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內壇70年來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內壇環壇步道全部貫通

  昨日,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完工。本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泰元門修繕前(東面)。 天壇公園供圖

泰元門上安裝了防鳥網,用以保護彩畫。

  修繕後的泰元門大門。

  天壇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的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完工。天壇內壇重現完整格局,內壇「環壇步道」也已經全部貫通。按照申遺時的承諾,2030年前,天壇將總體恢復其完整性。目前天壇仍有大面積壇域被佔,未來將逐步騰退拆除。

  新京報訊 昨日,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的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內壇「環壇步道」也已經全部貫通。

  上世紀70年代,泰元門封閉成為民居

  記者在現場看到,泰元門距圜丘約500米,紅牆綠瓦,三孔拱券內朱門熠熠,門上整齊排列著金色門釘,大門東側上方石額鐫刻有滿漢文字「泰元門」。

  據園方介紹,明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壇建成時設有四座天門,即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和成貞門,分別位於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四個壇門中間一字「元、亨、利、貞」取自《周易》中乾卦的卦辭,其意象徵大自然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天地萬物生生不息。據園方介紹,在明朝時,泰元門外建有崇雩壇,皇帝要行經泰元門到崇雩壇祭天祈雨。明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雩祀,泰元門從此閒置不用。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泰元門封閉改造成為民居。

  隨著北京市中軸線整體申遺工作啟動,泰元門住戶搬遷騰退和文物保護修繕工作被納入重點任務。去年8月,天壇園內住戶騰退籤約順利完成。今年6月,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啟動。

  外壇仍大面積被佔,將逐步騰退

  1998年,天壇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按照申遺時的承諾,天壇要在2030年前恢復其完整性。

  記者從天壇公園了解到,目前天壇仍有大面積壇域被佔,主要集中於西南、南、東南外壇,未來將逐步騰退拆除。

  被佔區域分布有大量的遺址遺蹟,包括神樂署、犧牲所、石牌樓、鐘樓、輿路等。這些遺址遺蹟是天壇作為最高等級祭祀壇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壇廟祭祀禮儀的重要歷史素材和物證。

  「過去在神樂署的南面有犧牲所,為明清兩朝祭祀犧牲之神和豢養犧牲的地方。犧牲所負責飼養的牛羊豬鹿兔等,是用來祭祀天地日月、宗廟社稷的,即所謂大祀、中祀等祭祀活動,建築數量十分巨大,佔地範圍廣,規模最盛時各種房屋達百餘間。」天壇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經考證研究,犧牲所原位置在今天西南外壇的天壇西裡東區附近。而與現在可見的其他四組建築不同,犧牲所目前僅殘存一段30多米長的南牆。

  「從遠期來看,待外佔單位騰退拆除,相關遺址將在現場考古後,根據遺址和歷史資料的完整程度,決定修復還是保護。如具備修復條件,可以申請修復論證,如果修復條件不成熟,則可能開展遺址保護。」這位負責人說。

  追問1

  修繕泰元門難點在哪裡?

  曾封閉改為民居,券洞兩側被封堵,門扇包砌在牆體內、糟朽嚴重

  記者從泰元門修繕前的照片上看到,泰元門三個券洞內曾有多家住戶,壇門券洞內原地面被水泥覆蓋,券洞兩側被磚牆封堵,門扇被包砌在牆體內、糟朽嚴重,門釘也全部缺損。

  「施工前,這裡琉璃瓦釉面風化脫落,瓦件、脊獸件破損缺失較嚴重。瓦面上長有粗大的樹木,造成瓦面破損嚴重,樹木根系更已深入壇門建築主體,威脅建築結構安全。泰元門古建外牆三面被臨時建築遮擋,西側可見的部位牆面表皮脫落嚴重。」天壇公園工程科工作人員陳洪磊告訴記者。

  為保存歷史原貌和建築特色,公園按照「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保留現有的建築材料,按原規制、原材料、原工藝做法進行施工。修繕工程主要包括挑頂修繕、恢復琉璃瓦件屋面、牆體重抹靠骨灰、修整大門、補配門釘、重做地仗油飾等,歷時約3個月最終完成。

  此外,鑑於泰元門彩畫的保護價值突出、彩畫工藝的特殊性,本次施工對彩畫進行了現狀保護,並設置了防護網。

  追問2

  恢復完整天壇進度如何?

  騰退房屋超700平方米,新開放景區面積達3.2公頃,內壇環壇步道全部貫通

  陳洪磊告訴記者,早在2009年,天壇內壇牆和壇門修繕的整體工程就已立項開始做前期工作,隨後逐年分批次地進行修繕。

  2017年年底,天壇公園啟動了內壇騰退工作,共涉及位於天壇核心遊覽區內的20戶住戶,包括西南側原北京市園林機械廠15戶、東南側泰元門2戶及北側辦公區3戶,騰退住戶房屋總建築面積715.04平方米。

  位於天壇公園西南角的機械廠區域,包含壇牆、廣利門和輿路等天壇歷史遺產本體,經過搬遷騰退和修繕整治恢復了歷史風貌,已於今年6月8日正式接待遊客,新開放景區面積達3.2公頃。

  「我們向北打通了從廣利門到神樂署的參觀步道,向東打通了從廣利門到泰元門的路線,天壇內壇『環壇步道』已全部貫通。遊客可以沿步道感受壇牆尺度和內壇格局,從而獲得對天壇完整的認知解讀。」天壇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京報記者 周依

