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因家長的這些「小舉動」患上中耳炎,許多媽媽都中招!

2020-12-24 父母堂

知識小編碎碎念:

昨天,兒子放學告訴我,他幼兒園的好朋友終於回來上課了。原來,這個小朋友因為患了中耳炎,吃藥掛水還沒好透,父母就給他請了一個月的長假在家休養。我問了孩子媽媽發病原因,她告訴我,是因為早前感冒而引發的中耳炎。其實小編的媽媽也曾在多年前犯過中耳炎,耳痛、流膿、發臭……真是苦不堪言,只是沒想到,現在中耳炎似乎更「青睞」年幼的孩子了。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

中耳炎的那些事兒

我先來分享最近看到的一個病例:

近一個月左右,媛媛媽媽發現自己在叫6歲的媛媛時,她總叫不回應,且臉上常出現茫然的表情。一問,媛媛卻說沒有聽見。不僅如此,媛媛媽媽還發現,媛媛在家看電視時,總將電視的音量調得很大。感覺到媛媛的不對勁,她趕緊帶著媛媛到醫院檢查。經過檢查,醫生發現媛媛中耳鼓室內有積液,影響聽力,是典型的雙耳分泌性中耳炎。經過精心治療,媛媛恢復了聽力。

一、你要學會判斷:中耳炎的6大表現

儘管中耳炎無法一下子看出來,但寶寶有以下表現,父母就要長點心,寶寶可能患上中耳炎了:

低燒:寶寶連續3天發燒37.5℃以上,吃了藥燒卻不退。

撓耳朵:寶寶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應考慮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搖頭:當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可能是耳朵不舒服。

哭鬧:寶寶變得煩躁,愛哭,而且夜裡總睡不好覺。

耳朵積水:當發現有黃色分泌物流出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聽力下降:寶寶對聲音的反應遲鈍,叫他幾遍也不理睬。

中耳炎不一定會流膿哦!

很多人也包括知識小編都會認為,耳朵有炎症就會流膿。但事實上,流膿不是中耳炎症的必要表現。不少孩子沒有耳痛或輕微耳痛,也無耳道流膿的症狀,所以患病初期常被忽視。

二、2-6歲最容易得中耳炎

知識小編曾看到過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一組數據,稱有百分之60%-70%的孩子得過中耳炎。12歲以下的孩子,特別是2-6歲很容易得中耳炎,這個病在孩子當中非常普遍,為何會如此高發呢?

寶寶躺著喝奶或哭泣,奶液或淚液會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

大人亂捏寶寶鼻子,或寶寶感冒時大人不正確地幫寶寶擤鼻涕,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細菌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

寶寶的毛巾使用時間過長,細菌超標,嚴重時也會引起中耳炎。

遊泳或洗澡時耳朵、鼻子進水,未及時、正確清理。

吸入二手菸會使寶寶中耳炎感染率增加。

教你緩解疼痛

1.耳部感染有時會很疼,把孩子的頭支撐起來,可以減輕耳鼓承受的壓力。在使用棉花棒在耳道裡清潔膿水可能會不小心碰到發炎的耳鼓,可在耳朵裡放一個松松的棉球吸收膿水

2.熱水瓶或加熱墊會對緩解疼痛有所幫助,但不要讓孩子在加熱墊上睡著以免發生燙傷。

3.常規劑量的撲熱息痛或布洛芬會起到一定緩解的作用。止耳痛劑滴到耳朵裡也可以減輕疼痛。

三、寶寶成人後,中耳炎會復發

知識小編翻閱了很多書,了解到急性中耳炎會造成耳膜穿孔、聽力損害,病情發展還可能引起漸進性耳聾,引發腦膿腫、腦膜炎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果中耳炎治療不徹底,寶寶成年後可能會再次引發中耳炎。因此,媽媽應做好6項預防,保護寶寶的耳朵健康:

▌感冒時擤鼻涕的方法要正確

寶寶感冒流鼻涕時,媽媽可以用手指按住寶寶的一側鼻孔,讓孩子稍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樣的方法擤另一側,或者也可以將紙或手絹放在鼻孔下,兩手輕放於鼻兩側,稍用力將鼻涕擤出。

▌不要讓寶寶躺著喝奶和哭泣

有些媽媽喜歡躺著給寶寶餵奶,奶液可能會通過咽鼓管進入寶寶的中耳而引發中耳炎,孩子吐奶引起誤吸也會引起奶汁肺炎(油脂性肺炎),因此千萬不要讓寶寶躺著喝奶。寶寶哭泣時,媽媽應把寶寶抱起來,避免眼淚流進耳朵。

