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 | 中航規劃總院博物館&科技館建築作品鑑賞

2020-12-24 澎湃新聞

國際博物館日 | 中航規劃總院博物館&科技館建築作品鑑賞

2020-05-19 0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旨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時間定在每年的5月18日。

作為大型國有建築設計院,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伴隨著我國博物及科普事業的發展,完成了包括原中國科技館在內的二十餘個各級博物館和科學技術館設計,從而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

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那些出自中航規劃總院的博物館及科技館設計作品吧。

金鑲寶玉——成都博物館新館

地點:四川省成都市

建成時間:2016年

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

榮譽: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作為汶川地震後成都建設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成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西側,是成都市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博物館、展示古蜀文明的最大文化建築。項目由中航規劃總院與英國薩澤蘭-弗塞規劃建築事務所、泛道(北京)國際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合作設計。設計團隊結合複雜的用地條件,將博物館空間與天府廣場視為一體,修整城市界面。建築整體造型新穎、美觀,富於時代性,其外立面由無數異形單元銅板和玻璃拼接而成,如同一塊「金鑲寶玉」,再現了古蜀文明的「金玉相生」的境界。

報國情懷——航空三線博物館

地點:四川省大邑縣

建成時間:2012年

建築面積:2521平方米

航空三線博物館是為紀念中國航空工業誕辰60周年的一座具有特定歷史意義的展覽建築。該建築位於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建川博物館聚落內,主要用於展示三線建設時期中國航空工業的重要文物。博物館由四座單體建築組成,通過連廊結合成一體,四周圍以水池和綠化。建築外部造型及室內空間在設計構思上運用不同的建築要素,根據航空工業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賦予了每座建築不同的寓意。該館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的重要場所,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新生經典——北京科學中心(原中國科技館)

地點:北京市北三環安華橋

建成時間:2000年

改造完成時間:2018年

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

榮譽:國家工程建設質量銀質獎章

科技館主體為上升的螺旋形,造型莊嚴穩重、典雅大方,螺旋的首尾相望,中心凹下處又有中庭凸起,各部位層次起伏、對應襯託、互相掩映,共同豐富著整體造型,展示了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改造後的北京科學中心將與中國科技館形成優勢互補,成為地區級特大型綜合性科學中心,以「世界眼光、時代特徵、北京特色、創新發展」為建設理念,打造符合北京實際需要,展示北京地區最新科技創新成果的科普場所。

揚帆海花——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

地點:黑龍江哈爾濱市太陽島

建成時間:2003年

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

榮譽:建設部優秀勘察設計獎、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黑龍江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設計以幾片具有未來科技感的曲面組成。一側曲面牆與球形廳相呼應,極有日月同輝之感,另一側打破整體的建築體量,以相對較小尺度的五片形似風帆的曲牆與周圍小尺度的休閒空間相適應,使建築更富於節奏感,建築自身也成為從大尺度城市空間到小尺度建築空間的過渡,體現時間和空間的完美科技演繹。

錢塘璞玉——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

地點:浙江杭州市錢塘江畔

建成時間:2012年

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

榮譽:中國(蕪湖)科普產品博覽交易會優秀設計金獎

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是世界上第一座低碳主題科技館。建築設計理念取自西湖傳說中的「璞玉」。未經雕琢的「璞玉」是自然演化積澱而成的靈物,體態優雅,自然淳樸;柔美靈動的曲線、層層疊疊的機理,似經歷著千百年江水的衝刷,記載著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科技文明發展的歷史,見證了杭州市歷史文化的發展和科技文明的進步。

詩意草原——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館

地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建成時間:2013年

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

榮譽: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館設計理念取意天空草原之間科技瑰寶,輕盈潔白的建築頂面似天空的白雲、潔白的哈達、草原少女的裙擺,草坡上的球幕影院如初升的紅日。建築物提取具有地方特徵的弓形曲線、圓形元素,通過綠坡和白色的建築表皮的對比,以及中庭空間白色格柵吊頂內點綴於深藍色頂棚的圓形天窗等細節和色彩的運用,表達出內蒙古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元素。

時光切片——山西省科學技術館

地點:山西太原市

建成時間:2013年

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

山西省科學技術館是太原市長風文化島五大新建公建之一,以「時間切片」為設計理念,採用石材和玻璃構成整棟建築的外牆和屋面,創造出的韻律感和虛實關係形成了獨特的建築語言。

