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半個朋友圈的人都在往雲南跑。
想住好酒店的人去了麗江,想過兩天烏託邦式生活的人去了大理,想感受小東南亞氣氛的人飛去了版納。
唯獨昆明,因為大交通常年便宜的緣故,來中轉的人很多,真正深度玩的人卻很少。
昆明沒有蒼山洱海,也沒有火山溫泉,但這裡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以及一個好逛到讓陳曉卿「刷新認知」的菜市場。
尤其是到了7、8月的菌子季,每年「著菌鬧著啦」(吃菌吃到中毒)的人不在少數。
急診室被菌子中毒的患者塞得滿滿當當,但還是澆不滅饞嘴的吃貨們一趟一趟往原產地飛的熱情。
如果留給昆明的時間不多,哪怕不去滇池、翠湖公園,也推薦你去當地的市場集市逛一逛。
在那裡你能找到雲南全省的特色美食,會對「物產豐富」產生最直觀的感受,也會看到踏實吃喝的當地人最有煙火氣的一面。
來雲南,可以不逛博物館,但不能不逛菜市場。
每年野生菌上市,全世界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木水花野生菌市場就是昆明城中比CBD更繁忙的地方。
外省人來逛木水花,估計會被琳琅滿目的野生菌晃花了眼。
這裡不僅佔雲南全省九成以上、全國70%的野生菌交易量,旺季每天都有500噸野生菌從這裡裝車發貨銷往全國。
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被端上日本、法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老饕們的餐桌。
地鐵坐到福德站下車,還沒走到市場範圍內,路邊已經有不少商販擺起了攤。
往外走的市民手裡捧著剛剛砍價拼來的「戰利品」, 步履不停,趕著回家籌備野生菌宴去了。
走進市場還沒加入菌子採購大軍,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空氣中濃重的菌子香味。
雖然已經錯過了早市時間,但人是真的多。
不管是批量購買的進貨商、餐館還是零買散稱的市民,都會來木水花買菌子。在野生菌面前,無論收入高低,虔誠的吃貨一律平等。
雞樅、乾巴菌、松茸、羊肚菌、牛肝菌、虎掌菌、青頭菌、黑松露、老人頭……
在菌子比人多的木水花市場,像我這樣的外省人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圈逛下來好像上了一堂野生菌生物課。
雲南的朋友特意關照我,不要擔心問菌子名字會露怯、被宰客,因為就算是雲南人也未必認得全!
不過逛的時候要格外留神腳下,因為在木水花,從十塊錢一大袋的人工菌,到每公斤1500的貴价松露,沒有標價、通通堆在地上隨意挑選。
愛美的雲南人喜歡將自家的菌子擺出漂亮的造型,看向顧客的驕傲神情,不亞於孩子期末考試考出了全班前三的好成績。
上百種可食用的野生菌中,松茸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自打《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開篇介紹了松茸,這種長在大山裡的食材瞬間名氣大漲。
懂吃愛吃的外國食客中,對松茸最瘋狂的絕對是日本人,《哆啦A夢》和《蠟筆小新》裡都有專門的劇情描述松茸的珍貴。
據攤主說,往年一到菌子上市,都要一車一車發往日本。
今年出口的松茸數量減少,連帶著市場整體價格也往下跌了不少。
松茸最常見的吃法是用黃油煎一下,或者和土雞一起燉湯。
既然來了原產地,吃法肯定是要升級了。
