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座上海大廚的復工之旅 | 海外華人抗疫故事

2020-12-16 澎湃新聞

銀座上海大廚的復工之旅 | 海外華人抗疫故事

2020-06-12 0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5月25日,日本解除全國緊急事態。6月1日,東京進入社會經濟恢復第二階段。入夜,一度沉寂的銀座街頭,又陸續出現了商家攬客的身影。「銀座四季陸氏廚房」也開門接受預約客的堂食。

接送中國遊客的大巴消失了

「要恢復到疫情前的車水馬龍,還需要時間。」「銀座四季」老闆陸鳴說。「銀座四季」是東京知名的中餐廳,主打精緻上海菜。店面不大,生意卻好。疫情前,每天客人都會爆滿,沒有預約很難入座。

今年50歲的陸鳴出生在上海,十幾歲出來學廚。上世紀末,去德國幫朋友料理餐廳。2002年回國,在北京西三環和人合夥開了飯店,沒幾個月就遇上了非典,一夜間生意全無。熬了幾個月,關門歇業,跑到日本重新開始,一晃又是十幾年。

陸鳴說,雖然日本政府並沒有明文要求餐廳停業,但從3月末的晚上,銀座90%以上的俱樂部和高級酒店已經停止營業。三越伊勢丹、優衣庫門前經常出現的接送中國遊客的旅遊大巴,一部都沒有了。

受疫情影響,陸鳴先是在2月中旬放棄了深夜營業,收縮戰線,當月營業額虧損20%。到了3月份,營業額更是減少了三分之二。3月28日,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呼籲市民儘量不要出門,陸鳴對餐廳進行了一次消毒大掃除和內裝修,特地把休息時間延長。但隨著形勢越來越嚴峻,陸鳴不得不和員工開會討論,決定從4月2日暫停營業。「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員工健康,一方面生意也確實清淡。」

大廚當起外賣小哥

「應該說日本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還是相當給力的。」疫情至今,陸鳴已經陸續收到各類補貼250萬日元,還在向信用金庫申請低至0.1%的貸款,可以先還息,兩年後再還本。房東也答應今年四五月份的房租可以延緩到明年三月再交。

停業之後,陸鳴只能暫時將員工從12人減至5人。儘管如此,員工薪水和房租還是壓力巨大。「四季」所在的商務樓7家餐廳,已經有兩家倒閉。陸鳴不甘心坐等,決定採取東京都內大多數中餐店的自救之舉——做外賣。

由於此前店裡沒有和日本主流的外賣平臺UBEREATS合作,而且外賣平臺的佣金高達38%,陸鳴採取了自主送貨的模式。開業5年多,陸鳴積累了大量朋友圈熟客,60%是華人華僑。陸鳴每天早上到築地市場進貨,10點在朋友圈髮菜單,接到訂單後開始製作。下午要花2-3小時,自己開車去送外賣。沒有一天休息,比以前辛苦得多。

為了保證外賣餐飲的絕對安全,陸鳴在店裡嚴格消毒和員工不接觸外界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嚴格禁止客人進店,在店門口設立等候區,客人只能在此區域等候取餐。另外,餐廳員工全部居住在銀座的社員宿舍,每天步行上班,不坐公共運輸,不與外界接觸,保持「自肅模式」。

「老陸外賣」既有鹹酸飯、紅燒獅子頭、浦東魚頭湯這樣的經典上海菜,也有伊勢龍蝦粉絲、氣仙沼魚翅這樣的「日菜中做」,最受歡迎的是18000日元的花膠湯。

4月時外賣高峰期,陸鳴從早忙到晚,但是進入5月後,外賣越來越少,少的時候每天只有幾單。「可能是外賣店越來越多,也可能是疫情常態化讓大家開始收緊錢包。」

旅遊重啟才能恢復行情

6月恢復營業後,陸鳴暫時只開放了包房預約業務。為了讓食客安心,他考慮把原先的卡座用屏風隔成相對獨立的空間。

疫情對華人經營的中餐廳影響巨大。「雖然現在很多中餐館在勉強維持,但是疫情持續下去,整個行業會面臨洗牌,一些小店就可能自然消亡了。」

最讓陸鳴擔憂的還是疫情是否會反彈。日本全國「解封」後,東京又出現了聚集性感染病例。對日式「佛系抗疫」取得的成功,陸鳴歸功於是日本國民自覺和運氣好。

相比非典,這次疫情持續時間更長。「我能熬到現在,主要是飯店有特色,積累了不少高端客戶。」陸鳴表示,「銀座四季」就像自己養大的孩子,只要飯店開一天,就會認認真真做好。

