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第一座科技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國慶試運行

2020-12-19 人民網

原標題: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國慶試運行

  西藏第一座科技館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國慶試運行

  經過數年規劃設計、建設布展,我區歷史上首座科技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將於國慶節當天開始試運行,為下一步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做準備。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是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展覽館「三館合一」的公益性特大綜合型博物館。是「十二五」期間中央加強西藏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達44250萬元,規劃用地200畝,建築面積達33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約3000人參觀。

  在內容上,博物館以西藏自然博物、科技教育為主線,突出自然科學和科普教育特點,輔以臨時和特色展覽,極具西藏特色;在形式上,不僅以大量實物、標本、展板等進行靜態展陳,還運用了4D電影、穹幕影院等大量多媒體聲光技術、模型、場景復原人際交互系統等進行動態展陳。

  據自治區科協副主席杜恩社介紹,博物館常設展廳包括自然館和科技館兩大部分。其中自然館面積為8800平方米,內容包括地球之巔、神奇山水、生命奇蹟、生態屏障4個主題,主要展示青藏高原隆起以及西藏獨特的自然風貌、豐富的生物資源、獨具一格的氣候及生態屏障作用;科技館面積為3000平方米,包括藏地智慧、科技光輝、體驗高原、智慧樂園等4個主題展區,主要展示古老的西藏科技智慧,人類取得的科技成就及基礎科學知識、科技促進人類的發展及西藏的開發建設、高原生存環境等內容。

  同時,博物館內還設有「體驗高原隆起震撼場景」、「遊羌塘草原」、動感坐椅「遊吉隆溝、觀雅魯藏布大峽谷」等互動性極強的體驗裝置。西藏自然科技博物館必將成為認識、了解西藏的窗口,熱愛、宣傳西藏的基地。

