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文物騰退項目籤約率100% 將增加2公頃開放面積

2020-12-15 新京報網

  新京報快訊 (記者李玉坤)記者今天從東城區了解到,8月20日天壇正式啟動文物騰退項目籤約,三天內完成全部居民的籤約工作,籤約率達 100%。騰退整治完成後,天壇對遊客開放面積將增加2.24公頃。

  據介紹,世界文化遺產—天壇,位於永定門內大街東側,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谷和求雨的重要場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古代皇家祭天建築群,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北京傳統中軸線重要遺產之一。

  由於歷史原因,在天壇核心遊覽區內有20戶居民居住,建築面積約716.53平方米。分別位於天壇公園西南側原北京市園林機械廠(15戶)、東南側泰元門(2戶)、北側綠化一隊辦公區(3戶)。這種狀況影響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完整性,不利於文物文化功能的發揮,同時還帶來安全隱患。2018年,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及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要求,東城區將社稷壇、太廟、天壇內住戶騰退等列入重點任務。

  市公園管理中心、東城區政府共同做好前期住戶調查摸底,東城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和補償方案。

  8月20日正式啟動籤約,三天內完成全部居民的籤約工作,籤約率達 100%。這是暨清華寺二期、社稷壇文物騰退項目之後,又一在籤約期內順利完成的項目,實現了中軸線遺產區範圍內重點文物騰退的良好開局。

  東城區介紹,接下來將根據工作流程,對居民提供的資料進行資格審查、安排居民辦理公證手續、組織居民進行選房、發放周轉費等補償款。

  待所有居民騰退後,公園將根據園內規划進行房屋拆除及環境整治工作,環境整治後將增加綠化面積18935.7平方米,擴大對遊客開放面積2.24公頃,最大限度恢復天壇歷史格局及風貌。

