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武式太極拳創始人的武學密碼

2020-12-11 散打王

武禹襄畢其一生精力致力於太極拳學的研究,將傳統文化、軍事理論、水文化,以及對人生的理解融於武學之中,構建起較為完善的思想學說,成為武術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武公禹襄,是一派太極拳的創始者,但他更像一位哲人,一位思想家。武禹襄武學思想的形成源自三個方面。

武禹襄像

引文入武——傳統文化與傳統武術的相互交融

武禹襄出身書香門第,入仕為官是他的最佳出路。的確,他也曾經把這條路當作人生追求的目標。但是,命運弄人,因為得罪了地方官老爺,使他自斷科舉為官、光宗耀祖的道路,轉而研發太極拳學。他是一位儒生,飽讀《四書》《五經》,傳統儒學思想根深蒂固於他的心靈深處,規範著他的言行舉止。儒家中庸和諧、貴柔持靜的理念順理成章引入到他研究的太極拳學當中,並因此成為他武學思想的核心內涵。

武禹襄故居

要知道,中國自古以來文武不同道,「文人」與「武士」屬於兩個階層,「文化」與「武術」是相對平行發展的兩個脈絡。只有到了武禹襄的傳世拳論中,我們才真正地感受到「文化」與「武術」直接,而且是主動地碰撞、互動與融契。武公開引文入武的先河,提升了拳術的品味,使習拳、練體、修心、養生、樹德水乳交融。換句話說,就是用拳術的肢體語言來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在他的拳論中,語意雙關的句子俯拾皆是。

武禹襄故居

武禹襄生前鍾愛兩幅對聯,一幅為:「立定腳跟豎起脊,拓開眼界放平心。」既是練習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又是堂堂正正做人的基本準則。另一幅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樸實雋永,家國情懷、翩翩君子之風溢於聯外。如今,武公故居的廊柱和內飾,仍懸掛著這兩幅對聯。人們駐足於此,細細品讀,感悟一代武學大家的高尚情懷。

軍事思想對武禹襄太極拳理論體系的影響

武禹襄墓表中記載,武公「以才幹志行為當時大人所器。鹹豐壬子(1852年),呂文節公賢基奉朝廷命督師殲發賊江右,肅書幣招入軍幕,以母老辭。至庚申(1860)、辛丑(1861年),捻匪竄畿南,尚書毛昶熙、河南巡撫鄭公元善,又皆禮辭,不就」。

從這段資料中,我們可以讀出兩條信息。武禹襄具有一定的作戰知識,具備一定的軍事素養,這是其一;對於有著家國情懷的武公而言,雖然拂袖戰事,但對兩軍的戰況他必然十分關注。這一時期,太平天國運動、捻軍的興起相繼將腐敗的清政府衝擊得搖搖欲墜。太平軍打得清兵落花流水,捻軍將僧格林沁驍勇善戰的騎兵打得全軍覆沒。此時,出現了一位力挽狂瀾的軍事家——曾國藩,扶大廈於將傾。他統領的湘軍頑強抵抗,由被動為主動,扭轉了戰局。他在與太平軍的作戰初期也是屢戰屢敗,但他不氣餒,百折不撓,在「屢敗屢戰」(曾國藩語)中,逐漸總結出一套戰略戰術,其指導思想的核心是「制人而不制於人」,以客為主,以靜制動,後發制人。

他指出:「用兵動如脫兔,靜若處女。」「先自治,後制敵。」最終,得以反敗為勝,剿滅了太平軍。在接下來的對捻軍作戰中,他深知此前導致僧格林沁的騎兵慘敗的原因,那種「以快制快」的戰術是行不通的。於是,他制訂出「以靜制動,畫地圈牢」的戰略方針,從而使擅長流動作戰的捻軍,分別被李鴻章、左宗棠的部隊所平定。

這些軍事謀略深深觸動了武禹襄,並巧妙運用於太極拳的實踐與理論之中,提出了「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以靜制動,後發先制的太極拳防守反擊技擊策略。以守為上,守中用中,「守中待兔」(註:廣府太極拳家魏沛霖語)。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是神奇。」

武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翟維傳

水文化對武禹襄武學思想的影響

武禹襄的家鄉廣府城是一座水城,它位於四萬六千畝的永年窪正中央,近處又有護城河環繞,城方水圓。旱地顯窪澤,窪澤潤古城。這裡煙波浩渺,蘆蕩蒲青,鳥語花香,錦鱗躍波,稻引千畦,荷香十裡。水鄉風韻滋潤著一方土地,哺育著一方百姓,人民對水有著特殊而深厚的感情。

廣府古城

武禹襄生於斯,長於斯,一生與水結緣,深愛著故鄉的這一汪水泊,對水性太了解、太熟悉了。水的靈性,水的靈動,融於他的生活之中,融入他的血液之中,在無形中又滲透於他的拳學理論之中。

