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一場秋雨一場寒,重陽過後,又到了菊花滿天的時節了。距離天壇不遠,幾乎每年的這個時節,我都會來這裡走一走,在秋天涼爽中,看看紅牆碧瓦下的菊花在西風中盛放。
走進天壇,參天古松古柏林立中多了幾分色彩,那是一盆盆色彩豔麗的菊花。我看到天壇公園裡很多處都布置了主題花壇,主要的位置就有皇乾殿北側和祈年殿西下坡,以及公園北門、南門。位於皇乾殿北側的主題花壇——走進中軸是兩扇四季海棠等花卉組擺而成開啟的大門,寓意開放包容大國之都迎接四方賓客。花壇使用早小菊、海棠、串紅等花材,採用技術要求高的立面組擺,與祈年殿古建相映襯,花壇更顯生動形象。來賞花的遊人怎麼能錯過如此美景,紛紛拿起相機記錄下這一時刻。
祈年門西南側是天壇公園第三十八屆菊展現場,也是整個天壇最集中的菊花展區。一登上祈年殿臺階,菊花的香氣就隨著秋風陣陣沁入心脾。這裡布置了6座菊花展棚,分別命名為:「秋菊佳色慶華誕」、「九九登高壽祚長」、「張燈結彩迎佳節」、「金秋碩果菊花香」、「金菊花開頌吉祥」、「龍騰盛世中國夢」,展棚既可獨立成景,也可相互關聯,各色菊花通過不同造型分別表達多姿多彩的文化寓意。
人們常說:「人淡如菊」,我想這可能說的是菊花的品性,而不是菊花的色彩。我在祈年殿下看到了各種顏色的菊花,白如雪,紅勝火,紫色如彩霞,黃色如金沙,用豔麗形容並不為過。
「這裡主要以品種為主,同時展出大立菊、懸崖菊、造型菊、多頭菊、案頭菊、小菊盆景等多種類型,500餘個品種,數量3000餘盆。」天壇的工作人員向我介紹,天壇栽培菊花的歷史也同樣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從1954年天壇公園重新培育菊花算起,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1957年天壇菊花多達859個品種,天壇上世紀60年代培育的一株「千頭菊」開花達到1270朵,曾在京城園林界傳為佳話。
這裡有許多都是天壇自己培育的菊花。比如粉色匙瓣大花冠的「太真含笑」,是天壇公園1961年培育的,由於花型雍容華貴,體態豐腴,頗似唐代美人動人的笑臉,因此而得名。又比如一盆「瑞雪祈年」,是雪白的疊球型花。此花名字是來源於1961年元旦的一場瑞雪,人們希望瑞雪帶來豐收之年,故取名於此。如此算來,「瑞雪祈年」如今也是「年過半百」了。
今年秋季,剛剛完成修繕的泰元門和今年新開放的機械廠區域也成為遊客熱衷的「打卡地」。日前,天壇泰元門修繕復原工程完工,天壇內壇按原有格局呈現在世人面前。人們會特意沿著貫通的內壇步道走走,體驗一下天壇內壇的完整格局。
GO提示
天壇地址:
東城區天壇內東裡7號
大門票:
旺季15元 淡季10元
天壇菊展日期:
目前至11月17日
來源 北京晚報 傅洋
流程編輯 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