我也是來了雲南之後,才嘗到了傳說中「能鮮掉眉毛」的松茸刺身,果然「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採用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擔心心急的食客會食物中毒,
菌菇火鍋煮夠20分鐘前會被收走餐具
將還帶著山泥清香的新鮮松茸切片,蘸取一點壽司醬油、山葵,或者乾脆什麼也不加,夾起一片放入口中,一瞬間松茸菌獨有的鮮甜將味蕾緊緊包裹,不做任何處理的食材也能產生千萬種變化。
▲圖片來源自網絡
根據「開傘越小越貴,茸身越飽滿越好,長度越長越少」的準則,同等品質的松茸,在木水花的價格能比淘寶上便宜近一半。
我往家裡寄了兩箱,5~7cm的松茸也就170一斤(如果討價還價功底了得,估計還能更便宜)。
像順豐、EMS,在菌子上市的季節都開通了「松茸專線」,快遞寄出,絕大部分地區隔天就能收到。
要是每年菌子季飛一趟,為親朋好友臨時充當一回「松茸代購」,也能省下不少錢。
如果想留住菌子季的味道,花150元就能在市場買上一大罐商家自製的雞樅油。
拌麵、拌飯的時候舀上一勺,不用加任何雞精味精,香氣撲鼻。
不過更多野生菌的美味,只有飛來雲南才吃得到咯。
木水花是一個專業的野生菌交易市場,野生菌夠多夠全,但想要發現更多街頭美食,還得去篆新逛一逛。
昆明光是農貿市場就幾十個,但要論存在時間長短、老昆明人感情的深厚程度,沒有一個能比過篆新。
而且這裡的商販們,仿佛人人都是天生的色彩搭配大師,篆新本身就像是一個濃縮版的「七彩雲南」。
用陳曉卿的話來說,就是「九宮格都不夠用」。
雲南的好吃,有一半要歸功於豐富多樣的食材。
而篆新農貿市場裡,匯聚了來自雲南各個市縣鄉鎮的土產美味。
像是雞蛋,常見的也就區分一下土雞蛋、烏骨雞蛋,而篆新的雞蛋光產地就能分出六七八種。
雲南人的餐桌上有許多「不走尋常路」的食材,像是讓人談及色變的昆蟲,讓人心生浪漫的鮮花。
一年花開不斷的雲南,四季都有花可吃。
不在鬥南就在篆新,只有吃上了當季的可食用鮮花,才覺得真正到了這個季節。
喜歡吃水果的人,來篆新根本忍不住不剁手吧?
超市裡很貴的西番蓮、木瓜,賣出蘋果香蕉的價錢;
按個數賣還不便宜的青檸檬,這裡10塊可以拎走一大袋;
當季的無花果也是10塊,一看單位,還是「公斤」!
除了好看、好買、好逛,篆新還特別好吃!
開了21年的篆新,就有開了21年的老店。
用水靈靈的食材做出最有雲南人家常味道的美食,不僅風味正宗,好吃還不貴,看鄰裡街坊有多幫襯就知道味道好不好。
創生園粉蒸肉
讓人聞香而來的創生園粉蒸肉,味道傳承自建水老城有著30年歷史的名店,央視也曾專門報導過。
粉蒸肉選用的五花肉肥瘦得宜,煮到酥爛都不用費力咀嚼,滿口吃肉的滿足感,哪怕是吃不了肥肉的人都會忍不住多來幾塊。
為了保質保量,每天粉蒸肉的數量都是限量的,賣完收攤。通常下午四點之後去就買不著了,要想嘗到這一口還得請早。
墨江酸筍魚
來雲南之後,迷上了酸辣出挑的傣味。螺螄粉裡當之無愧的主角——酸筍,也是傣味裡常用的一味調料。
不愛它的人捏著鼻子繞道走,愛的人卻對它欲罷不能。
判斷一家店的地道程度,可以看看店名前的地名,越小地道的可能性就越大。
像墨江是普洱市下面的一個哈尼族自治縣,聽起來就比「雲南酸筍魚」靠譜得多。
這家賣的酸筍魚是提前醃製調味好的半成品,回到家只需要簡單地翻炒加熱,就是餐桌上的一道「米飯殺手」。
木姜子原味雞腳
另一樣傣味經典,花腰傣味雞腳在篆新也找得到。
這家木姜子雞腳是電視臺美食節目的常客,也是許多人每次來篆新都必買的美味。
雞腳分不辣和辣的兩種,如果不是實在不能吃辣,強烈推薦辣味的,十塊錢的雞腳實實在在一大碗。
▲圖:@魅力昆明
木姜子的香味浸透了雞腳的肉質,連骨頭都好好嘬!
