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子15年鳥島情

2021-01-12 人民網

原標題:清華學子15年鳥島情

  清華大學鳥島支隊隊員在鳥島拍到的鳥類。本文圖片由張書豪供圖

  2020年清華大學鳥島支隊隊員。

  清華大學鳥島支隊隊員在鳥島拍到的鳥類。

  鳥島,坐落於青海湖的西北隅,因島上棲息數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

  在距離鳥島很遠的地方,人們就可以聽到音色各異的鳥語,嘰嘰喳喳,熱鬧非凡。登上島,就可以看見在天空與湖水之間各種鳥類盡情嬉戲。15年來,有一群來自清華大學的少年,每年夏天都會來到這裡,與鳥島的小動物們來一場對話。

  每年夏天,這些來自不同院系的清華學子組成「鳥島實踐支隊」,赴青海進行生態、人文等方面的調研,同時加入普氏原羚組、水鳥監測組、遙感組等綜合調查小組,與管理局、中科院及其他高校的專業人員共同進行綜合調查,不僅為保護當地生態環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也用一顆顆學子之心傳播著鳥島的科普之音。

  一場與生命的邂逅

  張書豪是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的大二學生,也是2020年鳥島支隊的隊長。

  2020年上半年,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雲之下。為了保證隊員的生命健康,支隊行程一改再改,甚至兩次面臨取消的危機。

  「我們一度以為去不成了,直到7月中旬,才終於成立了15人的支隊。我們的支隊成員分別來自大一、大二、大三,隊員學科背景豐富,不僅有我們學院的,還有美術學院、經管學院、精密儀器系等。大家都因為愛好聚在一起。」張書豪說。

  漫長的等待不曾消減大家的熱情,反而讓期待更飽滿、渴望更強烈。隊員們經過疫情防控專場培訓、支隊成員健康狀況監測、出發地及接收地疫情狀況評估等多項安全保障後,終於在國內疫情形勢向好的8月初出發。經歷了近半學期的前期準備,臨行前,支隊已經組織了多次會議商討行程、分配任務,並且實施了部分宣傳任務。

  生態調研一直是鳥島支隊的工作重點,本次實踐中支隊成員決定兵分兩路,張書豪與其中兩名同學加入普氏原羚調查組,同管理局工作人員及青海師範大學的學生們一起完成每日監測的數據匯總與總結報告、學習普氏原羚監測方法。

  3個隊員分工記錄下經緯度、數量、雌雄、幼體、圍欄高度以及周圍家畜等信息。時而是越野車奔馳在顛簸的草原,時而是步行跨過鐵絲圍欄、走過溝壑與山丘。快爾瑪、生格鄉兩條樣線,造訪每一個固定的坐標點,透過望遠鏡的圓形視野,與數百隻普氏原羚遠遠相遇。

  「最令人激動的,莫過於有兩隻原羚從山坡上朝著我們的方向飛奔而下,在一行人面前跨越公路到另一邊的草原,最近時相距不過兩米遠。近距離接觸帶來的視覺震撼,遠超望遠鏡細細尋覓找到的微小身影。」張書豪說。

  支隊成員、精密儀器系2018級本科生謝卓凝在行程筆記中寫道:「奔跑的速度之快、姿態之靈動,轉換方向之矯捷敏健,此時鮮活地呈現在眼前,讓人無暇去細細品味,那一剎那,只屬於對自然生命力的嘆為觀止。」

  此外,其餘隊員則登上鳥島,開展鳥類行為日節律的研究。他們以已有的斑頭雁行為日節律研究為依據,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了普通鸕鷀與斑頭雁的行為日節律觀察計劃。隊員們以布哈河中鸕鷀與棕頭鷗的棲息地進行連續定點觀察,並完成了《青海湖鳥島景區外周棕頭鷗和普通鸕鷀行為時間分配和日節律研究》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青海湖鳥類行為節律研究的空缺。

  「有些地方,或許一輩子只能去一次。但去過一次,就如同走過千萬次。我仍然記得氣墊船衝上鸕鷀島的那一刻,海水的藍,甘青韭的紫,連同整個小山坡的綠色,勾描出了我對鳥島的全部想像。」支隊成員、生命科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林希穎一直難忘鳥島獨一無二的風景,和那些同學一起度過的時光。

