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直播平臺快手播放量top10鄉鎮中,
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
點擊量達165億次,
排名全國第一。
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海臍村
當地漁民一直以來都是
按部就班地打魚「賣魚」,
直到有一天網絡直播的出現。
而且不到3年時間,
整個村莊的命運便被完全改寫。
很難想像,
這個常住人口4100人的村莊裡,
竟然誕生了兩三百位火辣的帶貨主播。
因為直播,
一個傳統的小漁村被改變了命運,
「直播村」的名號一度登上熱搜。
海臍村碼頭上,隨處可見拍短視頻的主播
過去「貨王」
年收入不過八九萬元
如今,
漁二代「一個月收入抵過去一年」
直播改變命運
漁二代「一個月收入抵過去一年」
擁有1800米岸線的海臍村,七成以上的人在從事漁業生產。
當漁船靠岸,漁民當天捕撈的鮮活海產品,一部分會被魚販直接收走,還有的就直接運到當地的市場擺攤開賣。
一代又一代重複的生活,在2015年開始轉變。
在海頭鎮,有個叫「三子」的人頗有名氣,他叫張延喜,海頭鎮海前村人,祖輩世代都是漁民。在今天的大小網紅心中,他有著「海頭第一人」的稱號。2015年2月, 常年出海的他因為把隨手拍的漁民生活傳到網上開始受到關注。
海頭鎮附近一個碼頭上停滿了漁船
現任海頭鎮電商協會會長的仲崇慶,那時還在海鮮市場擺攤賣海貨。「每次三子來我們市場,就看他拿著手機,對著水裡的梭子蟹、皮皮蝦拍來拍去。當時大家不懂,每次他來都笑他,說那個『傻子』又來了。」
可誰也沒想到,這些閒逛海產市場的視頻竟然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有人在網上留言,「能從你那兒批海貨嗎?你在哪兒?」 於是,「三子」嘗試以直播海鮮現做現吃的方式,在出海打漁之餘,開始了他的電商創業之路,很快便火得不行。
「吃貨萌萌姐」在自家的海鮮暫養地開直播,鍋內煮的是八爪魚
「三子」火了,周邊沿海村莊也海浪般地湧現出了第一撥「趕潮人」。2017年6月,董麗在同學的介紹下開始接觸直播。因為「從小嘴巴饞」,她取名「吃貨萌萌姐」。長相甜美、性格溫柔的她,吃起海鮮來完全不顧形象, 或許正是這種反差讓她的粉絲蹭蹭上漲,2年多來,她已經擁有了145.7萬粉絲。白天,她在海邊拍吃播視頻,晚上,直播賣貨,她老公則作為幫手負責採購定價。如今,她已經成了海臍村有名的網紅。董麗自己也沒想到,本來一直在給老公的生意幫忙的她,現在成了家裡的主心骨。
同樣是2017年,在海上拼了十年多的李加濤也從朋友「三子」身上看到了未來,「說實話,確實是眼紅了。」腦子靈活的他成了「當潮海鮮」主播,這個名字寓意著「早上出海,晚上回來,當天捕了當天賣」。「如今一個月收入抵過去一年。」原本在船上幫忙的父親李傳進,現在岸上幫忙打包。
主播「當潮海鮮」家的兩條漁船,現在做了主播,跟船出海也少了
年輕人紛至沓來
海臍村碼頭成了「網紅背景布」
2018年,直播平臺快手播放量top10鄉鎮中,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點擊量達165億次,排名全國第一。而在海臍村,停泊在岸邊的漁船則成了主播們的網紅背景布。
海臍村碼頭上,隨處可見拍短視頻的主播
12月9日下午,海臍村的碼頭上,陽光燦爛,「吃貨萌萌姐」臨時加開了場直播,她舉起手機給粉絲們看正在進港的漁船,未出港的漁船,則互相緊挨著停靠在碼頭上。在船上拍視頻的主播三五成群,比岸上織網勞作的漁民還要多,幾乎每條船上都可以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在船板上架煤氣灶,旁邊的小桶裡則放著八爪魚等海鮮。
