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日本連續遭遇酷暑、雨災、颱風、強震等嚴重自然災害襲擊,生命財產損失難以估量,甚至出現了關西機場全面停運、北海道全域斷電等極端危機現象,屢屢考驗日本的公共危機應對能力。
高溫、雨災、颱風、地震接踵來襲
入夏至今,日本南北各地接連刷新高溫紀錄,高齡者中暑死亡的情況屢有發生。
7月,西日本地區雨災造成225人死亡,上萬人避難,民房倒塌無數。當地大面積斷水斷電,公共運輸一時嚴重癱瘓,受損的公共系統和設施目前仍在恢復之中。
9月4日到5日,今年第21號颱風橫穿日本,各地暴雨成災,導致11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關西機場因大面積浸水而淪為孤島,一度處於關閉狀態。
第21號颱風是自1993年以來登陸日本的最強颱風,9月4日登陸日本後,日本全國大部分觀測點錄得自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風速,關西部分地區海岸則錄得自1961年以來的最高潮位。
第21號颱風雖然嚴重,所幸造成的人員死亡和房屋倒塌情況總體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日本完備的防災對策。颱風到來之前和登陸過程中,氣象部門精確預測預報,並及時密切跟進。各媒體機構「全媒體」全天候跟蹤報導,黃金時段甚至幾乎停播其他一切內外新聞,首選播放颱風動向、災情預警和公共運輸狀況,反覆提示民眾注意防災並提供對策建議。日本政府及地方強力動員100萬居民提前轉移,未雨綢繆。比如,協調286所中小學校提前停課,公共設施停業,取消關西地區機場約700個航班,大幅調降新幹線運行班次等。
關西機場在第21號颱風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損失慘重。該機場是人工填海造島建成,屬全天候運營的機場,被稱為西日本地區的空中門戶,去年旅客運送量2880萬人次,現在每天出港貨物達2300噸。9月4日,關西機場遭到海潮襲擊,跑道及地面共510公頃面積浸水,大面積停電導致機場癱瘓。禍不單行的是,機場所在人工島和陸地之間的聯絡鐵橋,又因受到一艘漂流的大型油輪撞擊而嚴重損壞。一時間,該機場成了一座孤島,約3000名旅客連同機場職員共約8000人被困其中。關西機場浸水的主因,一方面是機場建成運營至今,人工島地面累計沉降了3~4米,雖有加築護堤,但仍難抵禦50年一遇的高位海潮。另一方面,機場排水系統在高位海潮情況下作用有限。這兩個問題充分凸顯了這項名噪一時的海上工程的脆弱性。
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要求,關西機場7日開始復航,當天首先開通了19個國內航班,9月8日恢復了部分國際航線。機場第一航站樓的地下變電設施的積水目前已排乾,幾天後可重新啟用。機場與陸地的聯絡鐵橋被撞部分移位約50釐米,完全修好約需1個月。
關西機場在颱風中遭遇重創,人們不禁聯想到其他一些機場尤其是同為海上機場的東京羽田機場是否安全。據悉,日本國土交通省正計劃儘快對全國20餘個臨海機場防波堤實施重點排查,確認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視情況採取加高防波堤、增強排水能力等防澇對策。
北海道地震已造成37人死亡
不幸的是,一災未畢,一災又至。當地時間9月6日3時8分,日本北海道又發生了芮氏6.9級強震。
北海道地震很快導致該地區多處大面積山體滑坡以及民房被埋。更嚴重的是,地震迫使北海道全部火力發電站一時間緊急停機,致使全域停電,其中包括295萬戶居民,以及人們賴以生存的235家便利店、349家醫院和診所。北海道新千歲機場也因停電一時癱瘓,約1600名旅客在機場航站樓熬過十分不安的一夜。
9月9日晚,日本政府發布消息稱,地震已造成42人死亡,1人處於心肺功能停止狀態;受傷者超過600人;另有1人失蹤,救援人員正在加緊搜救。
9日,北海道內的機場、鐵路等交通設施正在逐步恢復。北海道全域基本恢復電力供應,但仍不穩定。醫院和診所也已全面恢復供電,但仍有3家大醫院未恢復供水。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呼籲北海道居民和企業節電20%。但是,生命搜救的「黃金72小時」已經過去,失蹤者的情況不容樂觀。
地震造成的影響短期內很難消除。有4058名受災民眾仍然居住在臨時避難所。北海道時節已近深秋,寒冬將至,氣溫下降到10~20攝氏度之間。從6日至今,北海道共發生了50多次有明顯震感的餘震。日本氣象廳提示,主震之後一周內仍有可能發生最強芮氏6級的餘震。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致電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求證有關情況時,使館教育處有關人士表示,到目前為止,暫未確認有中國留學生在北海道受災或遇難的情況。
前首相忠告安倍內閣:少搞軍備、多養國土
災情接踵而至,尤其是北海道地震發生之後,日本政府在災害應對上措施還是比較得力的。同時,安倍首相「借力」自然災害,也有不少頗具政治意味的「高招」。
第21號颱風造成關西機場癱瘓之後,安倍6日強令關西機場務必於7日恢復運行。北海道6日發生強震後,安倍又下令急調2.5萬名自衛隊隊員奔赴災區,實施全天候救援。加上警察、消防和海保廳等部門,日本政府此次在北海道實際投入了約5.1萬人參與救援工作。然後,安倍協調自民黨領導層,緊急叫停了圍繞20日就要進行的黨總裁選舉候選人辯論會和拉票活動。之後,日媒釋放消息說,安倍政府正籌劃超過1萬億日元的賑災追加預算案,擬提交秋季臨時國會通過。9日,安倍首相親赴北海道災區視察。
安倍首相的這一系列舉措,力度非常大,效果也很不錯。不過,安倍的這些舉措中也蘊含了一些「高明」的政治考量。其一,安撫民心、平抑輿論,排除政治對手露臉機會,展現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擴大自己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的優勢。其二,鞏固北海道這一選舉大票倉,補齊自民黨在北海道和東北地區的政治基礎短板,助力明年國會參院選舉。其三,相當於實施了一次綜合性大規模部隊調動演練,進而促使連年大幅攀升的防衛預算進一步合理化。其四,強化自衛隊奮力救災的形象,進而擴大整體國民對修憲並將自衛隊寫入憲法的接受度等。
9月6日,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已經發表推文忠告:「颱風使關西機場關閉,地震使(北海道)千歲機場關閉。接連的重大災害不能總是最終歸於『意外』。地球環境惡化所導致的自然災害越來越嚴峻,道路、橋梁和建築,需要修補的問題堆積如山。(日本)應該大幅修改財政預算,削減不必要的軍事費用,將餘力用來維護保養日本的國土。」
日本明年6月將主辦大阪G20峰會,後年8月將主辦東京奧運會。與此同時,赴日外國遊客數量不斷攀升,今年前8個月已突破2000萬,全年接待外國遊客將接近3000萬。日本政府的實際目標是到2020年接待外國遊客4000萬。
在各國互聯互通、人員交往日益頻密,利益結合、風險聯動不斷深化的新時代背景之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抵禦自然災害,確保國內外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是考驗日本防災應急能力及成效的重要課題。
本報東京9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