水是柔軟的,平靜舒緩時,那麼的柔和,微波蕩漾,輕撫岸邊,如同母親溫軟的手兒扶拍著嬰孩。水又無比的堅韌、堅硬,滴水可以穿石,波濤洶湧時,呈摧枯拉朽之勢,可以衝垮一切。

受水的這種兩面性的啟發,武禹襄悟出了「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的練功法則,寫出了「靜如山嶽,動若江河」的豪邁語句,這是一種怎樣的氣概與氣勢所以,太極拳行功走架要從柔、從慢練入手。柔和、舒緩,如行雲流水,逢隙則入,遇隙則進。其間,內在湧動的力量又是不可估量的,隨時可以化作洶湧澎湃之勢。

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責任編輯:錦瑟

相關焦點

  • 河北永年楊氏、武氏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邯鄲永年區是中國太極拳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永年廣府古城是楊氏、武氏太極拳發源地,誕生了楊露禪和武禹襄兩大門派太極拳創始人。據統計,全世界近3億太極拳習練者中,80%以上習練的是楊氏、武氏太極拳。自1991年以來,永年區連續舉辦了十四屆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十屆廣府太極拳年會動,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
  • 太極拳人物
    一生著述甚多,是繼陳王廷之後的又一個文武兼備的武學大家。他在繼承發展太極拳術的同時,還根據自己的實踐所得,發展了陳氏太極拳理論,其流傳下來的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這些結合實踐的理論著作,進一步豐富了太極拳理論,將太極拳從實踐到理論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太極拳祖祠佔地200餘畝,是傳統中式建築,紅的門窗廊柱,灰的房簷院牆,門口兩尊石獅威儀十足。庭院深深。祖祠是三進院落,拳譜堂、祖師堂、揚德殿、耀武殿等建築坐落其間。走進院落,入目即是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銅像,拈鬚而立,神情肅穆,目光溫和堅毅。
  • 武式太極拳傳承概況
    武式太極拳創始之初,名稱並沒有固定,曾用過綿拳、粘拳、柔拳、十三勢、小捋、郝架、李郝派、李氏太極拳、郝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武派太極拳等名稱。直到1963年郝少如出版專著時,採納顧留馨建議,定名為《武式太極拳》,才有了一個各支脈統一認可的名字:武式太極拳。
  • 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 太極拳祖祠佔地200餘畝,是傳統中式建築,紅的門窗廊柱,灰的房簷院牆,門口兩尊石獅威儀十足。 庭院深深。祖祠是三進院落,拳譜堂、祖師堂、揚德殿、耀武殿等建築坐落其間。走進院落,入目即是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銅像,拈鬚而立,神情肅穆,目光溫和堅毅。
  • 永年區迎國慶太極拳友聯誼會在唐年酒店舉行第23期
    2019年9月22日晚七點,由河北邯鄲市永年區文廣旅、太極雜誌社主辦,現紅太極養生館承辦,洺州太極拳社和魏佩林武式太極拳研究會協辦的迎國慶太極拳友聯誼晚會在現紅太極養生館、唐年酒店隆重舉行,新老拳友共150多人相聚在這裡展演太極、刀槍劍戟,載歌載舞,說拉彈唱,琴棋書畫,共度這美好時光,更為精彩的是有永年楊、武式太極拳第五代、第六代傳人現場展示讓與會拳友們一飽眼福,精彩陣勢不時傳來掌聲。
  • 42式太極拳動作名稱、口訣、要求
    42式太極拳動作名稱、口訣、要求 42式太極拳動作名稱1. 起勢;2.
  • 「因太極,更北大」——2018年第三屆「武悅同人杯」太極拳交流賽舉行
    體育教研部書記張銳、工會副主席劉杉杉、武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東敏、武悅同人創始人趙偉諾等人出席了開幕式。王東敏認為太極拳交流賽是學校師生太極拳愛好者進行太極拳切磋交流的平臺,是推動北大校園太極文化建設的抓手,是科學習練太極拳的助推器,她希望北大師生太極拳愛好者能夠做到「We太極 ,We健康,We快樂!」同時感謝體育教研部和工會的大力支持,以及未名太極社、武術協會和楊式太極拳協會的無私奉獻,感謝他們在交流賽籌備和舉辦期間給予的支持與幫助,感謝武悅同人的鼎力相助。
  • 廣府古城兼有平遙的城白洋澱的水,更是楊式、武式太極拳的發源地
    廣府古城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的發源地,在全國八大太極拳門派中,源於永年的已佔其五,被譽為"中國太極拳之鄉"。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在廣郡三武的武家大院,我們看到了當年武家的興盛。廣府古城是一座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資源都是十分豐富的古城,但就知名度和遊客人數來講還差平遙等古城較遠。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二代傳承人釋行覺祖師簡介和拳譜