▌耳鼻進水後要輕輕吸乾

寶寶遊泳時,可使用耳塞或蘸有凡士林油的脫脂棉塞緊外耳道,洗澡時一定要用一隻手摺疊耳廓,預防寶寶耳朵進水。遊泳、洗澡後要及時幫寶寶擦乾淨耳朵,遊泳完後可用鹽水洗鼻子,以減少消毒水對鼻黏膜的刺激。寶寶耳朵進水時,要把他的耳朵側過來,把裡面的水倒控出來。如果擔心,可用棉籤輕輕吸乾水;如果鼻子嗆水,應用手指緊壓一側鼻孔,從另一側鼻孔輕輕擤出水液,左右反覆3-4次。

▌不要自行隨意給寶寶挖耳朵

現在許多家長出於清潔或者是好奇,看到孩子耳朵內長了耳屎,非要把它挖乾淨不可,有時孩子因為耳內發癢,家長也常常用不清潔的小棒子、發卡等在孩子的耳朵裡盲目地掏。由於不熟悉耳朵的解剖結構,看不清耳內組織或用力不當,很容易將鼓膜刺破,使外耳腔和中耳腔之間相通。引起中耳腔感染,甚至造成鼓膜大穿孔,耳道長期流膿,影響了孩子的聽力,甚至導致耳聾。如果孩子耳朵不舒服,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師處理。

▌讓寶寶遠離二手菸

避免在寶寶居住生活的環境裡吸菸,不帶寶寶到吸菸的場所。

▌寶寶的日用品要定期更換

毛巾使用超過3個月,細菌將超標250倍!因此,寶寶的毛巾應至少2~3個月更換一次。

總之,這些情況家長一定得注意了

當發現孩子有些呆滯、反應差,查不出其他病症,可以去看一看耳朵,可能是聽力出了毛病。

孩子感冒了,尤其出現晚上睡覺打呼嚕症狀時,一定要重視,可能是腺樣體肥大,極易引發急性中耳炎導致鼓室積液。

過敏性鼻炎的患兒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治好原發病,防止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生。

腸痙攣的判定標準

1.連續3個星期以上,每星期3天以上,每天3小時以上無法安慰的哭鬧。

2.亢奮、易怒、哭鬧之初抱起時可能會短暫平復,接下來比之前哭鬧得更厲害,甚至胳膊、腿會亂蹬亂擺。

腸痙攣的護理建議

如寶寶出現腸痙攣的信號,建議就醫確診,如診斷後確是腸痙攣,爸媽則可鬆一口氣,這類病症並不會阻礙寶寶成長,只要爸媽耐心照拂幾個月,即可平安度過。

1.寶寶因腸痙攣哭鬧時,絕不要用力搖晃TA

2.把寶寶緊實地裹在嬰兒毯裡

3.用搖籃或嬰兒車輕搖寶寶

4.把寶寶放在吊兜裡散步

5.播放輕柔低沉的音樂

6.用潤滑油給寶寶做腹部按摩

7.準備一個熱水瓶,但不要過熱(用你的手腕內側試溫,為了多一層保險,可用毛巾將瓶子包起,把寶寶橫放在熱水瓶上,按摩TA的背部

8.給寶寶換一種配方奶,如果是母乳餵養,建議媽媽避免喝咖啡、吃巧克力,或其他容易脹氣的食物(如捲心菜)