彩雲星辰——雲南省科學技術館新館

地點:雲南昆明市

建成時間:在建

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

雲南省科學技術館新館的建築造型結合宇宙星系的抽象圖案與「彩雲」造型相疊加,塑造出一個優美獨特而又動感十足的建築形態。正像一朵精心雕琢的「雲」,體態優雅,自然淳樸,柔美靈動的曲線、層層疊疊的機理,似相互交織旋轉的星系又似舞動的雲朵,向世人展示著雲南自然真趣、自在天性的品質和深厚的文化積澱。

印象廣西——廣西科技館(新館)

地點:廣西南寧市

建成時間:2008

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

廣西科技館(新館)建築造型設計理念源自廣西考古發掘銅鼓的表面圖案——羽人演化為巨大的翅膀,表達了人類渴望在天空飛翔,探索宇宙的夢想,同時融入了壯族民族服裝的裝飾性元素以及桂林灕江山水的典型符號,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徵。它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五十周年獻禮工程。

毓秀神韻——紹興市科學技術館及文化中心

地點:浙江紹興市

建成時間:2014

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

榮譽:中國人居建築金獎,錢塘江杯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紹興市科學技術館及文化中心的總體設計取義於稽山鑑湖,西側的文化中心形如連綿起伏,峰巒競秀的會稽山,而東側的科技館則如溫柔綺麗、煙波浩渺的鑑湖,一山一湖,勾勒出紹興的風土靈韻。

