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奶時頻繁哭鬧,很有可能患上了中耳炎,預防方法朝這看

2020-12-18 兒科醫生雨滴

樂寶媽媽發現最近孩子經常抓自己的耳朵,精神狀況不佳,而且總是又哭又鬧。寶寶還不滿6個月,沒辦法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家長找不到原因,也很是困惱。

又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發現樂寶的耳朵出現流膿症狀,而且還伴有異味,這才急匆匆地抱著孩子去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樂寶患上了「急性中耳炎」。而患病原因竟是因為媽媽經常採用錯誤的餵養姿勢——在寶寶躺著的時候給他餵奶!

一、中耳炎有什麼症狀表現?

中耳炎是寶寶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患病的寶寶常會感覺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就會加劇。

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歲以內患過中耳炎的寶寶約佔62%,而3歲以內患過中耳炎的寶寶佔比高達83%。由此可見,中耳炎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來講,真的是一個極易容易感染的疾病。

如果寶寶出現了以下任何一種症狀,家長就應該儘早帶寶寶去看醫生:

1. 撓耳朵

如果寶寶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其實就是他在用行動告訴你「我的耳朵不舒服」,家長要考慮寶寶是不是患上了中耳炎。

2. 發燒

中耳炎往往伴隨著突然出現的發燒,寶寶的體溫可升至37.8~40℃。當寶寶吃了退藥燒,溫度卻持續不退時,家長要儘早帶寶寶去耳鼻喉科檢查。

3. 左右搖頭

耳朵裡不舒服,寶寶會試圖通過搖頭來減輕症狀,所以左右搖頭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徵。當父母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時,要想到他可能是耳朵不舒服。

4. 頻繁哭鬧

孩子突然變得煩躁,不停地哭,而且夜裡也因為疼痛而睡不好覺,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5. 耳朵積水、流膿

急性中耳炎發作時,中耳內會積水,鼓膜腫脹。鼓膜穿孔時,就會有黃色的分泌物流出。孩子耳朵周圍如果出現幹皮,父母就要格外注意了。

6. 聽力異常

由於液體大量存留於中耳部位,因此中耳炎可能會造成寶寶暫時性的聽力障礙。如果家長發現寶寶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叫他幾遍也不理睬,就要趕快帶他去耳鼻喉科檢查。

二、如何有效避免寶寶患上中耳炎?

1. 積極預防感冒

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徑感染最多見,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現充血、腫脹,纖毛運動發生障礙,致病菌乘虛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因此,預防寶寶中耳炎,必須做好寶寶的冬季防寒,積極預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2. 使用正確的餵奶姿勢

有的媽媽在哺乳時圖省事,讓寶寶平臥喝奶;或在用奶瓶餵養時餵奶過多、過急,使嬰兒來不及吞咽而嗆咳。這些錯誤的餵養方法,均會使乳汁逆流入寶寶的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

因此,預防中耳炎需注意餵乳姿勢,母乳親餵時應該抱起寶寶,使用奶瓶餵奶時不要太多,太急。

3. 調整睡姿

仰臥和側臥的睡姿可以增加寶寶睡覺時的吞咽動作,從而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降低感染的危險。

4. 注意擤鼻涕的方式

大人給寶寶擤鼻涕的時候,千萬不能同時使勁捏著兩個鼻翼,應交叉單側擤鼻涕,防止細菌與病毒逆向擠到鼻後孔,到達咽鼓管從而引發中耳炎。

而且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造成急性中耳炎。

5. 避免頻繁清理耳朵

一些有潔癖的家長可能會經常給寶寶掏耳朵,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適當的,經常掏耳朵反而會提升寶寶得中耳炎的機率。