雖然自身的經營壓力很大,陸鳴還是積極參與旅日華人公益組織「熊貓口罩」舉辦的愛心活動,向醫務人員捐贈了價值21萬日元的愛心套餐。

「經過這次疫情,我更加感受到中日經濟互動關聯有多強。」陸鳴說:「我做的是高端餐飲,只有等到中日航班全面恢復,人氣提升,信心重提,我的生意才可能恢復如常。」

特約記者 田泓

—— / 好文推薦 / ——

原標題:《銀座上海大廚的復工之旅 | 海外華人抗疫故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海外華僑華人抗疫合力:義大利最大華人社區「零感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義大利最大華人社區「零感染」,多國華人群體低感染率的背後——看咱海外華僑華人抗疫合力(僑界關注)圖為羅馬僑界疫情應急小組將國內捐贈的物資送到當地僑胞手中。 在低感染率的背後,海外華僑華人的抗疫故事正在繼續。「當成自己的孩子」「我沒事了,金阿姨,您放心。」旅居義大利羅馬50餘年的金慧,收到她照顧的中國留學生發來的微信,如釋重負。從這位留學生出現發燒症狀到痊癒的近3周裡,金慧一直「近距離觀察」著她。
  • 「龍舟人的抗疫故事」魁北克福建龍舟隊,海外華人的抗疫故事
    國內疫情初步穩定之後,轉眼間戰場就轉移到了海外。我們所處的魁北克省蒙特婁市疫情日趨嚴重。蒙特婁中華醫院是加拿大唯一一間以華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院,物資告急,俱樂部主席林福建先生和王寶猛先生得知之後,又開始積極奔走,尋找醫用物資資源。
  • 河北省上線海外華僑華人健康諮詢服務平臺 助力海外抗疫
    (抗擊新冠肺炎)河北省上線海外華僑華人健康諮詢服務平臺 助力海外抗疫中新社石家莊4月21日電 (李曉偉 黃歆堯)由河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河北省中醫院聯合主辦的「河北省海外華僑華人健康諮詢服務平臺」21日正式上線。
  • 創作抗疫歌曲《蒼生》的香港音樂人韋啟良:向海外華人敬禮
    【解說】近日,一首支持中國抗疫事業的歌曲《蒼生》在各大網站上線,引發網民關注。歌曲是由內地媒體人王悅和香港媒體人譚皓然策劃,香港金牌音樂人、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會長韋啟良製作。  【解說】韋啟良表示他中學畢業後開始喜歡音樂,從創作流行曲到電影音樂,為《少年包青天》、《新警察故事》、《救火英雄》等作品創作經典配樂,並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
  • 海外戰「疫」:2020年,海外華僑華人很忙碌
    2020年,對海外華僑華人來說是忙碌的一年。疫情感染風險高,生活受限,海外僑胞們忙著防疫、忙著互助、忙著轉型……他們的勤勞、責任感與對他人的熱心關懷讓他們更加忙碌,而這份忙碌也讓他們笑對困難,更加堅強。2020年,讓更多人認識了海外華僑華人這個群體,他們很忙,也很棒。
  • 阿根廷有一支華人「抗疫義工隊」
    海外疫情持續蔓延 疫情之下 海外華人的行動引發關注 本周《華人故事》 為您講述他們的真實故事
  • 同心抗疫,廣東省僑聯攜手海外華人華僑齊抗疫
    此外,廣東省僑聯通過官方微信號向海外僑胞表示,當前中國最早提供抗擊疫情在線義診服務的數字健康平臺微醫(WeDoctor),聯合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同步上線微醫全球抗疫平臺中英文版,匯聚海內外醫療資源,向旅居海外6000多萬同胞和億萬國際友人推出新冠肺炎實時救助服務。
  • 旅日華人公益組織「口罩熊貓」攜手「銀座四季」:民間愛心在行動
    中新社·華輿訊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5月22日,旅日華人民間公益組織「口罩熊貓」攜手「銀座四季」餐廳,向日本東京洪誠病院捐贈了價值約21萬日元的愛心套餐,為堅持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送去了溫暖。新冠病毒擴散日本以來,中國各界及在日華人華僑團體紛紛伸出援手捐錢捐物,助力鄰邦抗擊疫情。
  • 海外華人抗疫紀實⑨|知名演員趙燕國彰:佛系抗疫的瑞典 對老年病患...
    封面新聞記者 楊炯由內地著名導演章明執導的電影《熱湯》曾在2018年的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上獲得最佳創意項目獎。這是一部定位青春劇情的電影,對男一號趙燕國彰來說,也算是演藝風格的一次巨大轉變。「他演慣了壞人」,而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2002年上映的電視劇《插翅難逃》。劇中,趙燕國彰扮演的是「世紀大盜」張世豪。
  • 海外疫情暴發,華人中醫自製防疫「小妙招」守護當地華人健康
    海外疫情日益嚴峻身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們怎樣渡過難關?本周《華人故事》將為你講述兩位海外華人的抗疫故事德國疫情大暴發,華人中醫自製防疫「小妙招」,為當地華人守護健康今年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快速蔓延,德國已經成為了疫情重災區,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
  • ...公主號」香港同胞回家,在業務停擺的櫻花季煎熬|海外華人抗疫故事
    這是2017年她在福州參加華人春晚時,中國僑聯贈送的,圍巾的背面印有「遠方的惦念」幾個字。「陰性」——3月7日,在家隔離了十多天的劉丹蕻(日本名原田優美)收到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鬆了一口氣。和她一起「出關」的,還有公司十多名大巴司機。2月19日至22日期間,劉丹蕻和她的團隊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使命——護送「鑽石公主號」香港同胞回家。
