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宋寧華)豪華超五星級酒店的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將是什麼模樣?今天上午,外高橋郵輪內裝製造平臺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創造了6小時內《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三證連發」,項目從摘牌交易到取得開工建設所需的全部規劃建設許可手續,由原來的近2個月的時間縮短到6個小時,創下了上海「三證連發」速度新紀錄。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建成後,首要任務是為中國首艘國產大型豪華郵輪VISTA船型提供內部預製艙室。
圖說:外高橋郵輪內裝製造平臺項目開工儀式 宋寧華/攝
移動的「海上現代化城市」
去年11月10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迎來塢內連續搭載總裝裡程碑節點,標誌著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實現了從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到實船總裝搭載的裡程碑跨越,也標誌著中國船舶工業在摘取「皇冠上最後一顆明珠」的徵程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中國首制大型郵輪為Vista級,入級英國勞氏船級社和中國船級社,船東為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其船體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最大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海裡/小時,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擁有高達16層的龐大上層建築生活娛樂區域,設有大型演藝中心、大型餐廳、特色餐館、各色酒吧、咖啡館、購物廣場、藝術走廊、兒童中心、SPA、水上樂園等豐富多彩的休閒娛樂設施,豪華程度超過五星級酒店,被譽為移動的「海上現代化城市」。根據計劃,郵輪將於2023年上半年出塢,2023年年內完工交付。
圖說:項目效果圖 外高橋供圖
創造了「郵輪速度」
今天上午開工建設的外高橋郵輪產業內裝製造平臺項目,是外高橋加速布局產城融合、「十四五」開局首個開工建設重點產業項目,創造了「管鎮企聯動」助力「三高」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落地的「郵輪速度」。
該項目由外高橋集團股份下屬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總建築面積約6.7萬平方米,達產後預計每年銷售收入10億元。項目通過打造郵輪內裝產業集聚平臺,提高對郵輪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控制力,主要為大型郵輪內裝配套生產、材料、家具倉儲以及相關產品設計研發等提供配套服務,建成後首要任務是為中國首艘國產大型豪華郵輪VISTA船型提供內部預製艙室。
為保證外高橋郵輪產業內裝製造平臺項目開工時間,保稅區管理局、高東鎮、外高橋集團三方聯動,結合「三高」區域產業特點和需求,創新審批管理模式,提升規劃審批效能,建立「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規劃審批「管鎮企聯動」機制,為項目順利開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說:項目效果圖 外高橋供圖
「郵輪速度」是怎樣創造的?
「郵輪速度」是怎樣創造的?有關負責人介紹,首先是補足短板,「做好難做的事」。啟動「三高」區域規劃底數梳理工作,構建一張「法定規劃工作底圖」,實現地區內建設項目管理有文可依、有圖可看、有數可查,大大提高了規劃審批工作效率。
其次是拉長長板,「做好擅長的事」。發揮管鎮企各自優勢,對項目審批中存在的難點堵點一一排摸梳理,分工協調解決。保稅區管理局牽頭辦理規劃建設行政審批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高東鎮積極對接浦東新區土地儲備中心完成土地收儲工作,外高橋集團聯繫市區兩級土地部門支持產業項目用地出讓,推動了「三高」區域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
此外通過加固底板,「做好本職的事」。依託審批由「串聯」變為「並聯」的模式,根據各部門審批事項、時間,優化繪製出並聯審批流程圖,多管齊下、同步推進,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消耗,保障項目及時推進。
據悉,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市場,郵輪旅遊發展潛力巨大。未來,保稅區域將聯動「三高」區域,以「郵輪速度」為樣本,依託自貿區、保稅區政策疊加優勢,推動國產郵輪研發設計建造、供應鏈發展、民族品牌和龍頭企業的培育,力爭在進口設施設備跨國配送、國產零配件退稅、跨國組裝、內裝配套產品貿易等全產業鏈服務環節形成新的突破,推動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