9.保持室內安靜,減少訪客

相關焦點

  • 寶寶吃奶時頻繁哭鬧,很有可能患上了中耳炎,預防方法朝這看
    樂寶媽媽發現最近孩子經常抓自己的耳朵,精神狀況不佳,而且總是又哭又鬧。寶寶還不滿6個月,沒辦法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家長找不到原因,也很是困惱。又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發現樂寶的耳朵出現流膿症狀,而且還伴有異味,這才急匆匆地抱著孩子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樂寶患上了「急性中耳炎」。
  • 孩子因積食身高「損失」5cm?冬天更易中招,三件事寶寶得每天做
    如果孩子積食,家長未及時發現,或者沒有及時為孩子進行調理,那麼孩子的發育會受阻嗎? 孩子因積食身高「損失」5cm?醫生:不是因為遺傳,而是積食 開心果媽媽有一位好友,叫小羊,她有個4歲的兒子豆豆,自從1歲的時候,豆豆都是在老家由奶奶帶。
  • 1歲內,寶寶出現這些舉動,是聰明的表現,很多家長誤認是調皮!
    隨著寶寶不斷的長大,有些行為真的是讓家長很生氣。但是即使生氣也千萬不要阻攔,寶寶的這些行為是寶寶變聰明的一種表現,強行阻攔的話,會不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1、亂寫亂畫見到紙就把它撕的粉粹;手裡拿著筆就到處亂寫亂畫;收納箱裡擺放的整整齊齊的東西也統統都讓他折騰出來,胡亂的扔在了地上......家長總是跟在孩子的身後收拾殘局,叫苦不迭。事實上,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好奇心發育的高峰期。而好奇心又是促進大腦發育的原動力。
  • 「我媽媽在車廂廁所生寶寶了」,6歲小男孩的求助,眾人舉動很暖
    帶娃出行對於寶媽來說,也是一件不輕鬆的事情,必須集中精力防止娃丟了,而且搭車買票、中途上廁所這些,一個人帶著孩子屬實不方便,尤其是手裡拉著一個肚子裡也懷著一個寶寶的孕婦。但是不管出行如何艱難,家長們都會儘自己所能去保障孩子的安全,孩子不出意外就是家長最放心的。
  • 寧波一名2周歲寶寶補牙 因睡前喝奶 患奶瓶齲齒
    「這兩天,為寶寶的牙跑了好多趟醫院了。」婷婷媽說,寶寶才2周歲,昨天醫生告訴他們,婷婷患上「奶瓶齲齒」,需要補蛀牙了。昨天,記者從市婦女兒童醫院、第一醫院、海曙口腔醫院了解到,乳牙齲齒成為兒童的常見病,寧波有一家醫院曾對兒童樣本調查,超過三分之一的兒童有乳牙齲齒的問題。
  • 狗狗患上中耳炎有什麼症狀,主人該如何護理和治療
    任何破壞狗狗耳朵分泌物之間平衡的情況,都有可能引起中耳炎。譬如最為常見,洗澡的時候耳朵入水,或者是在遊泳的時候有髒水進入耳朵,甚至是有異物進入的耳朵,或者是有寄生蟲和蟲子,都有可能引起狗狗的中耳炎。大多數的情況下,狗狗發炎的都是耳廓和耳道部分,這屬於外耳炎,而在外耳炎沒有治癒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進而成為中耳炎。
  • 4個月寶寶高燒不退,急診後,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接著,佳佳就開始坐月子了,婆婆很樂意幫帶孩子,中間辛酸自不必說,轉眼四個月過去了,婆婆病倒回鄉下養病了,帶孩子重擔就落在佳佳一個人頭上,某一天給孩子洗澡,發現頭上有一塊看起來很髒的東西,平時十分乾淨的佳佳就強迫症似的給寶寶扣掉了,頭皮很快就出血,佳佳還在繼續清理,以為沒事,過兩天就好了。
  • 寶寶咳嗽厲害小妙招,家長速來學!
    秋冬季節本來就容易著涼,再加上天氣乾燥、塵土飛揚等因素,寶寶很容易咳嗽得厲害。不少家長第一反應就是用藥打針。其實,寶寶咳嗽有多種類型,而有些咳嗽是無需馬上用藥的。寶寶咳嗽厲害小妙招,家長們不妨用起來!
  • 預防寶寶夏季腸胃炎,抓住3個原則,媽媽們要牢記
    夏季氣溫高讓細菌,病毒繁殖加快,而寶寶的抵抗力較弱,稍不留心就很容易中招,尤其是腸胃疾病更是進入高發階段,在護理上媽媽們就要更加留心,怎麼幫助寶寶預防夏季的腸胃炎呢?跟著寶島童醫匯一起來學習吧!1.科學餵養,避免暴飲暴食夏季的氣溫高,除了容易滋生細菌,食物變質的速度也變快了,食物在高溫下變質後會感染各種細菌,寶寶腸道發育尚未完善,對於細菌病毒的抵抗力較弱,如果沒有注意吃下變質食物就容易患上腸胃炎,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食物提供充足的營養元素,但並不是餵吃的越多越好,長期的暴飲暴食會導致寶寶腸道消化功能的紊亂,還會引起肥胖等問題。