萬一寶寶患上了急性中耳炎,家長也不用太著急,只要治療及時,耳痛症狀一般一兩天就會緩解,而徹底治癒一般只需要約一周時間。

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化膿性中耳炎 寶寶化膿性中耳炎怎麼治療
    寶寶化膿性中耳炎寶寶是我們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家長很多時候都是圍繞著寶寶行動,寶寶患了中耳炎往往導致身體發育受到嚴重的影響,很多不了解寶寶患了中耳炎有哪些徵兆特徵,這裡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日常生活種如何判斷寶寶患了中耳炎。
  • 耳朵進水會引起寶寶中耳炎嗎?中耳炎如何預防?
    滴入藥物時,讓寶寶躺臥約1-2分鐘,以便藥物吸收。 (特別是寶寶經常溢奶嗆奶的) 5、避免耳朵進水 洗澡/遊泳時注意耳朵護理
  • 寶寶感冒後脾氣大、抓耳朵?忽視它,重可致聾!
    中耳炎容易黏上寶寶,除了寶寶抵抗力低,還與兒童咽鼓管的構造有關。6個症狀,懷疑寶寶患了中耳炎當寶寶出現以下症狀時,家長一定要留意。3.見到寶寶的耳朵裡流出膿性黏液分泌物。4.寶寶對其他人說話沒有反應,或看電視時經常把聲音開得很大。
  • 分類應對+6招預防,寶寶遠離中耳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天氣逐漸熱了起來,家長們給寶寶洗澡越來越頻繁,寶寶也要奔向泳池的懷抱,耳朵進水的情況也會經常發生。所以夏季也是寶寶中耳炎的高發期!1關於中耳炎的4大困惑據調查顯示「62%的寶寶在1歲內都患過急性中耳炎,3歲以內的比例更是高達83%。」
  • 分類應對+6招預防,寶寶遠離中耳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天氣逐漸熱了起來,家長們給寶寶洗澡越來越頻繁,寶寶也要奔向泳池的懷抱,耳朵進水的情況也會經常發生。所以夏季也是寶寶中耳炎的高發期!1關於中耳炎的4大困惑據調查顯示「62%的寶寶在1歲內都患過急性中耳炎,3歲以內的比例更是高達83%。」
  • 什麼是中耳炎 中耳炎不能吃這些
    患中耳炎的原因患中耳炎的原因大多是由於中耳部位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等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病原體及分泌物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性病變,常見的是發生在6個月的寶寶以及7歲的兒童之間。中耳炎可發生在一側耳朵,亦可同時發生在兩側耳朵。
  • 什麼是中耳炎 中耳炎不能吃這些
    患中耳炎的原因患中耳炎的原因大多是由於中耳部位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等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病原體及分泌物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性病變,常見的是發生在6個月的寶寶以及7歲的兒童之間。中耳炎可發生在一側耳朵,亦可同時發生在兩側耳朵。
  • 兒科醫生說--寶寶揪耳朵一定是中耳炎嗎?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有時寶寶會揪耳朵,這時家長就擔心寶寶是否患了「中耳炎」,究竟什麼原因會引起寶寶揪耳朵呢?寶寶揪耳朵一定是「中耳炎」嗎?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為什麼寶寶總是揪耳朵?寶寶為什麼會揪耳朵? ●疼痛:當寶寶哭鬧時拉自己的耳朵,很可能是疼痛引起的,最常見的原因出牙,耳垢堵塞外耳道,或是耳部感染(例如中耳炎); ●玩耍或自我安慰:當寶寶3個月左右大時,就已經能夠意識到自己耳朵的存在了,這時寶寶有時會揪自己的耳朵玩耍,當寶寶高興或緊張時,他也會揪耳朵來安慰自己。
  • 寶寶邊吃奶邊哭鬧很奇怪?一點也不奇怪,這4個原因很常見
    10月懷胎,一朝分娩,相信很多媽媽都想著,好不容易把寶寶生下來了,終於擺脫了孕期的那些不適,要過上幸福安穩的小日子了,可誰想到,寶寶是一個很特別的生物,想哭就哭,就連吃奶的時候也不放過,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這才發現,其實媽媽在寶寶出生之後比出生之前更辛苦。
  • 寶寶吃奶為什麼總是使勁蹬腿、哭鬧?原因都在這裡了!
    「媽媽~這個姿勢太不舒服了,我想要換個姿勢」寶寶在吃奶的時候使勁蹬腿,同時還伴隨著哭鬧的話,可能是姿勢不舒服,沒有心思吃奶,想要換個姿勢,家長可以通過調整餵奶的姿勢,來安撫寶寶;2.「嘿嘿,媽媽~看我厲害吧」寶寶在吃奶的時候使勁蹬腿,沒有哭鬧或者其他情況,就只是蹬腿,這是表示寶寶比較活潑,比較喜歡這個動作而已;3. 「啊,媽媽~寶寶的肚子難受」如果寶寶蹬腿還伴隨著肚子脹氣、肚子硬鼓的情況,那可能是寶寶消化不良導致的。
  • 寶寶出現中耳炎時,需要怎樣治療?
