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這個時候,身在外地的雲南人比過年還想回家

2021-02-12 嬉遊

每年夏天,半個朋友圈的人都在往雲南跑。

想住好酒店的人去了麗江,想過兩天烏託邦式生活的人去了大理,想感受小東南亞氣氛的人飛去了版納。

唯獨昆明,因為大交通常年便宜的緣故,來中轉的人很多,真正深度玩的人卻很少。

昆明沒有蒼山洱海,也沒有火山溫泉,但這裡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以及一個好逛到讓陳曉卿「刷新認知」的菜市場

尤其是到了7、8月的菌子季,每年「著菌鬧著啦」(吃菌吃到中毒)的人不在少數。

急診室被菌子中毒的患者塞得滿滿當當,但還是澆不滅饞嘴的吃貨們一趟一趟往原產地飛的熱情。

如果留給昆明的時間不多,哪怕不去滇池、翠湖公園,也推薦你去當地的市場集市逛一逛。

在那裡你能找到雲南全省的特色美食,會對「物產豐富」產生最直觀的感受,也會看到踏實吃喝的當地人最有煙火氣的一面。

來雲南,可以不逛博物館,但不能不逛菜市場。

每年野生菌上市,全世界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木水花野生菌市場就是昆明城中比CBD更繁忙的地方。

外省人來逛木水花,估計會被琳琅滿目的野生菌晃花了眼。

這裡不僅佔雲南全省九成以上、全國70%的野生菌交易量,旺季每天都有500噸野生菌從這裡裝車發貨銷往全國。

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被端上日本、法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老饕們的餐桌。

地鐵坐到福德站下車,還沒走到市場範圍內,路邊已經有不少商販擺起了攤。

往外走的市民手裡捧著剛剛砍價拼來的「戰利品」, 步履不停,趕著回家籌備野生菌宴去了。

走進市場還沒加入菌子採購大軍,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空氣中濃重的菌子香味。

雖然已經錯過了早市時間,但人是真的多。

不管是批量購買的進貨商、餐館還是零買散稱的市民,都會來木水花買菌子。在野生菌面前,無論收入高低,虔誠的吃貨一律平等。

雞樅、乾巴菌、松茸、羊肚菌、牛肝菌、虎掌菌、青頭菌、黑松露、老人頭……

在菌子比人多的木水花市場,像我這樣的外省人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圈逛下來好像上了一堂野生菌生物課。

雲南的朋友特意關照我,不要擔心問菌子名字會露怯、被宰客,因為就算是雲南人也未必認得全!

不過逛的時候要格外留神腳下,因為在木水花,從十塊錢一大袋的人工菌,到每公斤1500的貴价松露,沒有標價、通通堆在地上隨意挑選。 

愛美的雲南人喜歡將自家的菌子擺出漂亮的造型,看向顧客的驕傲神情,不亞於孩子期末考試考出了全班前三的好成績。

上百種可食用的野生菌中,松茸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自打《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開篇介紹了松茸,這種長在大山裡的食材瞬間名氣大漲。

懂吃愛吃的外國食客中,對松茸最瘋狂的絕對是日本人,《哆啦A夢》和《蠟筆小新》裡都有專門的劇情描述松茸的珍貴。

據攤主說,往年一到菌子上市,都要一車一車發往日本。

今年出口的松茸數量減少,連帶著市場整體價格也往下跌了不少。

松茸最常見的吃法是用黃油煎一下,或者和土雞一起燉湯。

既然來了原產地,吃法肯定是要升級了。

我也是來了雲南之後,才嘗到了傳說中「能鮮掉眉毛」的松茸刺身,果然「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採用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擔心心急的食客會食物中毒,

菌菇火鍋煮夠20分鐘前會被收走餐具

將還帶著山泥清香的新鮮松茸切片,蘸取一點壽司醬油、山葵,或者乾脆什麼也不加,夾起一片放入口中,一瞬間松茸菌獨有的鮮甜將味蕾緊緊包裹,不做任何處理的食材也能產生千萬種變化。

