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進水會引起寶寶中耳炎嗎?中耳炎如何預防?

2020-12-25 騰訊網

中耳

寶寶的咽鼓管還沒發育完全,相較於成人,顯得更短、更窄、更直,細菌和病毒更容易進入中耳。發生中耳炎如果不及時治療,耽誤了病情會因為鼓膜穿孔導致耳朵反覆流膿、聽力下降,甚至致聾。

如何判斷中耳炎

中耳炎大多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在寶寶感冒後我們要密切關注寶寶的情況,若寶寶出現以下多個症狀,建議及時就醫確診。

中耳炎常見症狀

1、持續一周不明原因發燒在38℃以上。

2、感冒過後經常哭鬧,或用手扯耳朵。

3、耳朵裡流出膿性的黏液分泌物。

4、粘稠的鼻涕和黃色眼屎越來越多。

5、睡覺長期打呼,反覆有濃鼻涕、鼻塞。

6、寶寶聽力下降。

7、測量寶寶雙側耳溫,若相差 0.5℃以上,考慮溫度偏高一側的耳朵患有中耳炎。

判斷中耳炎類型

如果寶寶得了中耳炎,首先需要分清中耳炎類型才好對症治療!

01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本身有一定的自愈能力,無需特別用藥。

如果是感冒引起,應先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狀。

如果是過敏性鼻炎引起,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噴劑。

溫馨提醒

如果反覆發作,時間超過3個月,有明確聽力下降、中耳結構異常等高危因素的患兒,就要進行手術治療了。

02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又分為非化膿性中耳炎和化膿性中耳炎,通常在48小時之內發作。

非化膿性中耳炎,以耳痛、早期發熱、耳有積液為主要症狀,但沒有膿液滲出。

化膿性中耳炎,以耳痛、耳流膿液、發熱為主要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化膿性中耳炎延誤治療還可能轉化成慢性中耳炎,給寶寶造成3大傷害:

1、鼓膜穿孔

外界的大量細菌入侵增殖,感染臨近的器官和組織,造成鼓膜穿孔。

2、耳流膿、眩暈和頭痛

急性中耳炎轉變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後,會有反覆流膿、眩暈,甚至頭痛等症狀。

3、引起腦膜炎,危害大腦

中耳炎治療方法

兩者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主要有以下兩種:

01

抗生素

阿莫西林是急性中耳炎的首選抗生素,但要嚴格遵照醫囑。

即使症狀有所緩解,也要按規定堅持7~10天的治療過程。

02

滴耳液

滴耳液只能治療症狀為鼓膜穿孔的急性中耳炎。可使用無耳毒性的抗生素,如氧氟沙星滴耳液。

但要注意!滴入藥物時,讓寶寶躺臥約1-2分鐘,以便藥物吸收。

如何預防中耳炎

1、不要小看感冒!

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小寶寶要加強鍛鍊,營養均衡,流感季節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2、正確擤鼻涕

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讓寶寶稍用力向外擤出另一側的鼻涕。

3、接種疫苗

流感病毒和肺炎鏈球菌都容易引起中耳炎,應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4、採取正確的哺乳姿勢

儘量避免側臥餵養,側臥式餵奶哺乳不當會引起奶液回流讓寶寶發生嗆奶的情況,乳汁還可能會逆流進入寶寶的中耳,如果處理不及時,就會致使中耳發生炎症感染。(特別是寶寶經常溢奶嗆奶的)

5、避免耳朵進水

洗澡/遊泳時注意耳朵護理

逃離二手菸!

如果寶寶頻繁生病,咳嗽總好不了,可能就是二手菸正在悄悄傷害他哦。

二手菸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會大大增加寶寶患急性中耳炎、復發性中耳炎的概率。

即使是存在於衣服上,沙發上,汽車裡的三手煙,也會給寶寶造成傷害!