  與生靈共舞,與自然共存

  生態保護不只是面向自然的保護,其根本目的在於尋找人類活動與自然保護的和諧統一。青海湖本地人口多為以藏族居民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居民。在當地的民族文化中自然孕育著對於生態環境與野生動物的熱愛,也讓支隊同學們深受觸動。

  「在訪談中,我從保護局的工作人員那裡得知,參與鳥島保護的不僅有科研工作者,還有許多當地藏民。他們全憑志願,沒有任何酬勞地做這件事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協管員』。」支隊成員、新聞學院2018級本科生吳坤強說。

  為了解當地居民對於生態保護的獨特看法與對生態保護政策的認識,支隊隊員們在鳥島附近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進行了走訪。在對30多位居民的採訪中,他們了解了餐廳與賓館受到遊客客流量減小的影響、小學老師多年教學工作的體會、派出所民警進行普法宣傳的心得、石乃亥鄉醫院院長耕耘實踐建設醫院的自豪,匯總為《石乃亥鄉人文訪談錄》。

  在思考與行動中,支隊隊員們發現,每一代守鳥人都在默默守護青海湖與鳥島。

  張書豪表示:「一位工作人員說,從小生活在此地,無論是對於自然還是對於這些生靈,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粹的熱愛和保護意願,這或許也跟他們所信仰的有關——萬物有靈。無論是插遍了經幡的山,還是周身繪滿細緻精美紋路的白色佛塔,形色各異的石頭,碧玉一般的湖水,都擁有各自的呼吸和命運。」

  一天中午,由於距離吃飯場所太遠,張書豪和調查組成員在普氏原羚活動的草原上吃了一些隨身攜帶的簡餐,旁邊一位當地牧民眼睛一直直勾勾地看著他們,這讓張書豪既困惑又緊張。

  「我當時覺得很奇怪,後來我們組長告訴我,當地牧民有很強的生態保護意識,外人進來,他們會看我們有什麼破壞環境的行為。可以說,青海的生態保護不止依靠管理局,當地居民也有很強保護意識。」張書豪說,後來,組長專門和那位牧民解釋他們的來意,並保證不會亂丟垃圾,這位牧民才放心地離開。

  15年的堅守

  近2000公裡的距離,隔不開少年們與青海湖的羈絆。

  2006年,清華大學生物系(現生命科學學院)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鳥島暑期社會實踐基地」。多年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始終保持著密切合作關係。

  而在這15年中,鳥島也在經歷著一段曲折的歷史。

  據了解,由於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青海湖每年都吸引數以十萬計的候鳥前來繁衍生息。五六月的時候,島上能有30多種鳥,最多的時候達到16萬多隻,景象十分壯觀。然而,這裡曾經因為人為的撿拾鳥蛋行為,導致了鳥類數量大幅下降,最少的時候,鳥類數量只剩下200多隻。

  為了保護鳥島的自然環境,拯救這樣一個鳥類的天堂,2017年起,青海湖景區為減少旅遊活動對於青海湖生態環境的影響,關停了青海湖鳥島景區,並停止一切旅遊經營活動。2018年,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鳥島景區和沙島景區在旅遊旺季繼續停止對外營業。如今,每年光顧鳥島的候鳥數量基本穩定在5萬隻左右。

  而這些清華的年輕學子,也用自己的堅持和積累,推動著鳥島的科普工作,提高人們對於生態保護的意識。

  支隊在科研、宣傳等多方面成果頗豐。科研方面,鳥島支隊成員在管理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編制了《青海湖實地觀測與研究》《青海湖水鳥遷徙研究》等白皮書,撰寫《斑頭雁繁殖行為研究》等論文,採集製作千餘份動植物標本、萬餘份數位化標本。宣傳和文創方面,「鳥島與少年」公眾號發表科普性文章百餘篇。今年,支隊還在B站上投稿視頻,為了更好地宣傳鳥類以及植被科普,還製作便於攜帶的宣傳冊《青海湖水鳥70種》,贈予當地居民及遊客。

