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11:0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嵊州市於2018年至2020年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創建包含「綜合管理、綠地建設、建設管控、生態環境、市政設施、節能減排、社會保障」等七大塊,57項指標。嵊州市建設局以園林城市創建為契機,重點建設沿江綠道、白沙地苗圃、城隍山遊步道等工程項目,不斷提高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及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指標。截至2017年底,嵊州市建成區面積41.4平方公裡,建成區綠地率32.78%,綠化覆蓋率37.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66平方米。目前,各種綠化施工正在進行中。
加快實施綠化公園建設
一是對鹿山公園進行提升改造。鹿山公園改造工程改造區域主要為公園上部與公園西側,改造內容包括景觀、綠化以及照明等,項目主要含鹿望臺、越州山房、月影清松(松柏林)、景香悅情(西苑)等改造節點。目前已進場施工,計劃8月底前完成鹿山公園景觀、綠化以及照明等改造工程。二是針對我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不足,特別是城南區塊除沿江的「美妙三公裡」和「樂活三公裡」外,其他公園綠地匱乏的情況,對領帶園二路、環城南路中大剡溪花園邊綠地、官河南路臥龍小區邊綠地、雙塔大橋橋下、雙塔路2號廣場等綠地進行提升改造,增設健身器材、坐凳等設施,消滅我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足的否決項。
持續推進綠道建設
一是編制《嵊州市沿江綠道方案設計》,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再規劃建設剡溪江兩岸20公裡城市綠道系統和慢行系統,新建段北起詩畫剡溪,南至越劇小鎮,主要穿越艇湖城市公園、艇湖森林公園、剡湖景區、美妙三公裡、樂活三公裡,依託剡溪沿線獨特的自然山水和城市濱水景觀資源,以綠道為視角進行系統整合,逐步完善現代「唐詩之路」美麗風景線。沿江綠道依託剡溪沿線獨特的自然山水和城市濱水景觀資源,為嵊州市打造一條以「觀賞自然山水景觀、體驗城市濱水風貌」的最美風景綠道。沿江綠道一期(雙塔大橋-嵊州大橋段)依託已建設的沿江公園,對公園園路和防洪堤堤頂進行改造,進行綠道建設,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左右,計劃4月份完成綠道一期主體工程建設;沿江綠道二期(嵊州大橋-城南大橋段)建設內容包括綠道線路提升,綠化整治提升,圍棋廣場、三角洲廣場、「鏡湖水月」節點、「月落剡坡」節點、古城牆改造節點、逸夫小學節點以及轉角節點等景觀節點整治提升,標誌標牌、坐凳、廊架等配套設施提升,照明提升等,目前已完成招標並進場施工,4月份計劃完成總工程量的30%,8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二是做好城隍山(艇湖)遊步道工程。嵊州市城隍山(艇湖)遊步道(主要包括城隍山(艇湖)森林公園至荷花坪村遊步道工程、艇湖花苑以西艇湖東路至艇湖山頂遊步道工程、東塘村(李家山)至荷花坪村(火車頭崗)遊步道工程、東塘村(龍山頭)至荷花坪村(藍灣水庫)遊步道工程等),項目內容包括前期政策處理,騎行道、遊步道建設,綠化景觀改造(紀念館、驛站、廁所、停車場、標識標牌)等配套設施建設,充分挖掘和運用嵊州城隍山(艇湖)的人文元素,並將文化元素有機串聯,連點成線,功能分區,打造極具嵊州特色的環山文化綠道。目前正進行設計招標及方案編制,今年完成總工程量的50%,預計2020年12月完工。
快速推進白沙地苗圃建設
項目位於白沙地,西鄰環城東路,南近城隍山,北接戴望村,總佔地面積約200畝。建設內容包括苗圃入口、溫室大棚、精品喬木種植區、培育科普區、花卉觀賞區、苗圃道路系統建設等,概算投資4625萬元。建成後的苗圃將根據苗木的種類、數量、出圃年限等合理分區,並設置植物科屬、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栽培技術等科普信息,使苗圃除了滿足苗圃基本的功能之外,兼具科普、觀光、遊賞、休閒等功能,打造成為「城市綠肺」。
增加道路綠量 豐富道路景觀
以「增綠量、添亮點」的原則,紮實搞好查漏補缺,對枯死樹木及時更新、補植,最大限度地延伸綠化帶,展示市區形象的綠色亮點。2019年計劃增種喬木10000株,推廣冠大蔭濃落葉喬木行道樹,增加道路綠量,豐富道路景觀,全力建設林蔭路。對羅小線、104國道、雙塔路、經盛路、前楊路等路段增種無球懸鈴木、櫸樹、無患子、欒樹等喬木約4000餘株;對東南路、一景路、加佳路等道路綠化提升改造,豐富園林景觀,目前東南路、一景路、加佳路綠化提升改造工程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