▲圖片來源自網絡

根據「開傘越小越貴,茸身越飽滿越好,長度越長越少」的準則,同等品質的松茸,在木水花的價格能比淘寶上便宜近一半。

我往家裡寄了兩箱,5~7cm的松茸也就170一斤(如果討價還價功底了得,估計還能更便宜)。

像順豐、EMS,在菌子上市的季節都開通了「松茸專線」,快遞寄出,絕大部分地區隔天就能收到。

要是每年菌子季飛一趟,為親朋好友臨時充當一回「松茸代購」,也能省下不少錢。

如果想留住菌子季的味道,花150元就能在市場買上一大罐商家自製的雞樅油。

拌麵、拌飯的時候舀上一勺,不用加任何雞精味精,香氣撲鼻。

不過更多野生菌的美味,只有飛來雲南才吃得到咯。

木水花是一個專業的野生菌交易市場,野生菌夠多夠全,但想要發現更多街頭美食,還得去篆新逛一逛。

昆明光是農貿市場就幾十個,但要論存在時間長短、老昆明人感情的深厚程度,沒有一個能比過篆新。

而且這裡的商販們,仿佛人人都是天生的色彩搭配大師,篆新本身就像是一個濃縮版的「七彩雲南」。

用陳曉卿的話來說,就是「九宮格都不夠用」。

雲南的好吃,有一半要歸功於豐富多樣的食材。

而篆新農貿市場裡,匯聚了來自雲南各個市縣鄉鎮的土產美味。

像是雞蛋,常見的也就區分一下土雞蛋、烏骨雞蛋,而篆新的雞蛋光產地就能分出六七八種。

雲南人的餐桌上有許多「不走尋常路」的食材,像是讓人談及色變的昆蟲,讓人心生浪漫的鮮花。

一年花開不斷的雲南,四季都有花可吃。

不在鬥南就在篆新,只有吃上了當季的可食用鮮花,才覺得真正到了這個季節。

喜歡吃水果的人,來篆新根本忍不住不剁手吧?

超市裡很貴的西番蓮、木瓜,賣出蘋果香蕉的價錢;

按個數賣還不便宜的青檸檬,這裡10塊可以拎走一大袋;

當季的無花果也是10塊,一看單位,還是「公斤」!

除了好看、好買、好逛,篆新還特別好吃!

開了21年的篆新,就有開了21年的老店。

用水靈靈的食材做出最有雲南人家常味道的美食,不僅風味正宗,好吃還不貴,看鄰裡街坊有多幫襯就知道味道好不好。

創生園粉蒸肉

讓人聞香而來的創生園粉蒸肉,味道傳承自建水老城有著30年歷史的名店,央視也曾專門報導過。

粉蒸肉選用的五花肉肥瘦得宜,煮到酥爛都不用費力咀嚼,滿口吃肉的滿足感,哪怕是吃不了肥肉的人都會忍不住多來幾塊。

為了保質保量,每天粉蒸肉的數量都是限量的,賣完收攤。通常下午四點之後去就買不著了,要想嘗到這一口還得請早。


墨江酸筍魚

來雲南之後,迷上了酸辣出挑的傣味。螺螄粉裡當之無愧的主角——酸筍,也是傣味裡常用的一味調料。

不愛它的人捏著鼻子繞道走,愛的人卻對它欲罷不能。

判斷一家店的地道程度,可以看看店名前的地名,越小地道的可能性就越大。

像墨江是普洱市下面的一個哈尼族自治縣,聽起來就比「雲南酸筍魚」靠譜得多。

這家賣的酸筍魚是提前醃製調味好的半成品,回到家只需要簡單地翻炒加熱,就是餐桌上的一道「米飯殺手」。

木姜子原味雞腳

另一樣傣味經典,花腰傣味雞腳在篆新也找得到。

這家木姜子雞腳是電視臺美食節目的常客,也是許多人每次來篆新都必買的美味。

雞腳分不辣和辣的兩種,如果不是實在不能吃辣,強烈推薦辣味的,十塊錢的雞腳實實在在一大碗。


▲圖:@魅力昆明

木姜子的香味浸透了雞腳的肉質,連骨頭都好好嘬!

稱完重,老闆還會給上滿滿一碗芹菜和胡蘿蔔,配菜也很入味。多加點湯,用來拌米線超級絕~

小孟燒豆腐

被《舌尖》種草了的燒豆腐,雲貴地區都有,在篆新市場可以找到產自個舊和建水的,兩種不分伯仲,在雲南都相當出名。

吃的時候將豆腐放在炭火上慢烤,咬開金黃色的外殼,裡面的豆腐特別軟嫩,根本用不上牙齒。

蘸水是燒豆腐的靈魂,幹碟、溼碟、炸蒜油碟,家家戶戶的蘸水配方都不同,就沒有不好吃的,一個字:絕!

