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變「暖冬」,後疫情時期的服裝產業前景又將暗淡一片?

2020-12-23 騰訊網

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在日內瓦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

要知道,今年的紡織服裝業受疫情影響整體行情下調,線下門店廣受打擊。

由於下半年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冷冬」消息的不脛而走,市場上防寒面料大行其道,熱銷一時。

但是隨著「冷冬」變「暖冬」消息的流出,相信曾經火爆市場的羽絨服、棉服等面料又將遇到瓶頸。

以優衣庫為例,2015年由於沒把握好氣候的變化,導致同店銷售年減 10%,全年業績陷入虧損。

2019年同樣是暖冬,優衣庫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銷售額同比下跌3.3%,營業利潤大跌12.4%。該企業表示,銷售額和利潤的下滑主要受暖冬天氣影響。

要知道前段時間,由於「冷冬」的預測,羽絨服銷量卻異常好。

單單就杭州地區,就有多家服裝廠表示,由於前期預計今年是冷冬,冬裝的需求量較往年大了很多,訂單量增長達20%-30%。

織造市場也同樣如此,近期秋冬面料又再次熱銷,如T400、四面彈、高彈春亞紡、滌錦棉複合絲、粘膠T8、仿醋酸等好幾款坯布走貨量增加,甚至清空庫存。

但是如果「暖冬」消息坐實了,可以預想那時候的紡織服裝市場將會受到怎樣的打擊。

若天氣升溫或者維持目前的氣溫,很難再帶動羽絨服的銷售,那麼近期下單的這一批服裝即將成為滯銷的庫存。

服裝廠將庫存壓在手裡,資金周轉困難。

於是,這批面料訂單的尾款也將很難收回。

因此部分羽絨服會回流到面料商手上,又會看到羽絨服隨處可見低價甩賣。

低價甩賣在壓縮市場利潤的同時,會進一步加劇企業淘汰的速度,行業兩極分化加劇。

有實力的大企業會繼續抓住時機,大力改革,而沒多少資金實力的中小型企業則會在市場殘酷的競爭中落寞淘汰。

可以這麼說,「冷冬」變「暖冬」的消息如果落實,不光是服裝業終端需求疲軟,將要面臨降價甩賣的困境。

整個產業鏈上遊部分的紡織產業也會受到影響,曾經火爆一時的防寒面料不再走俏,同時來自明年的訂單也會因此受到一定影響。

總之,「暖冬」如果真的來臨,希望各位做紡織、做服裝的小夥伴提前做好了準備,以應對「暖冬」帶來的困境。

相關焦點

  • 2020將迎來超級寒冬?「暖冬」與「冷冬」究竟如何判斷?
    「今天好冷,不是說今年暖冬嗎?咋這麼冷呢?」「可不是嗎?暖啥暖,都凍成哈士奇了!」(PS:哈士奇作為雪橇犬,其實根本不怕冷)。那今年究竟是「暖冬」還是「冷冬」?讓我們來一起認識 「暖冬」和「冷冬」的定義。
  • 又是一個「暖冬」!冷冬、暖冬到底誰說了算?
    而且預計,今年春季全國大部還將繼續暖溼。2019/2020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分布圖又是一個「暖冬」!你感受到了嗎?可是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是不是氣溫偏暖了就是暖冬?來了冷空氣又該怎麼界定?……暖冬、冷冬到底誰說了算?
  • 行業銷售旺季疊加冷冬影響,解密金利來暖冬秘訣
    近期,國內紡服行業迎來銷售旺季,同時還疊加今年「冷冬」影響,服裝市場需求持續釋放。而隨著時代變化,人們的穿搭喜好在變,對於服裝的需求也在變,不斷推出滿足人們需求的衣物才能在服裝行業中佔有一席之地。金利來抓住新機遇,解鎖暖冬秘訣金利來在意識到中國紳士們的消費需求後,適時在寒冬推出冬季新品,將人們現如今所要求的保暖、方便以及時尚等需求完美融入此次新品系列中。
  • 冷冬、暖冬對小麥分別有啥影響?專家揭開真相!
    年份間,小麥越冬期的氣候往往有不同,當冬季氣溫較常年平均氣溫偏高時,我們管它叫「暖冬」,相反,但冬季氣溫較常年平均氣溫偏低時,我們管它叫「冷冬」。據說,受拉尼娜影響,2020~2021年這個冬季將是一個氣溫偏低的「冷冬」,極端低溫時期主要表現在2021年的年初。 由於2020~2021年這個冬季將是「冷冬」,它引起了與小麥有關人們的關注。