相關焦點

  • 寶寶低燒噁心抓耳朵,警惕中耳炎!
    如果長期拖延不治或治療不徹底,由急性轉為慢性,耳朵流膿不止,輕的影響聽力,重的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後果不堪設想。 非化膿性中耳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氣壓損傷性中耳炎,其最常見的表現為耳朵疼,聽力下降。
  • 分類應對+6招預防,寶寶遠離中耳炎!
    寶寶耳朵不小心進了水,很多寶爸媽的第一反應是:拿棉籤掏!使不得,本來進水沒啥事,錯誤的清理方式反而會傷害到寶寶耳朵、導致發炎哦!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天氣逐漸熱了起來,家長們給寶寶洗澡越來越頻繁,寶寶也要奔向泳池的懷抱,耳朵進水的情況也會經常發生。所以夏季也是寶寶中耳炎的高發期!
  • 寶寶耳朵進水怎麼辦?能掏耳朵嗎?視頻指導如何護理寶寶耳朵!
    天氣熱寶寶玩水的機會多,好幾位媽媽最近都在後臺問我們,夏天玩水遊泳,寶寶耳朵進水了怎麼辦?會得中耳炎嗎?等等。所以今天我們口袋育兒就專門說說寶寶的耳朵,把這方面寶媽最關心的問題說清楚,讓大家不再擔心!1|耳朵進水小寶寶洗澡或遊泳、玩水,都可能耳朵進水,媽媽們對此都比較重視,往往會想辦法幫寶寶「控水」出來。
  • 感冒也會引起中耳炎嗎?
    感冒後會得中耳炎,這和人體的解剖結構有很大的關係。每個人鼻腔的後面(鼻咽部)兩側各有一根咽鼓管和耳朵相通。咽鼓管有維持中耳氣壓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的作用。1、感冒為什麼會引起中耳炎?感冒後會得中耳炎,這和人體的解剖結構有很大的關係。每個人鼻腔的後面(鼻咽部)兩側各有一根咽鼓管和耳朵相通。咽鼓管有維持中耳氣壓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的作用。成年人咽鼓管長約3.5釐米,耳朵這一頭高,鼻咽部這一頭低,而且常處於塌陷狀態,只有在打哈欠和咀嚼的瞬間才開放,所以成年人鼻咽部的病原體並不容易進入中耳。
  • 寶寶出現中耳炎時,需要怎樣治療?
    寶媽媽看到寶寶在飲食時,出現捂耳朵哭鬧的症狀,開始納悶起來,寶寶這是怎麼了呢?緊接著發現寶寶精神差、煩躁、發熱等一系列的症狀時,寶媽媽開始擔心起來,就會焦急的就醫。經檢查,寶寶是由急性中耳炎引起的時候,寶媽媽開始疑慮起來,寶寶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耳朵不舒服?如何判斷是不是中耳炎?
    中耳是耳朵鼓膜裡的一個小結構,它與鼻咽部相通,而咽鼓管就是它們之間的通道;當咽鼓管出現堵塞、功能障礙時,就會造成中耳炎。 對於常見的分泌性中耳炎而言,其主要的表現是耳朵悶脹,感覺耳朵像進水或塞了一團棉花一樣,聽不清聲音,聽力下降;檢查時可透過鼓膜看到鼓膜後面有液體徵象,通過專門的聽力檢查可進一步確診。
  • 兒科醫生說--寶寶揪耳朵一定是中耳炎嗎?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有時寶寶會揪耳朵,這時家長就擔心寶寶是否患了「中耳炎」,究竟什麼原因會引起寶寶揪耳朵呢?寶寶揪耳朵一定是「中耳炎」嗎?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為什麼寶寶總是揪耳朵?寶寶為什麼會揪耳朵? ●疼痛:當寶寶哭鬧時拉自己的耳朵,很可能是疼痛引起的,最常見的原因出牙,耳垢堵塞外耳道,或是耳部感染(例如中耳炎); ●玩耍或自我安慰:當寶寶3個月左右大時,就已經能夠意識到自己耳朵的存在了,這時寶寶有時會揪自己的耳朵玩耍,當寶寶高興或緊張時,他也會揪耳朵來安慰自己。
  • 引起中耳炎的原因有哪些及怎樣治療?
    在嬰幼兒期,寶寶是可以發生各型中耳炎的,發病率也是很高的。其症狀主要是以耳朵疼痛、耳悶、聽力下降等等症狀為主的。由於寶寶的病情程度不同所以出現的症狀很有可能被漏診或者是誤診的。所以,寶媽媽平時要認識了解中耳炎的症狀、發病原因及治療的。
  • 孩子中耳炎的發病率僅次於感冒,很多家長並不知道
    非化膿性中耳炎,往往繼發於用力擤鼻、乘飛機後、潛水或者感冒以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免疫反應等引起;病程較長;是引起小兒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早預防不當護耳錯誤原因:頻繁挖耳、硬物掏耳、進水後過分清理耳朵,造成刺激性炎症。正確做法:不用硬物掏挖;耳朵進水時,可把寶寶的耳朵側過來,把裡面的水倒控出來;也可用棉籤輕輕吸乾水。
  • 什麼是中耳炎 中耳炎不能吃這些
    患中耳炎的原因患中耳炎的原因大多是由於中耳部位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等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病原體及分泌物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性病變,常見的是發生在6個月的寶寶以及7歲的兒童之間。中耳炎可發生在一側耳朵,亦可同時發生在兩側耳朵。
  • 寶寶吃奶時頻繁哭鬧,很有可能患上了中耳炎,預防方法朝這看
