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元門復原,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2020-12-18 北京日報客戶端

經過為期3個多月的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東部——泰元門的復原修繕工程今天正式完工。自此,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泰元門為天壇圜丘東天門,位於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距圜丘約500米,東西走向,為綠琉璃瓦歇山頂、磚座三孔拱券建築,大門朝東一側上方有石額,鐫刻滿漢文字「泰元門」。

在明朝時,泰元門外建有崇雩壇,皇帝行經泰元門祭天祈雨。明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雩祀,泰元門從此閒置不用。進入民國以後,天壇壇域屢遭侵蝕佔用,上世紀70年代,泰元門封閉改造成為民居。

隨著北京市中軸線整體申遺工作的啟動,2018年,泰元門住戶搬遷騰退和文物保護修繕工作被納入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重點任務。當年8月,天壇公園順利完成住園內住戶騰退籤約,今年6月,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啟動。

「由於長年不具備修繕條件,此次施工前,琉璃瓦釉面風化脫落,瓦件、脊獸件破損缺失較嚴重。」天壇公園工程科陳洪磊介紹,泰元門東坡瓦面上長有粗大的樹木,造成瓦面破損十分嚴重,樹木根系深入壇門建築主體,威脅建築結構安全。古建外牆三面被鄰建遮擋,西側可見部位牆面表皮脫落嚴重。此外,泰元門三個券洞內原地面被水泥地面覆蓋,券洞兩側被磚牆封堵,門扇被包砌在牆體內而且腐朽嚴重,門釘全部缺損。

為真實、完整地保存歷史原貌和建築特色,公園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保留現有的建築材料,按原規制、原材料、原工藝做法進行施工,做到「修舊如故」。

如何再現當年的風貌?陳洪磊介紹,首先清理地面覆蓋,對風化嚴重牆面進行剔補,對開裂、脫落嚴重外牆面清理後重做上身靠骨灰。對屋面揭瓦修繕,清除屋面樹木,全面清理屋面泥灰背層內樹木及雜草根系,重做泥灰背。同時,添配琉璃瓦件,補配缺失脊獸件;修整簷口琉璃椽望、檁件、琉璃鬥拱等構件;修整大門、補配根部腐朽嚴重門板,補配門釘,重做地仗油飾。

「由於泰元門彩畫的保護價值突出、彩畫工藝的特殊性,這次我們對彩畫進行現狀保護,待後期進行專項彩畫研究。」陳洪磊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此次泰元門修繕完成後,圜丘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天門——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和成貞門恢復古貌,圜丘壇重現昔日格局。而隨著內壇的呈現,天壇公園將進一步推動外壇佔地單位的騰退,實現外壇的恢復。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任珊