    釋行覺祖師研究混元太極拳之大道從三方面予以概括:「一曰人合於天,二曰道合於德,三曰理合於易」,開創了混元太極禪武一體,內外兼修,性命雙運,練形合道的修拳之法,是太極拳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混元太極繼往開來的創造者,一位卓有成就的武學宗師。
  • 「豫記·太極」2020年第二屆雲臺山太極拳交流大賽
    、陳家溝國際太極院六、參加人員:太極武術之拳/械愛好者,不限組織/團體/機構/個人。拳術: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和式、其他太極拳2.(三)陳式、楊式、吳式、孫式、武式太極拳規定項目分別採用原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編印的《太極拳競賽套路》、《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1996年編印的《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四)項目時間1.
  • 太極聖地聚江湖豪傑,以武為媒創文旅盛會
    「豫記·太極」2020年第二屆雲臺山太極拳交流大賽隆重開幕(記者王龍卿)太極聖地聚江湖豪傑,以武為媒創文旅盛會。10月25日上午焦作修武雲臺古鎮「修武縣衙」內外,白衣飄飄,鑼鼓喧天。「豫記·太極」2020年第二屆雲臺山太極拳交流大賽隆重開幕。
  • 河南這座祠堂 有罕見的太極拳實戰秘籍 是全球太極拳習練者朝聖地
    堂前矗立著一座高達6米、由2000公斤黃銅鑄造的太極拳始祖陳王廷銅像。據記載,當年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優秀拳種精華,結合導引、吐納術、中醫經絡學,創編出一套既能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內功拳種,因理根太極,故名「太極拳」。
  • 《中華武術》「中國太極拳最具影響力人物」揭曉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31日,中國體育報業總社《中華武術》雜誌「中國太極拳最具影響力人物」評選活動揭曉,包括陳正雷、楊振鐸、虞志榮、鍾振山、孫永田、和有祿、楊群力等多位對太極拳傳承、傳播、發展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人物當選。
  • 專家說太極拳源自戚繼光的功法
    戚繼光除了是一位名將之外,還是一位武道大家,《紀效新書》就是戚繼光所著的兵書,其中不僅有練兵之法,更有習武之道。這一整句話還可以這樣解讀:如果狹路相逢,我們只需要硬抗對方的一招,吃對方一記攻擊,便可以趁勢反擊。如果一旦你沒有勇氣去受對方一招,最後迎接你的必然是狂風暴雨般的追擊。最後一句「博記廣學,多算而勝」,其實也很好理解。所謂博記光學,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要多多學習不同的技擊方式,博採眾長。李小龍就是博採百家之長,才能夠推陳出新。
  • 陳有華—尊古太極國際聯合會主席 溫縣慶州武院院長
    陳有華—尊古太極國際聯合會主席 溫縣慶州武院院長
  • 劉春寶 楊氏府內派太極大家的別樣人生
    劉春寶集多種武術於一身,融合百家之長,雖已高齡,但面目清癯,慈眉善目,體格硬朗,有俠義古風,看上去就是武學造詣高深之人。經過半個世紀的修煉,他的太極拳行雲流水、連綿不斷、雍容華貴、舒展大方、瀟灑流暢,儼然一幅動態的山水畫。他繼承和創新了傳統武學,是楊氏府內派太極拳的第五代集大成者,他的存在使傳統的原本的府內派太極拳得以傳承發展!
  • 民國學者關百益,把《太極拳譜》稱為《太極拳經》的始作俑者!
    關百益是第一位在民國出版太極拳著作的人,他在民國元年(1912年)出版《太極拳經》油印本,將武禹襄的《太極拳譜》抄本改名為《太極拳經》。他也是首位將太極拳創始人認定為張三丰者。關氏在書中說:「辛亥秋,餘獲太極拳經抄本於京,其題有《山右王宗嶽先生太極拳論》,又題《武當山先師張三丰王宗嶽留傳》。
  • 府內派蕭氏太極一代宗師——蕭功卓先輩
    府內派蕭氏太極是楊露禪先師在王府內所傳一套具有完整體系的太極拳,其特點舒展大方,美觀,實用,集技擊健身養生於一體。河北省保定市人,一代武學巨擘、道家武當弟子、內家拳宗師、府內派太極拳正宗傳人。生於晚清時期一個武舉家庭,自幼隨父習武,及長離鄉,遍訪名師。先後師從老一代摔跤名家張鳳巖、少林武術名家徐尚春,八卦名家李文彪、太極大師郝為真及通背大師張策、形意拳大師趙慶祥等,於八卦掌、通背拳、形意拳,太極拳及跤術、技擊、兵器等,靡不精熟。後攜武從戎,官至東北軍中將旅長(1934年《清苑縣誌》有載)。
  • 滄桑古城 水韻之都 太極聖地——記邯鄲5A景區廣府城
    邯鄲永年廣府城,又稱永年老城、廣府古城 、古城 、廣府城 、水城 、太極城、水中城 ,位於邯鄲市東北20公裡的滏陽河畔的永年窪裡。 因歷史上曾為廣平府治所,故稱廣府。廣府城是一座實至名歸的太極之城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和武禹襄長期耕耘,使永年成為中國太極拳兩大流派—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的中興發祥之地。在此後的一百多年中,楊式和武式太極拳廣為傳播,成為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