    寶媽媽看到寶寶在飲食時,出現捂耳朵哭鬧的症狀,開始納悶起來,寶寶這是怎麼了呢?緊接著發現寶寶精神差、煩躁、發熱等一系列的症狀時,寶媽媽開始擔心起來,就會焦急的就醫。經檢查,寶寶是由急性中耳炎引起的時候,寶媽媽開始疑慮起來,寶寶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寶寶一過滿月就哭鬧暴躁?「二月哭」說來就來,應對方法都在這了
    腸絞痛是小寶寶腸胃功能發育尚未成熟而導致哭鬧不止的現象。這算不上是疾病,只是一種生理現象,讓寶寶不舒服。②吃奶時吸入過多的空氣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如果經常有嘖嘖聲,那就有可能寶寶吸入的不只是奶,還把多餘的空氣給帶進去寶寶的腸胃裡面。③哭鬧比較多寶寶總喜歡哭。而哭泣這個動作,張大嘴哭喊的同時也會帶入大量的空氣,這樣他們的小肚子就會鼓起來而哭鬧不止。
  • 寶寶中耳炎的症狀揭秘
    2.撓耳朵,孩子患上中耳炎,耳朵不舒服,總是發紅髮燙,所以會不經意的去撓耳朵,摸耳朵,這也是寶寶中耳炎常見的表現。3.哭鬧,孩子是最不會裝病的,一旦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又不太會表達,只能以哭鬧的方式來表現病症,對此家長們需要儘快帶孩子治療,哄好寶寶。
  • 寶寶因家長的這些「小舉動」患上中耳炎,許多媽媽都中招!
    一、你要學會判斷:中耳炎的6大表現儘管中耳炎無法一下子看出來,但寶寶有以下表現,父母就要長點心,寶寶可能患上中耳炎了:低燒:寶寶連續3天發燒37.5℃以上,吃了藥燒卻不退。撓耳朵:寶寶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應考慮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搖頭:當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可能是耳朵不舒服。哭鬧:寶寶變得煩躁,愛哭,而且夜裡總睡不好覺。耳朵積水:當發現有黃色分泌物流出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 寶寶睡覺總喜歡搖頭,是不是生病了?
    情緒表達當寶寶出現不開心、煩躁、憤怒等情緒時,為了向家長表達自己的意願,也會出現搖頭的動作。搖頭時還常伴蹬腿甩手,這和寶寶開心時會出現微笑的表情一樣,是正常的情緒表達。家長需要注意的情況溼疹當發現寶寶頻繁的搖頭、抓耳朵時,家長還需要細心的觀察寶寶的脖後、耳後及頭皮等皮膚,是否有小的斑點或斑點狀紅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溼疹。
  • 寶寶頻繁吃奶總大哭不止,是餵得不夠還是吃撐了?看完全明白了!
    對於各位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來說,照顧一個小寶寶實在是有些手忙腳亂,其中這讓媽媽們費心費力的應該還是關於孩子餵奶的問題吧!因為不知道孩子要多久餵一次,一次應該餵多少,還有就是為什麼在寶寶吃完奶之後過了沒多久再次哭鬧,難道是因為孩子沒有吃飽嗎?
  • 寶寶半夜哭鬧不停,這十個原因逐一排查!
    很多寶媽第二天還要上班,寶寶半夜哭鬧不睡覺讓寶媽們也是苦不堪言,其實寶寶睡覺是一門大學問,關於寶寶哭鬧的原因也有很多,今天就來跟寶媽說說寶寶睡覺哭鬧的十大原因,只有找對原因才能藥到病除,一起來看下!對策:抱起寶寶輕輕搖晃,注意不可使勁搖動,然後用溫毛巾敷在寶寶的肚子上或者洗個溫熱水澡等緩解寶寶不舒服的狀況。 2.脹氣因為餵食方法不對讓寶寶吸入太多的空氣,加上寶寶的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善,肚子就會脹氣難受。
  • 寶寶抓耳撓腮警惕中耳炎,這招應對之策必須學會!
    老人嘛,說話都比較誇張,關心則亂,不過回想起昨晚宸寶的反應,加上這耳垂紅腫,我首先想到的是「中耳炎」,但是最近他並沒有感冒發燒咳嗽這類感染的跡象,唯一可能的原因是洗澡時耳朵進了水。吹灸法臨床上治療中耳炎就是服用大量抗生素,但耳部位置比較特殊,經過了消化道的消炎藥很難在耳內起作用,而吹灸的方法,就是直接作用於耳部,使艾煙直達病兆,起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不論是直接治療還是作為輔助,都是值得一試的。
  • 新生兒吃奶時煩躁、總愛在晚上哭鬧?可能是猛長期和黃昏鬧在作怪
    在每個猛長期過後,你可能發現一夜之間寶寶的那件可愛的衣服就小了。你的感覺沒錯!很多寶媽都會發現孩子會有一段時間總愛哭鬧,吃奶時也會煩躁不安,睡覺也不踏實。緊張的寶媽就會以為孩子是生病了,就想著去醫院給孩子治療,去醫院之後又檢查不出異常症狀。其實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幾次身體猛長期。在這個階段中,孩子就會表現出在吃奶時煩躁不安,經常在晚上哭鬧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