必如此,2月份,全國城鎮失業率為6.2%,而智聯招聘的問卷調查顯示,由於疫情的的衝擊,全國38個核心城市,工資正常發放的情況佔比不到40%;在被問及企業的經營情況時,6成受訪者表示企業受到很大或較大的經濟損失,回答「沒有任何經濟損失」的僅佔比5.59%。
智聯招聘對38個城市 7192份有效問卷調查:復工後工資發放情況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首先要解決的是生理和安全需求,在收入嚴重縮水的情況下,即使等到疫情完全恢復,人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衣食住行和健康安全問題,而對於高消費的滑雪度假遊,恐怕大多數人是有報復消費之心,無報復之力
冰雪行業還有一口氣在,關鍵是如何續命
對於滑雪行業來說,這個雪季已經基本結束,損失已成定局,但對於未來市場,也並不是全無希望。
疫情讓行業內一直存在的一些問題浮出水面,「收入單一,抗衝擊弱」;「一季養三季」;「場館運營成本高」;「冰雪運動體驗成本高、消費基礎弱」等痛點被充分暴露出來,從長遠角度來看,並不是壞事。
冬奧小鎮崇禮近日出臺了多項措施,幫助支持雪場企業度過難關。包括央行等金融機構、北京市、吉林省、河北省、張家口市等地方政府機構也都在採取各項措施,幫扶中小企業。此外,2022年冬奧會的臨近依然是利好因素,滑雪市場在冬奧會前後將會呈現明顯的反彈趨勢;當然,滑雪場首先要活下去,滑雪行業從業者們也都在積極行動,從自身出發,尋求「復甦」之道。
資料來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中國冰雪產業的影響調查報告》對全球202家冰雪行業機構調研萬龍滑雪場已經把線上的滑雪基礎培訓課程納入全年規劃,同時也在開拓和加強數位化營銷方面的業務。
太舞滑雪場將復興的希望寄託於夏季運營,而這種分散經營風險、開拓營收渠道的嘗試對於解決滑雪場 「一季養三季」 的問題,這些年來已初見成效。
而作為渠道商的冷山除了通過線上渠道展示產品和清理庫存,也開始對原創品牌業務進行布局
......
結語:"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無論如何,2019-2020雪季已經過去,對於那些滑雪行業的巨頭們不會坐以待斃,或許一兩年後回首今天,這只是前行路上一段難忘的插曲;但對於那些滑雪產業背後的小人物,或許該認真思考的是,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面前,如何擺脫「靠天吃飯」的命運,了解一些新興的行業,學習一些通用的職場技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誰知道會不會有一天「黑天鵝」再次降臨呢?
*文章內涉及的人姓名均採用化名*本文涉及的數據和資料均摘自網絡,如涉侵權,可刪
*本文為考克體育原創首發。如需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