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溫州網文成支站記者 劉超榮 潘聰聰 通訊員 陳潔)「我們的無同大米種在文成縣南田鎮的高山平臺之上,全程無化肥、無農藥、無除草劑,是完全採用自然農耕法種植的大米……」1月15日,春節前的最後一場「村播」在溫州文成擺開陣勢,當地民企無同農業的老闆賣力地在直播間為自家公司產的高山生態大米「帶貨」。
一周來,溫州文成以每天一場助農直播的頻率,在騰訊直播平臺陸續把糯米山藥、蜂蜜、高山生態大米等特色農產品推上「雲端」,網紅主播、本地農民、農企老闆先後出鏡吆喝,讓全國各地的客戶近距離感受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
近日,記者走進文成的直播地點,現場感受這一場場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網紅直播」。
糯米山藥是文成縣特有的優良地方品種,也是文成縣打造的品牌農產品之一,具有糧、菜、藥兼用的功效。它外表烏黑毛糙,內裡嫩白如滑,以特有糯性與韌性口感而著稱,吃起來黏而不膩,口感香糯,因獨特的口感和藥用價值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憑藉其過硬的口感和品質,文成糯米山藥還成功進入釣魚臺國賓館,甚至還走出國門,在歐洲義大利等多國超市上架。
城裡有需求,鄉村有產出。直播間就設在田間地頭,手機調試完畢後,主播就開始為網友介紹產品。現挖、現煮、現賣,主播以及農戶們在田間地頭忙碌的場景,讓網友們看得津津有味。首場直播開播僅僅7分鐘,主播們就成功完成了第一個訂單,7天7場直播總圍觀人數20w+,合計訂單數超1w。「村播」的到來,讓原本「養在深閨」的文成糯米山藥等特色農產品插上直播的翅膀,走向了全國各地。
「我們組織開展直播,不僅僅是幫鄉親們的農產品找銷路,更希望把文成的糯米山藥這些特色農產品和家鄉特色的文化宣傳出去。」在酷搖主播「二姐」胡藝瀟看來,以往本地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效果不理想。而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直播浪潮不斷推起,移動直播的營銷模式應用於農產品,讓農民與消費者對接,讓產銷之間建立充分的信賴,在文成,將成為農產品營銷的新模式。
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面對繁榮的市場,文成縣以市場化思維經營農業產業,通過直播農業生產過程,以「電商+直播」形式,打破了農業地域發展限制,將農業從業者與客戶直線連接,更是讓農產品搭上網紅的「快車」,直接面向終端客戶,切實縮短了田間到舌尖的距離。
「我們這邊家家戶戶基本都有種植糯米山藥,但是銷售一直是一個難題,早就想搞一個網上銷售試試看,但因為缺技術、缺平臺,一直都做不起來。直播解決了我們糯米山藥的銷售問題!」看到自家的山藥成功賣往全國各地,糯米山藥種植戶葉珏瑜高興壞了,希望自己今後也能夠學習做一名主播,帶領鄉親們一起奔小康。
「我們希望讓直播真正賦能當地村民,讓村民依靠自己的能力致富。我們作為當地的農業龍頭企業希望能在助農致富上出更多的力,我本人對網絡直播和新媒體營銷非常感興趣,我認為村播是網絡扶貧最快捷和最便利的方式,所以我們這次牽頭引進酷搖科技合作,也希望能培育更多本地農民主播,帶領農友們共同實現全面小康」無同農業負責人表示,希望今年能在縣域建立電商直播運營團隊,實現可持續的電商脫貧。
據了解,趁著網際網路直播帶貨這股正勁的東風,文成縣將成立電商直播眾創基地,結合本地實際定製主播培育、直播實操、資源對接等村播計劃培訓項目,通過前期培訓、中期跟蹤、後期發展,從文案撰寫到直播技巧,對有意從事產品銷售直播的電商、農戶等進行全方位培訓包裝,積極探索網紅主播幫著賣、網絡電商學著賣、農戶村民跟著賣等多種網絡銷售模式,通過發展一批熟悉網絡又熱愛農村的「農村主播」走進網絡直播間,增加了自身收入的同時,將地方的風景、特產、民宿等文成特色農產品推向更為廣闊的市場,也讓山區人民的小康路走的更加堅實有力。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