    左右搖頭耳朵裡不舒服,寶寶會試圖通過搖頭來減輕症狀,所以左右搖頭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徵。當父母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時,要想到他可能是耳朵不舒服。4. 頻繁哭鬧孩子突然變得煩躁,不停地哭,而且夜裡也因為疼痛而睡不好覺,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5.
  • 寶寶耳朵進水,別再用棉籤了,太危險!這些護理方法更安全
    耳朵進水不弄乾,寶寶容易誘發中耳炎人體的外耳與中耳中間有鼓膜相隔,而中耳又通過咽鼓管連通鼻咽部,嬰兒的咽鼓管又短又直又粗,進水後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感染。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洗澡水總是很容易進入耳朵內,液體常在寶寶的中耳積聚;液體如果長時間積聚在中耳,就很容易誘發中耳炎。
  • 感冒快好了 耳朵開始疼 「七問」急性中耳炎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吳宇華表示,這一現象的原因大多與急性中耳炎有關,這樣的患兒在門診幾乎天天都有。家長一旦發現寶寶不舒服並出現上述症狀,或懷疑寶寶得了兒童急性中耳炎,請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如果確診為急性中耳炎,除了多注意休息,還要在醫生指導下予以藥物治療。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耳朵不疼了就是中耳炎好轉了,不再到醫院複查。
  • 耳朵進水怎麼辦 學會這九招再也不怕耳朵進水
    耳朵是人體十分脆弱的部位之一,我們耳朵最好能夠保持乾燥,這樣可以減少細菌滋生、避免耳炎等疾病出現,有些朋友在洗澡時會讓水進入耳朵中,那麼耳朵進水怎麼辦才好呢?我們在生活中又要如何保護耳朵呢?耳朵進水怎麼辦耳朵進水雖說不管它也可以,但我們最好還是將這些水給引出來,避免危害耳道健康。
  • 中耳炎是如何引起的?這4個原因,讓你了解得更徹底
    中耳炎多發生在兒童身上,少數成年人也會出現,中耳炎發作會特別疼痛,它也是困擾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中耳炎的發病原因很多,不容易控制,下面一起看看中耳炎是如何引起的呢,以下四個原因能夠讓人們更加透徹的了解中耳炎。
  • 問答|孩子對人不理不睬,可能是中耳炎惹的禍?
    問:如何預防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答:因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較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所以最佳的預防方式就是增強體質,預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幼兒園體檢後,很多家長被告知孩子「聽力」有問題,需到醫院就診,經過檢查,一部分兒童被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需要藥物治療,有的甚至要手術治療。很多家長會有疑惑說,我家孩子聽力很好,平時交流沒有發覺聽力有問題,平時耳朵也沒有進水或者也沒有喊過耳朵疼,怎麼會得這個病呢?
  • 寶寶常拉扯耳朵可能患了中耳炎,教你如何檢測和護理,寶媽注意了
    寶寶因為年齡原因,可能他們身體出現了異常,他們不會表達,只能通過哭來表示出來。所以家長在平時一定要留意一下寶寶,如果寶寶表現出了不自然的表現,那麼寶媽就應該檢查一下寶寶是不是哪裡出現了問題。一般來說寶寶如果出現了問題,他們的身體會明顯的表現出來,而今天主要來了解一下寶寶的中耳炎。
  • 中耳炎的症狀 當心這些情況是由於中耳炎
    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有時會間斷一下再次出現。中耳炎的症狀主要就是以上這幾種,若是得了中耳炎而不引起重視的話,將會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危害。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講中耳炎的危害具體有哪些。
  • 新媽媽注意:寶寶出現這些早期症狀,竟是中耳炎的前兆!
    我幾乎每天夜裡都躺著給寶寶餵母乳。但最近聽說躺著餵奶會讓寶寶得中耳炎,這是真的嗎?心慌慌。不要慌! 出現這幾個症狀,說明寶寶中耳炎了 一、小寶寶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哭鬧,搖頭,睡覺不安穩,不時用小手抓撓耳朵。
  • 中耳炎是什麼 中耳炎的症狀與治療方法有哪些
    耳朵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一旦耳朵出現病症,會影響人正常的生活。而耳科疾病最常見的就是中耳炎,中耳炎的危害特別大,幾乎是遍布全身的,如果患有中耳炎,您一定要重視。但是我們並不了解中耳炎到底是什麼?它的症狀是什麼?又有哪些治療和預防的方法呢?下面小編帶您去了解一些關於中耳炎的知識。中耳炎是什麼中耳炎,屬於耳科疾病,是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耳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