稱完重,老闆還會給上滿滿一碗芹菜和胡蘿蔔,配菜也很入味。多加點湯,用來拌米線超級絕~
小孟燒豆腐
被《舌尖》種草了的燒豆腐,雲貴地區都有,在篆新市場可以找到產自個舊和建水的,兩種不分伯仲,在雲南都相當出名。
吃的時候將豆腐放在炭火上慢烤,咬開金黃色的外殼,裡面的豆腐特別軟嫩,根本用不上牙齒。
蘸水是燒豆腐的靈魂,幹碟、溼碟、炸蒜油碟,家家戶戶的蘸水配方都不同,就沒有不好吃的,一個字:絕!
會澤黑山羊
從一家門面擴張到三間,會澤黑山羊全靠老食客打響了名氣。
他們家的羊肉勝在絲毫沒有羶味,肉質鮮嫩、肉香足,黑山羊肉放進嘴裡越嚼越有滋味,感覺之前吃的都是假的羊肉串。
▲圖:@桉樹
一樓的食客大多會點上一碗羊肉米線,羊雜、羊血、羊肉,一碗用料很足;另一邊也可以零買羊肉冷片。
二樓是羊肉火鍋,天氣冷的時候點上一個清燉羊湯鍋、黃燜羊肉鍋,吃完整個人都舒服得不得了。
辣辣小吃豆花米線
米線店昆明遍地都是,來篆新可以試試這一家,在整個昆明都很出名,飯點來幾乎都要排隊10米以上。
▲圖:@桉樹
必點招牌一個是豆花米線,米線光滑有韌性,每天現做的豆花豆味濃鬱,根據口味調一點蘸水辣子,一碗下肚超級滿足!
辣辣家的辣子不可小覷,可以配上一碗木瓜水,清甜又解辣。
另一個是豆麵湯圓,雖然是甜口的但完全不膩,是相當傳統的昆明味道。
有葷素不同的「帽子」可選(相當於江浙滬的澆頭吧),一碗6-8塊不等,相當價廉物美。
▲圖:@桉樹
特色米糕
店名簡單粗暴,就叫特色米糕,周圍的居民經常買這家的米糕當做早飯或者下午點心。
外表煎得金黃,內裡包裹的米糕軟軟糯糯,小孩子特別喜歡。
米糕種類也有很多,最受歡迎的還要數紅豆餡兒的。煮開的紅豆酥爛噴香,裹進米糕裡更是甜蜜翻倍。
通海顆顆香甜白酒
雲南的甜白酒和江浙滬的甜酒釀很像,但嘗起來汁水更少,米粒也會更緊實。
篆新有好幾家甜白酒專賣店,推薦的這家通海在市場裡生意很不錯,排隊的人真不少,每天都要賣出幾十壇。
▲圖:@新昆明
甜白酒可以直接當小甜水用勺子挖來吃,也可以和湯圓煮在一起,通海就有得賣。
因為聞起來真的特別香,打開的甜白酒上還有不少蜜蜂飛舞,初看嚇一跳,老客早就習以為常了。
▲圖:@柴米多ChiMiDo
汪曾祺曾經寫過:「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
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昆明或許沒有矚目的景點,但就是這樣緩慢、平淡的生活節奏,讓臨時駐足在這裡的我感到無比滿足。
一年一度「拿命吃菌子」的季節馬上就要進入尾聲,如果不想錯過這一口新鮮,可要抓緊時間咯。
如果你喜歡旅行,別忘記關注+置頂公眾號哦!
我是急速菜菜,嬉遊公眾號主理人,旅行博主。
善於把旅行和航空、酒店、信用卡結合在一起。
讓你更聰明的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