相關焦點

  • 天壇文物騰退項目100%籤約 騰退後將擴大開放面積2.24公頃
    人民網北京8月23日電(池夢蕊) 8月20日,天壇文物騰退項目籤約正式啟動。三天內,居民籤約工作全部完成,籤約率達100%。記者從北京市東城區獲悉,這是暨清華寺二期、社稷壇文物騰退項目之後,又一在籤約期內順利完成的項目,實現了中軸線遺產區範圍內重點文物騰退的良好開局。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壇位於永定門內大街東側,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谷和求雨的重要場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古代皇家祭天建築群,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北京傳統中軸線重要遺產之一。
  • 北京天壇公園將增加2.24公頃開放面積
    這是記者今天上午從市公園管理中心了解到的,據悉,根據《2018年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重點任務》等相關要求,天壇公園還將在年內完成對廣利門和泰元門附近的壇牆修繕,並對園內的19個住戶完成騰退工作。在騰退修繕後,天壇內壇將完整恢復古代皇家祭壇規制。
  • 北京天壇內壇核心區域內住戶已完成騰退 周邊簡易樓近一半已拆除
    如今,天壇周邊的簡易樓有近一半已被拆除,外壇區域三家醫療單位的搬遷騰退取得實質性進展,天壇內壇核心區域內的住戶已完成騰退,內壇區域遊覽面積增加開放29100平方米,綠地面積增加25596.7平方米,天壇恢復完整性得到又一次歷史性推進。
  • 北京東城太廟文物騰退籤約達100% 未來將擴大綠化遊覽面積
    記者從東城區了解到,截止到昨晚,太廟文物騰退項目籤約率終於達到100%。自此,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便久居太廟東北角等區域範圍內的73戶居民將全部從文物中搬遷騰出,騰退後太廟未來將擴大綠化和遊覽面積。太廟位於東城區天安門東側,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本朝先祖的家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佔地二百餘畝,其建築遵循周代「左祖右社」的規制,與社稷壇相對,是北京保存完整的大型明代殿式風格建築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軸線申遺確定的14處遺產點之一。
  • 園林機械廠搬遷騰退,打今兒起天壇這片神秘區域向遊客開放
    這是該區域近70年來首次向遊客開放,天壇內壇得以首次完整呈現。天壇內壇的原機械廠區域,位於天壇世界文化遺產核心保護範圍內,包含內壇牆、廣利門和輿路等天壇歷史遺產本體,佔地面積約3.77公頃。去年4月2日,天壇廣利門及南壇牆修繕工程正式開工,其中廣利門修繕面積248平方米,廣利門迤南至昭亨門、昭亨門迤東119米處的內壇牆合計修繕面積704.4米。
  • 北京景山中山北海天壇騰退33戶園內住戶
    原標題:景山中山北海天壇騰退33戶園內住戶   記者今天上午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景山、中山、北海、天壇四家市屬公園現已完成33戶住戶騰退工作及騰退區域歷史景觀恢復的方案設計。
  • 北京中軸線上的景山中山北海天壇四家市屬公園完成園內住戶騰退
    據統計,截至今天,景山、中山、北海、天壇公園共騰退房屋面積7785平方米,其中文物建築面積418平方米,其它房屋面積7367平方米。騰退後,這四家位於中軸線上的市屬公園將擴大文物保護區開放面積38256平方米。
  • 天壇附近八棟樓將整批搬遷 西門將變公園主入口
    本報訊 (記者饒沛)《天壇公園文物保護規劃(2011年-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編訂完成。按《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天壇東裡北區8棟居民樓將搬遷,天壇醫院、北京口腔醫院、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等3家單位也將搬離,天壇將進一步恢復歷史原貌。
  • 天壇3處騰退簡易樓改建停車場
    原標題:天壇3處騰退簡易樓改建停車場   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在天壇街道西裡北區社區,一個「睦鄰驛站」昨日剛剛成立,可供騰退後外遷的老住戶回來歇腳敘舊。在天壇周邊的65棟簡易樓中,已有17棟清空後拆除,騰退的空間將被闢為臨時停車場,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緩解周邊天壇醫院、口腔醫院的停車難題。
  •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天壇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的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完工。天壇內壇重現完整格局,內壇「環壇步道」也已經全部貫通。按照申遺時的承諾,2030年前,天壇將總體恢復其完整性。目前天壇仍有大面積壇域被佔,未來將逐步騰退拆除。  新京報訊 昨日,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的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正式宣告完工。
  • 天壇2簡易樓今日拆除 騰退居民將入住朝陽區豆各莊「青荷裡·宸欣...
    今天上午,記者從東城區了解到,北京核心區最大規模的簡易樓群,東城區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工作又有了實質進展。作為天壇周邊簡易樓三大騰退項目之一,天壇東裡北區1到8號樓自今年1月6日啟動預籤約以來的3個月內,就有160戶居民籤約,佔比92%。今天,已騰退一空的天壇東裡北區6號樓、7號樓整體拆除。
  • 北京宣西北5個文保單位啟動騰退 楊椒山祠將開放
    宣西北5個文保單位啟動騰退  楊椒山祠、沈家本故居等將在十三五期間修繕完工,對市民開放  (記者馬力通訊員 劉辰 丁曉辰)記者從昨天召開的西城區2015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年會上了解到,今年啟動的宣西北院落保護修繕項目中,楊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會館、東莞會館、龔自珍故居這
  • 天壇簡易樓騰退區建睦鄰驛站 文化牆留住往昔記憶
    昨天,已經住進天壇簡易樓騰退對接房源的趙家順大爺又起了個大早,提前趕到天壇街道西裡北社區居委會,如今,這裡剛剛成立了「睦鄰驛站」,搬走的老街坊要是回來,都可以來到這裡聊天、歇腳、喝茶,回憶過去的日子,留住自己的記憶和鄉愁。
  • 天壇公園開放百年展今開幕 明代鎏金銅編鐘等多時期實物展品展出
    今天上午,「古壇孕新生,名園惠萬民——天壇公園開放百年展」在天壇公園北神廚開展。同時,由天壇公園發起組織的紀念天壇面向公眾開放100周年系列活動也由此進入高潮。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位於天壇公園北神廚東殿,展廳面積近400平方米。
  • 江寧區江寧街道 兩個協議搬遷項目籤約率100%
    原標題:江寧區江寧街道 兩個協議搬遷項目籤約率100%   本報訊今年11月,江寧區江寧街道啟動了南京牧原生豬養殖場及上湖杭家村協議搬遷兩個項目的房屋搬遷
  • 古建騰退修繕展陳文物 觀景場所升級休閒體驗
    去年以來,景山公園陸續啟動觀德殿建築群落修繕工作,包括恢復二宮門、修整圍牆、院落鋪裝、局部綠化等,文物建築修繕面積達1072.93平方米。作為中軸線上展示歷史名園騰退修繕開放的縮影,觀德殿建築群經歷了騰退、修繕、布展、開放的蛻變「四部曲」。
  • 「北京會館之首」安徽會館文物騰退接近完成,將變身博物館
    為全面保護和恢復安徽會館的完整性,改善居民居住環境,2017年12月,北京市西城區啟動了安徽會館文物騰退項目,針對中路前院、東院和西院的115戶居民進行騰退安置。官方媒體近日的公開新聞報導披露,作為「北京會館之首」,承載著非常豐厚歷史底蘊的安徽會館文物騰退已漸近尾聲。《北京日報》10月15日報導報導稱,「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西城區文委獲悉,去年12月安徽會館文物項目啟動騰退,截至目前,115戶居民中已有110戶籤約搬遷,騰退工作漸近尾聲。
  • 北京: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完成騰退共涉及7處
    來源:北京青年報圖集 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完成騰退共涉及7處 方案已進入預審 每個項目均將單闢展室對外開放昨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據悉,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西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7處文物建築,單項佔地面積372至1404平方米,均已完成騰退,並列入政府文物修繕計劃。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
  • 北京東城今年將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 新建1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2018年,東城區將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改造升級公廁108座,實施危舊平房修繕700戶,啟動10處文物騰退,開展44條大街和509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推進主次幹路電力架空線和669條支路胡同通信架空線入地及規範梳理,開工建設28條次支路,實現完工通車5條,新增共享停車位1000個等。
  • 北京大柵欄護國觀音寺啟動文物徵收騰退
    昨日,西城區發布旅遊與文化、商業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已有250餘年歷史的大柵欄護國觀音寺將啟動文物徵收騰退,2016年修繕後免費開放。楊椒山祠、沈家本故居等文保項目將在明年啟動保護性規劃。 關於文物徵收的概念首次出現在西城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此次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大柵欄護國觀音寺啟動文物徵收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