會澤黑山羊

從一家門面擴張到三間,會澤黑山羊全靠老食客打響了名氣。

他們家的羊肉勝在絲毫沒有羶味,肉質鮮嫩、肉香足,黑山羊肉放進嘴裡越嚼越有滋味,感覺之前吃的都是假的羊肉串。


▲圖:@桉樹

一樓的食客大多會點上一碗羊肉米線,羊雜、羊血、羊肉,一碗用料很足;另一邊也可以零買羊肉冷片。

二樓是羊肉火鍋,天氣冷的時候點上一個清燉羊湯鍋、黃燜羊肉鍋,吃完整個人都舒服得不得了。

辣辣小吃豆花米線

米線店昆明遍地都是,來篆新可以試試這一家,在整個昆明都很出名,飯點來幾乎都要排隊10米以上。

▲圖:@桉樹

必點招牌一個是豆花米線,米線光滑有韌性,每天現做的豆花豆味濃鬱,根據口味調一點蘸水辣子,一碗下肚超級滿足!

辣辣家的辣子不可小覷,可以配上一碗木瓜水,清甜又解辣。

另一個是豆麵湯圓,雖然是甜口的但完全不膩,是相當傳統的昆明味道。

有葷素不同的「帽子」可選(相當於江浙滬的澆頭吧),一碗6-8塊不等,相當價廉物美。

▲圖:@桉樹

特色米糕

店名簡單粗暴,就叫特色米糕,周圍的居民經常買這家的米糕當做早飯或者下午點心。

外表煎得金黃,內裡包裹的米糕軟軟糯糯,小孩子特別喜歡。

米糕種類也有很多,最受歡迎的還要數紅豆餡兒的。煮開的紅豆酥爛噴香,裹進米糕裡更是甜蜜翻倍。

通海顆顆香甜白酒

雲南的甜白酒和江浙滬的甜酒釀很像,但嘗起來汁水更少,米粒也會更緊實。

篆新有好幾家甜白酒專賣店,推薦的這家通海在市場裡生意很不錯,排隊的人真不少,每天都要賣出幾十壇。

▲圖:@新昆明

甜白酒可以直接當小甜水用勺子挖來吃,也可以和湯圓煮在一起,通海就有得賣。

因為聞起來真的特別香,打開的甜白酒上還有不少蜜蜂飛舞,初看嚇一跳,老客早就習以為常了。

▲圖:@柴米多ChiMiDo

汪曾祺曾經寫過:「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

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昆明或許沒有矚目的景點,但就是這樣緩慢、平淡的生活節奏,讓臨時駐足在這裡的我感到無比滿足。

一年一度「拿命吃菌子」的季節馬上就要進入尾聲,如果不想錯過這一口新鮮,可要抓緊時間咯。

如果你喜歡旅行,別忘記關注+置頂公眾號哦!

我是急速菜菜,嬉遊公眾號主理人,旅行博主。

善於把旅行和航空酒店信用卡結合在一起。

讓你更聰明的去旅行!