「吃貨萌萌姐」的父親,曾經的老漁民,正在幫忙打包發貨
「大強海鮮」正在拍攝賣貨的宣傳視頻
面對著手機鏡頭,「大強海鮮」主播熱情高漲,「要想生活過美妙,海鮮必須來一套!」他正在為新推出的海鮮套餐拍攝宣傳視頻。「這邊都是在打廣告。」從10月中下旬開始拍視頻做電商,「大強海鮮」主播感嘆銷量一般,「現在幹這個的人太多了,誰的運氣好上熱門才能多賣點。」
主播「周月紅水產品經營部」拍短視頻四個多月了,賣了兩萬多單
主播「周月紅水產品經營部」,在直播間輕鬆面對各位「老鐵」吃海鮮、說段子。雖然她目前只有2.1萬的粉絲,但之前一年的銷量也不如現在一個月多,「拍了四個多月了,賣了兩萬多單,平均的話,一天四五百單。」
「阿建」和「健偉」是堂兄弟,兩個人互相幫忙拍短視頻
有的主播來自周邊鄉鎮。距離「周月紅水產品經營部」不遠的「健偉」和」阿建「是堂兄弟,來自贛榆區中部贛馬鎮。90後的健偉沒想到一則搞笑短視頻,讓自己一天漲了一萬多粉絲,粉絲漲了,信心也隨之高漲。「先不想那麼多,我相信堅持下去總沒錯的。」
200多個主播粉絲超百萬
年銷千萬的帶貨王達32家
一個主播的背後,是一群人在努力。每天凌晨,當主播直播結束後,屏幕背後的客服開始忙碌起來,處理堆成小山般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吃貨萌萌姐」的家中僱了10個人,3個客服輪流24小時在線,7個打包工負責打包。
打包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每月可收入三千多元
上午9點多,一家網紅主播的打包處,張姐正帶領著幾名工人忙碌地拆檢海貨、打包快遞。「之前我在服裝商場做導購員,一個月兩三千元。」她告訴記者,她現在每個月可以拿三四千元,而這些工人跟她一樣,都是附近村的村民,其中既有按月發工資的長期工,也有按小時結算酬勞的的短期工。不一會兒,打包好的帶魚段、小魷魚等海鮮食品將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近至上海,遠至江西、內蒙古、吉林等地。
而在2017年之前,這裡還是另外一個面貌。仲崇慶還記得,當時整個海頭鎮的只有2家海鮮食品加工廠,一家做紫菜,一家做即食海鮮。如今,這裡已經有了20多家海鮮食品加工廠。「這裡沒有閒著的人!「隨著電商直播的興起,配套產業也逐漸擴大,紙箱廠、膠帶廠、泡沫塑料廠也建設了起來。
主播「阿明海鮮」剛入行一個多月,粉絲量才一千多點兒
實際上,本地工廠的產量根本滿足不了帶貨主播們蜂擁而至的訂單量。根據仲崇慶的統計,海頭鎮10萬以上粉絲的網紅主播就有500多個,100萬以上粉絲的主播有200多個。他自己經營的一家食品加工廠,就在和400多位主播合作。
「當潮海鮮」主播李加濤起初只賣自家漁船上捕撈的海鮮,後來每天接的單多了,就跑到別人家漁船上去收貨,或者從山東、大連等地調貨。「只要是質量好的鮮活海鮮、價格便宜,我們就要。」本地沒有的海產品也是從外地調過來的,最近熱賣的深海鱈魚排就由大連的供貨商提供。熟食海鮮則均產自本地的食品加工廠。
海臍村碼頭上,隨處可見拍短視頻的主播
據統計,2019年,海頭鎮全鎮電商經營戶超3000戶,其中年銷售過千萬元電商戶32家,其中10家是今年新增的千萬級電商戶,電商及關聯產業從業人員超4000人,年交易額突破18億元。
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