  • 2020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現在不需要擔心什麼小冰河時期,這事兒就算是出現,也是很久以後的事情。 至少這幾年,肯定還是暖冬。 咱們用不著說什麼科學道理,那玩意兒一般人也看不明白,就說經驗主義就可以。 30年前冬天需要裹得嚴嚴實實還冷,現在冬天身體好的北京男孩子,敢不穿秋褲。
  • 內蒙古冷冷的12月 為什麼說好的「暖冬」變「冷冬」
    12月以來,內蒙古一改前期偏暖的態勢,氣溫不斷下降,氣溫低於常年同期,突來的寒冷讓不少已經習慣「暖冬」的公眾很不適應,紛紛發問:為什麼氣候變暖冬天還會這麼冷?關於「暖冬」變「冷冬」的疑問,內蒙古氣候中心的相關人士給出答案。
  • 「冷冬」「暖冬」到底誰說了算?是平均氣溫嗎?
    因而,有人開始說「今年暖冬已成定局」,事實真的如此嗎?「暖冬」「冷冬」究竟如何判別呢?「暖冬」「暖冬」這個名詞,早先是氣象部門長期天氣預報業務中使用的一個術語,即表示冬季平均氣溫偏高。如果高於某一標準,則稱之為「暖冬」;低於某一標準則是「冷冬」。冬季開花的連翹慢慢地,大眾開始熟知「暖冬」,由於大傢伙兒並不是生活在平均氣溫當中,另外我國地大物博,每個人對冷暖的直接感受也不盡相同,因而出現了許多與暖冬相關的錯誤言論。
  • 是「暖冬」還是「冷冬」
    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到底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入冬以來,低溫天氣確實比較多。以北京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
  • 今年我國是冷冬還是暖冬?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9月,在美國發布拉尼娜現象形成之後,如今大家的討論也是沒有停止過,雖然還是秋季階段,但是對於接下來的天氣變化,特別是冬季的天氣趨勢大家都比較關心,主要就是冷冬或者暖冬的情況
  • 「暖冬」與「冷冬」究竟如何判斷?原來我們一直理解錯了……
    究竟什麼是「暖冬」「冷冬」? 首先,我們要明確「暖冬」和「冷冬」是表徵氣候的名詞,不是天氣名詞。氣候?天氣? 在單站方面:如果單站平均氣溫距平大於等於標準差的0.43倍,則為暖冬;反之,如果單站平均氣溫距平小於等於標準差的-0.43倍,則為冷冬; 在區域總站數方面:暖冬站數超過總站數的50%,即為暖冬;冷冬站數超過總站數的50%,即為冷冬; 在全國有效面積方面:暖冬面積超過全國有效面積的50%,即為暖冬
  • 是「暖冬」還是「冷冬」?
    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到底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 入冬以來,低溫天氣確實比較多。以北京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
  • 今日立冬,天氣晴,今冬是暖冬還是冷冬呢
    而今年的立冬節氣是在11月7號這天,不過,今年的立冬節氣還是處在農曆的九月,在農曆九月二十二,這也是因為今年閏四月,這樣今年農曆有13個月了,從四月份時間都推遲了,這樣看來,今年立冬時間還是比較早的,按照立冬天氣變冷的邏輯,今年冬季偏冷的天氣還是很大可能的。立冬到底是啥意思呢?
  • 2019—2020年冬季是冷冬還是暖冬,對有啥影響?
    而小麥產量如何,是豐是寡,更多是受冬季氣溫(也就是我們說的冷冬和暖冬)影響最大。所以,小麥人或與小麥有關的人,對馬上到來的2019—2020年冬季是冷冬還是暖冬會倍加關注。 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葉殿秀表示:根據會商預測結果,今年冬季,我國是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 暖冬,對這個年度小麥實現豐產豐收肯定是極其有利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歷年來,逢是小麥豐產豐收年,幾乎都得益於本年度暖冬的支持,它首先表現在了冬後麥田群體較大或群體「合理」上,這為實現「多穗」奠定了基礎。