相關焦點

  •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基礎建設8月份完工 增天文館
    據西藏自治區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杜恩社介紹,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把握區域特點,西藏民族特點,是展示西藏科學、文化、社會發展水平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三館合一」的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是我國首個『三館合一』的博物館,容人文性、科技性、趣味性、教育性為一體。
  • 虛擬實境科技館(VR)水滴艙落戶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
    為更好地提升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服務水平,結合當下拉薩市科技熱點和實際情況,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於2017年7月成功申報了「虛擬實境科技館(VR)項目」。經過半年緊張的準備,(VR)水滴艙於近日正式落戶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
  • 拉薩市第一小學學生參觀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
    記者 張雪芳 攝4月18日上午,在老師和科技館叔叔阿姨的陪同下,拉薩市第一小學兩個班級的學生參觀了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於2017年獲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今年為拉薩市廣大小學生開設了「拉薩市小學生走進博物館—探索發現之旅」,拉薩市第一小學二年級的兩個班是第一批參與研學實踐活動的學生,該小學其它年級的學生也將陸續參加學習。據了解,此次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參觀博物館、觀看科學表演秀、參加科普講座三個環節。
  • 參觀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說起西藏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我不禁萬般的感慨,心中充滿嚮往與期待。今天我有幸參觀了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到了那裡以後,我發現博物館的外觀極其的精美以及獨特。裡面的文化更是讓我開闊了不少眼界。博物館呢,分為自然館和科技館。
  • 走進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觀後感
    博物館內的常設展包括自然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三大板塊。其中,自然博物館有高原隆起、神奇山水,生命神奇,世界屏障、高原科考等5個主題展區;科技館則劃分成探索之路,智慧樂園,科技之光,體驗世界屋脊等四個展區。展覽館包含文明火種、文字文獻、宗教文化、傳統藝術、民風民俗、保護傳承等六個主題展區。
  • 夜遊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感受美不勝收的「鯨奇之夜」
    拉姆次仁攝   10月30日晚,由上海科技館主辦、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承辦的《鯨奇世界》拉薩巡展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幕。  當晚的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大廳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絡繹不絕。不少市民還帶著孩子前來參加此次巡展,藉此機會讓孩子感受海洋世界的奇妙。
  • 參觀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有感
    關於在一次的外出活動,我很開心,但是我們是帶著學習任務去的,接下來我給你們隆重地介紹一下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吧!博物館內的常設展包括自然博物館、科技展覽館。我們的活動是地理,自然博物館將展廳常規地球物理和自然條件,使我們能更加了解我們的西藏的高原隆起,神奇山水,生命奇蹟,讓我們能更加佩服那些在惡劣環境上生活的小生命,我們應該更堅強勇敢。就像它們一樣經過風雨磨鍊才能看到彩虹。
  •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放花燈親子活動
    4月6日,清明節小長假的第二天,西藏自治區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了放花燈親子活動,現場氣氛活潑,30多個孩子親手製作了各種形狀的花燈。據介紹,放花燈的習俗在我國古代流傳已久,人們將折好的紙燈一個個點燃,每人手捧一盞花燈放於湖面,讓其隨河水飄遠。
  • 遊覽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有感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是一個有趣的地方。我從來沒去過自然科學博物館,也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樣的,到底有哪些內容。這次我終於來到了這裡,它就是西藏科學自然博物館,它位於拉薩市城關區洲際酒店旁邊。剛到自然科學博物館大門前,門衛滿臉微笑是那麼和藹。
  • 西藏自治區聯合多家科技館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
    原標題:西藏自治區聯合多家科技館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   日前,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聯合來自全國各地的多家科技館走進拉薩市、縣、鄉各校園成功開展科普活動。與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參與本次全國聯合行動的有中國科技館、廣東科學中心、山西科技館、四川科技館、寧夏科技館、內蒙古科技館、新疆科技館以及雲南科技館共8所科普科教機構。
  •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參觀感想
    在高三學姐學哥們高考的那一天,我們參觀了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這次我們高一高二的學生都去了,而且都是免費的。這是開學後我們班級第一次的集體活動,開學後我沒到過其它地方,因此很激動。還有我們可親可敬的班主任王老師一起,步行走了好長時間的路才到了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了紀念這次活動,我們在博物館的門口合了一張影。走進了博物館的大廳,我首先看到的是恐龍時代,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竟有個頭那麼大的恐龍,我不禁想像在那個時代,恐龍作為地球上的霸主,是如何生育、棲息、繁衍後代。然而就是如此強壯的生命在一瞬間就消失殆盡,生命又是何其脆弱啊!
  • 參觀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觀後感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接到通知,明天下午要去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參觀。我聽到這個消息激動不已,到了星期五下午我興奮的上了車,在路上我想著博物館有什麼展品呢?到了那裡我們下車的時候發現門口有一行雕塑,那裡面有藏族的婦女,孩子。
  • 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到重慶科技館考察交流
    【每日科技網】   11月8、9日,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臺中自然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到重慶科技館考察交流,不僅與科技館員工進行了工作交流會,還參與了重慶科技館館校結合綜合實踐活動,應重慶科技館之邀走進人和街小學,開展了題為《星空之美和宇宙之奇》的科普講座。
  • 西藏自然科技博物館觀後感
    自然博物館是自然科學與自然特色結合,自然博物館展廳將常規自然科學展覽相結合,從展陳內容上擬分為:地球物理和自然條件,生命起源及史前生物,生命的奧妙與環境,人類的足跡和文明等4哥主題展區。科技館是科學「詮釋」西藏。
  • 參觀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觀後感
    去參觀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那天是一個小雨朦朧的上午與淋淋瀝瀝的飄灑在蔡公堂,我們便迎著六月的聖城天空,懷著一份輕鬆的心情,遠處的博物館如同一位恭候多時的老朋友,在遠方向我們招手。我曾見過聖城湛藍如海水傾倒的天空,見過高原上仿佛伸手便可採摘的雲朵,我眼前所見的牧區就是我心中的世界。
  • 自然科學類博物館 記錄自然演化和文明進步的軌跡
    自然科學類博物館 記錄自然演化和文明進步的軌跡 太空娛樂風洞。(綿陽科技館供圖)     □本報記者 李思憶 朱雪黎廣角鏡    它們不僅是城市地標,也是人類文明的見證者。天府大地佇立著許多不同主題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它們以真實的自然遺物和人類遺物來詮釋自然演化和文明進步的軌跡。
  • 廣西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屆理事會在南寧...
    12月18日,廣西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屆理事會在廣西科技館召開。
  • 西藏拉薩的這個博物館明天開放,去接觸一下自然科學
    位於藏大東路的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將於17日恢復對外開放,每周三至周日的10時至17時開館。單個參觀的可以從「中國西藏旅遊」微信公眾號上的「遊客雲瞰碼申領」填寫身份信息並生成二維碼,團隊參觀需提前3天預約。入館還得攜帶好身份證,佩戴好口罩,出示二維碼並配合安保人員進行體溫測量方可入館領取門票。
  • 第十一次科技博物館理論研討會在中國科技館召開
    為更好地收集、研究科技藏品並利用科技藏品進行有效的科學傳播、科學教育,共同分享經驗、交流體會,4月19日,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中國科技館、《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雜誌社在中國科技館聯合舉辦第十一次科技博物館理論研討會。
  • 省科技館「開學第一課」開講
    昨天,省科技館2019年「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坐滿了高中生。來自哈市第64中學的140名師生帶著對未來的期許和夢想,在認知、感受科學的過程中,開始了他們高中階段的第一堂課。「開學第一課」系列活動是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的第二期活動,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科技館專業委員會協辦,省科技館參與,旨在挖掘科普場館的展教資源,為公眾提供豐富的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