攝影:鄧偉

監製:楊濱、陳巖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焦點

  • 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內壇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內壇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記者獲悉,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9月24日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 天壇公園泰元門完成復原修繕 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經過為期3個多月的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東部——泰元門的復原修繕工程今天正式完工。自此,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天壇泰元門修繕完工 程功 攝泰元門為天壇圜丘東天門,位於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距圜丘約500米,東西走向,為綠琉璃瓦歇山頂、磚座三孔拱券建築,大門朝東一側上方有石額,鐫刻滿漢文字「泰元門」。
  • 天壇內壇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泰元門是什麼門?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宋宇晟)記者獲悉,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9月24日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修繕後的泰元門(西面)。天壇公園供圖泰元門是什麼門?
  •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內壇70年來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內壇環壇步道全部貫通  天壇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的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完工。天壇內壇重現完整格局,內壇「環壇步道」也已經全部貫通。按照申遺時的承諾,2030年前,天壇將總體恢復其完整性。目前天壇仍有大面積壇域被佔,未來將逐步騰退拆除。  新京報訊 昨日,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的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正式宣告完工。
  • 天壇栽培菊花歷史悠久 一株「千頭菊」曾在京城園林界傳為佳話
    距離天壇不遠,幾乎每年的這個時節,我都會來這裡走一走,在秋天涼爽中,看看紅牆碧瓦下的菊花在西風中盛放。天壇的工作人員向我介紹,天壇栽培菊花的歷史也同樣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從1954年天壇公園重新培育菊花算起,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1957年天壇菊花多達859個品種,天壇上世紀60年代培育的一株「千頭菊」開花達到1270朵,曾在京城園林界傳為佳話。這裡有許多都是天壇自己培育的菊花。
  • 園林機械廠搬遷騰退,打今兒起天壇這片神秘區域向遊客開放
    這是該區域近70年來首次向遊客開放,天壇內壇得以首次完整呈現。天壇內壇的原機械廠區域,位於天壇世界文化遺產核心保護範圍內,包含內壇牆、廣利門和輿路等天壇歷史遺產本體,佔地面積約3.77公頃。如今,廣利門和面目全非的壇牆終於亮了出來,天壇內壇「環壇步道」全部打通,天壇內壇也將首次完整地呈現在遊客視野中。同時,本著對遊人最大化開放原則,機械廠區域搬遷騰退後除保留必要辦公用房外,全部作為遊覽空間向遊客開放,新開放面積3.2公頃。
  • 北京天壇公園將增加2.24公頃開放面積
    這是記者今天上午從市公園管理中心了解到的,據悉,根據《2018年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重點任務》等相關要求,天壇公園還將在年內完成對廣利門和泰元門附近的壇牆修繕,並對園內的19個住戶完成騰退工作。在騰退修繕後,天壇內壇將完整恢復古代皇家祭壇規制。
  • 北京天壇內壇核心區域內住戶已完成騰退 周邊簡易樓近一半已拆除
    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撤大祀殿,在其舊址建起大享殿,也就是後來的祈年殿。到清光緒年間,天壇逐漸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天壇是我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祭天建築群,也是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古代皇家祭壇。 天壇主要建築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神樂署、犧牲所等。
  • 專訪北京市天壇公園園長李高:到2030年,完整的天壇將會呈現在世人...
    為展現北京各旅遊景區風採,讓中外遊客更深入了解北京景區,全面呈現新時代北京旅遊業風貌,北京旅遊網自2018年起對北京各旅遊景區(景點)負責人展開系列訪談,以饗讀者!2020年,經歷過疫情重創的旅遊業,亟需復甦,系列訪談工作繼續推進,希望通過對各旅遊景區(景點)的全面展示,為旅遊業復甦助力,全面展示文化和旅遊業風貌!
  • 明嘉靖帝將北京城改成凸字形 八卦格局最終形成
    這位皇帝在位期間,非常「任性」地在北京城大興土木,興建和改建了一批禮制性和宗教性的建築,還增築了北京城城牆,並最終將北京城的城市輪廓由原來的口字形變成了凸字形,形成了內城與外城的城市格局。 不可否認的是,四百多年前的北京城改與一百年前(1915年)拉開的北京城現代化改造大幕,目的大相逕庭,前者更重要的是為了鞏固皇權和軍事需要,而後者則是為了適應皇權社會向市民社會的轉變。
  • 明嘉靖帝將北京城改成凸字形 八卦格局最終形成(圖)
    這位皇帝在位期間,非常「任性」地在北京城大興土木,興建和改建了一批禮制性和宗教性的建築,還增築了北京城城牆,並最終將北京城的城市輪廓由原來的口字形變成了凸字形,形成了內城與外城的城市格局。 不可否認的是,四百多年前的北京城改與一百年前(1915年)拉開的北京城現代化改造大幕,目的大相逕庭,前者更重要的是為了鞏固皇權和軍事需要,而後者則是為了適應皇權社會向市民社會的轉變。
  • 旅遊勝地——北京天壇公園,奇特瑰麗,體驗古代獨特的建築工藝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位於中國首都的一處明清時期祭祀用的建築,叫做北京天壇。天壇建立於明朝時期永樂年間,時間約為1420年,此地位於北京市的南面,總佔地面積約為273萬平方米,不過在明清時期,先後為這裡擴建,這裡主要是皇帝拜佛求雨的地方。天壇是元丘和祈谷兩部分的總稱,每一部分都有非常厚的城牆,把天壇分為內外兩部分,牆體南北方向形狀也不一樣,南方為圓形,象徵著天圓地方。
  • 天壇公園,你真的了解了嗎?漲知識了,天壇竟然還有這樣的一面
    天壇公園,始建於永樂18年,和故宮同時期的建築,你知道嗎,這裡還隱藏這當年朱棣遷都北京的秘密……不過,今天咱們說不說這,聊點別的歷史。天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
  • 天壇導遊詞最新範文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壇導遊詞最新範文,供大家參考學習。天壇導遊詞1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叫任喆恬,是你們這次天壇之旅的導遊。
  • 北京天壇公園旅遊特色景點介紹攻略
    天壇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在永定門內大街路東。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1420 年 ), 以後經過不斷的改擴建,至清乾隆年間最終建成。天壇佔地達 273 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祈年殿、圜丘、 皇穹宇、齋宮、神樂署、犧牲所等。1918 年闢為公園。
  • 北京著名景點天壇的建築文化內涵
    天壇,位於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的祭壇建築群,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 北京有7處世界文化遺產,除故宮、天壇外,你還知道哪些?
    北京位於華北地區,地處華北平原的西北端,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都名城,歷史上曾有元、明、清等朝代在此建都,多次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歷經數朝的經營,積澱下輝煌的帝都景觀和淳厚的文化底蘊,留下眾多的名勝古蹟。北京擁有7處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的故宮和天壇比較有名。
  • 北京天壇公園景區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建築特點:天壇以嚴謹的建築裝飾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總佔地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
  • 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裡的龍鳳石,傳說著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據記載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永樂皇帝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了天壇,當時並非叫做天壇,而是名天地壇。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稱天壇,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