相關焦點

  • 每年這個時候,身在外地的雲南人比過年還想回家
    每年夏天,半個朋友圈的人都在往雲南跑。想住好酒店的人去了麗江,想過兩天烏託邦式生活的人去了大理,想感受小東南亞氣氛的人飛去了版納。,不要擔心問菌子名字會露怯、被宰客,因為就算是雲南人也未必認得全!一年花開不斷的雲南,四季都有花可吃。不在鬥南就在篆新,只有吃上了當季的可食用鮮花,才覺得真正到了這個季節。
  • 身在外地的膠東人,還記得家鄉的炸面魚嗎?
    身在外地的老鄉們,誰還記得家鄉的面魚?老家在膠東,媽媽講過,他們小時候,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習俗就是炸面魚,當時物質比較匱乏,炸出來的面魚都是按照人頭分好的,每個孩子分得幾個,掛在房梁上,晾乾,饞的時候吃一個,可以放好久,是每年期盼的美味零食。我們小時候,相比較物質匱乏的年代,炸面魚也是七夕節的必備之品,吃著香噴噴的炸面魚,體會著農村過節濃濃的氣氛。
  • 身在外地的膠東人,還記得家鄉的炸面魚嗎?
    身在外地的老鄉們,誰還記得家鄉的面魚?老家在膠東,媽媽講過,他們小時候,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習俗就是炸面魚,當時物質比較匱乏,炸出來的面魚都是按照人頭分好的,每個孩子分得幾個,掛在房梁上,晾乾,饞的時候吃一個,可以放好久,是每年期盼的美味零食。我們小時候,相比較物質匱乏的年代,炸面魚也是七夕節的必備之品,吃著香噴噴的炸面魚,體會著農村過節濃濃的氣氛。
  • 來自媽媽每年例行的臘肉問候:儘管不想,但是時候準備回家過年了
    是真的有這個想法,一來今年失業這事我一直沒跟家裡說,大半年沒收入回家過年也挺有壓力的;二來今年夏天的時候我單方面跟我爸鬧了次彆扭,心裡挺不舒服的,不想見他;三來今年在家的時間其實也挺多的,年初因為疫情在家待了一個月,國慶也回去待了一周時間。
  • 春節晚會每年除夕直播之後,演員們是如何回家過年的
    每年的春節晚會,都是一場超大型節目直播演出。一臺晚會有成百上千的人參與,在全國人民舉家團圓的大年三十晚上,他們在電視臺演播廳參與節目直播。那麼對於舞臺上的那些演員們來說,他們什麼時候才回家過年呢?朱軍趙忠祥在北京過年這還分不同的情況。對於家在北京的主持人和演員們來說,他們只要參加完直播就可以很快到家。早期比如本來就是北京人的趙忠祥來說,直播結束後他哪怕走路也可以很快到家過年吃餃子。
  • 來自媽媽每年例行的臘肉問候:儘管不想,但是時候準備回家過年了
    是真的有這個想法,一來今年失業這事我一直沒跟家裡說,大半年沒收入回家過年也挺有壓力的;二來今年夏天的時候我單方面跟我爸鬧了次彆扭,心裡挺不舒服的,不想見他;三來今年在家的時間其實也挺多的,年初因為疫情在家待了一個月,國慶也回去待了一周時間。
  • 農村那點事:又到了快過年的時候了,農村人回家過年都做什麼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年前的話人們都會在提前一個月開始忙碌,因為過年家裡需要準備年貨。所以,農村人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尊卑年貨,而且農村人口眾多,每年過年的話,城市裡面的絕大多數農民工都會從城市裡回家。
  • 回家過年,一個人開20小時的車感受如何?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本文概要:回家過年,一個人開20小時的車感受如何?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元旦都過去了,離過年還會遠嗎?每到過年,對於身在外地的朋友來說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搶票的問題了。而自己有車的人就不用擔心這些了,可以自己開車回家過年,想走隨時就能出發回家和親人們團聚。有很多身在外地的單身族朋友在這個時候就顯得格外孤獨,但是為了能早日回家和親人團聚也沒辦法。回家過年的時候,一個人開20小時的車感受如何?很多網友會說,心酸只有自己能體會,那咱們接下來一起來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吧。
  • 回家過年,一個人開20小時的車感受如何?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本文概要:回家過年,一個人開20小時的車感受如何?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元旦都過去了,離過年還會遠嗎?每到過年,對於身在外地的朋友來說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搶票的問題了。而自己有車的人就不用擔心這些了,可以自己開車回家過年,想走隨時就能出發回家和親人們團聚。有很多身在外地的單身族朋友在這個時候就顯得格外孤獨,但是為了能早日回家和親人團聚也沒辦法。回家過年的時候,一個人開20小時的車感受如何?很多網友會說,心酸只有自己能體會,那咱們接下來一起來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吧。
  • 韓國也有「春運」,每年春運的時候火車站都會擠滿回家的人!
    就快過年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春運也快開始了,說到春運,很多人最怕的就是這個了,在外面辛苦工作的人一年到頭都擠在這個時間段回家了,所以每到這個時候不管是機場還是火車站都會有很多人,尤其是火車站,放眼望去全都是人。