  • 寶寶多大能吃成人飯?醫生:超過這個年齡最好,許多家長都錯了
    文|全文共1449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記得在很多80後90後家庭當中,在孩子小的時候,或者說從寶寶開始懂事的時候,許多家長就已經開始給他們吃「大人飯」了。
  • 寶寶晚上睡覺總出汗?家長都來看看是怎麼引起的
    最近很多媽媽們都在問寶寶睡覺的時候怎麼老出汗。的確,有些寶寶晚上睡覺總是愛出汗。這是生理原因還是某些疾病造成的?父母應該如何關心愛出汗睡覺的寶寶?和朵拉認識一下。一、嬰兒睡覺時怎麼出汗寶寶睡覺愛出汗是因為汗腺分泌過多,這叫多汗症。多汗症分為生理和病理特徵。
  • 寶寶走路「八字腳」,都是家長們這些行為導致的,快改掉這些做法
    走路姿勢不僅直接影響到整個人的氣質,也會影響身體骨骼的生長,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精神面貌狀態。 可是有的家長會發現孩子走路出現「八字腳」,這就很讓家長們發愁了。
  • 寶寶睡覺有這3個舉動,說明寶寶需要「枕頭」了,父母要了解
    那麼在這裡有一個問題是我們作為家長經常犯錯和忽略的。寶媽因一直沒給孩子枕枕頭,導致孩子頸椎受損蘭蘭和老公都很年輕是95後,因為一次意外於是就有了現在小寶寶,本來兩個人還沒做好準備當父母,但是在看到寶寶出生的那一刻。
  • 急性腸胃炎進入高發期,已有寶寶中招!兒科專家支招咋應對
    文/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最近一段時間,尤其進入伏天之後,隨著吹空調、喝冷飲成了家常便飯,這因腹瀉、發熱等症狀,到醫院就診的寶寶也逐漸增多,這其中多半還都是夏季急性腸胃炎惹的禍。 而在咱們寶媽群裡,這幾日也不時有寶媽詢問關於寶寶腹瀉的問題。寶寶得了夏季急性腸胃炎該咋治療,又該如何護理,成了寶媽們最想知道的事情。
  • 退熱貼其實只是安慰貼,這些寶寶發燒誤區別再中招了
    接下來讓我們認清一些真相,走出「發燒」誤區:1.寶寶體溫升高≠生病一天,新手媽媽剛給豆豆餵完奶,發現寶貝女兒面色紅紅的,一摸腦門似乎有些發燙,趕緊拿來體溫計一量,糟糕,37.5℃!連忙去小藥箱裡翻找小兒感冒衝劑,準備衝給豆豆喝。豆豆媽媽的做法對嗎?
  • 「無臂媽媽」用腳餵兒子吃香蕉,孩子的舉動,讓媽媽淚目
    小王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自己的雙臂,成為了「無臂」的殘疾人。小王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很長一段時間小王都是悶悶不樂。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之下,小王重新振作了起來。不久後小王認識了她現在的丈夫,一段時間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 1歲半的寶寶還不會走路,知道真相的媽媽們都驚呆了!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經常有家長諮詢,寶寶1歲半了,還不會走路,扶著走時踮著腳,家長很著急。醫生詳細詢問了情況,家長說平時給寶寶放學步車裡。難怪呢!問題找到了,就是學步車,耽誤了孩子獨立行走。醫生建議家長不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讓寶寶自己爬、爬到沙發邊,扶著沙發走,或在離寶寶兩步的距離,家長可以張開雙臂,鼓勵寶寶走過來,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寶寶很快就能自己走啦!對於學步車,權威機構有話說!美國兒科學會強烈建議不應該使用嬰兒學步車,加拿大兒科學會從2004年開始也開始禁止使用嬰兒學步車。
  • 重慶一孩子隨媽媽逛市場,摔進魚池,自行爬起,舉動引來眾人大笑!
    家有萌娃的大人們注意了,外出購物或逛街一定要看好寶寶,防護安全的同時更要防止寶寶做出什麼其他意外舉動!因為「熊孩子」的奇思妙想家長有時也難以揣摩,一個不留神或許事就來了!12月1日,重慶一媽媽帶著孩子去菜市場購物,一個不小心寶寶倒栽進魚池,這麼冷的天氣弄得渾身溼透 不過寶寶的反應倒是非常迅速,果斷自行爬起頓時哭泣,路人看到娃娃如此可愛的模樣惹得眾人皆笑。視頻一出,網友微評:這麼冷的天,雖然很心疼但還是止不住笑了,為寶寶的反應迅速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