  • 今日寒露,這些因素將決定是暖冬還是冷冬,農村俗語來告訴你
    農民可以通過寒露節氣的天氣情況來判斷冬天的天氣是冷冬還是暖冬,並且還能預測來年的雨水情況,倒春寒情況呢?恰逢今天寒露節氣之際,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些關於天氣的寒露俗語。寒露節氣寒露節氣通常是在陽曆的10月7號~9號,這個陽曆時間是不會變的,也是根據太陽到達黃經195°的時候,陽曆時間。今年是2020年10月8號03:55分到達寒露節氣,也就是說現在已經進入寒露節氣了。
  • 暖冬還是冷冬?農村老話早已給出答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氣候開始變得難以捉摸,而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也加劇了全球變暖,暖冬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以小時候經常看到的雪花為例,自從長大之後就很少看到了,見到一場雪都要高興半天。冬至節氣已經過去,數九寒冬已經開始,如今距離春節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今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呢?春節又是幾九?冷不冷?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都知道,古人為了方便農耕,總結出了24節氣,而24節氣也有一首歌,完整內容為: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別對應24節氣。
  • 2020年到2021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 2020年可能是冷冬。 一般拉尼娜現象影響,我國可能會出現冷冬情況,但是站在全球變暖的角度之下,逆轉暖冬的可能性暫時還比較小,也就是出現暖冬的可能性還是較大,所以大家要時刻關注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如今還是在持續下降之中,這相當於是一個增強的信號。
  • ...這3點,每畝能增產200斤以上》 《冷冬、暖冬對小麥分別有啥影響》
    據說,受拉尼娜影響,2020~2021年這個冬季將是一個氣溫偏低的「冷冬」,極端低溫時期主要表現在2021年的年初。 由於2020~2021年這個冬季將是「冷冬」,它引起了與小麥有關人們的關注。關注的理由是「冷暖冬季」對小麥都有影響,但影響的方式不同,相對來說,「冷冬」影響力或對小麥產量的破壞力會更明顯一些。那麼,「冷暖冬季」到底是如何對小麥產生影響的呢?
  • 這個冬天有的地方是暖冬,有的地方是冷冬
    通過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數據,很容易確認的一件事是我國有的地方是冷冬有的地方是暖冬。從全國氣溫距平分布圖來看,我國過去的這個冬天裡氣溫冷暖分布極為不均,青藏高原東部、雲南、廣東海南福建和東北氣溫明顯偏高,而西北、青藏高原南部、南方中部地區則明顯偏冷。
  • 冷冬OR暖冬?當下秘魯鯷魚:I DON』T CARE
    冷冬OR暖冬?而近期圍繞今冬是冷冬還是暖冬又出現了爭議。據悉,近一段時間我國網上相關「冷冬」傳言增多,甚至出現了「2018年是冷冬,且從今往後一直到2025年,氣溫一年更比一年冷」的說法。對此,關於2018/2019年冬季氣候趨勢,國家氣候中心近期有一初步預測結論:預計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出現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 吉林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
    那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 11月10日,專家預測來了! 專家表示,預計今年冬季將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