  • 韓國也有「春運」,每年春運的時候火車站都會擠滿回家的人!
    就快過年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春運也快開始了,說到春運,很多人最怕的就是這個了,在外面辛苦工作的人一年到頭都擠在這個時間段回家了,所以每到這個時候不管是機場還是火車站都會有很多人,尤其是火車站,放眼望去全都是人。
  • 留「遼」過年不回家的人
    前幾天,我還特意在廠裡磨了江米粉,準備過年回老家的時候給父母做老家風味餈粑。但因為目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遼寧也向我們發出號召「留遼過年」,深思熟慮之後,我和老公決定今年就留在瀋陽過年了。今天,我把留在遼寧過年的想法告訴了父母,他們也非常支持我們的決定。電話中,我一遍又一遍地囑咐父母一定要照顧好身體,千萬別牽掛我們,現在瀋陽生活物資供應充足,我們在這裡過年什麼都不缺。
  • 今年太難沒掙到錢,好多人不想回家過年。您還回家過年嗎?
    其實每年過春節我都回家過年。雖然我們全家一年都在一起。無奈有些人能回有的人沒辦法回過年,我很同情那些在外面打工的人有的真的是條件不允許,或者是時間不允許或者是經濟條件不允許,種種原因不能回家的無奈,讓他們真的很悲傷 。但是我還是想說一句,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
  • 農村有人打工十幾年,妻兒一直在家,每年過年回家幾天,這人好嗎
    一個男人在外打工十幾年,孩子老婆一直在家,每年過年回去一禮拜,這樣的男人是怎麼想的?這樣的現象,在農村是非常常見的,並不是非常稀奇的事情,特別是在貧窮山區和家裡有特殊原因的家庭更為常見。~~第一,可以看出這個男人是一個拼命掙錢顧家的人。這個男人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在外打工掙錢,把妻子兒子放在農村老家,每年只是過年回家六七天,就要回到原來的崗位上上班掙錢。從事實上看,這個男人並不是拋家不顧的人。
  • 每年的這個時候,就是雲南人的狂歡
    有這麼一句話:「七月的雲南,稻高一尺,蘑高一丈。」這裡的「蘑」就很有意思了。雲南在每年的這個時候,接受著雨露的清洗和滋養,無數個帶著「夢幻」的小精靈悄悄冒出頭來。它們是山之精靈,是這一滋養中產生的「夢幻」的獨特產物。當然不只是七月。
  • 過年不回家的都在想什麼?
    我也一直會顯得格外懂事,一家幾口人的髒衣服一年四季都是我背到河邊去洗三四個鐘頭再回家,家裡的碗筷永遠都是看到大家吃完飯趕緊收拾,我的同學朋友從來不敢帶回家,沒有過零花錢,都是每天中午在一個半小時之內跑來回兩趟近80分鐘路程回家吃飯給這樣一點一點省下來的,生怕奶奶罵,把錢花多了會惹她不高興,想通過勤快主動地承擔家裡的家務
  • 農村有人打工十幾年,妻兒一直在家,每年過年回家幾天,這人好嗎
    一個男人在外打工十幾年,孩子老婆一直在家,每年過年回去一禮拜,這樣的男人是怎麼想的?這樣的現象,在農村是非常常見的,並不是非常稀奇的事情,特別是在貧窮山區和家裡有特殊原因的家庭更為常見。~~第一,可以看出這個男人是一個拼命掙錢顧家的人。這個男人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在外打工掙錢,把妻子兒子放在農村老家,每年只是過年回家六七天,就要回到原來的崗位上上班掙錢。從事實上看,這個男人並不是拋家不顧的人。
  • 大年三十除夕夜無法回家團圓的人是怎麼過年的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家過年,是中國人難以割捨的情懷無論你是近在咫尺還是遠在天涯都要回家過年但是,卻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回不了家只能在別人團圓的時候懷著對親人的思念與愧疚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獨自品嘗一個人過年的孤單。人生實苦,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有人遠走他鄉,實現了夢想,春風得意馬蹄疾。有人流浪多年,前途故鄉兩茫茫。
  • 「過年回家第一天就被安排兩場相親,這個春節我該怎麼過?」
    可回家過年雖然是一件快樂的事,但對有些人來說卻高興不起來,甚至都不想回去。這些人就是一些年齡不小了,還一直單身的人。 他們之所以有些不情願回家過年,就是害怕一回去,幾乎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會來關心自己的婚事。自己得向每一個詢問的人都耐心解釋一遍還沒有結婚的原因,並且解釋完後,還要虛心聽取他們好心的勸告與教導。
  • 劉歡歡:回家過年
    在外的遊子計劃著自己歸家的日子,離家不遠的人開始計算著「過了臘八」的日子,特別是臘月二十三開始,雖然不用按過去的習俗每天做什麼,但至少年前的灑掃屋院,採買年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抽空回家也顯得尤為莊重。 外媒驚嘆中國人過年回家,稱春運「是人類在地球上進行的規模最大的集體活動」。「中國人視春節回家如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