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逐漸暖和,給寶寶洗澡也就更加頻繁了,但是姐妹們有沒有發現,當給寶寶洗澡或者洗臉時,稍不注意,水就會進到寶寶耳朵裡。
而遇到這種情形時,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用棉籤進行吸水,其實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很可能會對寶寶的耳朵造成傷害。
耳朵進水不弄乾,寶寶容易誘發中耳炎
人體的外耳與中耳中間有鼓膜相隔,而中耳又通過咽鼓管連通鼻咽部,嬰兒的咽鼓管又短又直又粗,進水後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感染。
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洗澡水總是很容易進入耳朵內,液體常在寶寶的中耳積聚;液體如果長時間積聚在中耳,就很容易誘發中耳炎。
另一種情況是感冒後,有些液體常在中耳積聚,如果細菌感染這些積聚的液體,很容易就引起耳朵疼痛、寶寶哭叫不安、發熱等症狀,容易導致急性中耳炎。
這時用棉籤處理不但無法將水吸乾,還容易傷到寶寶的耳道,如果不幸感染到中耳,還會引發中耳炎。
那麼,寶寶耳朵進水時該如何處理呢?
當寶寶耳朵不慎進水時,不要慌張,可以按照下面的5個步驟依次操作。
1. 擦乾水分
用乾淨的毛巾或棉布,把寶寶身上和外耳廓的水全部擦乾。
2. 側躺,進水一側耳朵向下
將寶寶側躺著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使進水一側的耳朵向下。最好能有一個人能幫忙按住寶寶的頭部。
用棉球或者乾淨毛巾、紗布輕輕清理外耳的水。注意不要使勁塞到耳道裡。
3.塞棉球
用乾淨的棉球輕輕塞住寶寶的外耳道,切忌使勁往裡塞,絕對不要用棉籤或任何硬的東西。
4.壓耳根或反覆張嘴
用手掌緊壓寶寶的耳根,然後快速鬆開,連續數次,促使耳道裡的水流出來。也可以用手指輕輕按壓寶寶的嘴唇,誘使其做張嘴動作,反覆數次,以便活動顳下頜關節,促使水從外耳道流出。
如果進水較多,這種方法可以排除大部分的水。流出的水會被棉球吸入。
5.軟棉團旋轉清理
換一塊乾淨蓬鬆的軟棉團,輕輕塞入寶寶的外耳道(不要使勁往裡塞),然後旋轉吸水。若一次洗不乾淨,再換一塊繼續。
在之後的幾天裡,應密切觀察,如果寶寶耳朵有流水,或者甩頭和用手抓耳朵、聽力受阻、發燒等症狀,立即去醫院檢查。
其實,比起事後緊急處理,最重要的還是事前預防。
預防寶寶耳朵進水可以這樣做:
1、洗澡時,用大拇指蓋住寶寶的耳道,如果寶寶不配合,建議給寶寶佩戴防水耳罩或者洗頭帽。
2、洗完澡儘快擦乾耳周水分。
3、如果孩子吐奶,注意不要讓奶水流入耳朵裡,餵完孩子及時拍嗝,發現孩子吐奶,及時擦乾。
4、當寶寶躺著哭鬧時,及時給寶寶擦乾淚水,以免流入耳內。
關於孩子耳朵進水的緊急處理方法和預防方法你都學會了嗎?記住,不要再用棉籤處理了哦~
內容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