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年末,湖南衛視首次舉辦跨年演唱會,國內的跨年晚會已經連續辦了7年。2013年將至,各大衛視再次打響激烈的年末螢屏大戰。相比去年12月31日16臺衛視同臺廝殺,一夜燒掉5億多人民幣,今年的「跨年晚會大戰」消停了不少,不過依然硝煙四起。
燒錢無度惹爭議 逐漸回歸理性
在難以撼動的央視「春晚」之外,各大衛視搶佔「跨年檔」不失為一記妙招,既可回饋觀眾,又可以提升品牌。然而,近兩年來,愈演愈烈的跨年大戰卻因「拼燒錢」和「同質化惡戰」備受詬病。
有數字顯示,2010年年底,10多臺跨年晚會一夜燒掉2億元;2011年底,更是出現歷史之最,16臺跨年晚會一夜燒掉5億元,成本之高讓人咂舌。為了爭奪有限的明星資源,歌手出場費節節攀升,有的歌手的跨年演出費比平時商演高了3倍,即便這樣還是出現了大牌坐著直升機趕場,同一天在3臺跨年演唱會上亮相的情況。
據統計,2012年年頭從元旦到元宵節的一個月中,全國各大衛視的晚會有40臺,砸錢無度,在全國兩會上受到與會代表委員的批評。而「同質化」嚴重的晚會內容,也導致不少觀眾抱怨節目大同小異。甚至有網友這樣總結跨年晚會:「換了一臺又一臺,以為都是一個臺。」
難道不花錢請巨星就不能辦跨年晚會嗎?面對越來越多的質疑,今年的跨年晚會大戰明顯「縮水」,不僅「參戰」的衛視減少,部分衛視還放棄了現場直播、異地跨年、爭搶巨星助陣的燒錢之舉。據了解,今年除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廣東衛視堅持現場直播外,深圳衛視、四川衛視、山東衛視今年的跨年演唱會變換策略,不玩直播改錄播。連續多年在外地辦跨年晚會的江蘇衛視、湖南衛視,今年也都選擇把舞臺搬回本地。
「這其實是一個類型的產品優勝劣汰的過程,大家看到了某一類的商機,都一擁而上,但是這樣的大項目需要投入,有的頻道支撐不了,就縮小投入或者乾脆退出競爭。」有電視行業專業人士如是說。
一夜收視有限 辦出特色才是關鍵
電視業內人士表示,惡拼跨年一夜根本無法建立起電視臺的品牌效應,一夜的收視得失畢竟有限,不可能形成長遠的影響力,若舉辦不當,反而會給人留下砸錢浪費的惡劣印象。
電視臺比拼的應該是綜合實力和節目質量,而不是浪費財力打一場讓人顧此失彼的螢屏混戰。晚會過多,人們只能頻頻換臺,除了看得疲憊不堪、支離破碎外,觀眾和電視臺都一無所獲。而看了這麼多年的跨年晚會,觀眾已產生視覺疲勞,在跨年晚會上打特色牌,才能最大程度向自家的忠實粉絲靠攏。
所以,在歷經前幾年的盲目「燒錢」之後,今年各衛視拼得更多的是創意和特色。如江蘇衛視凸顯「情感元素」,打造明星版「老友記」;湖南衛視把跨年晚會延伸為「跨年周」;天津衛視召集明星「全女班」陣容;安徽衛視繼續主打「劇星」牌,舉辦規模盛大的國劇盛典……
連辦7年跨年晚會的「始作俑者」湖南衛視,今年將跨年夜改為跨年周,唱主角的是自產的「超女」等明星,比往年跨年晚會的花銷減少20%以上;東方衛視也表示今年要節約成本,跨年晚會的主要看點是4D燈光秀,並讓《聲動亞洲》《媽媽咪呀》等自產明星成為晚會亮點;而浙江衛視的主打牌或將是「好聲音巡演」和「夢想秀盛典」。
港臺明星成主力 韓流來勢洶洶
跨年晚會全面激活了演藝市場,也是檢驗明星收視號召力的戰場。
和往年一樣,港臺大牌照舊受寵,明星資源被各家搶得不亦樂乎。以往從不來內地跨年的「四大天王」,今年幾乎「傾巢出動」,黎明被東方衛視拿下,張學友花落江蘇衛視,劉德華則受到湖南衛視力邀。從已公布的名單來看,各家都瓜分到一票港臺藝人。
除了港臺明星,「國際牌」也是跨年晚會收視飆高的「萬靈丹」。夏奇拉、Wondergirls、艾薇兒等國際歌手,都先後在江蘇衛視的跨年舞臺上亮相。今年,由於韓國「鳥叔」效應和韓流的持續發酵,韓星的爭奪勢頭意外增加,幾大衛視紛紛改拼起「韓流牌」,競相邀請到了來自韓國的頂級組合和明星。
雖然有人質疑國際巨星的「性價比」,但是衛視臺卻樂此不疲。江蘇衛視有關負責人表示,很多人只看到花大錢邀請大腕明星,看不到的是我們在幕後與國際化製作團隊的合作:「中國電視要跟國際接軌,要提升質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與國外的團隊、藝人合作。在舞美設計、音響調效、整體編排上,我們可以學到不少的經驗,把這些經驗用在自製綜藝節目研發中,受益不小。」
雖然今年不少衛視選擇以自辦品牌欄目及這些欄目所推出的藝人為跨年晚會撐場,但是比起港臺藝人和韓國藝人來說,本土明星和藝人的影響力還尚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