  15年來,鳥島支隊的同學們見證了青海湖日漸美麗的蛻變,見證了當地淳樸多情的風俗文化,也見證了政府、管理部門和當地人民為保護生態環境、改善民生作出的努力。從設立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力排眾議取消鳥島對外開放、強化科技監控體系,再到現今「國家公園」成為新的發展方向……在同學們看來,不同時代,變的是政策與方法,不變的是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初心。

  「這樣的社會實踐讓我感觸很多。一開始,我是因為很喜歡小動物才參與進來,而從鳥島回來以後,我恨不得每個月都去一次青海,去了解更多有關青海湖的知識,我也希望在學校裡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在生態學方面繼續深入研究。」張書豪說。(葉雨婷)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航天夢 學子情
    無標題文檔航天夢 學子情 ●航天航空學院研究生 王兵 不久之前,清華大學剛剛度過了她的93歲生日,如今,我們又迎來了另一個盛大的節日從在清華園裡放小火箭到「航天清華一號」、「納星一號」升空,這些創舉都是清華人不斷實現航天夢想的最佳見證。
  • 南安眉山鄉有「清華樓」 16年走出了10名清華北大學子
    在南安眉山鄉的一所小學裡,有這麼一座樓,它因第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眉山學子而得名「清華樓」。在這個偏僻的鄉鎮裡,十多年來,這棟「清華樓」激勵著一屆屆眉山學子「立鴻鵠之志,揚奮勉之帆」,從2000年以後的16年裡,走出了10名清華北大學子。
  • 清華學子赴天津武清參加 「慧聚武清」名校學子綠博行活動
    清華學子赴天津武清參加 「慧聚武清」名校學子綠博行活動清華新聞網8月12日電(通訊員 史天宇 李旗挺)8月7日,清華大學五十餘名學子赴天津武清參加了由武清區委組織部、武清團區委舉辦的「慧聚武清」名校學子綠博行活動。
  • 清華學子朝氣蓬勃競「馬杯」
    清華學子朝氣蓬勃競「馬杯」  【新聞中心訊 學生記者 張芸 張田 易詩婷 成書冉 攝影 郭海軍】4月25日清華大學99周年校慶日一早,第53屆「馬約翰杯」學生田徑運動會在東大操場開幕。國旗班成員、校旗方陣及各院系方陣依次通過主席臺,他們嘹亮的口號,整齊的步伐和自信的笑容,展示了清華學子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主席臺上全體領導起立,為同學們鼓掌加油。
  • 清華學子的抵制日本的檄文
    發送GP到6666 隨時隨地查行情   清華學子的高度社會責任感 帶起全民族的高度覺醒 --這是每個炎黃子孫都能  做得到的事情 行動吧, 每個有血性的中華兒女!!!活動開展得非常熱烈,得到了廣大  同學、教工及來清華的其他學 生、社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面是現場發放傳單  的宣傳稿:  愛我中華、抵制日貨   從我開始做起! 從我家開始做起!! 從我的同學朋友開始做起!!!
  • 清華大學教授走進四川宜賓 為學子分享如何考進清華
    李冠男 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怎樣考進清華?如何定位更適合自己的目標院校和專業?家長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加分途徑?如何報考清華大學強基計劃?……12月3日,清華大學葉鋼教授一行來到四川宜賓,為學子做學業規劃講座。
  • 清華學子支教泰國北部華人村-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學子主動募集資金為學校採購了計算機互聯設備,計算機系的戴惠辰和法學院的林偉翔發揮專業優勢,克服很多困難終於解決了學校在機房網絡建設方面的技術難題,第一次在泰北華人村實現了計算機教學的互聯互通,使學校具備了承辦漢語水平考試(HSK)的硬體條件,為提高華人村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創造了基礎。
  • 清華舉行本科生畢業典禮 "輪椅學子"將留校讀研
    (原標題:清華「輪椅學子」將留校讀研(組圖))
  • 「旭言」朗讀坊:清華學子的愛國之聲
    「旭言」朗讀坊:清華學子的愛國之聲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8-12-4 曲嘉欣1935年,清華學子勇敢地站在了「一二·九」愛國運動的第一線。2018年,紀念「一二·九」愛國運動的合唱比賽也唱滿了三十周年。
  • 清華學子有多苦?3000米體測不過不能畢業、學習需比高三還拼命!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進步,教育方面更是不逞多讓,現如今,無數優秀學府林立,很多大學更是名揚海外,成為世界各國優秀學子的理想學府。每個中國學子的心中,自然也有一所內心極度嚮往的學校,清華大學,便是令無數學子魂牽夢縈的知識「聖殿」。
