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張利瑤 陳沛
火鍋人均220元以上、一杯奶茶30元、一份米飯7元……全面恢復堂食之後,餐飲業悄然掀起第一波漲價潮。近兩日,海底撈、西貝、奈雪的茶、喜茶漲價相繼登上熱搜,引發熱議。有網友評論「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就先到了」。
4月10日下午,海底撈就漲價發表道歉聲明並表示自即時起,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
業內人士指出,「海底撈們」漲價的背後,折射出餐飲業因疫情造成巨大損失而急切經營的心理。既然客流量減少了,提高客單價,似乎成了餐飲企業的首要選擇。在餐飲消費逐步釋放需求的過程中,什麼才是餐企恢復元氣的法寶?餐飲企業「自救」靠漲價行不行?
火鍋漲價!奶茶漲價!也有不少餐飲企業打出折扣牌
餐飲業恢復堂食後,多個餐飲企業竟悄悄地漲了價!最近,海底撈菜品漲價成為了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儘管海底撈官方稱整體價格漲幅控制在6%,但不少消費者依然敏感地感受到了價格的上漲。
在4月10日下午,海底撈就漲價發布《道歉聲明》表示:「海底撈門店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對此我們深感抱歉。自即時起,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
事實上,漲價的並非一兩家。據消費者稱,明星餐飲企業西貝莜麵村、九毛九、太二酸菜魚等飯店的部分菜價也有所上漲。此外,眾多年輕人的「精神支柱」——奶茶也漲價了。前幾日,#喜茶多款產品漲價2元#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網友感慨,奶茶新品價位不斷升高,頭部奶茶品牌距離全面邁入「30元時代」似乎越來越近了。
「由於優質原料價格變化和物流成本波動,為保證產品質量與用戶體驗,我們對部分區域的部分產品價格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奈雪的茶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回應稱。同時,喜茶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漲價涉及五款產品,因原料成本上升才調整的價格,和疫情沒有必然關係。
漲價潮並非「席捲」整個餐飲業。同日,記者走訪花園路商圈、熙地港購物中心及二七區數十家餐飲店發現,不少餐飲企業打出了力度不小的折扣,例如黃記煌打出了吃100元送30元的折扣,醉巴鮮烤魚則可疊加使用70元抵100元活動。
疫情影響疊加成本上升 部分餐企試依靠漲價破局
老百姓向來對價格敏感,漲價甚之。多數人表示費解:全國多地才剛剛恢復堂食,餐飲企業為何如此迫不及待漲價?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多數餐飲店選擇長期閉店歇業。在房租、人力成本及現金流匱乏等多重壓力下,漲價成了一些餐企的必然選擇。
以海底撈為例,1月26日(大年初二),海底撈宣布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關閉中國內地所有門店。隨著疫情的好轉,海底撈自3月12日開始陸續恢復正常營業,這中間,其線下門店足足停業了46天。而線下門店收入正是海底撈等餐飲企業的營收主力。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從2020年3月1日起,5%的樣本企業帳上沒有現金支撐運營;79%的樣本企業表示,依靠自有現金無法支撐3個月;只有16%的企業表示現金流儲備豐厚,且能支撐6個月以上。
與此同時,餐飲行業也面臨嚴重損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兩個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中國烹飪協會的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相較去年同期損失達100%以上。
漲價是把雙刃劍,需權衡自身、市場與消費者三者利益
不少網民表示,雖然漲價短期內能給企業帶來利潤,但如果漲幅不合理,這種把成本壓力轉嫁給消費者的做法反而可能趕跑「用腳投票」的消費者。堂食剛剛放開,部分餐飲企業即刻漲價,難免讓消費者難以接受。那麼,餐飲企業「自救」靠漲價行不行?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中國社科院私營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蔣澤中認為,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市場消費會產生反彈,這正是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顧客忠誠度的好時機,漲價明顯會損害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和品牌認同度。
部分餐飲企業打折降價或保持原價的案例也印證了這一觀點。河南本土火鍋品牌巴奴毛肚火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儘管近來生意不錯,該品牌也沒有漲價。同時,肯德基推出了30元咖啡月卡;麥當勞推出了一款周一會員半價桶,原價81元,售價39元。
業內專家分析表示,漲價是一把雙刃劍,餐飲業還得提高自身抗打擊能力,合理消化壓力,開展自救才是長遠之道。一些餐飲企業與其在漲價上動腦筋,應在創新產品和經營方式以及持續優化服務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