  • 歐洲抗疫故事|一家人的兩國抗疫記
    當新冠疫情2020年席捲世界,一個跨國家庭不僅說「兩國話」,還經歷了兩國抗疫。海外華僑華人今年可謂抗疫「打全場」,數不清多少故事值得講述——講給中國人聽,也講給外國人聽。歐洲抗疫故事第三篇,這是一個家庭的故事,更是一個群體的故事,敬請查收。
  • 海外華僑華人眼裡的中國: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看到相關報導,旅非20多年的剛果(金)華僑華人互助協會會長徐恩標備感自豪。「為中國的維和軍人點讚!」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不斷全面、深入參與聯合國各領域的工作,在維和、減貧、抗疫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身處海外,華僑華人更能切身體會祖(籍)國日益提升的國際影響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僑胞們紛紛暢談中國貢獻,點讚中國擔當。
  • 旅行故事之:海外華人面面觀
    很久以前,就想寫一篇關於我眼裡所見的海外華人篇,我這裡說的海外華人,不是改革開放後出去留學移民這一撥人,這撥人我不怎麼接觸,知之甚少,而是下南洋那些華人,有些甚至是華人四代,五代了。我由於帶團的關係,東南亞去得最多,跟我們搭團的當地導遊都是華人,有些跟我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尤其泰國的幾位華人,我還曾經在泰國深入當地華人生活一段時間。今天管中窺豹,說說我眼裡的海外華人。"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曾有人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
  • 通訊:疫情陰霾下的亮色——巴西華人藝術團的抗疫故事
    新華社聖保羅12月13日電通訊:疫情陰霾下的亮色——巴西華人藝術團的抗疫故事新華社記者宮若涵壓腿、下腰、踢腿……在巴西聖保羅市一個舞蹈教室裡,9名女孩重複著基本的舞蹈動作。今年2月,在得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罩緊缺後,她迅速動員藝術團捐款支援家鄉抗疫。很快,在巴西華人協會幫助下,藝術團購得4萬個醫用外科口罩,並與其他僑團捐贈的物資一起發往中國。「大疫見真情,天寒暖人心」,在收到這批口罩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被這份遠隔萬裡但依然守望相助的情誼所感動,將這批口罩緊急用於一線抗疫工作。
  • 江蘇僑聯多舉措援助海外抗疫盡顯桑梓情深
    30家僑團,500多名海外僑領和僑胞,連線5000餘次,第一時間傳遞問候並了解海外華人華僑抗疫需求,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家鄉的溫暖和關愛。連日來,許多收到捐贈信息和物資的海外僑胞主動與省僑聯聯繫,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們說,疾風識勁草,患難見真情。在最困難的時候,省僑聯的關愛暖心讓人淚奔!在江蘇各地,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故事還有很多。不少僑企也積極行動起來。
  • 歐洲時報:華人社區防控成效顯著 提供抗疫新標準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歐洲時報網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海外華人曾遭遇被當成「傳染源」的歧視行為,然而在當前疫情全球肆虐的陰影下,很多海外華人社區保持極低的感染率,尤其是2萬人的義大利最大華人社區竟然至今「零感染」,這樣優秀的防疫成績讓華人的防控措施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義大利媒體也稱讚
  • 海外深圳社團籌集物資回饋當地社會 為全球抗疫加油
    海外深圳社團為全球抗疫加油助力疫情在全球的發展態勢日趨嚴峻,連日來,海外深圳社團紛紛行動起來,籌集抗疫物資支援回饋當地社會,守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美東深圳總商會在會內發起募捐,同時充分發揮聯繫廣泛的優勢,緊急採購了一批口罩派發給總商會理事、華裔長者和老人公寓。
  • 6000萬海外華人的福音!京東健康向全球華人開放
    大使館向當地華人同胞介紹京東健康為助力全球抗疫所提供的服務。  在國內疫情走勢轉好的時候,京東沒有鬆懈,扛起守護全球華人這份重擔!  京東健康「全球免費健康諮詢平臺」在上周一經推出,便給海外的華人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守護!截至3月26日,平臺已收到了來自海外的累計近10萬條問診諮詢,其中英文諮詢超過5200條,訪問用戶超過500萬人次。
  • 療養3周,英國首相詹森「復工」繼續抗疫
    復工後,抗擊新冠疫情依舊是詹森的首要任務。據悉,英國新冠疫情正愈演愈烈,死亡率或成為歐洲最高。在躲過「鬼門關」後,詹森將會做些什麼,以彌補錯誤抗疫帶來的後果。療養3周,死裡逃生,詹森即將復工據路透社報導,英國首相府發言人證實,一度感染新冠病毒,甚至住進ICU的英國首相詹森已於26日返回位於唐寧街10號的首相官邸,並於當地時間27日正式「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