  • 清華學子山東行,「青鳥計劃」引鳳來
    8月29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威海文登站落成儀式暨「清華學子山東行」總結交流會在威海舉行。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共青團山東省委書記劉天東出席活動並講話,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閆劍波致辭,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威海文登支隊、「石島核新」支隊、「尋夢啟源」支隊分別作實踐匯報。
  • 清華學子赴印度尼西亞參加文化浸潤項目
    清華學子赴印度尼西亞參加文化浸潤項目清華新聞網9月19日電(通訊員 李曦羚)8月28日至9月10日,來自16個院系的20名清華本科生赴印度尼西亞參加了為期14天的文化浸潤學習,印尼迦查瑪達大學(Universitas Gadjah Mada)為本次項目的承辦單位。
  • 小山村走出清華北大學子
    鄭報全媒體記者 袁建龍 登封融媒記者 李劍 王朝鋒 通訊員 王潔 文/圖 兩位優秀學子代表發言 首先由優秀學子進行發言,清華學子劉明洋說:「很榮幸今天能站在這裡作為代表發言,在這裡我要感謝很多人的辛苦付出。
  • 清華學子花式告白,祖國請接收我愛的信號
    把國旗帶到全國各個角落是榮光面向國旗是此生最驕傲的事情一朝清華人,一生家國情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清華學子用自己的方式告白祖國左圖右史,鄴架巍巍致知窮理,學古探微在天文臺、在院系館、在吸收塔上在教學樓、在宿舍樓、在清華路上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升起」國旗鮮豔的五星紅旗飄揚在清華園中
  • 四川公考面試真題:殘疾學子上清華,作為校方人員,你怎麼做?
    四川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貧困且重度殘疾學子考上清華大學,攜母親一起赴清華大學求學;你是學校工作人員,你怎麼做?無論是曾經,或者是現在,又或是未來;考上清華大學,是無數學子心中的夢想;但是,清華大學每一年能錄取的優秀學子數量是有限的,只有你足夠優秀,方才可以趕赴這樣一所優秀的大學求學。所以,即便你天賦過人,一樣離不開多年的努力,才能夠在千千萬萬的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這讓無數人羨慕與尊敬的清華學子!
  • 清華北大降分錄取!邢臺7名學子入圍……
    高考已經結束了 下周 考生們的成績也要出來啦 想必現在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 「自家孩子考了多分」 「隔壁老王家孩子考了多少分」 「邢臺有多少考上清華北大的
  • 時評:清華北大學子當老師,基礎教育也可以很精彩
    時評:清華北大學子當老師,基礎教育也可以很精彩 2019-12-02 10:46:03 參與互動   清華北大學子當老師,基礎教育也可以很精彩
  • 清華教授來綿陽與南山學子座談交流
    清華教授與南山學子座談交流12月10日,清華大學三位教授走進南山中學,與南山學子進行座談交流,帶來了清華大學的關懷和期望。肖教授為南山高三學子詳細介紹了清華大學的院系設置、招生政策、學校生活等情況。張教授和段教授與我校奧賽學生進行了深入交流,帶來了最新的奧賽信息,詳細解讀了清華大學的強基計劃政策,勉勵南山學子深入學習奧賽知識,持之以恆地做好常規學習,爭取進入清華大學深造。座談會上,南山學子積極踴躍地與三位教授交流互動。他們在座談交流過程中展現出來的紮實學識、開闊視野、博大情懷得到了清華教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 這支學子隊伍,留下了勇敢的「清華身影」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清華研究生學子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以多種方式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他們投身戰「疫」一線,甘當基層抗「疫」的螺絲釘;他們守護戰「疫」後方,為無數抗「疫」家庭帶去溫暖;他們填補戰「疫」缺口,為疫情防控提供專業支持......這支來自清華的研究生戰「疫」隊伍,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社會的各個角落為我國抗「疫」事業貢獻著綿薄之力,
  • 涼山6名學子即將走進清華北大
    涼山6名學子即將走進清華北大 2020-09-01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