博物館是現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存在,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種物化的匯集,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性的積聚,無形中折射出一個國家、一個地域、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隨著作品和實踐經驗的不斷累積,中航規劃總院將不負初心不斷沉澱自我,為社會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原標題:《國際博物館日 | 中航規劃總院博物館&科技館建築作品鑑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均將開到浦東!這些文化新地標規劃公布
    )顯示,浦東美術館項目將落戶於浦東小陸家嘴地區B6-02地塊,東起富城路,南至明珠塔路,西至濱江大道,北鄰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用地面積1.29公頃,規劃容積率2.0,建築高度不大於30米。浦東美術館的功能定位以舉辦傳統和現代藝術作品展覽為主,輔以收藏、鑑賞、創作、公眾藝術教育、國際國內藝術學術交流、文化旅遊休閒等,具備收藏保管、學術研究、陳列展示、教育推廣、文化交流、公共服務、城市旅遊參觀等七大功能。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五十三期):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今起...
    ·熱點新聞 / Headlines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啟動實名制全網售票】今天(6月18日)起,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門票將實施實名制全網售票。觀眾可通過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以及第三方合作平臺購票。    【中國客家博物館18日重新開放】閉館一年多的中國客家博物館今日(6月18日)重新開放。升級後的中國客家博物館主館包含「客家人」「梅州史話」兩個基本陳列。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重慶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教育之弦」今日帶您看重慶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企業簡介重慶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重大設計總院」)始建於1958年,是國內高校最早成立的甲級建築設計研究院之一。前身為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設計部,2014年改制為國有獨資企業,2016年與重慶大學規劃院整合成立重慶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現為重慶大學重要的對外高科技服務型企業和「雙一流」建設服務平臺。重大設計總院已擁有國家建築行業甲級、城鎮規劃編制甲級、市政行業甲級、建築、市政公用工程諮詢甲級、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乙級、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專項乙級等資質。
  • 5·18國際博物館日 · 快來一睹呼市各大博物館風採吧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承載歷史文化的靈魂,是我們與整個人類文明的過去無限接近的地方。正值(5.18)第44個世界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內蒙古最值得去的博物館,與歷史對話。它們承載了內蒙古文化發展史,社會文明,科技進步,自然認知等等一系列過程,這些存在不斷見證著歷史的發展,追溯著遠古時期古老而又神秘的傳說。也讓我們認識過去,展望未來。
  • 安徽省科技館開展國際科學中心與科學博物館日活動
    每年的11月10日是「國際科學中心與科學博物館日」,2020年是該紀念日設立的第五個年頭,安徽省科技館以「全民的科學中心」為主題在11月8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提升全民對科技工作的認知與熱愛。11月8日上午,安徽省科技館「科普講堂」特別邀請到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教授級高工、2020「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朱恆銀教授,為大家帶來《匠心鑄就夢想 奮鬥成就人生》的主題科普講座。朱教授在講座上與大家分享了他與地質勘探的不解之緣,並告訴大家:「艱苦的環境,能夠磨鍊人的堅強意志,也是人生的精神財富。
  • 西藏第一座科技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國慶試運行
    原標題: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國慶試運行   西藏第一座科技館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國慶試運行   經過數年規劃設計、建設布展,我區歷史上首座科技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將於國慶節當天開始試運行,為下一步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做準備。
  • 國家植物博物館面向國際招標 昆明誕生大師級建築作品就看它了
    國家植物博物館面向國際招標 昆明誕生大師級建築作品就看它了 目前,國家植物博物館的景觀設計、文化品牌及運營管理,片區內的綜合交通規劃等招標工作已完成,盤龍區政府官方消息顯示
  • 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福建主會場活動將在莆田市博物館舉行
    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於5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舉辦。
  • 國際博物館日:免費開放、特色展覽和博物館夜遊,有興趣麼?
    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是各大博物館宣傳自己的好窗口,這一天國內的許多博物館每年也會舉辦各項活動,不僅面向遊客,更是介入所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依然以三種方式呈現:免費開放日、展覽講座以及博物館夜遊活動。
  • 國際博物館日|上海88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從夜遊到「雲遊」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是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旨在強調當今博物館對於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認識。
  • 國際博物館日,哈爾濱這些博物館,去過5家你就是博物館達人!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隨著全國各地博物館的免費開放,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修復猶太特色建築——新會堂,闢建為猶太歷史文化博物館。哈爾濱規劃展覽館佔地面積8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1285平方米,地上4層,地下1層。
  • 「5.18博物館日」,上海將辦首屆長三角博物館教育博覽會
    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2018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公布的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主題為:超連通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 第十一次科技博物館理論研討會在中國科技館召開
    為更好地收集、研究科技藏品並利用科技藏品進行有效的科學傳播、科學教育,共同分享經驗、交流體會,4月19日,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中國科技館、《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雜誌社在中國科技館聯合舉辦第十一次科技博物館理論研討會。
  • 國際博物館日 | 博物館,約起來!
    國際博物館日前後全國各文旅單位和博物館推出了各色主題活動疫情期間有些博物館還有展覽延期的舉措小夥伴們可以約起來哦!南京博物院是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中國主會場「平等」「多元」「包容」如何理解?活動有多精彩?
  •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2018年05月18日 16:1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國際博物館日 | 解鎖全球20個最美博物館
    我想,博物館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是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份博物館「觀賞指南」,除了那些「正兒八經」的博物館,還有哪些有趣的博物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這是一個由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起並創立的節日。
  • 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中國建築科技館
    國內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中國建築科技館開館,採取預約制參觀,遊客提前一天預約,即可全方面了解中國各時期的建築文化,暢遊建築科技的海洋。該科技館由中建三局投資建設並運營,建築面積 1.9 萬平方米,由中國臺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旨在傳承中國建築文化、促進建築科技發展,打造中國建築文博、展覽、科普領域影響力最大的文化傳播平臺,成為中國建築科技和建築文化的形象展示窗口
  • 陝西: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在漢陽陵博物館啟動
    中國網5月17日訊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5月17日,2016年陝西省 『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暨漢陽陵月季節活動啟動儀式在漢陽陵博物館舉行。——倪培堅個人水墨巖畫展》4月11日至6月9日      臨展東展廳11西安半坡博物館一個人 一支筆 一座城——蕭剛手繪山西古建作品展4月25日至6月24日      臨展西展廳12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共同的記憶 永恆的友誼——公誼救護隊援華圖片展 》
  • 2016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獲獎名單
    經過8月26日一整天共三輪十餘小時緊張的現場評審,評委會最終確定金獎19項、銀獎51項、入圍項目79項,獲獎項目於2016年9月22日至2016年9月30日已在中國建築學會官網和建築師分會官網上公示,現公布如下(按評委會綜合評議及得分排序。有並列情況)。
  • 上海科技館和自然博物館恢復開放
    3月13日,遊客在上海科技館內參觀關於地殼活動的展區。 當日,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兩家場館在全面消毒的基礎上,實行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均調整為平日30%的限流措施,保障疫情防控和遊客參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