相關焦點

  • 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內壇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內壇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記者獲悉,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9月24日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 泰元門復原,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經過為期3個多月的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東部——泰元門的復原修繕工程今天正式完工。自此,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泰元門為天壇圜丘東天門,位於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距圜丘約500米,東西走向,為綠琉璃瓦歇山頂、磚座三孔拱券建築,大門朝東一側上方有石額,鐫刻滿漢文字「泰元門」。在明朝時,泰元門外建有崇雩壇,皇帝行經泰元門祭天祈雨。明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雩祀,泰元門從此閒置不用。
  • 天壇公園泰元門完成復原修繕 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經過為期3個多月的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東部——泰元門的復原修繕工程今天正式完工。自此,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天壇泰元門修繕完工 程功 攝泰元門為天壇圜丘東天門,位於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距圜丘約500米,東西走向,為綠琉璃瓦歇山頂、磚座三孔拱券建築,大門朝東一側上方有石額,鐫刻滿漢文字「泰元門」。
  • 天壇內壇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泰元門是什麼門?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宋宇晟)記者獲悉,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9月24日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修繕後的泰元門(西面)。天壇公園供圖泰元門是什麼門?
  • 園林機械廠搬遷騰退,打今兒起天壇這片神秘區域向遊客開放
    北京中軸線申遺全面啟動為天壇遺產保護帶來歷史性機遇。天壇周邊天壇南裡、西裡拆遷快速推進,為天壇廣利門和南內壇牆保護修繕提供了有利條件。去年4月2日,天壇廣利門及南壇牆修繕工程正式開工,其中廣利門修繕面積248平方米,廣利門迤南至昭亨門、昭亨門迤東119米處的內壇牆合計修繕面積704.4米。
  • 北京天壇公園的主要景點有:圜丘壇、皇穹宇、祈谷壇
    於十九年,大祥殿建在壇上,歷時24年竣工,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稱祈年殿,經過多次修繕和擴建。天壇位於北京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它佔地面積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清乾隆和光緒年間進行了重建。
  • 天壇栽培菊花歷史悠久 一株「千頭菊」曾在京城園林界傳為佳話
    距離天壇不遠,幾乎每年的這個時節,我都會來這裡走一走,在秋天涼爽中,看看紅牆碧瓦下的菊花在西風中盛放。程功攝走進天壇,參天古松古柏林立中多了幾分色彩,那是一盆盆色彩豔麗的菊花。我看到天壇公園裡很多處都布置了主題花壇,主要的位置就有皇乾殿北側和祈年殿西下坡,以及公園北門、南門。
  • 北京天壇每年春節人滿為患,今年想去的歇菜了
    天壇位於在北京市的南部,屬於東城區管轄。其具體位置是在永定門內大街的東側,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因此,天壇很大的,走一圈下來,累死個人哪。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達?告訴你面積吧,足足佔到270多萬平方米。天壇公園四面各有一門。
  • 北京天壇公園將增加2.24公頃開放面積
    這是記者今天上午從市公園管理中心了解到的,據悉,根據《2018年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重點任務》等相關要求,天壇公園還將在年內完成對廣利門和泰元門附近的壇牆修繕,並對園內的19個住戶完成騰退工作。在騰退修繕後,天壇內壇將完整恢復古代皇家祭壇規制。
  • 《天壇公園記憶》
    《天壇公園記憶》——攝於2020.10北京。天壇公園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天壇公園在明、清兩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 北京著名景點天壇的建築文化內涵
    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天壇的選址南起永定門,北到鐘鼓樓,這條縱貫北京城的中軸線大家絕對不會陌生。前門、紫禁城三大殿、景山,幾乎北京城最重要的幾大建築都壓在了這條中軸線上。但是,可以明顯發現:天壇的位置有點偏,在中軸線往東一點。
  • 北京天壇公園
    天壇公園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 第六絕景地: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 北京遊之天壇
    是呀,我確實不能算是北京人;但是,來北京七年,故宮、天壇等名勝都沒去過,卻真的有點說不過去;那就從2020年元旦開始吧,從天壇開始,真真切切的做一次北京人吧!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 北京天壇變遷:前身為天地壇
    天壇公園神樂署裡舉辦了「神樂之旅」,通過多種形式讓人們感受傳統禮樂文化不一樣的特色。  對於天壇公園,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莊嚴肅穆的祈年殿。其實,在最初建造時,天壇內的建築、功用等都與現在的天壇有很大的區別。  明朝時,朱棣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後,他複製南京的宮殿格局,在北京南郊興建了一所能夠合起來祭祀天地的天地壇。
  • 威麟百科第15期——天壇
    在前面已經講了天安門了(詳情見威麟百科第9期),那麼天壇有什麼理由不講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天壇的秘密。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面積大約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壇 能夠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就是因為有著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先來說說嚴謹的建築布局吧!
  • 天壇一一祭祀建築 天人合一
    天壇一一祭祀建築 天人合一天壇始原名天地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在當時的北京內城正陽門外,總面積273公頃,經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築宏偉壯麗,環境莊嚴肅穆,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1530)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壇,此處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並改名為「天壇」。
  • 中國六十年紀行-99 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祭祀建築群--天壇
           天壇的內壇牆周長4152米,闢有六門:祈谷壇有東、北、西三座天門,圜丘壇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廣利門。主要建築都集中在內壇,南有圜丘壇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幹殿,兩部分之間有隔牆相隔,並用一座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丹陛橋」(磚砌甬道)連接圜丘壇和祈谷壇,構成內壇的南北軸線。
  • 北京天壇公園 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天壇公園是國家5A級景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天壇東路甲1號。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主要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內壇、外壇,主要的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圖為祈年殿,祈年殿也稱為祈谷壇,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始建於1420年,也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
  • 世界文化遺產——天壇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佔地約273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